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 | 這首網傳「泰戈爾最有名的詩」不是泰戈爾寫的哦!

2020-12-12 六品堂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完美結合,塑造出一個個在偏見社會中追求改變、追逐幸福的印度女性,並一心將「善」展現到極致。

其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園丁集》、《新月集》、《最後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以下是他比較有名的詩句:

我相信自己,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敗,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負荷和呼吸的累贅,樂此不疲。

——《生如夏花》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飛鳥集》

你留下火焰般回憶,留我在記憶的孤燈裡。

——《園丁集》

我願是一個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燈去追逐影子。

——《新月集》

這些都是能找到具體出處、的的確確屬於泰戈爾的作品,但是下面這首曾風靡全網、所謂的「泰戈爾最有名的詩」,其來源就很模糊了。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生與死

而是 我就站在你的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 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而是 明明無法抵抗這股思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不把你放在心裡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明明無法抵抗這股思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不把你放在心裡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 對愛你的人

掘了一條無法跨越的深渠

這首詩用情至深、感人肺腑,版本也有好幾個,可是無論哪句話都對應不上泰戈爾已發表的作品,卻也不知道這個誤會的源頭究竟從哪開始,居然大多數網民都會下意識認為這首詩出自泰戈爾筆下。

唯一可考證的出處是張小嫻的小說《荷包裡的單人床》:「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至於其他各種不同的版本或補充,想必是國內外許多才華橫溢的網絡寫手有感而發創作出來的吧。

