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西方有《聖經》,那麼東方有什麼呢?

2020-12-13 和小圈圈去旅遊

所謂西方有《聖經》,那麼東方有什麼呢?

所謂西方有《聖經》,那麼東方有什麼呢?

在我國有1本千古奇書,它包羅萬象,大至宇宙星辰,小至世間百態,它都包含之中,被譽為「大道之源」。儒家、道家都將其奉為經典,擁有 「三玄之冠」之稱。且至今為止還也沒有人能完全徹底的參悟該書,這本奇書正是《易經》。

所謂西方有《聖經》,東方有《易經》,《易經》中的每一卦,都包含了事物發展的一種規律。最為神奇的是,只要你跟著易經做選擇,按照它說的去做,就會離成功更進一步!

現如今很多人其實分不清楚《易經》還有《周易》的差別。通俗一點講,《易經》其實是一個統稱,從遠古時代的伏羲開始,到周文王姬昌演譯《周易》一共有4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正是伏羲氏開創的先天八卦。第二個版本是隨後神農氏創造連山八卦。接著黃帝軒轅氏又創造了歸藏八卦。後來才是周文王姬昌演繹的《周易》。

所以說《易經》其實是這4個版本的統稱,而《周易》則是特指周文王所推演的那一部。可是接著,連山八卦與歸藏八卦在歷史的流傳中下落不明,咱們現如今在讀的其實是周文王重新推演過的《周易》。

《周易》是周文王在被紂王關進牢房的情況下所創造出來的。把伏羲的先天八卦給擴展到了六十四卦,可以說成是對上古時代《易經》的一個分類整理歸納與創新。

周文王50年的時候,自感時日無多的周文王,將自己的孩子,也就是後來的周武王姬發叫到跟前,對他說了一句話,時至今日,專家都沒有揣摩透。

而在這段話中,有一個詞十分的重要,它是《易經》的核心內容,那便是求中。

何為求中?它與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有一些相像,但是其範圍要更廣闊。「中庸之道」提醒大家要保持一個中性,追求一個穩定平衡。但是這裡的求中則擁有 更博大的含義。在《易經》中,「中」其實代表著一種最佳的情況,這種情況可理解為道家的「道」之本源。萬象森羅,萬事萬物皆是來自於此,一旦脫離了這種狀態,那麼必然走向沒落。

而周文王的這段遺言,其實便是要警告自己的孩子,不可偏離「中」的情況,才能讓江山一直傳承下去。

而放之於咱們的如今的社會生活上,就是要大家適可而止,要掌握分寸,不可越界。用於工作管理中,就是提醒管理人員,既不可偏激也不可對底下人過於寬鬆,這兒其實與儒家的「中庸」思想觀念已經很貼近了。

在北京故宮的中和殿裡懸掛著一塊牌匾,寫著「允執厥中」四字,這兒的「中」字實際上就是「求中」的含義。

《易經》內容豐富,思想觀念深遠,將宇宙天地萬物,人類命運等「大道」全都包涵當中。是我國先祖思想觀念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對我國後人的政冶、社會經濟、文化以及思想觀念領域都形成了巨大的影響。

縱觀古今中外,咱們並不難發現一個規律:但凡是可以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同時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重大決策,此後青雲直上的成功人,基本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古時候,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名人,儘管、他們身處不一樣的年代,有過不一樣的的成就,但是卻都在26歲之前,就熟讀了《易經》。

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這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到了晚年,特別喜歡《易經》;二是,不是一般的喜好,而是反覆學習、把玩,以至簡冊的繩子斷了三次。

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再看看如今。

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

我經常聽到身邊看易經的朋友抱怨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啊等等問題。

因此,我總是會向儘管、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很多人向我反映基本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相關焦點

