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先生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沒提到司馬懿呢?

2020-12-25 靜心匠道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段本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一個鋪墊,為了只是引出諸葛亮和龐統而已,歷史上根本也沒有水鏡先生,更加沒有這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說,這是羅貫中對諸葛亮和龐統最好的包裝詞和廣告語。等於現在的李寧,金拱門等,要大家知道你賣什麼,你先需要給人留下印象。

所以這裡沒提到司馬懿非常正常,因為這次的文案策劃稿本來針對的就是曹操的對手劉備進行策劃的,雖然是演義,但是大家都知道諸葛亮龐統是劉備的人,司馬懿是曹家的人,寫作歸於寫作,但是不尊重歷史,太過於架空或者胡亂改動,肯定被文人墨客吐槽,

更重要的是司馬懿是晉朝的真正的建立者,他的兩個兒子只是接手他的事業繼續幹而已,所以羅貫中在三國中,怎麼寫也不能把司馬懿寫去蜀漢那邊,

當然許多人會分析司馬懿當時的地位和家族背景,還有和水鏡先生的關係等等,其實這屬於拿著歷史說演義了,牛頭不對馬嘴。

想想這些,個人睡覺和羅貫中還溝通過,他對三國志還有三國故事都是滾瓜爛熟的,怎麼會不知道呢,根本的原因,老羅夢裡告訴我,有以下幾個。

第一:諸葛亮和龐統大家都知道是蜀漢名臣,特別兩人是劉備非常重要的幕僚和軍師,這是歷史上有正確記載的,不能改也能架空,並且三國裡面的諸葛亮,是羅貫中最寵的角色,可以說,後半部分他作為男一號的出現率非常的高,所以水鏡先生這樣的安排非常的合乎歷史,大家看三國才能看下去,要不你突然冒出一個司馬懿,讀者懂歷史的都感覺非常的怪異,

第二:三國特別喜歡在忠義去做文章和鋪墊,我們知道關羽的成功更應該是羅貫中的成功,所以司馬懿這個奪了曹家江山的謀者,怎麼可以和諸葛亮與龐統這些忠義之人並肩呢,這樣也會讓讀者懷疑水鏡先生不靠譜。

第三:確切的說,水境先生確實有點不靠譜,因為他推薦的兩個人,廣告詞是特別的給力,但是最後兩人都得到了,確實正+正等於負,劉備只有半邊江山,而歷史上來說,法正才是劉備的心頭肉,也是他才是能幫劉備拿到了蜀地的江山,如果法正不早死,個人覺得關羽和劉備未必就會失敗,反觀正史諸葛亮,其實在蜀漢建立初期,作用不明顯,只是後期才發光,而龐統倒是幫了劉備一把,可是GAVEOVER太早,飯盒領的太早,所以兩人和司馬懿沒辦法比,因為司馬懿倒是真到手了曹魏江山,最後他的後人又一通三國,大家最後結局不同,待遇就是不同,一個是先帝,一個是丞相,一個更是大臣,羅貫中怎麼都得考慮這關係。

