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天下 | 用雙肩挑起人大法學薪火相傳大任的民法學者——王軼

2020-09-11 中國教育電視臺


30年前,他還只是按部就班聽從父母安排的一名乖學生,接觸法學也純屬偶然。如今,他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的副會長,參與中國民法典編撰工作。47歲的王軼,在我國民法學研究和教學領域,已經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從偶然到必然,與民法結緣,成長為一位行走的民法學者,他的成長過程中,到底是什麼一次又一次影響著他呢?


王軼的心中,既為人師,就要學為其師,行為其範。講臺上,他侃侃而談,生活中,他平易近人,他會如何引導學生走上更為自信的人生舞臺?十年青春,法學研習,他又是如何做到讓學生「見一人,定終身」?不知學術為何物,不知學者為何模樣,他又是通過什麼讓學生豁然開朗,「獲雖萬千人吾往矣」的這種學術初心的堅守?


他沒有興趣愛好吧?不,他曾是運動場上的常客,他也是電影發燒迷。舍個人興趣愛好的他,是如何承擔起學術薪火手手相傳和愈燃愈旺的責任?未來已來,入無人之境,開拓一個沒有人來到過的疆土,作為人大法學的引路人,他又會留下怎樣的足跡呢?

講臺上,他是照本宣科的反義詞;治學中,他是追隨者眾多的「非高產」教授。捨棄個人興趣愛好的他,是用雙肩挑起薪火相傳大任的民法學者。一院之長,他又將如何引領王牌法學院走向法學教育的未來?今日19:30《法治天下》為您講述《法律人生 王軼》。


