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你支持哪個?這是個兩難的選擇題

2020-12-17 大李老師說教育

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感性讓我贊成素質教育,但理性又讓我支持應試教育!

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們都知道素質教育,對孩子思維發展有益,對減輕課業負擔有幫助,學生可以更輕鬆,更愉快地學習。不至於早早地厭學!

但是考試制度不改變,應試教育 勢必大行其道。因為它能立竿見影,今年 夏季時,南京某重點學校由於搞素質教育,高考成績嚴重下滑,導致學生家長到遊行 表達訴求。

這樣許多地方不敢大膽地進行素質教育了 實驗,因為實驗的成敗決定著學校的聲譽決定著學生的命運,也決定著校長的烏紗帽。誰還敢拿這個實驗,去賭自己的前途啊。

南京尚且發生這種事,何況我們河南這樣的高考大省?所以根本不敢開展素質教育。

再者,題海戰術還是有效的,你做一遍跟人家做5遍的怎麼能抗衡呢?每天的時間是相同的,花在別的地方多了,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必然就少。

另外,素質教育是一個長期的事,顯現需要一個階段。而有些家長非常的急功近利,看不到成績自然就會反對。

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我也很矛盾。像我們語文,你讓學生多讀書,多感悟,可是呢?學生沉迷讀書中,勢必要影響做題,影響到別的學科,所以陷入兩難。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南京的是素質教育沒進行徹底,進行好了就是應當出現雙贏。學生學習既輕鬆,成績又優異。可是沒有見幾個這樣的範例。