相關焦點

  • 泰戈爾一首經典的愛情詩,開篇的第一句就很深情,通篇充滿了愛意
    雖然他的詩受到了西方文學的影響,本人也是用英文寫作,但是不可否認,他的作品融入了西方和東方的精華,正是這樣的一種結合,讓他的詩歌在全世界流行,成為了文藝青年的最愛。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讀過他的《飛鳥集》,儘管那個時候並不是懂,只是覺得裡面的句子很美,可是長大了之後再讀才突然發現,詩人所寫的不正是當下所經歷的一切。
  • 神性的溫柔泰戈爾
    從《生如夏花》到《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泰戈爾的詩確實影響了眾多中國讀者。泰翁的詩風還對中國現代文學產生過重大影響,啟發了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作家,冰心在《飛鳥集》的影響下,寫出了《繁星·春水》。——泰戈爾《飛鳥集》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失去群星了。——泰戈爾《飛鳥集》這裡我們要澄清一個事實,有一首詩:「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 歌手與哲人——泰戈爾
    泰戈爾有7個哥哥和5個姐姐,其中大哥是哲學家,二哥是法學家,三哥是教育家,五哥是印度著名的愛國志士,姐姐紹羅諾庫瑪麗是第一個用孟加拉語寫長篇小說的女作家。受家庭的薰陶,泰戈爾從小就愛好文藝和關心社會問題。從8歲到13歲,泰戈爾先後被送進4所學校學習,但是能厭惡當時學校刻板的填鴨式教育,在每所學校都只學了不足年便餐學回家。
  • 馮唐的荷爾蒙,泰戈爾的《飛鳥集》
    他喜歡在戶外譯詩,這時詩變成一種很自然的東西,「仿佛風動、雲卷、樹搖、貓走、雨來,人硬造的稜角減少,塑料花慢慢有了些真花的風致了。」翻 譯了四五十首詩後,這個原名張海鵬的金牛座男子,自言內心開始釋然。「一路追求『第一、唯一、最』,『我』變得越來越鋒利,內心常常腫脹。」馮唐評價自己。翻譯進展至一百多首時,改變已經開始。他喜歡早上下一陣小雨,也喜歡被小男孩、小女孩緊緊拽著手去看他們想讓他看的東西,「如果不是翻譯《飛鳥集》,我都忘了,我曾經那麼純潔。」孰 料,這本看起來滿是誠意的譯作出版後,讀者並不領情。
  • 梅蘭芳和泰戈爾互相贈詩 :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梅蘭芳在舞臺上翩若驚鴻、宛若遊龍般的歌舞,那清麗優雅而又含蓄深沉的聲音如珠走盤、如雲繞梁……他扮演的「洛神」,或嬌媚,或冷豔,若有情,若無情,舞蹈、造型、音樂都達到了「欲笑還顰,最斷人腸」的境界。泰戈爾邊看邊聽,如痴如醉,激動得頻頻鼓掌。看完戲後,泰戈爾不僅盛讚中國戲劇的優美,還親自到後臺向梅蘭芳祝賀、道謝:「我看了這齣戲很愉快,有些感想明日見面再談。」  第二天,泰戈爾將赴太原。
  • 馮唐的荷爾蒙,泰戈爾的《飛鳥集》(組圖)
    他喜歡在戶外譯詩,這時詩變成一種很自然的東西,「仿佛風動、雲卷、樹搖、貓走、雨來,人硬造的稜角減少,塑料花慢慢有了些真花的風致了。」  翻 譯了四五十首詩後,這個原名張海鵬的金牛座男子,自言內心開始釋然。
  • 泰戈爾:人間有別樣的風景,讀過他的詩便可以看見
    >泰戈爾看到了這世間最美的風景,那就是生命的意義,他不僅看到了,還試圖用最美的語言分享給我們。《生如夏花》是泰戈爾最廣為流傳的一首詩,也是我很喜歡的一首詩。這首詩不僅告訴我了生命的意義是要像那夏日之花一樣璀璨,還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那生機勃勃的夏日之花。可到底什麼是夏日之花。我覺得每個使自己的生活忙碌充實的人都是夏日之花,即使在忙碌的時刻,你會抱怨,你可能也會有短暫的崩潰,但是你依舊是耀眼的。
  • 因為愛,泰戈爾才把詩歌寫得如此美麗
    而海頓斯塔姆曾經讚譽過泰戈爾寫的詩「心靈的清澈,風格的優美和自然的激情,所有這一切都水乳交融,揭示出一種完整、深刻、罕見的精神美。」對讀者而言,讀泰戈爾的詩是一種幸福。泰戈爾的詩,沒有偽善,沒有高傲或低卑,沒有做作,沒有尖銳與爭執。 閱讀他的作品,總有一種舒暢無比的感覺,似乎一股清新的風拂過我們的臉。
  • 泰戈爾飛鳥集賞析第二篇(哲理詩)
    眾所周知,泰戈爾是印度的著名詩人,他的作品《吉檀迦利》曾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吉檀迦利》因為深奧難懂,不被我們中國的讀者知曉。反而,泰戈爾的一些短小而雋永的散文詩,文筆優美,靈動,體現出了泰戈爾本人那純真而美好的靈魂,讓我們感動不已。
  • 為你讀書|全才泰戈爾
    這兩句詩歌,出自印度「詩聖」泰戈爾所作的《飛鳥集》,正如這本詩集的譯者鄭振鐸先生所說:「泰戈爾的歌聲雖有時沉寂,但是只要有人類在世上,他的微妙幽婉之詩,仍將永遠是由人的心中唱出來的。」因為這種詩歌與韻律的深厚造詣,1913年,52歲的泰戈爾憑藉詩集《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 泰戈爾的小詩三首:不知不覺人生裡充斥著泰戈爾的影子
