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密度提升50%?!國內新能源鳳毛麟角的CTP技術究竟是什麼?

2020-12-09 車訊網

動力電池成本佔整車成本的40%,甚至還要更多,降低動力電池成本一直是電池供應商和主機廠的重要任務之一。現有的電池Pack結構,通常由「電芯-模組-整包」的三級結構組成。若干個電芯組合在一起,被稱為「模組」;若干個模組組合在一起,再加上BMS、配電模塊等零部件,就成為「電池Pack」。為動力電池降本,主要手段之一就是減少「模組」的成本,但如今這種手段已經到了瓶頸期。

如何既能降低電池成本,又能提高能量密度,增加續航裡程?

CTP技術或許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CTP技術全稱Cell To Pack,也叫無模組技術,現有兩種不同的技術路線。一是徹底取消模組的方案,以比亞迪刀片電池為代表;二是小模組整合為大模組的方案,以寧德時代CTP技術為代表。此外,比亞迪刀片電池專攻磷酸鐵鋰電池,寧德時代則以高鎳三元鋰電池為主。

■ 比亞迪CTP技術有什麼特點?

比亞迪刀片電池,就是在此前方殼電池的基礎上,將電芯做「長」,做「薄」,形狀類似刀片。根據公開信息顯示,比亞迪一共有5種不同的電芯規格,具體數據如下表所示。這種電芯其實高度同現在方殼電池相比沒有變化,厚度相比軟包電芯略厚,主要變化是長度,從435mm一直到2500mm都有。這裡面,比亞迪具體是如何做的,根據目前的資料還不清楚。

這種電芯想要組成電池PACK,就要依賴CTP技術。這種技術一方面提升了電池PACK的包內空間利用率,增加了帶電量;另一方面又減輕了PACK重量,提高了整包的能量密度。

比亞迪刀片電池專利圖

現有三級結構電池PACK示意圖

根據比亞迪申請專利能看到,在電池包總體積一致的情況下,現有的電池PACK結構,多出了各模組的側板、端板、緊固件、橫梁、縱梁等組件,包內空間利用率大概在40%左右;而採用了CTP技術的比亞迪電池包,除去電池管理系統、配電箱等組件,包內空間利用率大概在62%左右。受到不同的電芯布局方式影響,包內空間利用率分別為55%、60%、62%、65%,如有需求甚至可以達到80%。即使是同一輛車,採用CTP技術的電池PACK後,帶電量約增加20%-30%,續航裡程也能提升20%-30%。

■ 寧德時代CTP技術有何不同?

寧德時代在去年法蘭克福車展上,公布了自家CTP技術的部分信息,這種電池PACK由至少兩個以上的大模組構成(如下圖),每一個模組之間通過固定件連接在電池託盤上,最終電池PACK通過安裝梁固定在不同車型上。

寧德時代CTP技術電池Pack示意圖

寧德時代CTP技術電池模組爆炸圖

根據寧德時代專利能夠看到,一個大模組裡面被若干個塑料材質的散熱板分割成一個個小的空間,方殼電芯就像電腦硬碟一樣,可以插進這些小空間。每個電芯的側面還貼有導熱矽膠墊片,且電芯寬度方向的散熱板留有散熱通道,可以直接 外部的冷卻 管路 連接。根據相關數據顯示,這樣做能夠減少約40%的零部件,這些零部件來自模組之間的連接線束、側板、底板等。此外,在電池體積不變的情況下,採用CTP技術的電池Pack包內體積利用率也提升了15%-20%。

■ CTP技術有什麼優點?

1、輕量化。CTP技術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電池Pack內部,各個模組之間的側板、底板、連接線束、固定件、非必要的橫梁,縱梁等零部件,對於電池的輕量化非常有幫助。

寧德時代CTP技術電池模組連接方式

2、電池能量密度提升。這裡面有兩個維度,第一個是重量比能量密度,這種說法也是我們常見的;以寧德時代的CTP技術為例,重量比能量密度能達到200Wh/kg。第二個維度是體積比能量密度,以比亞迪的CTP技術為例,體積比能量密度相比過去能夠提升50%,不同規格的電芯體積比能量密度分別為439Wh/L、448Wh/L、449 Wh/L、450 Wh/L。

作為對比,採用CTP技術的比亞迪磷酸鐵鋰電池Pack的重量比能量密度已經達到了180Wh/kg,堪比當下採用NCM811電芯的電池Pack了。

比亞迪刀片電池的另一種布局形式

3、成本低。事實上,CTP技術落地的一個重要推動力就是降低動力電池成本的需求。以比亞迪為例,新產品的成本可以降低20%-30%。這裡面包含電池Pack本身的成本的因素,也包含簡化了生產組裝工藝,導致不良率下降的因素。寧德時代雖然沒有透露成本優勢,但因為生產效率提升50%帶來的積極影響,顯然不可忽視。

■ 現階段,對CTP技術的一些疑問?

