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補習的真相: 摧毀孩子的內驅力

2021-03-02 藍橡樹

本文作者先是加入麥肯錫挪威,後又回到中國,目前生活在魔都,是一位厲害的學霸媽媽。這篇關於她女兒(高中)參加補習的經歷,不僅僅對孩子學習很有啟發,也同樣適用於成年人的學習。

本文來源:公眾號「笨拙在上海」(ID: BZ_Shanghai)。如果您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出國留學的標準化考試,是中國補習機構做得最成功的項目——無數媒體的轟炸,各種高分同學的經驗介紹,連已經在海外讀中學的學子們,每到假期都要回國參加補習班,集訓託福、SAT、ACT、SSAT等等。

真的是給家長一種感覺:不上補習班,孩子肯定拿不到高分;所有的學生只要上了補習班,就可以提高成績上百分。

偶爾也有朋友說,自己的孩子是自學的,我雖然羨慕,但是依舊不相信,認為這只不過是個例。

這種錯覺不知不覺也影響到了女兒。進入高中之後,看到周圍同學都開始補習標化考試,她忍不住也說,「媽媽,我是不是也應該開始上補習班了?」

女兒當時在高一的下半學期,在各種和申請大學有關的焦慮之中,我開始尋找上海的補習機構。

問了幾個前輩家長,最後確定在離我家較近的一個補習學校。一對一授課,買了二十五節課,一節課兩個小時,每周上一次課,大概半年可以上完。

女兒因為從來沒有在外面補習過,每周六一大早跑去補習非常興奮。

補習班有兩類老師,一類是授課老師,就是宣傳的那些名師們,老師只負責一周兩個小時授課;另一類估計大多是兼職的在校大學生,負責督導包括判卷子、催作業、背單詞這些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

女兒從來沒有被這麼多人簇擁著學習,估計有點受寵若驚。

補習學校的時間安排,是希望學生上課的那一整天都待在學校裡(早八點到晚八點),在老師們的監督之下學習。學習時,手機會被老師收走。

不上課的時間,如果學生願意,也建議有時間就到補習學校自習,也有專門的老師監督。

平時工作日時間,老師也給布置了詳細的複習計劃,每天把當天要學的東西發到微信群裡(群裡有老師、家長和學生),完成作業情況老師會在群裡匯報給家長。

每天晚上八點,小老師還會打電話給學生,抽查學生背單詞的情況,然後把抽詞的成績發布在群裡。

補習開始的第一周,我是超級滿意,感覺一節課兩千元這個錢花得太值了。

這麼多人圍著我女兒,又有計劃性,又有監督,每天晚上還人力打電話抽詞,相比國際學校老師什麼都不管的做派,我都有些感動了。

第二周,我開始發現問題了。

首先開始質疑的是,為什麼每天晚上八點需要老師親自打電話來抽查單詞背誦?

補習學校有單詞背誦的電腦軟體,學生可以自己用軟體抽查測試,背誦準確率都是即時電腦反饋的。

督導小老師晚上打電話進來,也是用同樣的軟體,只不過是她問一個,女兒回答一個,然後老師由輸進電腦。

為什麼不可以學生自己測試,自己反饋呢?

每晚八點的電話,把學生做功課的節奏也打亂了;如果自己測的話,白天在學校的空閒時間也可以,不用每天八點等別人來幫你做。

和老師溝通之後,發現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學生偷懶或是作弊。

明白了補習學校的邏輯之後,我讓老師不要再晚上打電話過來了——背單詞是女兒自己該做的事,我相信她不會作弊或是偷懶;標化成績是考一所理想大學的入門要求,如果背單詞都要別人催促才做,那乾脆不要讀了。

老師有些震驚,估計沒見過我這樣的家長,交了錢不要服務。直到我承諾我來給女兒抽詞,讓她放心我女兒肯定不會偷懶,她才勉強同意。

上了補習學校之後,我女兒發現了刷題的快感。

她非常喜歡刷題,就像是遊戲升級一樣。我很理解她的感受,我上學的時候也喜歡,真的,刷題會上癮的。每周六跑去補習學校刷題,就成了她的日常。

現在回想起來,我對補習學校刷題的做法也是有質疑的。

我記得我曾經問老師,為什麼每次都要女兒到學校,才發題給她刷?

