【學術前沿】錢荃 劉潔玲︱提升小學生數字閱讀素養——PIRLS2021數字閱讀測評對我國閱讀教學的啟示

2022-01-06 語文建設雜誌

閱讀素養是學生學習以及終身發展的基礎。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數字閱讀已然成為當下學生最主要的閱讀方式。然而,相比於閱讀素養在國內的被重視程度,數字閱讀素養,尤其是小學階段數字閱讀素養的培養與發展目前並沒有得到語文教育領域的足夠重視。

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以下簡稱PIRLS)是目前參與國家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面向小學階段的國際閱讀評估項目。分析PIRLS2021數字閱讀素養測評項目的測試理念、框架與測試方式,一方面可以了解國際數字閱讀素養測試的最新動態,另一方面也可為我國小學數字閱讀素養教學提供參考與借鑑。

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簡稱IEA)於2001年發起並組織實施了每五年一次的全球性學生閱讀素養跨國(地區)和歷時比較評價研究PIRLS,其目的是「通過比較不同國家教育政策、教學方法下的9~10歲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的閱讀素養現狀,為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提供事實依據」[1]。目前,全球共有60個國家(地區)參與此項目。

2001年,PIRLS在評價框架中提出了評價學生閱讀電子文本能力的重要性;2011年,PIRLS推出了基於網絡的閱讀計劃,探索進行基於網絡的文本閱讀評價的可能性;2016年,PIRLS正式推出基於電腦的在線閱讀評價項目ePIRLS,通過模擬網絡時代學生真實的學校學習情境,評價學生的數字信息閱讀能力;2021年,PIRLS推出了基於數字的閱讀素養測評digital PIRLS,實現了數位化文本、測試、管理的全面轉型。

作為國際影響力最大的小學閱讀素養評估項目,PIRLS關注學生是否具備從「學習閱讀」轉向「通過閱讀學習」的能力,在PIRLS2021測試中直接將數字閱讀素養測評作為主要測試領域,反映了數字閱讀素養對學生當下學習與未來發展的重要價值。

 

一、PIRLS2021數字閱讀素養測評理念與框架分析

1. 數字閱讀素養的內涵:源於紙質閱讀素養,重在文本的轉變

通過分析PIRLS歷年來對「閱讀素養」概念的界定變化(見表1),可以明確數字閱讀素養概念的內涵。

從本質上看,數字閱讀素養是傳統閱讀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比PIRLS歷年來關於閱讀素養定義的變化,我們發現雖然PIRLS2021轉變為數字閱讀素養測評,但其對閱讀素養的界定並沒有發生本質變化:閱讀活動的多重目的性仍然是閱讀素養的核心,學生參與閱讀活動不僅是為了增長知識,完成學習,更是為了滿足參與學校與日常生活的需要。[2]同時,仍然需要傳統紙質閱讀理解的認知過程與基本能力。由此可見,數字閱讀素養與傳統閱讀素養的關係並非取代,而是相互整合,以滿足學生當下以及未來學習、發展的需要。

閱讀材料的變化是數字閱讀素養最明顯的特徵。PIRLS2016在概念界定中刪除了「年輕讀者」中的「年輕」二字,其目的是突出該項目適應所有年齡讀者。PIRLS2021將「文章」更新為「各種形式的文本」,以突出數位化閱讀素養的明顯特徵。[3]由於閱讀的媒介從傳統印刷文本變為電腦屏幕、智慧型手機,文本的結構與格式均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因此需要學生使用新的閱讀理解技能與策略應對全新的閱讀環境。

2. 數字閱讀素養測評框架:信息獲取與信息評價同樣重要

PIRLS將閱讀素養評價框架分為閱讀目的與閱讀過程兩個維度,digitalPIRLS2021沿用paperPIRLS的測評框架,同時繼續PIRLS2016所推出的ePIRLS項目,通過使用數字網際網路模擬學校學習情境,評價學生使用網絡獲取與使用信息的能力。表2總結了評估學生數字閱讀素養的digitalPIRLS2021與ePIRLS2021框架。

由表2可知,PIRLS2021提出了細緻、具體的數字閱讀能力層級與內容,具有可操作性,便於教師參考。通過分析不同能力層級在PIRLS2021中的佔比,我們發現「為了需要定位、獲得信息的淺閱讀(定位與推論能力)」與「在信息泛濫、良莠不齊的網際網路環境中對所得信息進行深入理解的批判性閱讀(解釋整合與批判反思能力)」分別佔比50%,反映出數字閱讀情境下,兩類閱讀對學生而言同等重要。

