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水鏡先生的三大絕招

2021-02-13 股盛投資

來源:新浪

水鏡先生原名司馬徽,號稱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人問,他既然這麼厲害,那應該「金榜題名登甲第,紫袍玉帶走金階」,成為王佐之才。怎麼沒見他封侯拜相?!

史家歷來有四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這個人自視過高,想要待價而沽,不肯輕易拋頭露面!先把弟子們撒出去試試水,順便給自己鋪鋪路。等水到渠成之後,自己再出來撿現成的!或者索性避世不出,以其八大弟子為棋,在暗處操控大局!

第二種說法是懷才不遇。司馬徽生於穎川,其後又輾轉流離,客居荊襄。就是在劉表的治下。劉表曾經去拜訪過他,但是這兩個人,互相都沒看上對方!後來曹操南下,把荊州奪到手了,一度想啟用司馬徽,但由於政務繁多,把這個事擱置了。等到曹操再想起來這個人的時候,這個司馬徽已經病死了。

第三種說法是司馬徽這個人不慕名利,清風高德!道家指出:「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司馬徽研究的學問也是偏於道家一派,也許早已看透世事。能夠教出幾個經國緯政的徒弟,造福世人,便已得償所願!俗話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自閉桃源稱太古,欲栽大木柱長天!可能司馬徽已經達到這個境界了!就跟鬼谷子一樣。

第四種說法是,這個人可能是光有理論,他那些理論拿來教教書還可以,但是如果把他那些理論拿來開疆拓土或者治國理政,恐怕難見成效。用今天的話說,去大學當個客座教授還可以,具體到主持哪個事務或者用兵打仗,可能差一些。遠遠不如荀彧、賈詡他們,他有自知之明,所以也就藏匿不出。

但不管真實情況如何,水鏡先生及其所締造的文人集團,其影響力之大,可以說獨步荊襄。僅次於曹魏的鄴下文人集團。甚至可以說能和西晉時期的金谷二十四友相提並論!

當然,我說到這,有人就會說,水鏡先生的這個影響力,主要是相對影響力,也稱軟實力。所謂軟實力,就是指文化、道德、輿論等等層面的實力。它對國家和時局的影響雖然是潛移默化和深刻持久的,但是同時是間接的,是緩慢的,甚至有些地方它根本影響不到。在這一點上,它沒有槍桿子和錢袋子影響力大,槍桿子和錢袋子是硬實力,造成的是絕對影響力,哪都可以砸得進去!而且效果是立竿見影。

說得的確有道理!如果在太平盛世,文化擴張戰略可能比較吃得開,但是在亂世,有槍有錢就是大哥大!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呢,水鏡先生的影響力比不上金山銀山,也比不上同時代的任何一個軍閥。這點我們要承認。不能盲目吹噓他的影響力。

但是,雖然如此,水鏡先生及其所部文人集團也很厲害了,具體來說,他們有三項特權:

第一,人物品鑑權。也就是人才定價權。《三國志》記載說:「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水鏡先生搞品鑑工作已經很多年了!

我們知道《人物誌》上有記載:「德行高妙,容止可法,是謂清節,延陵、晏嬰是也。思信道化,策謀奇妙,是謂術家,範蠡、張良是也。建法立制,強國富人,是謂法家,管仲、商鞅是也。其德足以厲風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術足以謀廟勝,是謂國體,伊尹、呂望是也。其德足以率一國,其法足以正鄉邑,其術足以權事宜,是謂器能,子產、西門豹是也。」

我們看,《人物誌》按照專業領域和特長不同,給人才劃定了幾個職業。譬如「清節」、「術家」、「法家」、「器能」、「國體」。這幾個職業的人雖然各勝擅場,但其地位有高有低,重要程度也有大有小。

那麼問題來了,你的職業範圍和重要程度誰說了算?!你自己說了肯定不算!譬如你跑到袁紹或者孫權那,告訴人家,我是「國體」,我就是姜子牙那樣的人才!人家憑什麼相信你?!

就好比你去五百強企業找工作,你說你是博士畢業,專修C語言。那你得把文憑拿出來!

在古代也是一樣,你去諸侯那求職,你得有品鑑名家給你的評語。三國時期品鑑界有三個老大,前期是水鏡先生,中期是許劭,後期是劉邵!能得到他們的評語,你才算畢業了,才算有文憑了!

