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差把心都掏出來給他們了,我錯了嗎?溺愛,是一把雙刃劍

2020-12-15 仙子在飛01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

世上有多少父母為了兒女傾盡心血,又有多少兒女能懂父母這感天動地的心。為人父母疼愛兒女,應當應份。但如果父母的照顧,讓兒女不知恩情,並把一切都當成理所應當,那就另當別論了。

一親戚家兩個老人,大家說,他們真像蠟燭,不燒完,不停下來。我便想到這句詩。

這對老人,為了自己的兒子,一生嘔心瀝血,到如今,顫顫巍巍,難以自顧。面對目下不堪,他們只能暗自垂淚。

01老人與兒子現狀

家裡老母親中過風,生活勉強自理,不能做家務。擦背和穿衣還需要老伴幫忙。

老父親也發生過幾次小中風,腿腳不是很便利。走路時,常常一隻腳在路上拖著。即便如此,家裡一切家務還是靠著他。

對於兒子一家,老人說他們都忙。兒子兒媳更是常對人說,他們非常忙。

兒子夫婦早上常常八九點起床,等老父親從外面買回早餐,母親用電飯煲煮好稀飯,他們再起床。午飯,他們多不在家吃,但常在家吃晚飯。他們回家,老人會專門準備他們愛吃的菜。

兒子兩口子,親戚們常常會看到他們在群裡發的到哪兒玩的圖片。

兒子是老人心頭的寶。對於寶貝,兩個老人自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飛了。以至到如今,兒子四十多歲,兩個老人還是圍著兒子在轉。

有一天,老父親和兒子鬧矛盾了,兒子摔門而去。老父親氣得直掉眼淚,他對人說,我錯了嗎?我只差把心都挖出來給他們了,他們還是不理解我。

兒子說,你們不知道我爸,說我們喜歡吃什麼,就天天買,吃得直叫你想吐。你說,這叫什麼事?哪有餐餐吃蝦,頓頓吃牛肉的。說了他,還不高興。

有人對老人的兒子說,你們可以自己做飯,或自己買菜啊。兒子答,我們又不要他做,是他自己要做的;勸的人對親戚家老人說,少管一些就好了。老人立刻流露護犢模式,說,他們那麼辛苦,我們不照顧他們,誰照顧他們?

兒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處是兒子任意撒嬌的搖籃。只是,現在這搖籃中搖著的是四十多歲的人,父母已搖得吃力。

02溺愛的結果之一:讓兒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為人品質。

一、兒子在父母面前,沒有一點約束,他的脾氣會日漸增長。到社會上為人,他會不知邊界。

那些脾氣不知收斂的人,常常多是小時候家裡的寶貝。他們以為父母包容他,別人也應包容他。怎麼可能?脾氣影響到他人,必會給自己帶來煩惱。

沒有人有責任和義務來包容你的壞脾氣。

二、從不讓他為家庭服務,他認為父母就是為自己服務的人。長期下來,他只知享受,不知付出。

就像上面親戚家兒子,對於父母的照顧,他們不光受之無感,還時不時地挑剔父母哪兒哪兒做得不到位。

他們心裡沒有對於父母年老體弱的體諒,只有父母對於他們照顧的不周到。

如此子女,在你年邁時,你能想到他會有照顧你的心麼?

不知付出,感恩於他們,是天方夜譚。

三、不讓他在家裡做一點事,他會不懂得很多簡單的事情。這對他走上社會,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困擾。

很簡單地,社會上有人說某某人有眼睛縫,某某人沒眼睛縫,說的就是人們為人處事,會不會隨時願意動手做眼面前的事。

一個人如果在家裡從不幫大人做事,可想而知,在社會生活中,他是不會主動伸手幫他人的。

不是他不做,主要是他想不到要做。

試想,誰願意和一個什麼都不願做也不會做的人合作呢?

四、父母都圍著他轉,他會養成天地都應圍著他轉的思想。以自我為中心,這是自然而然的事。

有一句話說,我又不是你父母,我憑什麼照顧你和幫助你?