刷完之後,她要在學校等著老師判卷子;判完之後,女兒還要在學校改錯,改好老師再判。這個流程為什麼不能改成直接把答案給學生,學生自己判、自己改錯呢?

交流之後,我理解學校的邏輯和抽詞一樣,不信任學生可以自己判對錯,擔心學生偷懶。

我曾經像抽詞一樣,要求把答案給我,我來給她判;這樣就不用每周六才刷題,可以平時時間也做題。

最終,學校沒有答應我的要求。我曾經在公司管運營,這個刷題流程的設計出發點,就是不信任學生自己可以糾錯,因此環節很多,極不流暢。

終於到了考試的時候。第一次考試,雖然總分還過得去,但是刷了無數題目的語法分數遠低於預期。

女兒很不開心,我也不開心,跟半年前模考成績幾乎持平,花了這麼多精力和錢,幾乎沒有提高?

全家人坐下來分析,我們得出的結論是——補習學校的學習模式不對。

現在的模式過於依賴補習學校老師的拐棍作用,女兒沒有主動糾錯、主動總結,很多題目刷過就忘了。

就像我們參加旅遊團旅遊,回來只能靠照片回憶;而自助遊則可以記得很多細節。一個道理。

必須改自助遊了。

補習學校不給我們題目答案,老師也沒有教材,每次就是碎碎講錯題。我們決定全面放棄補習學校這根拐棍。

網上買了Princeton Review的教材和Official Guide(考試機構的例題書,保證都是真題),讓女兒自學。

自學的靈活度很高,女兒可以在學校中午吃飯後、下午放學前,有很多空閒時間刷題,自己判分並且自己總結經驗。

有一天她放學回來跟我說,「媽媽,我今天刷了500道題」。

女兒還在網上找到很多免費的考試資源,以前不明白就問老師,現在則要靠自己找到為什麼。

一個半月之後,又報名考試,終於拿到了理想成績。

開心之餘想起來補習學校還有高分獎勵的,不拿白不拿,彌補一下學費的損失。於是配合學校寫了個宣傳軟文,拿到了蘋果電腦。

每次想到不知情的家長們看到這篇軟文,可能會被哄去上課,心裡有些惴惴然。

這次經歷對我和女兒都收穫很大,下面女兒還要考SATII、託福,她已經說都要自己準備,不去補習機構浪費時間和錢了。

中國式補習還是有市場的。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不被信任可以自主學習,到了高中也不可能有這個能力。

這種拐棍式補習方式算是對症下藥了。擔心的是,這些瘸腿孩子到了國外上大學,如果不能自主學習,還會到處找拐棍,包括大學學業和實習找工作,拐棍無處不在。

補習可能是「學步車」,孩子產生依賴後便不願意自己走路了—— 很多孩子從一家補習班換到另一家,題目刷了幾百遍,卻一直沒有考出成績;

補習同樣也是「腳手架」——好的教學體系會提供一種框架式輔助,能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幫助他們向高處邁進。

沒有腳手架,高樓不可能拔地而起;而成功的腳手架,即便在工程完成後拆除,也完全不影響房屋的穩定性。

我們最該從學校裡學會的,應該是「如何去學習」 。老師把知識餵到的嘴邊,還輔以「方法」,「套路」這些助消化劑,但如何把知識嚼碎了,吸收內化成自己的養分,最終形成自有的學習體系,靠的就是「思考「的內功了。

「中國式補習」從學步車變成腳手架的過程,在於學生是否能夠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只是,羅馬並非一日建成,孩子的「自驅力」也不是與生俱來,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學校更科學的教學模式,這兩者缺一不可。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公眾號「笨拙在上海」

