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中的智慧:《掩耳盜鈴》還有這些不為人知的謀略?

2020-12-11 思維人格呂士申

掩耳盜鈴:把耳朵捂住去偷鈴鐺。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了的事偏要設法掩蓋。

掩耳盜鈴僅僅為比喻義所限麼?

讓我們先從幾個方面來考慮這則故事吧。

1. 鈴鐺所有者為何要把鈴鐺掛於門前?其此為有沒有想過會被人去偷?而有人偷意味著什麼?

2. 盜鈴者為何要盜鈴?其他人家門前門口有沒有鈴?若沒有,他為何會有此念頭?這又意味著什麼?

3. 欲盜鈴,但知鈴響會被人發現,因此思考如何才不會被人發現,最後想出以掩耳的方式進行。這一點表明此人遇事是隨便衝動盲目做事麼?為何他又沒有達到目的呢?其認識上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4. 盜鈴者掩耳方式是突然產生的麼?此動作與其認識是相吻合的,並且掩耳他一定用過,並且他確實也聽不到了,於是他才用此法。這一點又告訴我們什麼呢?

5. 盜鈴者由自己聽不到推測他人也聽不到,這種思維邏輯犯了什麼錯誤?同時我們人類的思維卻又是在不同的思維程度和水平上用它,這又暗示著什麼呢?

6. 放鈴者與盜鈴者是否有關係呢?若是有,鈴起什麼作用?

7. 若讓他人掩耳,即便自己不掩耳也可以盜鈴,這又有什麼啟示?

掩耳盜鈴並不僅僅只就比喻義那麼簡單,它對我們認識自身,了解人的認識及社會生活等都有啟示或指導作用。

以上幾個方面不去看了,從謀略方面來看一下。

假設A為擁有鈴鐺者,B為盜鈴鐺者。有下面這一種可能:

A欲尋B,但是用盡各種辦法都失敗了,但A知B很喜歡鈴鐺,因鈴鐺對其有特殊意義。因此A選了一個B最鍾愛的鈴鐺掛於門前。這樣行人便會自發傳開這個消息。B知道此消息後便有可能欲得,這樣A就不必主動去找B而是等B送上門來。

也可用於A是銷售鈴鐺的,但銷路不好,無人光顧。於是A想出了掩耳盜鈴這一方法免費為自己的鈴鐺作了宣傳,擴大自己產品的知名度。

在A還可以認為A 根據B的性情特點故意布的局等等。

若在B除了以上情況外,還可能有其他幾種情況。

比如B欲打探A府中消息,但苦於無處下手,無法親近,於是用掩耳盜鈴這招以達到目的。

又或說B知A的用意,但不露聲色,將計就計,假裝中計,以使其中己之計。

又如B欲見A府中某人或鈴鐺主人,但無從見,因此從鈴鐺入手。因為他知道自己想見的人對鈴鐺的態度,所以自己一定可以見到自己想見的人。

……

若用於營銷中,也有許多可取之處。

盜鈴者盜鈴時之所以掩耳是為了不讓別人發現,這意味著其知自己做的不光明正大,所以掩耳與其說是防外人聽見,不如說是自我心理安慰,讓自己心裡坦然些。這一點告訴我們人都有自尊,也是有面子的,不論做什麼事,他都會想法設法維護自己的尊嚴、面子的,即便明知自己是錯誤的。

這樣設計營銷方案時,便可以此大做文章。僅僅是提供了顧客所需的產品還不足以讓顧客認同,並且也不具備與同類產品相比的明顯優勢。這時可以讓產品與顧客的尊嚴、心理相聯繫並使之成為固定的聯想。這樣顧客就不會把自己的產品僅當作是與同類產品相同的產品去看待了。相反會出於維護自己而自覺地維護產品。