 

二、PIRLS2021數字閱讀素養測評的方式與方法

數字閱讀素養評價的理念與內容最終要通過與之相匹配的測試方式來實施,了解PIRLS2021的測試手段、測試工具與測試方法,有助於幫助教師理解「數字閱讀素養應該怎麼教」等技術性問題,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1. 數位化閱讀測試手段:引入自適應技術,強調個性化測試

隨著數位化技術被引入測量領域,PIRLS2021選擇採取自適應測試的方法對測試題本進行設計,即在數字環境中,基於學生能力水平的差異提供個性化的測試題本技術。[4]其目標是在測試內容廣泛性與測試時間有限性的矛盾下,通過最少的題目來實現高精度的測量。分發的試題符合學生的能力範圍,可以減少學生的挫敗感,增強學生完成測試的動機,提高完成測試的效率。

PIRLS2021採用的是群體適應性測試,即以國家(地區)為組別,評估文本難度與學生數字閱讀素養的匹配程度,在素養得分較高的國家(地區)增加難度較大的測試題本,而在素養得分較低的國家(地區)增加難度較小的測試題本。PIRLS2021共提供了18篇文章,這18篇文章可分為難、中、易三個層次,每篇文章下又設置了大、中、小三種不同難度的單元題冊。參加測試的國家(地區)會根據其預測試時的閱讀素養成績獲得符合該地大多數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水平的文章與題冊。

自適應測試強調的是針對個體差異給予測試題目。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個體轉變自己在測評中的身份,他們既是被動的受評者,又是主動的評價者,個性化的需求被考慮,個性化的測評路徑得以實現。

2. 數位化閱讀測試工具:以多文本與動態文本塑造真實測試情境

PIRLS2021將文本類型簡要劃分為傳統紙質文本(書籍、雜誌、文件與報紙)、電子文本(網站、網頁)和混合文本三類。PIRLS2021重點強調數字文本選擇的真實性,要求通過數字環境反映學生日常在生活中、學校中的真實閱讀情況。具體測試文本的選擇標準包括:清晰度與連貫度、內容趣味度、性別、人種和文化的公平性與敏感性。以PIRLS2016官網公布的ePIRLS在線閱讀測評樣題「火星」為例,項目組設置了「了解火星科研探索進程」的課程項目。學生會看到帶有某標誌的搜尋引擎與搜索結果、網絡期刊,以及科研門戶網站等內容,體會真實世界的網絡閱讀環境。

現代教育評價強調真實性的情境化測驗,從PIRLS測試的內容來看,數字閱讀測評擬真性、情境化的網絡閱讀環境是通過多文本與動態文本實現的,此處的「文本」不僅包括文字、圖畫,甚至包括網頁、動態連結等。

3. 數位化閱讀測試方式:增加問題類型,暗含深層交互

PIRLS2021數字閱讀素養測評問題除傳統的選擇題和主觀題外,還出現了網絡環境中的新題型,如拖放、排序、下拉式功能表等。系統會記錄被測試者測試的時間,當被測試者長時間內沒有按照提示點擊連結進行下一項操作時,指導教師會自動幫助學生跳過此操作而進入下一階段。系統通過記錄學生的網絡操作,完成學生與測試系統的交互,共同實現測試意義的建構。例如,當學生通過不同的超連結進入測試下一階段時,會形成被測試者與測試材料的交互。學生完成測試的過程,也是意義建構的過程,因為根據不同的超連結內容,學生會形成對主題文本不同的理解。

 

三、PIRLS2021數字閱讀素養測試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啟示

1. 培養學生基本的閱讀理解能力,應對複雜的多文本閱讀環境

數字閱讀素養與紙質閱讀素養是有一定的差異的。數字閱讀「多、快、淺、碎」的特徵會減少閱讀者的工作記憶容量,增加認知負擔,從而導致閱讀者選擇快速瀏覽的「淺閱讀」模式。通過分析PIRLS2021數字閱讀素養測評框架可知,數字閱讀素養仍然須整合傳統閱讀理解能力,其具體的閱讀過程與傳統閱讀理解過程無顯著區別。數字閱讀素養仍然需要較低層級的文字解碼與較高層級的信息提取、解釋與推論、反思與評價能力。這說明即使在當今網際網路時代,關注與培養學生基本的閱讀理解能力仍然是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

