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達卡(Mastercard)在 近發布的新聞稿宣布,他們已經創建了一個測試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的平臺。 CBDC是中央銀行的貨幣,是現金的數字版本。像現金一樣,CBDC的目標是點對點支付。該平臺可以用於模擬銀行、金融服務提供商和消費者之間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分配和交換。
就像許多涉及與中央銀行等公共金融機構的對話一樣,私營部門不僅想要構建解決方案,而且還想控制使用方案的渠道。
這與使用現金的風氣相去甚遠,許多人將其描述為印刷的自由。私營部門分配貨幣,但一旦他們這樣做了,貨幣就可以在自然人、零售企業和其他人之間自由使用,而且是匿名的。
萬事達卡已邀請各國央行、商業銀行、技術和諮詢公司與他們合作,評估CBDC在他們所在地區的適用性。沙箱將以「專有測試平臺」為特色。該平臺可以包含類似於許多CBDC驗證概念的區塊鏈技術。
從新聞稿來看,根本技術的選擇並不明確。平臺可完成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消費者之間的CBDC的基本發行、分發和交換。很明顯,它還具有與現有支付系統的交互功能。
萬事達卡希望這一提議能夠落地開花,因為最近來自巴塞爾國際清算銀行的調查顯示,至少80%的中央銀行正在考慮發行CBDC,其中約40%已經從概念研究階段進入概念設計階段。新聞稿並沒有說明各個參與者在加入測試平臺時必須付出或放棄什麼。新聞稿沒有談論已經登記的參與者,也沒有談論這個群體的組成。
該平臺的賣點是,即便是最不成熟的央行,也將獲得一個關鍵的技術沙箱,允許進行實驗。可以肯定的是,這將使萬事達卡深入了解模型、用例以及央行和其他參與者的想法,為他們提供有價值的市場情報。此外,它們可能會影響CBDC解決方案的方向。萬事達卡終端將在邊緣支持CBDC沙箱,以便與客戶進行交互。
像所有的信用卡協會一樣,萬事達通過為交易提供支付渠道來賺錢。在萬事達卡的情況下,在信用卡交易的授權階段,Banknet服務在收款人(或商業銀行)和發卡銀行之間運行。在結算階段,Banknet業務參與將資金從發卡行轉移到收單銀行。除了信用卡協會(萬事達卡)、發卡行和收單銀行之外,信用卡處理機構通常也在其中。所有這些中介都收取費用,總費用由交換費、評估費和加價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