1、電池碰撞安全。傳統三級結構的電池Pack,因為有模組的存在,所以碰撞安全多了一層保護。採用CTP技術的電池Pack,除去Pack的邊梁,電芯將直接承受碰撞的衝擊。

現有 的資料來看,以寧德時代為例,Pack的框架是鋁型材直接擠壓成型,以增加強度;每個大模組內部的塑料殼體通過注塑成型,注塑時將散熱板嵌入箱體模具內,實現一體成型。

寧德時代CTP技術電池模組內的散熱板示意圖

2、電池熱管理。由於新技術改變了電池Pack的結構,勢必會對電池的熱管理系統,甚至BMS系統提出全新的設計要求和策略,這是軟體層面的考量。

從硬體層面來看,比亞迪為這種電池Pack設計了新的排氣孔和排氣通道。排氣孔對著電芯兩端的防爆閥,當火焰、煙霧或氣體從防爆閥中排出,會通過排氣孔進入排氣通道,排出電池包外。現有的電池Pack則沒有類似的排氣通道設計,火焰、煙霧或氣體很容易聚集在模組內,對電芯造成二次傷害。

比亞迪刀片電池的排氣通道設計(103為防爆閥,221為排氣孔,222為排氣通道)

類似的設計,我在寧德時代的專利申請上也看到了,且針對三元鋰電池更易發熱的情況,採用寧德時代CTP技術的每一個電芯,內置在上下殼體中。殼體中間填充有導熱膠,電芯側壁和殼體之間還有壓力或溫度傳感器。前者用來檢測電芯的外形變化,後者用來檢測溫度變化,以排除故障電芯,提前預電芯測熱失控現象。

3、售後維修便捷性和成本。這是知乎大V朱玉龍提出的一個疑問——因為電芯或採取某種方式(或許是粘)直接固定在電池Pack的託盤上,因此4S店在日後的維修中,一是對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某個電芯故障,或許需要更換整個電池組。

比亞迪刀片電池的又一種布局方式

4、電池的一致性。目前有分析推測,採用CTP技術的電芯,其內部或許是幾個更小的電芯以並串聯的方式一個一個連接起來。無論該推測是否正確,這種新的技術對於電池的一致性確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裡面也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電芯生產過程中的一致性,二是電池使用過程中的一致性。而電池的一致性,一直以來都是國內電池生產商難以很好解決的問題。

■ 還有誰家有CTP技術?

除了上文所述的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之外,長城汽車的蜂巢能源、國軒高科等電池企業也都在研發自己的CTP技術。

據蜂巢能源透露,他們的CTP技術既有無模組方案,也有大模組方案。相比蜂巢能源傳統的590模組,CTP-G1減少24%零部件數量,每Wh電池成本降低0.1元;CTP-G2提升5%-10%重量成組效率,提升5%空間利用率,減少22%零部件數量,每Wh電池成本降低0.21元/Wh。只是目前還沒有更多的技術信息透露出來。

蜂巢新能源的CTP電池展示

另一方面,今年3月比亞迪將正式發布「超級磷酸鐵鋰電池」,屆時關於比亞迪的CTP技術或許會有更多消息。北汽新能源則確定要在EU5上,率先搭載採用了寧德時代CTP技術的電池,我們也可以期待。按照主機廠動力電池的測試流程,預計今年Q1末,我們就會看到更多採用了CTP技術的電池公布技術亮點。

■ 邦點評

CTP技術能夠顯著提升電池能量密度,提高純電動車的續航裡程,這對消費者而言是一件好事。然而,回歸文章標題的疑問——CTP技術能讓我們的車更安全、更便宜嗎?目前為止,仍需打個問號。安全方面,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電池一致性,國內電池企業同日韓電池企業還有較大差距;成本方面,由於電池供應商會掌握更大的話語權,新技術帶來的電池成本的降低,是否能體現在車輛的指導價上還未曾可知。