  • 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究竟有什麼區別?
    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究竟有什麼區別?西方文化,我們通常說的就是歐美文化,其太祖是古希臘羅馬文化,其太宗是文藝復興。而這段文化的流變中,發生了哪些歷史大事呢?其歷史概括起來就是古希臘衰落,羅馬王國崛起,羅馬王國被日耳曼蠻族殖民,文藝復興開始。
  • 有姓東方的,那有姓西方的嗎?
    姓東方的,我們比較熟悉,歷史人物有東方朔,藝術形象有東方不敗。那麼,有姓西方的嗎?姓西門的倒有。歷史人物有西門豹,藝術形象有西門吹雪,還有鼎鼎大名的《金瓶梅》中的西門慶。那麼,有姓東門的嗎?姓東郭的倒有,我們知道課文《東郭先生和狼》。
  • 西方杏仁與傳統的東方杏仁有什麼差別?西方杏仁的營養價值怎樣?
    一般我們講的杏仁(almond),和中國古書上的「杏仁」,可是不同果樹的種仁呢!傳統的東方杏仁中國古書上寫的「杏仁」,是指杏樹的種仁。杏樹會開美麗的杏花,所結的橙黃色果子古稱「杏子」,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杏桃(apricot),可以日曬加工為杏脯。
  • 有一顆常追隨太陽,出現在東方和西方最亮的星星,叫什麼星?
    許多人到現在還弄不清楚什麼是行星,什麼是恆星,只知道天上有許多星星,有亮有暗。其中有一顆最引人注目,經常出現在黃昏的天際,或天亮時的東方,這顆星很亮很漂亮,有時太陽出來了或還沒有下山,就掛在天際,好像是太陽一個忠實衛士,緊緊跟隨。
  • 俄羅斯人在東方, 為什麼會有西方人的相貌?
    俄羅斯本是屬於歐洲國家,屬於斯拉夫種族,因此有西方人的相貌是很正常的事。也就是說俄羅斯人本來就是屬於斯拉夫種族的歐洲人。從此東方才有了從歐洲遷徙過來的俄羅斯人。俄羅斯人何時在東方?什麼叫東方?西方?這是相對的?
  • 為什麼西方人眼中的東方充滿偏見?
    然而,對於什麼是「東方」,卻從未有過準確的定義。對於美國人來講,「東方」可以指的是遠東(亦即中國和日本)或「近東」。可是,歷史上,對於法國人與英國人來講,「東方」主要指近東或阿拉伯世界,或與歐洲接界的「非歐世界」(non-European world)。而對於德國人、俄國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義大利人以及瑞士人而言,「東方」指的又是另外一些地區。
  • 起源於東方的基督教,究竟給西方文化帶來了哪些新元素?
    基督教產生於東方的巴勒斯坦地區。基督教屬於東方文化的一部分。在羅馬共和國時期,基督教傳入歐洲義大利。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基督教基本徵服了歐洲,成為西方人的精神信仰。這裡有個問題,很有意義。基督教屬於東方文化,帶有東方文化的色彩,如一神論、禁欲主義、靈肉分離論。基督教文化和西方早期宗教,如希臘宗教區別很大。
  • 所謂「次經」問題,兼評《聖經正典》
    《聖經正典》的作者(作為基督徒,毫無疑問地)相信聖經的默示性,但他所相信的默示性,不僅是經文撰寫過程的默示性,也是經文「正典化」過程的默示性——聖靈在「正典化」的過程中做工,使用聖約子民(以色列人)和教會的有限的理性,有時甚至是使用人的錯誤(如希伯來書的正典化,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人們「錯誤地」將之視為使徒作品),最終形成了包含全備的上帝啟示的正典經書。那麼次經問題呢?
  • 西方文化史:聖誕節是什麼來歷?聖誕老人有幾匹馴鹿
    大家有沒有想過:聖誕節到底是什麼來歷?聖誕老人又是幹什麼的呢?在西方人眼裡,聖誕節的地位和我們的春節可是一樣的!今天咱們就聊一聊西方聖誕節的歷史。 實際上在基督教誕生後的200年以內,壓根就沒人知道耶穌到底是哪一天出生的,在《聖經》也根本沒有描述基督的出生日期。 所以在基督教剛發展的前兩個世紀,壓根就沒有聖誕節這一說,所以更何談平安夜呢?那12月25日這個日子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呢?這其中還有一段趣事。
  • 宗教改革:改革聖經的起源
    如果對哪些書可以賦予「聖經權威」存在分歧,那麼這個命題就會變得有些困難,存在分歧並且預先在一千年或更長時間內存在分歧。幾乎總是,十六世紀的爭論者在四世紀左右向基督徒作者指出了關於聖經內容的權威性陳述。但是,四世紀的基督徒自己也不同意哪些書籍構成了上帝真實的啟示,特別是關於十六世紀最有爭議的書籍,所謂的舊約的deuterocanonical書籍,第四世紀可能沒有提供有保障的指導,因為即使是那些古代名人,聖傑羅姆和聖奧古斯丁,也特別不同意這些書的地位。
  • 什麼是東方數學?魏晉時期劉徽給出了答案,東方數學從不比西方差