    泰戈爾的小詩三首:不知不覺人生裡充斥著泰戈爾的影子我總在告訴自己別讓自己活得像泰戈爾詩中的人物,多愁善感,充滿各種「情懷」,只是會不自覺地閱讀這些詩句,還摘,傻吧。我想對你說出我要說的最深的話語,我不敢,我怕你哂笑。因此我嘲笑自己,把我的秘密在玩笑中打碎。我把我的痛苦說得輕鬆,因為怕你會這樣做。我想對你說出我要說的最真的話語,我不敢,我怕你不信。
  • 泰戈爾臨走時,寫下這首詩,短短三句,卻預言了她們三者的關係
    別看就這短短的兩句,便足以碾壓當代眾多著名詩人的名句。這兩句出自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的著名詩集《飛鳥集》裡流傳最為廣泛的詩作之一,無須過多的解釋,甚至不要詳細地去理解解讀,只要用心細細地去品味,方能體會到此兩句帶給生命本身的真諦。泰戈爾,從小生活在富貴的家庭,聰明好學,長大後更是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詩人。
  • 泰戈爾在中國流傳極廣的一首詩,火了百餘年,很多人年輕時都背過
    泰戈爾熱愛散發著東方魅力的中國文化,但又能夠從容進出西方文明,曾在英國留學多年的他,寫下的大多都是英文詩歌。今天我們即將欣賞的這首詩的名字就叫做《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
  • 白開元:英譯泰戈爾詩歌的藝術特色
    為紀念泰戈爾誕辰150周年,5年前我著手翻譯詩人的8個英文集子,即《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園丁集》《情人的禮物》《渡口集》《採果集》和《遊思集》,2010年9月譯完,相繼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  出版社在每個譯本中附上英語原作,並希望我為每首詩寫簡析。我從泰戈爾英文作品選第一卷的附錄中尋找原作。
  • 泰戈爾飛鳥集賞析第一期
    他的散文詩作品集《飛鳥集》,想像力十分豐富,雖然比不上李白,但是也獨具一格。今天想給大家分享一下《飛鳥集》,同時我還做了兩個趣味讀詩的小視頻,希望大家很夠喜歡。《飛鳥集》是泰戈爾創作的無標題散文詩集,一共有325首。
  • 泰戈爾的《紙船》與冰心的《紙船》
    泰戈爾的散文詩風格清新、自然、雋永,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標準自然成了五四時期散文詩譯介的重點。隨著泰戈爾詩作的相繼譯介,中國小詩創作蔚然成風,冰心、周作人、宗白華、鄭振鐸、王統照、田漢、郭沫若、徐志摩、許地山、劉半農、李金髮、王獨清、梁宗岱、葉紹鈞、趙景深等等創作的小詩都曾受過泰戈爾的直接影響。
  • 「配錯對」的名人名言,泰戈爾:我沒有說過這句話
    「配錯對」的名人名言,泰戈爾:我沒有說過這句話 這句話最早出現在2000年9月梅納茲的一份報紙扉頁,上面印了很多勵志名言,其中有一條沒有標註出處的就是「做你自己,其他都有人做了。不要試圖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而要做一個有價值的人。」可奧斯卡·王爾德在一個世紀前就去世了,雖然他寫過一些關於身份認同的評論,但並沒有這句話。
  • 77年前的今天,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病逝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老驥伏櫪)【1941年8月7日】77年前的今天,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病逝「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失去流星
  • 1924:泰戈爾中國行
    比較《晨報》的演講譯文和《泰戈爾全集》的孟加拉語原文,相差不是一星半點,這些口譯中的折扣,無疑使聽眾產生了隔膜。 詩人氣質和個性還使他常常意氣用事。如泰戈爾在杭州演講後,聽眾滿懷期待地等著他翻譯,但他慢慢地立起來,很莊嚴地對臺下聽眾說: 「他講的話,一句一句都是詩。詩是不能翻譯的,翻譯它就是褻瀆它。
  • 1924年,泰戈爾送給徐志摩一首詩,早已看出他和林徽因的結局
    這些問題好像在我們世人眼中很難找到準確的答案,其實在1924年,泰戈爾送給徐志摩一首詩,早已看出他和林徽因的結局。泰國詩人泰戈爾從小就嚮往這個古老而富饒的東方大國,1924年,他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在不少文壇大咖的陪同下,遊訪了中國。當時的浪漫詩人徐志摩和民國才女林徽因便受邀陪同,並一同擔任泰戈爾的翻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