教師可通過提高日常閱讀教學的效率,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基本閱讀理解能力,以應對數字時代複雜的多文本閱讀環境。教師可採用以下兩種教學方式。

第一,通過群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在多文本中提取信息、理解和推理的能力。讓學生接觸真實、多樣的文本,並學習快速提取信息,運用瀏覽、快讀等策略形成對文本的整體性感知,從而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基本的閱讀理解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統編教材中的選文為依託來實施群文閱讀教學,如根據教編者的提示、文本特徵等將《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組合起來,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基本能力。第二,通過研究型閱讀教學,培養學生檢索信息、評估與反思多文本信息的能力。教師可以設置開放性的閱讀研究任務,讓學生閱讀文本,並利用文中資訊理論證自己的觀點,幫助學生在複雜的數字閱讀環境中做一個科學、審慎的閱讀者。

2. 引入數位化文本,有意識地進行數字閱讀策略教學

閱讀材料的變化是數字閱讀素養測評最明顯的特徵。PIRLS2021在最新的閱讀素養的概念中去掉了文本的限定詞,在測試文本中引入了網站、網頁等電子文本以及彈窗、動畫等動態文本。不同於過去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所遇到的文學類、論述類、信息類與混合類文本,數字環境下的文本可能呈現多媒介、多形態的特徵,這些文本通過電子設備呈現出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則需要具備操作數字設備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入數位化文本,增強學生對數位化文本的熟悉程度和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進行詩歌教學時,教師可以製作導航目錄形式的演示文稿,用超連結等方式展示詩人的生平、他人對詩人的評價等,用視頻、圖片等幫助解說詩人的代表作,最後要求學生運用搜索功能定位特定文本並對其進行鑑賞。

教師要針對數位化文本的特徵,有意識地進行數字閱讀策略教學。通常來說,數位化文本開放性、多向度的特徵,會使得學生的閱讀不只停留在紙質閱讀時的「線性」過程,而是通過網頁、超連結等形成複雜的多路徑集合。研究發現,電子設備的閱讀會使學生產生更多的選擇性閱讀與更少的深度閱讀。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習如何應對數字文本閱讀中的多路徑情況,幫助學生運用深度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在進行數字閱讀時更好地理解文本。基於數字閱讀的特徵,有學者提出了應對數字文本的多路徑與幫助學生實現深度閱讀的學習策略(見表3)。多路徑閱讀策略有助於學生理解數字文本閱讀中的多路徑與非線性特徵。深度閱讀策略引導學生將以往所學的閱讀策略遷移到數字閱讀中。其中「分組策略」可以簡化文本,便於學生深入理解每部分的主要內容;「標註策略」有利於讀者快速找到有用的信息;「聯繫策略」可以幫助學生將數字文本與現實世界聯繫起來,從而促進學生對文本進行更廣泛與更深入的思考。[5]除此之外,針對PIRLS2021數字閱讀測試所提出的關於數字閱讀的新要求,如「評價文本可靠性」等,亦須進行有針對性的策略教學,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數字閱讀理解。

3. 整合跨學科資源,設計以問題為導向的閱讀任務

PIRLS2021數字素養測試試圖還原真實的數字閱讀情境,力圖通過真實的測試情境、多元交互的測試文本、自適應測試的技術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同時,不同閱讀目的、數字界面的導航設計以及閱讀者個體能力的差異也會使每位學生的閱讀體驗完全不同。因此,教師很難預測學生在真實的數字閱讀中會遇到什麼主題的文本、什麼樣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本身也會隨著學生的能力特徵、不同選擇和導航操作不斷變化。這啟示教師要轉變閱讀教學理念,不應將學生數位化閱讀素養的提升局限於語文學科,而應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帶來的資源優勢,整合跨學科學習資源,設計以問題為導向的閱讀任務,幫助學生實現數字閱讀理解。例如,基於神州十二號飛船上天的現實信息,學生會對宇宙有一個感性認識,教師可以聯繫這一實際情況,開展「宇宙中有什麼」的主題學習。首先要求學生利用科普書籍、網絡資源搜索相關資料,認識宇宙的主要組成部分,再搭配語文教材中的《宇宙生命之謎》一文,通過數字閱讀解決問題。利用數字閱讀,整合跨學科資源,設置以問題為導向的任務,既可以培養學生在網絡環境中收集信息、理解信息、評估信息與整合信息的能力,也可以幫助學生充分利用已學的科學知識解讀信息、評價信息,從而提升對跨學科知識運用的水平。

 

 

[1][2][3][4]Ina V S,Michael O Martin. PIRLS2021 Assessment Frameworks [M]. Boston: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2019:1,4,6,57.[5]Lim F V,Toh W. How to teach digital reading?[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Literacy,2020,14(2).