    數千年來,一直屹立世界之巔的中華民族雖然創造了極為優秀燦爛的文化,但是,在許多人的認知裡,中國似乎應該算是一個偏科生,文科極為繁榮發達,然而,理科尤其是數學等邏輯思維嚴謹的學科,似乎並沒有什麼建樹。中國數千年歷史中,除了輝煌燦爛的詩詞歌賦,數學領域也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不但不輸於同時期的西方,而且猶有勝之。而且,不僅僅古代中國,同屬文明古國的印度也創造了輝煌的數學成就。而無論是中國的古代數學還是印度的古代數學,其實都是東方數學,只不過,東西方數學在研究領域走的是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使用全然不同的數學思想方法。
  • 中國最早婚姻在什麼時候?西方最早的婚禮在什麼時候?有何區別?
    也就是說在過去的時候,婚禮以昏為期,男方必須在黃昏之前到女方家中迎娶女方,女方嫁到男方家中,通過嫁娶形成家庭,自古以來重視婚俗儀式,除去婚嫁儀式就不是婚姻,因此所謂的婚姻就是指的嫁娶的儀式。相傳中國最早的婚禮是從伏羲氏制嫁娶、女媧立媒約開始產生的。
  • 借海德格爾聊聊西方哲學和東方文化
    很多人讀到西方哲學就頭大,然後就說他們整天就知道思考一些無聊的東西,有什麼用!還是東方文化好,言簡意賅,老百姓都能看懂。但我想說的是,東方文化是簡單直接,但老百姓都能看懂就未必。恰恰相反,就是因為太言簡意賅,普通人很容易覺得自己明白了,但你要問他到底明白什麼了,他就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 《紅樓夢》裡有個痴迷東方文化的西方粉絲,真真國才女子也
    《紅樓夢》裡有許多中西方文化、外事與商貿交流往來的痕跡,雖然著墨如金,讀來卻趣味盎然。除了茜香國女國王貢品大紅汗巾、暹羅國貢茶等貢品珍品,還有一位痴迷東方文化的西方粉絲,正是出自薛寶琴口中的真真國的才女子也。
  • 美國最受歡迎的中餐在中國根本不存在,西方對東方的想像有多跑偏
    然而,這樣的致敬總是讓我們真正的中國人感到有些尷尬,西方人眼中的東方到底是啥樣的呢?以劉雯為代表的中國面孔一方面增加了維多利亞的秘密在中國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讓中國人自信起來。然而,在上海大秀之前,超模吉吉在社交媒體上對中國人和亞洲人的種族歧視卻讓中國人的自信打了折扣。
  • 東方有大禹治水,西方有諾亞方舟,史前大洪水是真是假
    導言在西方國家的《聖經》裡,記載關於諾亞方舟進化的經典故事,許多 讀者都很了解,並都清楚諾亞方舟的出現起源於遠古文明的一場大洪水。儘管很多人都將其作為經典故事來聽,但依據許多 我國的歷史資料記載,及其考古工作者的科學研究,發現上古時代的洪水並不是傳說,只是真正存在著的。
  • 「東方主義」是什麼?什麼叫做東方學?其內涵有沒有合理性?
    薩義德在他的著作中提到,歐洲人所謂的東方學是一種根據東方在歐洲西方經驗中的位置而處理、協調東方的方式,在這種方式中,東方成為了歐洲物質文明和文化的內在組成部分,是歐洲自我得以建立的他者。這段話有些拗口,也有些難懂。它涉及到兩個概念:東方主義和東方學。我們現在先來看看這兩個概念,也在今天探討一下,西方人眼中的東方到底是什麼。
  • 聖經信箱|教會當中有監督、有執事,他們到底是一些怎麼樣的職分呢?
    那問題就是問了:經文裡頭就提到呢,教會當中有監督有執事,他們到底是怎樣的一些職分呢?我們首先來看看「執事」, 「執事」原文的意思就是服侍人的。在新約聖經,特別是使徒行傳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教會按立了7位的信徒領袖。當時他們的職責是管理飯食,照顧寡婦,讓使徒可以專心的祈禱、傳道等等。那麼這是首次我們看到有執事這個名分出現。
  • 重磅推出丨「聖經與西方文明」英文主題閱讀課
    聖經是一把鑰匙,幫助我們打開通往西方文明的大門。本期主題閱讀課程,我們將以「聖經與西方文明」為主題,透過聖經這粒沙,探索西方文明背後的一方世界,追溯西方文明現象的根與源。人們生活中有許多常見的短語和詞句都源自於聖經故事,如果我們對其背景沒有了解,就不可能知道其隱喻的全部內涵。比如:一份報紙的標題「Wildlife Refuge Is A New Noah’s Ark」,即:野生動物保護區是新的諾亞方舟。而「諾亞方舟」就來自聖經。聖經與西方節日之間的關係也很緊密。
  • 同一時間之下,西方邁入了近代社會,而東方社會在幹什麼
    對於東方和西方之間文明進程,一直都是非常有意思的,相對來說東方地區以中國為代表的奴隸制隨著春秋戰國的結束,秦大一統的開始就結束了。而西方直到公元十世紀才出現了早期的封建制度,而此時的中國封建制度非常成熟了。但是西方的黑暗封建社會隨著文藝復興的發展逐漸的瓦解,開始進入了近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