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袁瑋)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開幕已半月有餘,得益於這千億元的藝術品市場,大批國際、國內知名企業開始紮根於西岸片區,「引巢築鳳」的效果逐漸顯現。據官方統計數字顯示,今年的交易月上海全市範圍將集聚超100場藝術品交易相關活動,如何服務好這些新入駐的企業,讓他們進得來、留得住,成了徐匯區新的思考。
圖說:工作人員正在現場解釋政策。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供圖
為了全方位保障交易月的順利開展,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從第一屆交易月伊始就在現場設立政務服務諮詢點,前來諮詢業務的參展商絡繹不絕。「去年我們發現除了與藝術品交易相關的政務服務外,很多參展商對於居住證辦理、經營範圍變更等業務也非常感興趣,但去年我們只做諮詢。」區行政服務中心法人事項大廳廳長黃煒說,「今年在西岸集團的牽頭下,我們與區文旅局、海關兩大部門一起,在提供諮詢的基礎上派遣一組專業能力強、業務素質好的多部門聯合窗口隊伍駐紮現場。」在選擇駐場人員時除了要求掌握全面的業務外,還特別篩選了熟悉人社業務辦理的工作人員。「外國人籤證-M(貿易)籤證、外國人居留證件、外國人停留證件等在去年諮詢頻率較高的業務,我們額外安排了專業對口人員協助業務辦理。」
在交易月開幕的半個多月來,諮詢業務辦理量已高達幾十件,對一些有明確留華需求的外籍人士和公司,中心將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協助他們辦理業務。除了在現場設立辦事窗口外,同時還配備了政務服務自助終端,提供29個部門730餘項政務服務事項的24小時自助辦理。
圖說:通過自助機協助辦理。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供圖
本次交易月的選址也頗具深意,位於徐匯文化新地標「西岸藝島Art Tower」臨近徐匯西岸人工智慧大廈,加上此前徐匯的文化濱江產業,將文化、 藝術與科技的相互融合與相互發展。徐匯區正沿江布局「智慧谷、傳媒港、金融城、楓林灣、創意倉」五大產業區,推動藝術與科技、金融等產業疊加,生產和生活、生態融合,打造人們「可詩意地棲居、充滿靈感地創造」的全新濱江生態。而中央美術學院負責人在西岸藝島啟用儀式上也表示,中央美院正以造型藝術、設計藝術、建築藝術、藝術人文等學科群為支撐,積極探索科學與藝術融合的教學模式,成立藝術與科技中心、設立藝術與科技專業。
無論是徐匯區藝術品位的提升、科技創新的新高還是金融領域的發力,都需要徐匯區和入駐企業的共同努力,需要優秀營商環境和完整政府配套政策。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主任宋開成透露:「交易月結束後,區行政服務中心將協助西岸建立一個營商中心,為入駐西岸片區的企業提供『家門口』的政務服務。可以把這個營商中心理解為我們的第19個綜窗。」未來,西岸集團也將培養屬於自己的政務服務隊伍,西岸集團負責人表示,「培養專業政務服務隊伍就是讓入駐西岸的企業可以放心搞研究,剩下的政策和業務問題我們來解決,提供一個最佳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