當然,以前品鑑和勘定人才的這個工作,是由國子監來做的。後來,皇權失統,朝政腐敗,諸侯爭霸,漸漸造成了人才的逆向流動。一些由私人開辦的、民間的學術機構和研究院開始戕行,他們把這個工作搶過來了,然後一天到晚屁事不幹,專門三五成群的在一起品鑑人才。然後這些研究院的影響力就越來越大了,被他們品鑑過的人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這些被品鑑過的人當了官以後呢,再來個烏鴉反哺,抬高一下那些品鑑專家,雙方就形成互利互惠的政治聯盟了。

品鑑家的這張嘴,可謂一字千金。譬如水鏡先生說:「廣元、公威忠清幹事,素業純固。」石韜和孟建就能入仕於魏,水鏡先生又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諸葛亮和龐統就見用於劉備。

被水鏡品鑑過的人最小是個廳級幹部!最大的幹到省部級。

有人也許會反駁,三國時期的諸侯都知道「量能授官,論德定次」。怎麼會光看那些名士給你的評價呢?!

這個話沒錯,那些諸侯主要看的是你後期經國緯政和開疆拓土的能力!但是名士的評價也是重要的參考依據!它相當於一個敲門磚,它決定了領導對你的第一印象。你被水鏡先生這類人評價過,就好比去外國的野雞大學留學過一樣,回來以後很風光!

第二,水鏡先生及其座下文人通過掌控教材釋義權間接獲得政策制訂權。

我們知道,古代那些開國皇帝制訂國策,主要依據兩條,一是遍覽古籍,師法內聖外王之道;其二就是跳出書本,參考自己早年在民間的政治實踐經驗。

這就不會有太大的偏差!但是開國之君以後的皇帝制訂國策,沒有早年在民間的政治實踐經驗作為參考。因為他自幼長於深宮之中,很少下基層!這個時候教材就成了他制訂政策的重要依據。

我們知道明朝的皇帝朱高熾他在制訂政策之前也還要翻一翻《穀梁傳》、《玉鈴經》、《資治通鑑》呢!

毫無疑問,劉禪也得翻翻。

但我們知道,這個古書的原典不好懂。好比我們現在買一些國學經典,都愛買帶注釋和帶翻譯的。這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有效的閱讀。人同此心,當時也是一樣!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流傳下來的所謂經典,大多數都被水鏡先生及其座下文人墨客注釋或者編譯過。這點《三國志》和《華陽國志》都有記載:「益部多貴今文而不崇章句。李仁、尹默知其不博,乃遊學荊州,從司馬德操、宋仲子受古學,以修文自終也。」他們修書修得最多的就是《左傳》和《春秋》。我們知道,「以我觀物,萬物皆著我之顏色」!他們的思想自然而然要滲透進來。

這個水鏡先生的得意弟子尹默還是劉禪的老師。經常拿水鏡先生和自己一起修過的《左氏春秋》教授劉禪。

史書記載是:「先主定益州,以默為勸學從事,及立太子,以默為僕射,以左氏傳授後主。」

 這個說得好聽些,叫「諭主以長策,勉主以禮義」,不好聽就是思想綁架。

那這個劉禪制訂國策,多半也得按尹默等人傳給他的學問來搞。

第三,水鏡先生及其座下文人墨客通過掌控清議權獲得評判是非和臧否人物的權力。

大家都知道,作為平頭百姓來講,你獲知真實信息的渠道比較狹窄。比如哪個地方發生了一起刑事案件,或哪個國家發生了一起政治事件。你不可能跑到現場去看,也不可能去追問高層領導。

那一般獲知的渠道只有兩個,一就是記者報導,二就是大咖的解讀。現在大咖的解讀在老百姓心裡似乎比前者還要權威。

當時也是一樣。水鏡先生那幫人就是大咖。什麼事件一出來,他們得先按照自己的利益立場加以解讀。你違背了他們的標準,那就不行。

譬如曹操早年間在兗州殺了一批天下名士,陳宮也因為這個事最後跟曹操鬧掰了,叛曹降呂。

然後呢,這個「水鏡集團」有一個叫張薊的,是司馬徽得意弟子李仁的朋友。他也不問青紅皂白,上來就刷評論。給曹操扣帽子!

他說:「操蹈藉彝倫、強忍寡義,人神所疾,異代同憤!」意思是曹操這個人是畜牲,缺了八輩子大德,生了孩子沒屁眼!