意猶未盡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

長按複製ID, 添加好友, 申請加入

學齡前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22

小學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26

初中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31

高中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25

相關焦點

  • 你的教育方式,正在摧毀孩子本不多的內驅力
    今天朋友推薦了我一篇文章,是講我們原本以為能夠很好的讓孩子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的一些方法,原來是在摧毀孩子本來不多的內心驅動力。這個理念與我一直以來所想並在教育彎彎的時候所用的一致,所以我就結合這個文章再談一下吧。
  • 如何建立孩子的內驅力
    考試季結束,又是一個新的學期開始,經常聽到家長感嘆,某某孩子考上名校,但其父母基本不過問學習。也有人感嘆,拼盡全力陪伴孩子的陪讀父母也許也能將孩子送上名校,考得一個不錯的分數,但是這部分孩子絕對不是金字塔最頂尖的那部分人群。那部分金字塔頂的學霸們,說白了,不是有什麼三頭六臂,而是有著一份超常的內驅力。
  • 優秀孩子都有學習「內驅力」,喚醒「內驅力」,聰明媽媽這樣做!
    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己家的孩子「天生」就不喜歡學習,但是有一種能力,是每一個孩子都有的,這種能力就是「自雞」。「自雞」的意思就是自己給自己打雞血,這個詞換一種說法,就叫做學習內驅力,這種內驅力就是孩子發自內心想要去學習的動力。
  • 孩子不愛學習,可能「內驅力」不足,做好三件事,培養學習內驅力
    也側面說明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出現了障礙,需要家長從旁協助他們尋找回內驅力。當然了解內驅力對學習的重要性之後,相信家長都不願在耽誤時間。一、激發學習積極性內驅力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激發孩子對於學習的認識,短時間內就能培養出他的積極性。
  • 激發孩子學習內驅力,才是學霸的致勝法寶
    因為,我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對於寫日記這事,兒子的內驅力終於萌動了!要讓小學生啟動內驅力,還是需要外力去催化的。比如,讓孩子有勝任感。樂樂始終覺得,自己文字表達能力弱爆了。儘管老母親也這樣覺得,但還是每次都鼓勵他,讓他對這件事充滿勝任感,這有利於他積極採取行動,並更有信心做好這件事。
  • 學霸與學渣之間差一個「內驅力」,教你如何點燃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這讓阿滿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她說,如果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讓她與孩子變成了仇人,那我情願不管這個起跑線,也不要因此而破壞與孩子的感情。 其實,拉開孩子距離的,從來就不是什麼「起跑線」,而是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 喚醒內驅力
    孩子學習哪個因素最重要,眾說紛紜,無所適從。去年得遇一大師,說道孩子最重要的是內驅力,自我驅動力,這個力基本決定了人生。感覺十分重要,就去查如何培養,後來看到馮現冬博士論文《語文喚醒教育研究》,覺得內驅力只能喚醒,不適合培養,後來我在教學中很想用這個喚醒,只是一直未能納入到我的實踐體系。
  • 如何讓孩子把「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激發孩子內驅力是關鍵
    比如,居裡夫人不論外界環境多麼艱苦,仍然終其一生堅持在實驗室默默耕耘,最終發現了鐳;比如車胤囊螢、孫康映雪的故事,其實都是擁有強大內驅力的結果。美國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認為「內驅力」可以分為3種: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附屬的內驅力。
  • 通過「CAR」心理需要模型幫助孩子建立內驅力
    通過「CAR」心理需要模型幫助孩子建立內驅力。既然我們要研究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孩子的內驅力,我們就要遵照科學的理論方法。在動機理論研究中,德西和瑞恩是兩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他們將人的內驅力分為三個基本的心理需要:勝任感(competence)、自主感(autonomy),歸屬感(relatedness)。
  • 兒子報警稱被父親監控,別讓父母的「嚴加管教」毀掉孩子的內驅力
    其實父母的「嚴加管教」不但不能促進孩子積極主動學習,反而會損害孩子的「內驅力」。我們養育孩子,不單是教會他知識和本領,更是激發孩子潛在的「內驅力」,給予他生存的信心和對生命的熱愛。》這本書中對這類父母有一個名稱「直升機式父母」:父母就是像直升機一樣徘徊在孩子周圍,不斷確認孩子的狀況。
