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八字循環法

2020-12-12 東方體育

陳式太極拳八字循環法

核心提示:陳氏太極拳具有剛柔相濟、快慢相兼、輕沉兼備、蓄髮突變、松活彈抖的特點。如何在學習拳架的過程中體現這些特徵和要求呢?筆者根據...

陳氏太極拳具有剛柔相濟、快慢相兼、輕沉兼備、蓄髮突變、松活彈抖的特點。如何在學習拳架的過程中體現這些特徵和要求呢?筆者根據數十年的習練和傳授的點滴體會,歸納為八字循環法,先將它介紹如下,敬請各位同仁指正:

松:松是初學者最難逾越的第一障礙,由全身拙力到圓活、輕靈是一個提高的過程。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習拳者全身放鬆。如肌肉、骨骼、關節處處放鬆,不能有任何拙力的表現。二是精神放鬆。開始由於邊學邊想,動作上顧此失彼,精神上容易緊張,表現為肢體的僵硬和笨拙現象,這時無論怎樣刻意放鬆總是有牽強做作的痕跡,非常不自然,也不符合太極拳「松」的要求。只有在老師的指導下和長期的鍛鍊中逐漸掌握了放鬆兩肩兩胯技巧後,仔細揣摩,潛心領悟,才能功到自然成。

柔:初學者在肌肉、筋、韌帶、關節沒有鬆開之前,胳膊、腿的一舉一動都帶有僵硬勁。這種僵硬不去,即使苦練也無益。柔的目的就是化硬摧僵。只有通過放鬆的訓練,在意識的引導下,動作逐漸順隨協調,屈伸、開合、旋轉自如後,逐漸產生一種輕靈圓活和富有彈性的韌帶力量。柔是在骨骼、韌帶和肌肉聯合放長中鍛鍊出來的,時間久了自然會進入「剛柔相濟」階段。

慢:循序漸進,扎紮實實學好每個動作,是每個習拳者的必經之路,決不可不求甚解。慢練的目的是便於解剖分析、領會動作要領,熟悉動作運行路線,掌握手、眼、身、法、步的具體要求。慢練也是加深理解、鞏固、實踐和自我矯正的過程。如果貪快就會手足錯亂、運行呆滯、忽略細節問題,一旦形成習慣不但會醜態百出,日後改起拳來也會非常困難。陳氏太極拳動作有快有慢,快慢有機結合。我們在練拳時,如果節奏處理不好,會使整體動作顯得呆板乏味、平淡無奇。