因此,素質教育好,還是應試教育好?真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應試教育or素質教育?其實這並不是一道選擇題
    電影裡,馬皓文對兒子馬飛說「只要腦子一直想,你就能做好地球上的任何事」、「學習要從興趣開始」、「夢想就像箭靶子」……但馬飛也受到來自媽媽和學校「打壓式」、「應試型」教育觀念的影響,「學習是為了考清華北大」、「我很笨,以後只能賣煎餅」、「第一名才有資格被掛在牆上」……147分鐘的故事裡,當代家長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呵,這話我也對孩子說過
  • 淺談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首先我先表明我的觀點,較之於素質教育,我更倚重應試教育。為何?我的觀點有如下幾點,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多數中國家庭是承擔不起素質教育高昂的費用的,更遑論農村家庭,雖然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可以實行,但這也只是樣本,不能代表基數,從長遠考慮,我們的國情不適合素質教育。如果有人非要搞素質教育,那麼你完全可以學鄭淵潔自己編教材教孩子。二、素質教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對立關係嗎
    不記得從什麼時候起,社會上興起了培訓機構,對應試教育的抨擊之聲也接踵而來,繼而出現了個「素質教育」的新詞。按專家們給出的素質教育定義,素質教育的主要方面包括:創造性能力的培養、自學能力的培養、社會公德教育、世界觀教育、人生觀教育、勞動觀念教育、終生學習教育、審美觀念與能力的培養。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
    社會公德教育;4. 世界觀教育;5. 人生觀教育;6. 勞動觀念教育;7. 終生學習教育;8. 審美觀念與能力的培養。按實現範圍來分,中國素質教育主要分為個人素質教育、社會素質教育、國家素質教育三個層面。素質教育按內容來分,可分為科學文化素質、思想品德素質、身體素質等。這差不多就是我在各種資料上收集到的對素質教育的簡要陳述。
  • 素質教育就是更全面的應試教育
    02作為家長,我一直是「素質教育」的支持者和懷疑者。支持,是因為「素質」肯定是重要的,是正確的,是必須的。我們國家需要「高素質人才」,不是「高應試人才」。懷疑,是因為「素質」這個事情不太好判斷。我曾經問一個二線城市的資深教師,什麼是綜合素質啊?
  • 中國是應試教育?美國是素質教育?
    很多家長開始抨擊國內的教育體制,認為美國的教育更傾向於素質教育,更能發揮孩子的創造力。殊不知,美國教育雖然先進,其本質也是應試教育。美國教育本質也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通常被視為一種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的教育制度。
  • 衡水中學又火了,「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再躺槍
    ,高分低能」、「素質教育有啥用,考上一流大學才是王道」等觀點。與此同時,討論「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孰優孰劣的年更貼也紛至沓來。筆者想說的是:別比了!有這時間去看看雲南省前教育廳廳長、國家督學羅崇敏講的「兩個偽命題戕害中國教育」它不香嗎?裡面也有提到對衡水中學的看法,那些還在視衡水中學為「妖魔」的人,不妨去了解一下真正的衡水中學和他們的教育理念。
  • 應試教育扼殺童年,素質教育就能解放孩子了?
    我都看傻了,還有這等「好事」?這意思是不是,我家娃玩到晚上9點,就可以不做作業啦?這一年年的,素質教育、減負宣傳了不知道多少輪了,應試教育也被拿出來批判了不知道多少次了,現在公布出來的政策卻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這減負真的是往素質教育方向引的嗎?確定不是對應試教育的矯枉過正嗎?
  • 到底什麼是應試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
    可這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必須把應試教育確定為反素質教育的概念,二是對這一概念有明確界定,沒有界定,認為實施素質教育就等於是反對應試教育,這從法理上說不通,而且也很難執行。現實正是如此,有的研究文章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完全對立,而有的辦學者則認為,應試教育也是素質教育,是符合我國當前國情的素質教育。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到底在爭什麼?
    浙江省教育廳一位處長甚至明確表示,浙江不歡迎衡水中學,理由是衡水中學的做法過於強調分數,這和浙江一貫提倡的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相牴觸。  衡水中學辦分校風波引發的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還未停息,江蘇連雲港市贛榆區教育局局長陸建國的《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又成為網紅文章,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再添一把火。
  • 有感於活在應試教育下的素質教育
    這裡,其實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又叫填鴨式教育,或者說灌輸式教育,結合現在的初高中學習,又有個名詞叫做縣中模式,如果你不理解什麼是縣中模式,想想衡水中學就明白了。學校通過製造封閉環境,不斷給孩子洗腦,讓孩子熱衷於刷題,通過高強度的學習來提高成績。
  • 「九五」新名詞: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是指在我國教育實踐中(特別是中小學教育中)客觀存在的偏離了受教育者和社會發展的根本需要,單純為應付考試,爭取高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傾向。「應試教育」主要面向少數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的發展;偏重知識傳授,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生產勞動教育;忽視能力與心理素質的培養;以死記硬背和機械重複訓練為方法,妨礙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使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甚至作為唯一標準,挫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影響了他們全面素質的提高。
  • 終於不再糾結「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了,這根本就是兩回事兒…
    最近,他做了一次教育公益演講,被很多學術圈的爸爸媽媽轉載。因為好像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人把「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關係,說清楚了。秦教授說:「素質教育」和「考不考試」完全是兩回事。中國的教育問題,也並非是 「應試」的問題。
  • 淺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誤區
    近期,由於南京一中高考結果引發的部分家長抗議「素質教育」,要求校長下課等在社會上再次掀起「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爭,而且雙方論點似乎都有理,可謂是針鋒相對。那麼,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我們對兩者的看法是不是進入了一個誤區?
  • 教育評論:正確處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係
    教育評論:正確處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係素質教育也是影響學生一生發展的大事,主要體現為一種「發展潛力」,學生素質越高,發展潛力越大,越容易成才。問題在於素質教育對學生發展的影響在短時間內難以體現。
  •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的優點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它還是最公平的上升渠道,缺點是應試教育分數高不代表你就真正掌握了這門學科,片面糾結應考學科,卻在極大層面上肢解了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完整性。但有的學生接受應試教育能考上985大學213大學,接受好的教育,畢業後社會地位比較高,能找到好工作有的學生接受應試教育造成厭學,小學初中高中輟學、就算大學畢業也有好多學生去做些沒有學歷的工作、創新應變思想被銷蝕、身體素質下滑、近視,家長叫苦連天,老師無所謂這其中是有事情原因,原因不深究了,我們家長要考慮的,是孩子能力,不夠接受應試教育,不能考上好的大學,不能拿個好的大學畢業中找好工作
  • 素質教育的對立面不是「應試教育」
    圖片來自網絡"應試教育" 本質上是由於教育資源匱乏和不均衡導致的。"應試教育"是圍繞考試構建教育體系, 安排教學內容, 以考試分數選拔升學為目的。這種重視選拔教育、輕視普及教育, 知識傳授以應試為目的, 片面追求升學率,從上個世紀80 年代中期開始逐步被強化,愈演愈烈,被社會強烈詬病。其實,社會上廣泛使用的「素質」一詞並沒有準確的定義,但已經被理解成比知識和能力更高級的東西,或者說是內化為人的與智慧相關的格調和品位表現。
  • 成績不好是素質教育的鍋?論對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取捨
    只不過大城市裡的孩子可能會多奮鬥一小段距離,然後被殘酷的現實潑個滿身冷水,回歸到平凡的生活當中,做一個兢兢業業,熱愛工作崗位的普通人。最近南京一中以搞素質教育為理由,為高考成績不理想認錯,讓我又想起了當年的那個場景,並行了深入的思考。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真的是水火不容的對頭?
    從理論上來說,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想、一種教育模式,與作為教育手段之一的考試之間並無矛盾。素質教育不排斥考試,考試是對素質發展程度的客觀測量。然而教育具有複雜性,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二者間的關係存在著兩重性:矛盾性與相容性。這兩種特徵同時存在,但哪一方佔優勢地位則依環境的不同而變化。目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就在於,突破這兩者之間的局限,促進學生全面、優質發展。
  • 素質教育該向應試教育低頭?老牌名校高考失利後恢復補課晚自習
    部分一中家長質疑學校教學強度不夠,過於強調素質教育導致孩子應試能力不足。「高分進校,低分高考」,高考成績遠不如預期成為學校與家長矛盾的焦點。這被解讀為作為南京素質教育代表的南京一中向應試教育低頭,甚至有人將之進一步解讀為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