是啊,別人憑什麼無緣無故地幫助你?現代生活,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事,大家自己的事都忙不過來,憑什麼照應你?

如此,不碰壁才怪。

03溺愛的結果之二:反噬自己

一、被溺愛的孩子,從小至大,我們會帶得太艱難。

因為溺愛,我們會處處用心,生怕孩子有一點痛和癢。我們會操碎了心,而如此,並不能讓我們的孩子真正地少受磨折。

因為有過多的保護,孩子比他人懂得更少,以至於他們在外面碰到的問題會更多,我們不得不為他們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麻煩。

一路向前,我們的付出,不會與結果成正比,只會適得其反。

二、被溺愛的孩子,會隨時指責父母。

由於受到溺愛,孩子以為他是完全可以隨意的,以至於當他讓我們難受時,他也會看不到自己的過錯,他只會看到他的要求沒有得到完全滿足。

當我們被自己親愛的孩子一遍遍指責時,我們可能就會像上面親戚家老人那樣,我們的心都只差送與他們了,他們還是對我們不滿意。我們該怎麼辦?

無奈和憂傷就會包圍我們。

三、被溺愛的孩子,不願吃苦,人生也會變得更艱難。我們不得不要幫襯他們一輩子。

因為擔心孩子吃苦,所以一切儘可能地幫助,孩子手腳的能力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荒則廢。

他們的人生處處都是難點,溺愛孩子的父母不得不一直陪著孩子,亦步亦趨,不敢有一點放手。即便已難以真正幫襯到關鍵的東西,但這樣的父母只能不死不休。

他們哪敢停下來?停下來,他們的孩子就更苦了。他們以為。

於是,像上面親戚家老人,他們拖著自己年邁有病的身體,還是在為兒子忙著。儘管自己已是朝不保夕。

四、等自己老了,我們難以依靠他們。

被溺愛的孩子人生路上自顧不暇,他們哪兒有空和有心思來管年邁的老人?

一來他們忙著。在自己不得不闖蕩的艱難的人生路上,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照管老人。

二來從小長大的思想,讓他們養成了只知索取,不知付出的心。他們會沒有心思來管顧老人。

04如何真正地愛我們的孩子

一、愛孩子,不能讓孩子任意妄為。

孩子從小長大,就像一顆小樹苗。他們在長大的過程中,作為父母,對其過的地方,我們要讓其摒棄,只保留好的東西。

二、愛孩子,要有一個好的引導。

父母之愛孩子,不光是盡情地予之呵護,我們還要告訴他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對好的加以鼓勵,讓他們儘可能朝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不得不明白,溺愛永遠都是一把雙刃劍,它會害孩子,也會害我們自己。

