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結構化地系統梳理知識,有助於以整體視角學習和熟記一個知識主題或模塊,使理解更深刻和透徹、使記憶更持久、使應用更合理和有效,是從'入門'通往'精通'的必由之路。
特別說明:本文屬於高中數學必修1第3講。本課程『基礎知識』部分的目的在於以整體和聯繫的視角來理解、整理、概括和記錄相關知識,而不在於贅述在教材或各類教輔上已有的細節內容。因此,基礎知識部分的文章一般都是以筆記的形式系統化地整理、概括和記錄相關要點。
1. 概覽
集合是高中新學的概念,代表一種新運算(有別於加減乘除)。它又是一種新工具,與其他模塊密切相關。高考對集合考查,要麼直接考查概念,要麼在以集合為工具的函數、方程等其他模塊中考查集合語言和思想的應用(注意:綜合是趨勢所在)。
2. 含義及表示方方法
① 集合的含義 – 某些指定的對象聚在一起成為一個集合,其中每個對象叫元素
② 特性 - 三要素,即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
③ 表示方法 – 自然語言、圖示法(Venn圖)、符號語言(即描述法)和(有限)列舉法。
④ 常用數集
自然數集N、正整數集N* 或N+ 、整數集Z、有理數集Q、實數集R、複數集C。
⑤ 屬於的概念 - ∈屬於、不屬於
⑥ 集合的分類 – 有限集、無限集和空集
3. 基本關係 - 相等關係、包含關係(包括子集、真子集和空集)
提示:集合A中有n個元素,則集合A子集個數為2n, 集合A非空真子集個數為為2n-2。
提示:集合也可以是其他集合的元素,如空集。
4. 基本運算
提示:共三種即交集、併集和補集;可用術語、韋恩圖、表格表示集合間關係和運算。
總之,集合的知識點不算多且不難理解,但千萬不要因此輕視它。因為除了要做到單獨出題時不能丟分的要求外,集合思想和集合語言本身還滲透到高中數學的各個分支(模塊)——包括函數、方程、不等式、概率等,所以集合很多時候是通過這些綜合題來進行連帶考查。
求解有關題目時,首先要能看懂集合語言及其表達實質含義,再把它轉化為相應的數學語言,然後在利用相關數學知識進行解答,或者是需要把集合(思想與方法)作為工具來幫助理解題意,以及輔助思考、表達等。
貼心分享:本系列課程很適合高一與高二同學課堂同步學習、進行第一輪複習的高三同學高效複習、以及假期有系統計劃地預習或補習。該課程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內容系統、組織思路清晰、突出『雙基』重點」,因而易學易懂、實用高效。
溫馨提示:關注熊掌號&百家號」輕快學習課堂「,可便捷地獲得更多相關文章。多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