相關焦點

  • 陳式太極拳「纏絲勁」面面觀
    陳式太極拳「纏絲勁」又叫「纏絲功」,是陳式太極拳運動內纏外繞相結合的總稱,也是陳式太極拳的靈魂所在。
  • 陳式太極拳要怎麼練才能練好?
    轉眼間練習陳式太極拳也有些年頭了,自2003年開始系統學習陳式太極拳,到如今已近二十年了,在這些年中也只練習陳式太極拳一種拳術,以及各種兵器,其實我個人練習陳式太極拳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因為當年練習雙節棍時,下盤的力量太差,再就是機緣巧合認識了第一個陳式太極拳的師傅。
  • 陳式太極拳必練的基本功有這些
    想練好太極拳,以下這些基本功,需要天天練,經常練,當你的基本功練好時,你的拳術也會更進一步。1、樁功練好太極拳的關鍵是提高下盤的力量,當下盤有力量了,很多的步伐、步型才能做到位,練習太極拳的基礎就是太極拳的樁功,常見的樁功分為無極樁和太極樁這兩種,這種兩種樁法,簡單易掌握,所以比較適合初學太極拳者。
  • 陳式太極拳勁理拳法實鑑
    陳氏太極拳勁理拳法實鑑陳程,1965年生,國立南澳大利亞大學碩士。陳家溝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正宗傳人,師從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太極拳「四大金剛」之一朱天才大師,為朱天才大師之入室弟子。中國武術六段,新加坡陳式太極拳協會理事,新加坡武術龍獅總會武術一級教練。
  • 陳式太極拳74式與83式的來龍去脈
  • 初學者應該怎樣習練陳式太極拳,收藏版!
    陳式太極拳的文化底蘊深厚,理論基礎直接來源於中國道教思想.它結合了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吸取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傳統的中醫理論而形成了特有的內外兼修的拳術。陳式太極拳行拳走勢中正圓活、開合有序、陰陽頓挫、剛柔相濟.外似處女,內似金剛。
  •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太極拳系統化訓練
    陳式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的精華,是我國寶貴的傳統文化遺產。它以其獨特的運動方式和風格譽滿武壇。在陳式太極拳發展傳習過程中,歷代拳家積累了一套系統嚴密的訓練方法。在此,我將陳正雷大師講授的陳式太極拳傳統訓練方法與自己多年練習及教學當中積累的一些經驗體會結合起來作以介紹,敬請各位指正。
  • 《東武太極研修院》全球優質院校甄選——香港:陳式太極拳學院
    《香港陳式太極拳學院》 由當代太極名家張東武老師 親傳弟子梁志威 於 2010年 8月23日成立。《香港陳式太極拳學院》以「傳承國粹,修煉身心」為宗旨,目標為了更好更快地推動 陳氏太極拳 在香港的發展,使太極拳這一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得以普及。
  • 陳式太極拳名師趙力於孟州開山收徒 五名弟子拜師
    10月7日,陳式太極拳名家趙力收徒儀式在河南孟州市舉行。姚靈珍、馮豔芹、陳桂芬、胡素霞、鄭春菊等五名太極拳愛好者經過重重考驗拜在趙力老師門下,正式成為陳式太極拳第十四代傳人,承擔起傳承太極拳、弘揚太極文化的責任。
  • 如何練陳式太極拳才能獲得真功夫?
    按太極拳要領練好太極拳人的周身就像被疏通的河道,氣血通體暢流,浸肌膚百骸,潤臟腑筋骨,達四梢通九竅,處處皆順,周身內外協調一致。不管做什麼動作,擺什麼姿勢,肢體都非常柔順協調,動作也就舒展大方,內柔外剛,連綿不斷,功夫就能一層一層地上身。陳式太極拳的功夫共分五層。第一層是由招熟到懂勁前的過程。
  • 話說太極拳|都是大師!還有太極八法技……(連載)
    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錄製了由陳正雷講解示範的《世傳陳氏太極拳術》教學片;1996年,人民體育出版社錄製了由陳正雷講授的陳式太極拳、劍、推手、養生功等系列教學片,並被譯成日、英、韓等外文,發行世界各國;2000年,又錄製了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二路、單劍、太極拳推手、拳械欣賞修訂版和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養生功教學片,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和黃河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
  • 李恩久來煙講授陳式太極拳-煙臺教衛-煙臺教衛-水母網
    李恩久來煙講授陳式太極拳 2015-04-13 14:19:32 來源:水母網
  • 陳式太極拳的斜行拗步怎麼練?【會武堂】
    陳式太極拳的斜行拗步怎麼練?
  • 陳式太極拳中無可忽視的代表性動作「金剛搗碓」
    拳諺:「會不會看看金剛大搗碓」這足以說明「金剛搗碓」在陳式太極拳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具有無可忽視的代表性拳偈曰:虛實轉換襠胯行陳鑫在《太極拳圖說》中說:「金剛為神名。鋼如精金百鍊,堅而又堅,其手所持者降魔杵也;搗碓者,如谷之在臼,以杵搗之。右手將捶如降魔杵,左手微屈如碓臼,既取其堅剛沉重,又取兩手收在一處以護其心名」。所以金剛搗碓一式古時又稱護心拳。陳式太極拳中有這樣的說法:「會不會看看金剛大搗碓」。
  • 太極拳為什麼行? ?
    從「武術秘籍」到「開枝散葉」  具體而言,各式太極拳的不同,其實也有著時代發展的烙印。  如早期的陳式太極拳,較為質樸剛勁。研究者認為,尤其二路炮錘,剛猛凌厲,「彪悍」程度不亞於任何外家拳術。  和今天人們修習的明顯帶有表演性質的太極拳相比,早期的陳式太極拳更具備技擊攻防的特點。  不過,這種拳法最初只是作為陳氏家傳武術,及至18-19世紀,其傳人在進一步精煉歸納拳法的同時漸漸打破門規局限、開枝散葉。
  • 洪傳陳式太極拳一代名師李儲功先生
    李儲功老師是一代太極宗師洪均生早期弟子之一,習練洪均生所傳陳式太極拳四十餘年,功架純正。自謙言隨師習拳三十餘年,不敢稍怠,然對太極之理法始窺其貌。並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囑我們要學諸家之長,引為己用,與所學太極大有裨益。
  • 陳式太極拳名家洪均生先生演練陳氏太極拳一二路
    一次偶然間聽說一位患病的戲劇武生因練習太極拳法獲得痊癒,便決定拜師學拳,強身健體。1930年,他投入陳式太極第十八代傳人陳發科門下,每日練拳,身體愈見強壯。其間師徒二人相互扶持。初入京城時陳發科居無定所,就在洪府寄住,後來滿清覆滅,洪氏家族沒落,洪先生便常到陳發科家中行走,尋求接濟。師徒二人日日相伴,情同父子。  洪均生先後習拳十五載。
  • 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承人崔法強開山收徒
    9月28日,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承人、林州市太極搏擊養生堂總教練崔法強收徒儀式在林州紅旗渠假日酒店舉行,靳國榮、呂飛傑、吳佳興等三名太極拳愛好者拜在崔法強老師門下,正式成為陳式太極拳第十三代傳人,承擔起傳承太極拳、弘揚太極文化的責任。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有多牛?為啥牛?看完你就知道了……
    陳小旺不慌不忙,沉腰轉胯,使用太極拳中的解脫之法,將兩人甩趴在地下。在場的外國武林高手都為陳小旺的太極拳功夫所嘆服。很多次,陳小旺都是以精妙絕倫太極拳功夫戰勝和折服那些前來挑戰的外國武士和大力士,為中國贏得榮譽。
  • 陳式太極拳的基本功(太極纏絲勁)
    太極纏絲勁是陳氏太極拳的重要勁法。其他流派的太極拳雖沒有特別強調螺旋運動中的纏絲勁,但在技擊中同樣含有螺旋勁法。只是陳氏太極拳特別強調螺旋運動中的纏絲勁。可以說,不懂纏絲勁就不是陳氏太極拳。如陳鑫云:「太極拳,纏法也。渾身具是纏勁,其勁皆發於心,內入骨縫,外達於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