相關焦點

  • PIRLS 2016閱讀評估及其對我國中小學生閱讀教學的啟示
    該百科全書記錄了參評各國和地區語言/閱讀課程的概況、小學閱讀教學資料、語言教學狀況、教師的總體情況和教師教育,以及教育制度的組織和評估政策。此外,該百科全書還提供了參評各國和地區是如何受PIRLS影響的,以及如何利用PIRLS提升或改善閱讀素養等信息。
  • 【目錄】《語文建設》2021年8月(下半月)
    關  注4  遊戲精神:統編教材童話文本的「三層」解析  ◎張建勇8  把握文體特點 領略童話之美——以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  ◎肖雲霖13 莫把經典教平庸——關於《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的思考  ◎倪文錦學術前沿18 提升小學生數字閱讀素養——PIRLS2021數字閱讀測評對我國閱讀教學的啟示  ◎錢 荃 劉潔玲23 淺談閱讀方法、閱讀技能與閱讀策略的區別——以《靜夜思》的教學為例
  • 眾家說語文| 羅丹:「PIRLS」視野下小學生閱讀測評研究
    2011年4月和6月,有55個教育體系的四年級學生參加了「PIRLS」的閱讀素養測評和相關問卷調查[3]。國際上通過「PIRLS」對不同國家小學生閱讀素養進行測評,本文將根據學生所做的測試試卷,以「PIRLS」視野分析小學生閱讀素養情況,從分析中發現問題,並結合「PIRLS」和相關理論基礎謀求最優方案解決問題,據此形成提升我國小學生閱讀素養的合理對策。
  • PISA2018閱讀素養測試內容變化 與對我國語文閱讀教學的借鑑
    其中閱讀文本包括文本單位、文本結構和導航、文本形式和文本類型 ;閱讀策略涵蓋文本處理策略、任務管理策略兩個方面。首次從文本單位來規定試題分布比例,單文本佔 65%,多文本佔 35%。由這些變化得出對我國語文閱讀教學可借鑑之處包括重視自主評價,關注高階閱讀 ;重視數字閱讀,開展多層次閱讀 ;重視多文本閱讀,推行群文閱讀教學。
  • 現代教學 | PIRLS閱讀測評對小學高年段閱讀命題依據的啟示
    【摘 要】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外顯形態,分析閱讀命題的現狀和提升閱讀命題的質量,不僅對閱讀評價的方式有重要意義,而且對語文教學也有重要意義。對閱讀能力的評價與考查歷來是教學評價中的重點與難點,本文主要聚焦小學高段語文閱讀命題,重點探討如何藉助PIRLS閱讀測評調整和改進現有命題依據。
  • PIRLS閱讀測評對小學高年段閱讀命題依據的啟示
    點擊標題下「第一教育專業圈」可快速關注【摘 要】
  • PISA數字閱讀的啟示
    PISA測試包括三大領域:閱讀、數學和科學。 數學和科學包括的內容比較好理解, 那你是否清楚,閱讀指的是什麼嗎? 不少人認為,閱讀不就是對應咱們的語文學科嗎? 就拿閱讀來說, 考查的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運用、反思和參與的能力」, 也就是PISA所定義的閱讀素養。  在2009年之後,PISA對閱讀素養進行了一次「革新」。
  • 孟暉:PISA閱讀素養評價及其啟示
    本文通過介紹PISA閱讀素養內涵及其測評框架,結合我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中有關閱讀教學的要求,談談PISA對我國閱讀素養評價的啟示。一、PISA閱讀素養的內涵「素養」(Literacy)這一概念是PISA測試的一個重要前提。
  • 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PIRLS)2016評估結果發布
    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PIRLS)於2001年啟動,是國際教育評價協會1991年開展的閱讀素養研究的後續行動。 PIRLS每五年開展一次,對四年級學生的閱讀成績進行評估。通常情況下,在他們學習生涯的這個階段,學生已經學會了如何閱讀,並能從閱讀中學習。 PIRLS目標人群是四年級學生代表,通常情況下參與測試的學生不低於9.5歲的最低平均年齡。
  • 基於閱讀能力(標準)指標體系的學科教學研究
    本文由《數字教育》授權發布作者:劉亞萍 標準驅動教學改革已成為國際教育改革的代表模式。
  • 「數字原住民」的校園閱讀生活
    未來王府學校圖書館將繼續提升線上、線下的各種服務,在充分調查學生閱讀、學習需求後,增加符合校園實際情況的硬體設備和網絡軟體資源、資料庫,打造成王府學校的學術重地。延伸閱讀:易閱通:國內最大的中外文數字資源交易與服務平臺,內容聚合數量超過200萬。合作對象包括海外34個國家和國內500多家機構客戶。
  • NGL最新TESOL學術論文系列之七 | 提升少兒英語閱讀素養的教學實踐之支架式教學法