也可從創造顧客的需要、消費欲望來看,因鈴鐺掛出才讓人想去偷(略)。

也可以從教育消費者來看,因掩耳盜鈴是認識上的錯誤所致,所以人要讓自己更健康成長,需要更新觀點,不斷學習。

也可從教育來看。

比如說A可通過B,以此為典型,教育大眾,從而迅速擴大教育影響。

B的錯是與當時社會認識相聯繫的,因此社會教育也有啟示。

相關焦點

  • 成語故事品鑑《掩耳盜鈴》
    不料中發出「哐」的一聲,他害怕別人聽見鐘聲,跑來搶走了這口鐘,急忙用雙手捂住自己的耳朵。這個人偷鍾,怕別人聽見鐘聲還說得過去,用雙手捂住自己的耳朵,怕自己聽見鐘聲那就太糊塗了。這個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成語「掩耳盜鈴」就是這樣來的。故事說的是「偷鍾」。
  • 掩耳盜鈴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自欺欺人、弄巧成拙,反義詞有:開誠布公,掩耳盜鈴是貶義成語,連動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掩耳盜鈴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掩耳盜鈴(yǎn ěr dào líng)成語釋義:掩:遮蓋;盜:偷。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
  • 我的智慧成語世界
    2015年11月,接力出版社再次聯手實力文化,經獨家授權後,出版《中國成語大會•我的智慧成語大會》2種,該系列圖書在內容上經過精心編排,挑選《中國成語大會》節目中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成語,在固化《中國成語大會》節目精粹的同時,又邀請到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從成語典故、成語智慧、成語的運用等不同層次進行趣味講解,更深度、全面地展示了中國成語的博大精深。
  • 少兒成語故事:「掩耳盜鈴」
    【開心一刻】  Covering One'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  掩耳盜鈴  Mr.  【成語來源】  At the time when Fan, a nobleman of the state of Jin, became a fugitive, a commoner found a bell and wanted to carry it off on his back.
  • 你永不知道的成語智慧:《兔死狗烹》中蘊含的人生智慧與謀略!
    2、 由「兔死狗烹」可知當時社會的認識情況,以及當時狗在社會中的作用。3、 由「兔死狗烹」可反映人之認識的一般規律,這是具體的還是認識上抽象的?啟示也良多,簡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1)從物之對立面中把握物自身。
  • 小學階段,掌握好這些成語,讓你在作文中拿到高分
    編首語:成語作為漢語文化中一顆璀璨明星,在作文中的運用是十分重要的。絞盡腦汁找比喻,不如一成語,言簡意賅,使得成語成為作文得分利器。那麼,在小學作文中,有哪些成語可以運用呢?描寫人物深情、情緒:悠然自得 眉飛色舞 喜笑顏開神採奕奕 欣喜若狂 呆若木雞喜出望外 垂頭喪氣 無動於衷勃然大怒描寫人的智慧
  • 寶寶睡前故事 | 掩耳盜鈴
    智慧兔國學故事新篇孩子不愛睡覺?一定要聽睡前故事?不知道該講什麼故事?沒關係,從今以後都不用擔心了。收聽鵬易老師智慧兔欄目,每天都給孩子講故事,孩子睡的香,媽媽更省心!本故事由廣東梅州的張梓歡寶貝和江西南昌的煊煊寶貝點播推薦~ 春秋末年,大將範吉射一家因被追殺,只好逃離晉國。
  • 一個成語一個故事,隱藏了一種大智慧!讓孩子輕鬆學成語
    說起成語故事,我們不得不說它是我們中國歷史源遠流傳的一個重要體現。古人的那些智慧通過成語故事展現給我們,讓我們從故事中學會大道理,領悟大智慧!所以成語故事在我們的教科書當中是有很高的地位的。記得小編小時候,語文課本裡經常會出現一些成語故事,因為是考試的必考內容之一,老師是強制要求我們背誦這些成語的意思。印象最為深刻的前三甲要數: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了!今天小編要跟大家推薦分享的也正是這樣一套書籍,它的是由花山文藝出版的4冊成語故事匯。每一本都包含了將近100個成語故事。
  • 讀《成語故事》,陪孩子一起品讀智慧和文化
    它通俗常用,家長裡短中都難免都會蹦出幾個來;它廣闊無邊,再有學問的也總會遇到不明白甚至弄錯其義的生澀詞彙;它連接古今,簡單的幾個字卻飽含深意,活脫出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我們增長不少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學生時代的我就非常喜歡成語,清晰地記得,高中時候央求父親專門買了一本成語詞典,當時真是視若珍寶,如今竟愧感沒有全然深挖學習,荒廢了多少時間。
  • 人生謀略奇書!《反經》中的10大智慧,字字千金卻罕有人知
    在歷史上,大家都知道有《資治通鑑》這本著作,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唐宋以來,有兩本書歷來作為領導者政治教育必修的參考書:一本是被歷代君臣推崇的從正面講謀略的《資治通鑑》;而另一本即罕為人知的《反經》。《反經》是由唐代的趙蕤著。
  • 割裂商業智慧的估值都是掩耳盜鈴的自欺欺人
