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別看就這短短的兩句,便足以碾壓當代眾多著名詩人的名句。這兩句出自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的著名詩集《飛鳥集》裡流傳最為廣泛的詩作之一,無須過多的解釋,甚至不要詳細地去理解解讀,只要用心細細地去品味,方能體會到此兩句帶給生命本身的真諦。
泰戈爾,從小生活在富貴的家庭,聰明好學,長大後更是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詩人。他不僅僅是一位詩人,他還是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民族主義者。
1913年,泰戈爾則更是憑藉自己的散文詩集《吉檀迦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獲此獎項的亞洲第一人,名聲大振,從而享譽世界文壇。
1924年,泰戈爾因受我國文學界的真摯邀請,便走訪我國各大地方,體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傳授給我國先進的文化經驗和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以及別具一格的藝術氣息。
泰戈爾的到來對於我國當時的文學界來說是一件舉世矚目的大事,再加上泰戈爾對我國情況有的還不熟悉,自然就要有接待團,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便是其中的一位。
有了林長民的加入,自然就不可能缺少他的女兒林徽因。要不怎麼說上天將一切都安排好了?最巧合的是,喜歡她的徐志摩和深愛她的梁思成也在接待團內,不過沒有全程陪伴,只陪伴了一部分。
在這一年,徐志摩因極度喜歡林徽因而和自己的妻子張幼儀離婚,林徽因對徐志摩有微妙的情愫摻雜其中,但父母親不同意;這邊,林徽因與梁思成乃天作之合、門當戶對,不僅是學識外貌,還是家庭背景,都非常般配,而且最重要的是雙方父母均認為這是一段美好的姻緣。
誰知道,這次接待泰戈爾又將她們三者活生生地給聚在一起,當時三者肯定稍微有點尷尬。她們的一舉一動、微弱的情感流露等等哪能瞞過大詩人泰戈爾的眼睛?畢竟是寫盡人世間種種的大詩人,歲月在他的臉上劃上一道又一道的印記,無數的風霜凝結成了他那又長又白的鬍鬚。
林徽因怎麼也沒想到,泰戈爾臨走時,寫下這首詩,默默地交到了自己手上,什麼也沒說。林徽因在其走後,展開一看,此詩只有短短三句,卻預言了她們三者的關係:
《贈林》印·泰戈爾
天空的蔚藍,
愛上了大地的碧綠。
他們之間的微風嘆了聲,唉!
「天空」在此很明顯是比喻徐志摩的,體現了徐志摩的內心的無拘無束、放蕩不羈「蔚藍」,表現了其內心的純真、純潔,像孩童一般。詩人使用象徵的手法,完美地刻畫出了徐志摩的內心世界。
「大地」也是同樣如此,是比喻林微因的,體現了林徽因的踏實認真、腳踏實地,「碧綠」表現了其青春活力,生命朝氣蓬勃。
詩人將「天空」比作徐志摩,將「大地」比作林徽因,說明了她倆將來不可能在一起,因為一個天,一個地,永不相交,並且內心性格完全不一樣。
她倆不僅沒有交集,而且其中間又出現了一個第三者「微風」,這個「微風」就是梁思成。微風可以將大地吹成碧綠,也有接觸大地的機會,不但天空沒有接觸大地的機會,而且被中間的微風隔開了。
寓意就是林徽因最終會和梁思成在一起,而且會時時刻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將會給彼此帶來幫助,各個方面都比較符合。
最終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泰戈爾一詩成箴,預言正確無誤,果然看破了她們三人的結局。
梁思成和林徽因走在了一起,而且對社會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雖然歷經磨難。而徐志摩無奈離林徽因而去,後來墜入深淵,無法自拔……
編輯:張聖平
搖搖晃晃,晃晃搖搖。品味雲端,墜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