    作者:林姍姍,NGL英語學術顧問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且持續的過程。它不僅僅是為了培養通過閱讀來學習的自主閱讀者,更是要培養閱讀素養均衡的、能從閱讀內容中學習並能夠獨立思考的終生閱讀者。在7月23日至7月25日舉行的「2021 TESOL中國大會」上,部分國內外一線英語教師和專家學者給大家帶來了少兒階段閱讀素養的教學實踐分享。素養(Literacy)這個名詞,廣義來講,是指具備讀(read)和寫(write)的能力。
  • 朱萬俠等:數字閱讀素養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探究
    據第14次國民閱讀調查報告,2016年我國數位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68.2%,手機閱讀率達到66.1%,呈現連續8年增長的趨勢。報告還指出,18~29歲群體的手機閱讀接觸率最高,為92.8%(孫山,2017)。可見,數字閱讀已經成為當前我國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方式。數字閱讀素養是在數字閱讀時代取得高質量閱讀效果的基礎和關鍵。
  • 書香校園4.0 | 以提升兒童閱讀素養為核心的校園閱讀解決方案
    閱讀是根基書香校園是土壤優秀閱讀師資是保障提升兒童閱讀能力與閱讀素養是關鍵親近母語書香校園解決方案以明確的目標、科學的方法、專業的平臺點燃、喚醒、支持、培養一批批兒童閱讀種子教師有效帶動整體層面上的校園閱讀真正打造優秀的書香校園、書香區域作為國內專業的兒童閱讀與母語教育研究和推廣機構
  • 林麗卿|PIRLS閱讀素養視野的小學語文練習的改進
    PIRLS重點考查四種閱讀能力:直接提取信息的能力、直接推論的能力、詮釋整合信息和觀點的能力、檢驗或評估文章特性的能力。語文思考練習題的改進,主要要依據閱讀素養的這四種閱讀能力。(一)直接提取特定信息  直接提取特定信息,屬第一層級的閱讀理解。直接在文本中找到字面信息,無需去進行深層解釋或加工。
  • 孩子數字閱讀能力究竟要培養什麼
    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保持增長勢頭,各類數位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均有所增長,國民數位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79.3%,手機和網際網路成為我國成年國民每天接觸媒介的主體。由此,我們認為數字閱讀能力應更受重視。
  • 開展課外科普閱讀提升小學生科學素養
    摘要:在完成小學科學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適當組織小學生開展課外科普閱讀活動,對拓展小學生的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科學技術、培養堅定的科學精神,從整體上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閱讀一些醫學衛生知識,對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增強預防疾病意識,保護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
  • 《閱讀力測試》:中文分級閱讀標準下的閱讀測評
    2021年4月,由親近母語和廣東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教師教育與教師發展測評研究中心」主辦、華南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部協辦的第十六屆兒童閱讀論壇暨親讀者大會在南京舉行。在論壇開幕式上,親近母語創始人徐冬梅正式發布《親近母語中文分級閱讀標準》。
  • PISA2018,我國四省市學生閱讀為何表現優異
    從PISA首次設計並實施閱讀測評框架到現在的近20年中,閱讀測評框架一直在不斷發展和完善。PISA的一個核心目標是搜集和報告各個國家和地區在閱讀、數學和科學表現的變化趨勢,因此三個領域的測評框架的主體構成一直保持不變。然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環境不斷變化,閱讀素養本身在不斷變化。
  • 學術觀點 | 秦文娟、鄭詠灩 等:外語學習者學術型閱讀理解的核心語言能力:理論框架與測評
    發展視域下的青少年語言研究表明,高中生處於認知能力與語言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Berman 2008),我們需要結合日益豐富的社會交際情境和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發展需求,準確評價這一階段學生的語言發展水平。其次,核心語言能力可在詞彙解碼能力之外預測學術型閱讀理解能力,符合經典的簡單閱讀觀(Simple View of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