    我對他「有理有據」的分析表示極為驚訝,我不相信這些話居然是出自一個金融高材生之口。等他說完我,便笑著反問道:你都沒了解過公司的產品就敢投嗎?他回答說,這麼優秀財報從側面已經反應出產品的優勢,並且相信這樣的公司一定具備獨有的競爭優勢才會有如此漂亮的財報。他振振有詞、有理有據的反答,更像是一個最佳辯手,跟隨他的還有教室裡雷鳴般的掌聲。
  • 中國成語寓言故事雙語版:掩耳盜鈴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英語故事>正文中國成語寓言故事雙語版:掩耳盜鈴 2015-11-12 15:19 來源:網絡 作者:
  • 《反經》智慧謀略:人盡其用,笑看得失
    《反經》(亦稱《長短經》)是一本謀略奇書,由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老師,道家末枝縱橫家趙蕤所著。《反經》以唐代以前歷史為素材,集諸子學說於一體,融合百家思想,內容涉及各種領域,且自成一家,邏輯嚴密、涵蓋文韜武略,被尊奉為小《資治通鑑》。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掩耳盜鈴,你還知道哪些與動作相關的成語?
    1.掩耳盜鈴 [yǎn ěr dào líng]基本釋義: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漢成帝駕崩,哀帝即位後,劉立更加恣意妄為,無視朝廷法制,任意殺害下屬中郎曹將等人。哀帝知道後,十分生氣,派官員去審理此案。劉立假裝生病,臥床不起。辦案官員於是透露風聲說,哀帝將要下旨收繳梁王的印璽,並要將他囚禁起來。劉立這時才意識到事態嚴重,連忙取下王冠,跪在地上請罪。
  • 融入日常的這些成語和智慧都源於易經文化?
    朋友們應該發現了文裡這些帶引號的成語?其實這些對後世影響深刻的成語或處世智慧都直接或間接地源於«易經»,有200多條,不少我們都比較熟悉,雖然有些古意與今意稍有差別。如下舉例些許:自強不息 «乾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群龍無首 «乾卦»: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 《周易》中的成語,智慧盡在字裡行間
    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周易》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至深至巨,的確是其它任何一部書都無與倫比的。據有人統計,在漢語中有兩百多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蘊涵,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容、民族思維的基本方式,在幫助人們洞悉宇宙和人生本質規律的同時,也為中華民族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
  • 十大人生智慧集於一冊,「千古謀略第一書」看後長見識
    除了"三言",馮夢龍的《智囊全集》也影響著後世很多的人,被稱作是"千古謀略第一書"。也是一部值得大家傳閱的好書。我們眾所周知的曾國藩,每天回到家,都會反覆讀這本《智囊全集》。憑著本書的智慧和理性,曾國藩在殘酷的官僚制度中建立了牢固的立足點。
  • 人教版必修二《成語,中華文化的微縮景觀》教學設計
    它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語言表現形式,既生動形象又言簡意賅,有很強的表現力, 因而一直活躍於人們的口語或書面語中 。在漢語的詞彙中,成語佔著很大的比重,歷代形成的成語有上萬條之多。(二)成語的來源1.神話傳說2.寓言故事3.歷史故事4.文人作品5.外來文化(具體事例見多媒體課件)在這些來源中,以文人作品和歷史故事為最多。如《成語探源辭典》收成語5000多條,考據出處涉及古代文獻200餘種;《漢語成語考譯詞典》收成語7600餘條,引證古代文獻更是浩如煙海。
  • 這些滋養了古人的成語智慧,也定能啟迪你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千年的歷史與文化傳承中,成語始終保有旺盛的生命力。究其根本,則是成語裡蘊含的智慧仍然啟迪著當代人。忙裡偷閒:「偷懶」也是智慧黃庭堅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他仕途不順,被人詆毀,先後被貶黜至偏遠的黔州與宜州,前途堪憂,但黃庭堅卻毫不在意,住所雖破敗不堪,但其依舊坦然接受。
  • 中國兒藝《成語魔方二》國慶首演 輕鬆幽默演繹
    掩耳盜鈴  10月1日,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組合式兒童劇「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二》在假日經典小劇場成功首演,與小朋友在充滿童趣的傳統成語故事中一起歡度國慶假期在《成語魔方一》的基礎上,《成語魔方二》將小朋友們耳熟能詳的三則成語:《刻舟求劍》、《另闢蹊徑》和《掩耳盜鈴》改編成妙趣橫生的故事,用充滿童趣的舞臺表現演繹出來,貼近孩子們的審美,走進孩子們的心裡。  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段典故,要將對孩子來說晦澀難懂的成語變成生動有趣的舞臺劇,需要主創團隊儘可能地發揮藝術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