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塑造出一個個在偏見社會中追求改變、追逐幸福的印度女性,並一心將「善」展現到極致。
其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園丁集》、《新月集》、《最後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以下是他比較有名的詩句:
我相信自己,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敗,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負荷和呼吸的累贅,樂此不疲。
——《生如夏花》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飛鳥集》
你留下火焰般回憶,留我在記憶的孤燈裡。
——《園丁集》
我願是一個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燈去追逐影子。
——《新月集》
這些都是能找到具體出處、的的確確屬於泰戈爾的作品,但是下面這首曾風靡全網、所謂的「泰戈爾最有名的詩」,其來源就很模糊了。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生與死
而是 我就站在你的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 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而是 明明無法抵抗這股思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不把你放在心裡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明明無法抵抗這股思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不把你放在心裡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 對愛你的人
掘了一條無法跨越的深渠
這首詩用情至深、感人肺腑,版本也有好幾個,可是無論哪句話都對應不上泰戈爾已發表的作品,卻也不知道這個誤會的源頭究竟從哪開始,居然大多數網民都會下意識認為這首詩出自泰戈爾筆下。
唯一可考證的出處是張小嫻的小說《荷包裡的單人床》:「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至於其他各種不同的版本或補充,想必是國內外許多才華橫溢的網絡寫手有感而發創作出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