當然,我們有理由相信,當CTP技術成為一種趨勢後,我們現在的擔憂將不再是問題。

相關焦點

  • 優能工程師:動力電池CTP技術是什麼?
    隨著動力電池技術加快,對於動力電池而言一些技術也在不斷的提高和應用,在今年的德國法蘭克福國際車展上,寧德時代推出了全新的CTP高集成動力電池開發平臺,那麼對於動力電池ctp技術是什麼? 更多新能源汽車資訊在「優能工程師」,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全方位學習,維信館主。
  • 從奔馳EQC數據墊底,來聊下電池能量密度大小的技術問題!
    工信部2019年第4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近日正式公布,幾何A、奔馳EQC、東風雷諾K-ZE等高關注車型均在列。不過,有個小數據引起了車載君的好奇,那就是:在這一批近20款車型裡,奔馳EQC的電池能量密度數據墊底,處在倒數第一位。電池能量密度到底是個什麼概念?數據越高越好嘛?
  • 「風帆」探究|新能源汽車「蜂窩電池」究竟是什麼黑科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代表"蜂窩電池"究竟是什麼黑科技?鋰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三電部件,直接關乎整車續航、動力、安全等重要性能。首次發布的蜂窩電池技術,吸引了不少業內人士和新能源用戶的關注。"
  • 能量密度提升加持成本優勢 磷酸鐵鋰電池展開反擊戰
    除了能量密度之外,安全性也是整車企業選擇動力電池的重要考量因素,磷酸鐵鋰因其較高的失控溫度,安全性跑贏三元電池。而在市場需求方面,純電動乘用車滲透率較低,該領域鐵鋰電池更具備市場潛力。「刀片」電池續航超600公裡今年1月,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上表示,比亞迪將在3月推出新一代刀片電池,體積能量密度比傳統鐵鋰電池提升50%,將應用在重慶工廠下線的全新轎車比亞迪「漢」EV車型上,續航將超過600公裡。
  • 動力電池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技術趨勢不改
    磷酸鐵鋰電池技術成熟,成本優勢明顯,之前一直在新能源汽車電池領域尤其是電動大巴、物流車等商用車和專用車等市場佔據主導優勢,然而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與高能量密度掛鈎,磷酸鐵鋰電池的市場份額逐漸被三元材料電池超越,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以及CTP技術進一步降低了磷酸鐵鋰電池的成本並提高了能量密度,磷酸鐵鋰電池這一選擇再度回到了整車廠的視野中來。
  • 鋰電池乾貨系列之鋰電和金屬鋰能量密度計算
    所以說,電池數量已經被限制在某一個區間內,無法大幅提升。想要增強電池車性能,唯有在能量密度上做文章。 首先,什麼是電池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是指在一定的空間或質量物質中儲存能量的大小。
  • 動力電池比能量是什麼_動力電池比能量密度怎麼計算
    蓄電池的比能量是綜合性指標,它反映了蓄電池的質量水平,也表明生產廠家的技術和管理水平。通常,生產廠家並不獨立考核此項指標,但在評估所生產的電池水平時,往往以此為衡量準則。 動力電池比能量密度怎麼計算 電池之都認為要計算電池能量密度,首先要了解常見鋰電池的常規種類,鋰電池主要分為兩種。
  • 雙積分政策調整:新能源積分不再只追求續航,電池能量密度也要看
    在能量密度調整係數方面,當純電動乘用車動力電池系統的質量能量密度 根據這個要求,可以發現電池能量密度低於90Wh/kg時,車企是無法獲得車型積分的,隨著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車型積分也會不斷提升,不過當電池能量密度高於125Wh/kg之後,電池的能量密度調整係數就固定為1了,就算繼續提升能量密度,車型的積分也不會增加了。
  • 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全面解析(內附動圖)
    ▌續航能力↑=可用電量↑÷能耗↓在相同能耗不變,電池包體積和重量不變都受到嚴格限制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單次最大行駛裡程主要取決於電池的能量密度。▌什麼是單體能量密度?電池的能量密度常常指向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單體電芯的能量密度,一個是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電芯是一個電池系統的最小單元。M個電芯組成一個模組,N個模組組成一個電池包,這是車用動力電池的基本結構。
  • 華為智能汽車具體使用三元鋰電池哪種類型的能量密度型號?
    造車新勢力根本上不具備成熟的電控技術,這方面各大汽車廠和零配件巨頭都還在逐漸研發完善技術階段,以三元鋰電池為代表的有特斯拉,還有蔚來、小鵬等國內造車新勢力。
  • 從能量密度競賽中折返:動力電池跨進無鈷時代?
    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過去幾年已經沒有懸念。不過,王傳福並不認為三元材料電池為主的寧德時代,可以統治未來。在過去十年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歷程中,動力電池經歷了磷酸鐵鋰主導和三元材料電池主導的時代,在兩個體系裡,能量密度、充電速度、安全性能等技術革新越來越快。