相關焦點

  • 《民法典》裡「裝」著怎樣的幸福生活?來聽人大法學院院長王軼教授...
    近日,記者採訪了全程參與《民法典》編纂工作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王軼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王軼教授。四川在線記者:作為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秘書長,您深度參與了編纂工作,最大的感觸是什麼?王軼:我現在都清晰記得2015年3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宣布,自當日起,《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式啟動。當時在場的幾位前輩民法學家都說,「這一天是要記入歷史的。」
  • 專訪人大法學院院長王軼:民法典回應了今天的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
    28日下午,我國首部民法典表決通過,中國正式進入民法典時代。民法典出臺對我國法治建設有哪些深遠意義和影響?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接受了「政事兒」專訪。王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秘書長。
  • 對話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教授王軼:《民法典》包含一個民族的「精神密碼」
    我國《民法典》有何特色與亮點?公眾應如何看待《民法典》?近日,記者採訪了全程參與《民法典》編纂工作的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法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王軼教授。《民法典》的編纂體現了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記者:在民事立法方面,我國此前有《合同法》《民法總則》《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為什麼還要編纂這樣一部法典?
  • 王利明王軼馮小光「三人談」|民法典的誕生與時代發展
    所以,民法典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在今天這個時候頒布民法典,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時。王軼:我1996年到人大法學院跟王利明老師攻讀博士學位後,王老師曾告訴我:只有了解清楚民法與其他部門法之間的關係,才能知道民法典為什麼重要、民法為什麼重要。
  • 人大副校長王利明:新中國第一個民法學博士
    回國前,他做了兩件事情:一是利用積攢的生活費買了3箱英文書籍回國後送給系資料室;二是在密西根大學法學院用英文作了一次報告,介紹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法制建設、法學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巨大成績,以增進參加會議的美國學者和學生對中國的了解。  回國的當年,王利明完成了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由此成為新中國的第一位民法學博士。
  • 王軼:民法典編纂需要 協調好內外部關係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軼在《法學雜誌》2017年第1期撰文指出:法學家的研究早已證明,民法是法治真正的法律基礎,民法最充分地體現了法治的價值,中國步入法治社會的必由之路是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係的充分發展。
  • 編纂專家、法學教授、律師專題解讀《民法典》(附新舊對照表全文)
    孫憲忠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孫憲忠教授回答了《民法典(草案)》如何加強對人身權利的保護。王軼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住宅70年自動續期的手續費減免問題和加強對業主權利的保護。
  • 王利明再獲「年度法治人物」稱號 - 人大立法--法制網
    原標題:王利明再獲「年度法治人物」榮譽稱號 12月4日,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獲「2020年度法治人物」榮譽稱號,這也是王利明教授第二次獲得「年度法治人物」榮譽稱號。
  • 與新中國法治建設同行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七十年
    一、新中國法學教育的奠基者,薪火相傳1950年,新中國建設之初,法學教育從理論到制度、從組織到人才,百廢待興。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在中國法學教育恢復、重建和發展過程中,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辛勤耕耘,勇於探索,在共和國走向法治的道路上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 「公司法重大修訂與商事法治現代化」研討會暨中國法學會商法學...
    500多名專家學者、實務界代表齊聚鷺島,共同探討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帶來的商事法治命題。   10月31日上午八點,開幕式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酒店舉行。廈門大學校黨委書記張彥,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法學會會長羅東川,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鳴起,廈門大學法學院院長宋方青分别致辭。中國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會長、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朱慈蘊主持開幕式。
  • 10位法學專家暢談:呼之欲出的民法典,將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
    法制日報特別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孫憲忠教授,《中國法學》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張新寶教授,中國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趙旭東教授,中國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法學院劉凱湘教授,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教授
  • 請問,「民法知道」知道不知道?
    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在上線活動儀式上,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指出,檢察機關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和檢察自覺推動民法典的正確統一實施,把民法典作為工具書,推動「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
  • 2021|中國人民大學《民法典》解讀暨企業法律(法務)高級研修班熱招中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已於2021年1月1日施行。王利明著名法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原常務副校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多次獲得「年度法治人物」稱號。
  • 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人大法學院聯合出品《民法典開講》
    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人大法學院聯合出品百度聯合製作王利明等10位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參與者面向黨政幹部和社會大眾全面解讀民法典01、內容簡介本書是在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聯合出品的
  • 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人大法學院聯合出品《民法典開講》
    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人大法學院聯合出品百度聯合製作王利明等10位中國法學會02作者簡介本書十位作者均參與了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其中:王利明教授任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王軼教授任領導小組成員、秘書長,楊立新教授、張新寶教授任領導小組成員。
  • 專訪王利明教授:從「小薄本」踏上民法之路,三天三夜把這本書抄了...
    新中國第一位民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9年度法治人物……在王利明身上,有數不清的榮譽和標籤,但他最為看重的,永遠都是為之奮鬥一生的民法事業。今年2月,王利明迎來了自己的第六十個生日,而3個月後全國人大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件事比過生日還更讓他高興。
  • 王利明:痴迷民法的「老派學者」
    2019年度法治人物王利明:痴迷民法的「老派學者」本刊記者/周群峰發於2019.12.30總第930期《中國新聞周刊》這本《民法概論》正是佟柔主撰的。於是,王利明便提出借回去好好讀讀這本書,但因為張仲伯備課還需要用,只答應借給他三天。王利明當晚熬夜讀完了這本書,仍覺得不過癮,他便用了剩下的三天三夜時間,把這本約10萬字的書從頭到尾抄了一遍。正是這本小冊子,讓王利明對民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立志要做佟柔的學生。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國家文明高度催生民法典
    身為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秘書長的王軼興奮不已,他在許多場合反覆表達這樣一個觀點: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起草編纂民法典的時候,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一定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對人類所面對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的看法,「我們編纂完成的這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就包含著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密碼,我們就是通過表達我們對人、社會、國家、自然等基本問題的看法,來回應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的。」
  • 法學法律界專家學者:堅決擁護完全贊成憲法修正案 推動憲法全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3月13日在京主持召開法學法律界學習宣傳貫徹憲法座談會,法學法律界專家學者參加座談會並發言。會上,中國法學會和相關法學研究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和中國政法大學、中華全國律師協會主要負責人和專家學者一致表示,堅決擁護、完全贊成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一致認為這次憲法修改是時代大勢所趨、事業發展所需、黨心民心所向,對於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意義。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利明獲「2020年度法治人物」稱號
    2020年12月4日,在第七個國家憲法日,「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0年度法治人物頒獎典禮」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社會與法頻道播出。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王利明獲「2020年度法治人物」榮譽稱號,這也是王利明授第二次獲得「年度法治人物」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