相關焦點

  • 你溺愛我,我吸乾你
    故事是這樣的,其實想想也沒有太多新意,一個巨嬰毀三代。對,我就是那個巨嬰,矛盾發生在我「任勞任怨」的爸爸和「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愛人中間,集中在家務活上,爆發於孩子教育。我和愛人積蓄比較少,妥協下請我父母在父母家同一層買了一間30平的公寓。平常吃飯在一起,我的兩個孩子都是我父母幫忙帶,等於我和愛人寄宿在我父母家。
  • 這樣溺愛孩子真的好嗎?
    前導:說到溺愛孩子很多人會問,小編那難道溺愛孩子不好嗎,的確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竭盡所能給予孩子最好的,但是朋友們這種溺愛要有個度,小編刷到過一個河南鄭州某小學開學家長在教室哭訴說我接受不了讓我的孩子在板房裡上課,請注意「板房」家長口中所謂的板房不是彩鋼房而是如下圖的新型環保模塊化板房(如下圖)
  • 寵愛而不溺愛:我要做個「潛水艇媽媽」
    什麼溺愛,就是比愛多一點的愛嗎?電視劇《知否》中有 這樣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很多父母打著「為你好」的旗號,陶醉在「給予」的幸福中,他們為孩子做一切決定,成為了「替代父母」,他們希望孩子這樣,不要那樣,做什麼,不做什麼,都按照自己的意願 ,這樣的愛不是太多,而是披著愛的外衣的佔有和控制。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會尊重孩子的意願,給予孩子自由選擇、嘗試和犯錯的權利。
  • 我想要什麼就得給我買?溺愛不是愛,孩子的毛病都是慣出來的
    孩子的很多毛病其實都是家長給慣出來的,而且是潛移默化,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每當孩子提出一個個小要求時,我們總是不認心拒絕那渴望的眼神。不停的滿足各種要求,時間久了,當你發現需要制止的時候,已經晚了。首先,一味縱容孩子,會讓他覺得得到一切都理所應該。比如孩子總是喜歡吃糖,可吃糖多了對牙齒不好,大人一拒絕買,孩子就又哭又鬧,撒潑打滾。
  • 為什麼牙縫裡掏出來的東西很臭?可能好多人都想錯了,今天才知道
    為什麼牙縫裡掏出來的東西很臭?可能好多人都想錯了,今天才知道民以食為天,相信對於美食每個人都沒有多少抵抗力,看到好吃的往往都喜歡吃。以前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較差,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所以對於吃的方面不敢挑剔,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家掙得錢多了,對於吃也不僅限於填飽肚子階段,很多人都喜歡享受吃美食的那個過程,因為日後再回憶那肯定是一段非常有寓意的事情。
  • 【洪哥雷語】心都掏給你了,你還在抗拒
    甚至連問一句「老師好」這樣的話都少見。或者說你們都不在線,去忙學習了?然而一個紅包炸彈扔出去,也會看到你們如小魚一樣,浮出水面,撮一口食兒,然後又忽的不見了。一個1毛錢的紅包可以調動你的神經,而一門價值千元的課程你卻視而不見。這種變化讓我感覺到現在的同學們,你們變得越來越封閉自我了。而這種變化於這一個日益開放的世界,我覺得是背道而馳的。所以我希望你們都站出來,有什麼想法?什麼要求?
  • 老人太寵孩子,會把他們教壞的?溺愛背後的真相扎心了
    隨著科學育兒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專家提出老人溺愛的種種壞處,甚至說家庭關係的破裂,就是從婆婆寵壞孩子開始的。鏗鏘有力的育兒理論全是抨擊老人的,但很少有人站在他們立場上,體會他們的無奈。也許,父母認為自己所剩的時日不多,而兒女也都已長大成人不再需要自己了。所以他們會竭盡全力,把餘生的溫柔送給下下代。
  • 如果這就是「溺愛」,我寧可再多愛一點
    作者 | 魚爸來源 | 養育男孩ID:breedboy
  • 你知道我為什麼讓你站在我的右邊嗎?因為我想靠近你的心
    有很多書迷不知道,他們不知不覺地陷入圖書短缺,作為老粉絲,小編也有同感。我真的不知道讀什麼小說,不要說你缺書,即使是小編輯也有同感,即使是熬夜的小說也越來越少了。你知道我為什麼讓你站在我的右手邊嗎?因為我想靠近你的心精彩節選第一:茹楚看著林宣並對父母感到驚訝,她只是習慣性地說「狗糧吃點兒就行了,別他們給多少你就吃多少,這樣你會把自己撐死的!知道我為什麼吃東西特別厲害了嗎?都是吃狗糧練出來的」,然後把林宣帶回房間複習,只剩下原來的爸爸媽媽一個人在客廳秀恩愛!林宣最後是明白,為什麼原來的角色是這樣的。