  • 磷酸鐵鋰能量密度已達極限 三元材料是行業趨勢?
    在現有材料體系的大框架下,無論技術如何改進,磷酸鐵鋰動力電池電芯的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的希望都較為迷茫,相對來說,三元技術路線則較有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關於三元和磷酸鐵鋰的安全性爭議持續了兩三年,尤其是商用電動車究竟該使用哪種電池也一直眾說紛紜,此前業內有一個「折中」的觀點是:不同車型採用不同的電池,如乘用車看重續駛裡程,採用高比能量的三元電池,客車更看重安全性,採用比能量相對低但穩定性更高的磷酸鐵鋰。不過,就在今年年初,工信部宣布暫停三元電池用於純電動客車。
  • 從能量密度競爭中回歸:動力電池進入無鈷時代?
    曾毓群非常直接,即王傳福刀片電池技術,是寧德時代的遺留解決方案。至於無鈷電池,曾毓群也持同樣的態度,據說是一款全新的顛覆性產品,在寧德時代,相關技術的研發也在不斷推進。認真的反對者往往是明爭暗鬥。王傳福也調用曾毓群,幾年前,磷酸鐵鋰電池在三元材料電池的衝擊下掉落,現在通過刀片電池捲土重來。國內動力電池裝機容量在過去幾年中一直沒有懸念。
  • 極星2續航450公裡 ARCFOX α-T能量密度竟然這麼高~
    近期,最新一批的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被公布。而細看其要求則還是2019年補貼標準的。按照最新的政策,在過渡期內,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但不符合2020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照2019年標準的0.5倍補貼,符合2020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2020年標準補貼。
  • 蓄能提升50% 中外重金布局固態電池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蓄能提升50%,中外重金布局固態電池電池技術的發展重新定義了能源,從智慧型手機到電動汽車,電池技術已無處不在。但電池技術還有進步的空間,吉野彰認為,固態電池的前景就非常廣闊。相比傳統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更高。機構預計,固態電池將在十年後量產。中外企業爭相持重金進入,國內的個別企業早已搶先布局,部分企業已具備小批量生產能力。
  • 豐田氟離子電池曝光,續航可達1000Km,密度提升7倍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這幾年發展迅猛,無論是產量還是銷量都是世界領先,對於新能源車型的研發和補貼也是全球第一,而我國擁有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也是全球最多的國家。可以說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實現汽車工業彎道超車的必備工具,但是新能源汽車如今遇到了發展瓶頸,那就是電池技術帶來的續航水平和充電速率的問題。
  • 蓄能提升50%,中外重金布局固態電池
    但電池技術還有進步的空間,吉野彰認為,固態電池的前景就非常廣闊。相比傳統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更高。機構預計,固態電池將在十年後量產。中外企業爭相持重金進入,國內的個別企業早已搶先布局,部分企業已具備小批量生產能力。
  •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侯福深:國內外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
    總的技術趨勢,新能源汽車有兩個方面。一是新能源本身的一些技術發展,這個大的趨勢大家都很清楚,無非重點核心還是在動力電池方面,如何提升能量密度,如何提升續駛裡程,包括降低成本。但是我們也從另外的層面看一下整個汽車產業的趨勢,也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個大趨勢,我想主要有三個方面:輕量化、智能化、低碳化。
  • 磷酸鐵鋰電池佔比下降,國家補貼推動車企追求高能量密度材料
    外媒報導,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包括純電動車、插混車型和混動車型)在2019年使用鋰鐵磷酸鹽(LFP)陰極材料的數量有明顯下降,該陰極材料的特點是成本低廉但能量密度較低,市場份額從2018年的13%下降到2019年的6%,主要原因是車企正在轉向使用其他種類電池。
  • 政策解讀:工信部修改新能源汽車積分計算公式的背後是什麼?
    《修正案》進一步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導向,通過對新能源單車積分核算方式的調整,弱化了純電動汽車續航裡程的要求,肯定了插電混動車和在新能源市場的地位,提高了對燃料電池汽車的技術要求,並通過逐年提高新能源積分比例和更加嚴苛的電耗核算標準,引導企業不斷提高發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