  • 小心「外推力」殺死孩子的「內驅力」,記得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孩子沒有「內驅力」再多「外推力」也是白費功夫教育心理學把激勵孩子的動機分為「內在動力」和「外來推動力」。也可以稱之為「內驅力」和「外推力」。「外在獎勵」太多也會損害孩子的內驅力而且,家長給予的外在推動太多,甚至可能會傷害孩子做事情的動力。
  • 家庭教育裡,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內驅力
    在場教育專家認為,這種「為了你好」不是媽媽教育孩子成功,而是媽媽控制孩子的成功,孩子應該成為他想成為的樣子。的確如此,真正的學習能力是孩子主動願意去學習,去探索,而不是被動地完成。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內驅力,而不能只盯著考試,盯著試卷,才能走得更遠。
  • 真正拉開孩子距離的,不是「起跑線」,而是孩子的內驅力
    其實,拉開孩子距離的,從來就不是什麼「起跑線」,而是孩子的學習「內驅力」。什麼是內驅力?簡單來說,內驅力就是人希望做到某件事或達成自己追求的某個目標,而在自我的內心產生一勁來達成這個目標的力量,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動力。
  • 聽教育專家講如何提升孩子內驅力
    深圳晚報訊(記者 王宇)8月16日,由深圳睿語國際教育主辦的「提升內驅力·從核心成長」教育論壇在深圳睿語國際教育寶安校區舉行。論壇邀請了深圳外國語學校國際部校長鄔曉莉和深圳睿語國際教育校長溫瑤麗共話教育。在鄔曉莉看來,教育的一大作用是啟發並點燃孩子,教師不僅要教授知識,更要啟迪孩子的思維,傳授方法,讓孩子學會交流溝通、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
  • 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其實是娃「內驅力」不足,家長要這樣做
    「內驅力」其實就是孩子主動做事的自覺性。我們如果注意觀察就會發現,現在的孩子能夠自覺主動地做事的非常少,一般都需要在家長的督促下進行。兒子同學帥帥的媽媽最近就很煩惱,帥帥媽媽說他家帥帥是一個特別「哏」的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從來沒有利利索索的時候。
  • 別再用這種激勵方式了,它會殺死孩子的內驅力
    科學家們發現,在沒有獎勵,沒有引導的情況下,這些猴子,靠的是內驅力。03.激發學習的內驅力 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我們分三步走:(1) 平等溝通,耐心傾聽很多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都會不自覺地以家長的身份去命令孩子,去操控孩子的行為。
  • 如何正確利用內驅力和外驅力的分界線,引導孩子成長?
    ,不僅浪費孩子學習時間,還會擠壓孩子學習的內驅力。到底如何做,如何正確使用外驅力,才能又不破壞孩子的內驅力,又能讓孩子向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邱天老師總結了自己帶娃的經驗,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並提供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方案。
  • 在應試的籠子裡,怎麼保護孩子的內驅力
    撇開任何批判,今天我們想探討的是,作為普通的父母,怎麼在體制下,保護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到底如何做,才能又不破壞孩子的內驅力,又能讓孩子向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如果重要原則把握得好,成年人的指導對孩子的學習會大有裨益;如果沒把握好,則不僅會造成浪費,還會擠壓孩子學習的內驅力。如果我們試圖通過教學來幫助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首先要知道孩子自己正在如何發展。想要了解孩子的發展,最核心的一點是觀察。
  • 孩子在家學習老偷懶,孩子自制力太差,家長要懂激發其「內驅力」
    要想要孩子能夠獲得成長,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最主要的還是靠孩子自身。那麼究竟是什麼促使孩子主動學習呢?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孩子的內驅力,這才是能夠保證孩子主動學習的內在因素。那麼,"內驅力"究竟是什麼?對於孩子來說,"內驅力"到底有什麼作用呢?家長應該如何去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呢?家長可以一起來慢慢地學習一下。
  • 何為「內驅力」?
    之前有媽媽問,如何提高孩子的內驅力,今天就給大家一篇實操。一起用這三大法則喚醒孩子的內驅力。內驅力被喚醒的孩子有多強大?河南洛寧14歲的女孩郭翠珠,在寒冬深夜跑到村委會蹭網學習的一張照片,讓無數人感動。一邊是黑暗房間裡在燈下學習的姑娘,另一邊是默默陪他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