  • 離婚後,我開始溺愛孩子
    我勸閨蜜別這麼慣著孩子,可她嘆了口氣說:「沒辦法,誰讓我欠她一個爸爸呢!我不捨得讓她受委屈!」這是父母出於保護孩子的拳拳愛子之心,可是對孩子而言,真的好事嗎?其實,如此溺愛孩子,比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 「這是我媽,又不是別人。」打罵和溺愛孩子都是要命的!
    打罵出來的,你確定是孝子嗎,是殺人兇手!12月2日,對於湖南沅江的吳林一家,註定是個不平靜的夜晚。那日,六年級的吳林又被母親打罵,這已經不止是第一次了。甚至:「你把你媽媽殺了,你認為錯了沒有?」「錯了……但是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媽。」
  • 愛不等於溺愛,溺愛等於雙重傷害,你做得對嗎?
    這就是過度溺愛的表現。父母們可能在小的時候吃了很多苦,在自己的孩子這一代,就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這樣是不正確的。當孩子習慣性地得到一切美好的事物時,他們便會覺得一切都理所應當,不會去顧及別人的感受,有什麼好處也都是優先考慮自己,不會為別人著想,這樣的孩子以後會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困難的。
  • 那些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溺愛,真的會毀了孩子。 1、溺愛,讓孩子失去自理能力。 前不久,網上有個新聞。
  • 愛是一件好事但溺愛卻是一種傷害
    今天是我未滿12歲的兒子。第一次去廣東幫鄰居家打暑假工。但我耳邊總是罵人的聲音。有人罵我毒,有人罵我狠心。還有人說,我到底是不是親媽?我為什麼這麼做?心裡比誰都清楚。因為我和溺愛長大的人共度了21年,非常的不開心。所以我不希望未來的兒媳婦。過著我同樣的日子。百家號的朋友們有沒有注意到?
  • 愛孩子但不能溺愛孩子,溺愛孩子只會把孩子引向歧途,毀掉孩子
    天下的父母都愛孩子,卻未必會愛孩子。過分的關心溺愛,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遭受適當挫折、困難和學習愛護別人的權利。這樣的孩子從小只會享受,不知奉獻;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關注自己,不知體諒別人。
  • 衡水二中班主任499:老師,我爸媽太溺愛我了
    前幾天遇到一個複習生,剛來了沒兩天就要退學,問起來原因,說自己沒有住過校,在這不適應,別的同學都會疊被子,自己不會感覺很難受, 也和我說,自己爸媽對自己太溺愛,導致自己適應能力很差,雖然很想在學校學習,但現實就是現實,自己根本無法適應,只能退學了事。
  • 孩子會被「愛」慣壞嗎?
    愛是一把雙刃劍。真正的愛讓人快樂、幸福,但溺愛只會讓人一無是處。愛與溺愛是完全相反的兩件事。隨著「刁蠻任性」「自私自利」「自理能力差」等缺點越來越多地在孩子們身上體現出來,並被各種媒體無限放大,年輕的家長們越來越認同「對孩子不可溺愛」的觀點。然而,很多家長只是簡單地把「溺愛」理解為「很多很多的愛」。這種理解是非常片面的。
  • 我把下屬當兄弟,他們只當我是領導:上下級關係,不遠不近很重要
    結果錢也花了,心也掏了,沒有任何成效。(二)陽奉陰違原來的兄弟,閨蜜突然成為了自己的上司,下屬難免會出現防備心。最近李星升了經理,她的同事汪薇很不高興。她們本來是髮小,曾經無話不談,形影不離。我們關係這麼好,這次進修的機會我肯定推薦你去。這件事我有內部消息,還沒正式通知所有人,你自己知道就好了。我有我兄弟罩著,出點錯也不怕。這些都是公私不分的典型表現。
  • 「我一本畢業卻找不到工作,都是你的錯!」
    ,你們快點幫幫我啊!無論是踹向母親的小力,還是機場弒母的汪佳晶,家庭都不富裕,可他們卻不能吃苦,也經不起挫折,二十幾歲不能自力更生,還要像年邁貧窮的父母要工作、討生活費,不給?輕則動腳,重則動刀。究其原因,還不是溺愛惹的禍?
  • 任何一個選擇都是一把雙刃劍
    我對自己說,我需要在某些方面按下暫停鍵,因為時間太緊而精力有限,這樣我才能在另一些方面全力以赴。但是,另一個聲音告訴我,是因為當前的我太浮躁了,急需要一些成績來讓自己平心靜氣。浮躁的時候不適合做太多太雜的事,更需要專注,別讓自己的心力太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