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
世上有多少父母為了兒女傾盡心血,又有多少兒女能懂父母這感天動地的心。為人父母疼愛兒女,應當應份。但如果父母的照顧,讓兒女不知恩情,並把一切都當成理所應當,那就另當別論了。
一親戚家兩個老人,大家說,他們真像蠟燭,不燒完,不停下來。我便想到這句詩。
這對老人,為了自己的兒子,一生嘔心瀝血,到如今,顫顫巍巍,難以自顧。面對目下不堪,他們只能暗自垂淚。
01老人與兒子現狀
家裡老母親中過風,生活勉強自理,不能做家務。擦背和穿衣還需要老伴幫忙。
老父親也發生過幾次小中風,腿腳不是很便利。走路時,常常一隻腳在路上拖著。即便如此,家裡一切家務還是靠著他。
對於兒子一家,老人說他們都忙。兒子兒媳更是常對人說,他們非常忙。
兒子夫婦早上常常八九點起床,等老父親從外面買回早餐,母親用電飯煲煮好稀飯,他們再起床。午飯,他們多不在家吃,但常在家吃晚飯。他們回家,老人會專門準備他們愛吃的菜。
兒子兩口子,親戚們常常會看到他們在群裡發的到哪兒玩的圖片。
兒子是老人心頭的寶。對於寶貝,兩個老人自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飛了。以至到如今,兒子四十多歲,兩個老人還是圍著兒子在轉。
有一天,老父親和兒子鬧矛盾了,兒子摔門而去。老父親氣得直掉眼淚,他對人說,我錯了嗎?我只差把心都挖出來給他們了,他們還是不理解我。
兒子說,你們不知道我爸,說我們喜歡吃什麼,就天天買,吃得直叫你想吐。你說,這叫什麼事?哪有餐餐吃蝦,頓頓吃牛肉的。說了他,還不高興。
有人對老人的兒子說,你們可以自己做飯,或自己買菜啊。兒子答,我們又不要他做,是他自己要做的;勸的人對親戚家老人說,少管一些就好了。老人立刻流露護犢模式,說,他們那麼辛苦,我們不照顧他們,誰照顧他們?
兒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處是兒子任意撒嬌的搖籃。只是,現在這搖籃中搖著的是四十多歲的人,父母已搖得吃力。
02溺愛的結果之一:讓兒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為人品質。
一、兒子在父母面前,沒有一點約束,他的脾氣會日漸增長。到社會上為人,他會不知邊界。
那些脾氣不知收斂的人,常常多是小時候家裡的寶貝。他們以為父母包容他,別人也應包容他。怎麼可能?脾氣影響到他人,必會給自己帶來煩惱。
沒有人有責任和義務來包容你的壞脾氣。
二、從不讓他為家庭服務,他認為父母就是為自己服務的人。長期下來,他只知享受,不知付出。
就像上面親戚家兒子,對於父母的照顧,他們不光受之無感,還時不時地挑剔父母哪兒哪兒做得不到位。
他們心裡沒有對於父母年老體弱的體諒,只有父母對於他們照顧的不周到。
如此子女,在你年邁時,你能想到他會有照顧你的心麼?
不知付出,感恩於他們,是天方夜譚。
三、不讓他在家裡做一點事,他會不懂得很多簡單的事情。這對他走上社會,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困擾。
很簡單地,社會上有人說某某人有眼睛縫,某某人沒眼睛縫,說的就是人們為人處事,會不會隨時願意動手做眼面前的事。
一個人如果在家裡從不幫大人做事,可想而知,在社會生活中,他是不會主動伸手幫他人的。
不是他不做,主要是他想不到要做。
試想,誰願意和一個什麼都不願做也不會做的人合作呢?
四、父母都圍著他轉,他會養成天地都應圍著他轉的思想。以自我為中心,這是自然而然的事。
有一句話說,我又不是你父母,我憑什麼照顧你和幫助你?
是啊,別人憑什麼無緣無故地幫助你?現代生活,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事,大家自己的事都忙不過來,憑什麼照應你?
如此,不碰壁才怪。
03溺愛的結果之二:反噬自己
一、被溺愛的孩子,從小至大,我們會帶得太艱難。
因為溺愛,我們會處處用心,生怕孩子有一點痛和癢。我們會操碎了心,而如此,並不能讓我們的孩子真正地少受磨折。
因為有過多的保護,孩子比他人懂得更少,以至於他們在外面碰到的問題會更多,我們不得不為他們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麻煩。
一路向前,我們的付出,不會與結果成正比,只會適得其反。
二、被溺愛的孩子,會隨時指責父母。
由於受到溺愛,孩子以為他是完全可以隨意的,以至於當他讓我們難受時,他也會看不到自己的過錯,他只會看到他的要求沒有得到完全滿足。
當我們被自己親愛的孩子一遍遍指責時,我們可能就會像上面親戚家老人那樣,我們的心都只差送與他們了,他們還是對我們不滿意。我們該怎麼辦?
無奈和憂傷就會包圍我們。
三、被溺愛的孩子,不願吃苦,人生也會變得更艱難。我們不得不要幫襯他們一輩子。
因為擔心孩子吃苦,所以一切儘可能地幫助,孩子手腳的能力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荒則廢。
他們的人生處處都是難點,溺愛孩子的父母不得不一直陪著孩子,亦步亦趨,不敢有一點放手。即便已難以真正幫襯到關鍵的東西,但這樣的父母只能不死不休。
他們哪敢停下來?停下來,他們的孩子就更苦了。他們以為。
於是,像上面親戚家老人,他們拖著自己年邁有病的身體,還是在為兒子忙著。儘管自己已是朝不保夕。
四、等自己老了,我們難以依靠他們。
被溺愛的孩子人生路上自顧不暇,他們哪兒有空和有心思來管年邁的老人?
一來他們忙著。在自己不得不闖蕩的艱難的人生路上,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照管老人。
二來從小長大的思想,讓他們養成了只知索取,不知付出的心。他們會沒有心思來管顧老人。
04如何真正地愛我們的孩子
一、愛孩子,不能讓孩子任意妄為。
孩子從小長大,就像一顆小樹苗。他們在長大的過程中,作為父母,對其過的地方,我們要讓其摒棄,只保留好的東西。
二、愛孩子,要有一個好的引導。
父母之愛孩子,不光是盡情地予之呵護,我們還要告訴他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對好的加以鼓勵,讓他們儘可能朝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不得不明白,溺愛永遠都是一把雙刃劍,它會害孩子,也會害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