所以綜合了多方考慮,老羅這樣寫,是符合歷史依據和書本架構的,更重要的是符合書中諸葛亮的定位,才有這樣一段的典故,大家千萬不要當真,

相關焦點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沒能統一?其實後面還有半句話
    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候曾說,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臥龍指的就是諸葛亮,「草船借箭」、「木牛流馬」想到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了。行軍打仗出謀劃策可以說是無所不通,被司馬懿稱做「天下奇才」。所寫的《出師表》也流傳至今,保留在高中課程裡,文採飛揚。後來為光復漢室,七出祁山,最後因各種因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
  • 世人只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但下半句司馬徽卻沒告訴劉備
    ,甚至早已算出三國最後的結局,此人就是司馬徽,又被稱為「水鏡先生」。世人只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但下半句司馬徽卻沒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是三國時期司馬微說的名言,誇讚臥龍鳳雛二人才學顛絕,被世人稱之為三國時期最牛的兩個人,後面其實還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首先我們都能了解到「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裡的臥龍和鳳雛分別是諸葛亮和龐統,得到這兩個人的其中一個便能安定天下,這說明他們的能力在當時是十分出類拔萃的。
  • 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一可得天下,為何劉備獨佔三人卻敗了?
    東漢末年董卓亂政治,天下就開始了諸侯爭霸的時代,各路諸侯開始的時候還打著討伐董卓光復漢室的口號,後來乾脆自己稱帝了,袁術率先稱帝,所以他先涼了。諸侯割據的局面維持幾十年,最後變成了三足鼎立,由劉備,孫權和曹操共同執掌天下。然三國紛爭不止,劉備,曹操都老死都還沒分出勝負。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兩者兼得為何仍失敗?他忽略了後半句
    三國期間,劉備可謂天下歸心,憑藉著漢室的身份與仁善之心,收割了一批又一批寶馬英雄,能人志士。人們為他出生入死,連關羽、徐庶這些到了曹營的人,也日思夜想,渴望回到劉備身邊,而他身邊更是有臥龍鳳雛,張飛趙雲,又為何落得一個失敗的境地呢?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敗亡,難道水鏡先生說錯了?因在劉備
    在劉備集團的成長道路上,諸葛亮功不可沒,既得臥龍,後來龐統投靠東吳因相貌不被重用,後來經魯肅推薦,龐統又被劉備重用,劉備又得鳳雛。在水鏡先生司馬徽口中「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即可安天下」的臥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都加入了劉備的陣營,那為什麼劉備還是沒有奪得天下呢?
  • 三國名士出山:臥龍、鳳雛的由來,司馬懿的選擇
    在《三國演義》裡,水鏡先生司馬徽對劉備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徐庶離開劉備時揭曉了伏龍是諸葛亮,鳳雛是龐統。並說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有經天緯地之才。徐庶走後,水鏡先生又上門,盛讚諸葛亮。
  • 水鏡先生把臥龍鳳雛推薦給劉備,為何不是介紹自己家族的司馬懿?
    水鏡先生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為人清高拔俗,學識廣博,以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智慧聞名於世,受人敬重。 東漢末年各地紛爭,但當時荊州一帶因為州牧劉表坐守多年、勢力尚且深厚,地方不易奪取,加上劉表本人無紛爭之心,所以成為了流民乃至名士投奔隱遁的去處。
  • 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師傅,水鏡先生司馬徽
    不喜勿噴大家都知道三國這個時代出現了很多英雄人物,無論是武將還是謀士,而在謀士層次郭嘉、龐統、諸葛亮、荀彧、司馬懿等人可謂是人中豪傑,其中郭嘉為鬼傑、龐統為鳳雛、諸葛亮為臥龍、荀彧幫助曹操一統北方、司馬懿為冢虎,都是當時響噹噹的人物,而這個人在三國並不有名,只出現了那麼幾次,但是他和諸葛亮、徐庶、龐統、甚至司馬懿等人都有著深深的聯繫,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兼得二者卻為何失敗?後面還有一句話
    說起劉備手下的謀臣,相信不少讀者最先想到的乃是諸葛亮與龐統。劉備在荊州之時,水鏡先生司馬徽便曾對他說過這麼一句話:「臥龍鳳雛,得其一者便可安天下!」事實上,諸葛亮與龐統最終都投入了劉備麾下。可即便如此,劉備依然沒能統一全國。因此,不少人對劉備的能力產生了懷疑。然而大家卻不知道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恰恰揭示了這一問題的答案。
  • 蜀漢軍師聯盟: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子初孝直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寫劉備被蔡瑁追殺,幸虧所騎的盧馬才得以逃脫,誤打誤撞跑到了水鏡先生司馬徽莊上。兩人聊天時水鏡先生對劉備說:「今天下之奇才,盡在於此,公當往求之。」玄德急問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鏡曰:「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水鏡先生名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人(今河南禹州)人。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全得還是敗了?因為還有一句話
    大家在讀三國的時候,估計有一句話大家一定是印象深刻,叫做 「臥龍鳳雛,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說這句話的人是司馬徽,司馬徽可是有名的大名士,所以這句話是肯定令人信服的。司馬徽之所以說這句話,是因為臥龍和鳳雛都是十分的聰明的謀士,足智多謀。
  • 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後面還有一句話,預言了蜀漢最終的結局
    熟讀三國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東漢末年,有一句諺語耳熟能詳,幾乎達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這句話便是三國裡隱居名士司馬徽說過的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 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劉備曲解了一個字的含義,註定劉備必亡
    在荊州地界上的謀士中,臥龍諸葛孔明,鳳雛龐統可謂極具盛名。名士司馬徽讚譽道:"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頗為出名。但打臉的事情很快便發生了:劉備儘管得到了臥龍、鳳雛兩位大才,但他依舊沒辦法安定天下。這其中,究竟有何隱情呢?
  • 諸葛亮的師傅水鏡先生,為何沒被重用?
    司馬徽,字德操,號水鏡先生,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十分有名氣的人。一生中並沒有立下什麼戰功,但是他卻教出了一個非常有能力的謀士——諸葛亮。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三國演義》第37回即為「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
  • 劉備有諸葛亮和龐統,為何還會失敗?千古名句的後一句道破天機!
    讀過三國的朋友都知道,三國裡有個神秘的絕世高人,人稱「水鏡先生」。「水鏡先生」有一句千古名句,是說給蜀漢君主劉備聽的:「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裡的核心,便是「臥龍」、「鳳雛」這兩個人。「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指的是龐統。
  • 說三國話權謀(54):劉備「伏龍、鳳雛」得一安天下,何以未如願
    劉備入蜀,進兵成都。進攻雒城時,龐統執意要走小道,不聽劉備勸阻。行至落鳳坡,遭遇伏兵,被益川劉璋的大將張任亂箭(炮)射死。 諸葛亮則六出祁山討魏時,魏國都督司馬懿與之對峙五丈原,五丈原地處西北,終年乾旱少雨,比不得荊州蜀地,雨水充裕,江河橫溢。孔明道號「臥龍」先生,這龍離水地,無法施展,尤其是困在僅有「五丈」大的這乾旱之地,兇兆也。
  • 司馬徽把諸葛亮等人介紹給劉備,為啥不介紹司馬懿?原因很簡單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司馬徽可以算是劉備的貴人了,在沒遇到水鏡先生之前,劉備身邊雖有很多文臣猛將,但卻很缺乏厲害的謀士,雖有實力卻總是戰敗,輾轉四處。而遇到水鏡先生之後,劉備得到了徐庶、臥龍、鳳雛等大才,實力發生了質的變化,逐漸在這亂世中站穩了腳跟!可惜說,正是有水鏡先生的幫忙,才改變了劉備的人生軌跡。
  • 水鏡先生的一句話,其實早已經預示著蜀漢的滅亡
    「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言,最先出自荊州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是諸葛亮、龐統、徐庶三人的學問之師,關係密切。弟子胸懷錦繡,卻不遇明主,當老師的能不著急嗎?「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呀,司馬徽遇見了皇叔劉備,用這句話向劉備推薦了自己的得意弟子,引起了劉備的足夠重視,才引出了後來的「三顧草廬」的佳話。
  • 《三國演義》水鏡先生推薦孔明其實在坑他?看看他的姓就知道了!
    最近又把《三國演義》刷了一遍,在刷到劉備遇到水鏡先生這一段時,就感覺很奇怪按道理說,水鏡遇到劉備這樣的英主,應該向劉備多舉薦自己家族的子弟。讓自己家族的人更有出頭的機會。他反而是報出了臥龍鳳雛的名號給劉備,對自己家的子弟一個都沒提。
  • 為何劉備奪不了天下?龐統臨死前說的這句話,只有諸葛亮聽懂了
    文/阿聞標題:為何劉備奪不了天下?龐統,字士元,自幼隨叔父龐德公四處遊學,年少樸鈍,後來隨著學識增長,被水鏡先生司馬徽稱為「鳳雛」。意思就是年幼的鳳凰,與諸葛亮並稱為「臥龍」「鳳雛」。更是有「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的傳言。可劉備將他們二人都攬入麾下,為何卻落得個兵敗夷陵,身死白帝的下場呢?關鍵就在龐統臨死前說的一句話,而這句話只有諸葛亮聽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