從此,曹操在荊襄地區留下了「害賢」的惡名!

這個就有點太過了。你先得調查一下曹操為啥要殺那些天下名士。曹操殺他們不是一點沒道理。首先這批人辱罵曹操是「贅閹遺醜」,意思是太監的後代!是個雜種。這還罷了,更要命的是這些人自視甚高,亂發脾氣,不跟政府合作,不給國家和老百姓辦事,整天只知道咬文嚼字、挑別人的毛病!

那曹操只能殺一批!曹操殺名士,雙方都有責任,你不能光賴曹操。責任起碼應該五五開,才公平。

不過誰讓曹操撞在槍口上了,天下士族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你曹操殺的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俗話說物傷其類啊!這等同於得罪了水鏡集團!所以被罵也應該!

聯繫我們:

微信號 : ssmm68

手機:13501505577

關於版權:若文章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的水鏡先生到底是何方神聖?
    這位人物就是我們這篇文章將要討論主人公---三國時期的神秘大隱水鏡先生司馬徽。根據小說的介紹,水鏡先生司馬徽字德操,穎川人氏。小說對水鏡先生的外貌描寫也非常精煉,就八個字「松形鶴骨,器宇不凡」;對水鏡先生的住處草堂也略加描寫,「架上堆滿書卷,窗外盛栽松竹,橫琴於石床之上,清氣飄然。」關於水鏡先生,整部小說就這麼多描寫,卻活脫脫將一位隱士高人的形象盡顯於讀者面前。
  • 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師傅,水鏡先生司馬徽
    這便是「好好先生」的來歷這個水鏡先生出現是在劉備準備三顧茅廬之時,水鏡先生,劉備素問司馬徽有經天緯地之才,想請他出山輔佐自己成就霸業。但是司馬徽果斷拒絕,並向劉備推薦了兩個人,即所謂「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 「水鏡先生」走紅清華、北大、武大......
    一場「打卡國內高校」快閃正在國內燃起……視頻先睹為快↓↓↓沒錯,這就是「水鏡先生」是大名鼎鼎諸葛亮先生的老師曾向劉備舉賢諸葛亮這才有了後來我們熟知的「三顧茅廬」「隆中對策」等經典故事適逢新中國70華誕,這個暑假註定不一樣。
  • 「萬金油」水鏡先生值得考慮
    在目前,《少年三國志:零》一共有水鏡先生、黃月英、貂蟬、張寶、荀彧、周瑜共計六位軍師,他們分別擁有不同的計謀,能夠在戰場當中發揮出不一樣的作用。在六位軍師當中,水鏡先生是最值得玩家重點培養的。開局即獲得,沒有獲取難度在遊戲一開始,水鏡先生就被作為初始的軍師贈送給了每一個玩家。
  • 諸葛亮的師傅水鏡先生,為何沒被重用?
    司馬徽,字德操,號水鏡先生,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十分有名氣的人。一生中並沒有立下什麼戰功,但是他卻教出了一個非常有能力的謀士——諸葛亮。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三國演義》第37回即為「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
  • 新神將「水鏡先生」登場,《三十六計》手遊天賦系統蛻變新生
    天朗氣清丹桂飄香,伴隨著徐徐送爽的秋風,《三十六計》手遊金秋盛世版本於10月23日正式拉開了帷幕,曾向劉備舉薦臥龍與鳳雛的清雅隱士「水鏡先生」首度出山,其能否像華佗一般成為版本新寵飽受玩家的期待。而改變現有戰鬥格局的天賦系統也正式上線,其將使原本屈居二線的冷門英雄煥然新生,更有戰法重置功能可將玩家的閒置資源變「廢」為寶,新奇而又有趣的全新內容正衝擊著傳統SLG的固有桎梏。
  • 三國時期水鏡先生沒出過任何計謀?其實他比想像的更厲害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司馬微有過求職陰影,因為當時司馬微是拜訪過劉表的,但是這兩個人互相沒有看上,直到後來曹操地想起司馬先生,但當時由於政務繁忙,又給忘了,後來曹操又想起來了,就去重用司馬微,可是曾經的水鏡先生已經過世了。
  • 為何鬼谷子和水鏡先生都不出山?原來是有原因的,不愧是世外高人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能人,比較出名的就有鬼谷子和水鏡先生。這兩人極具神秘色彩,被譽為千古奇人,為人清高拔俗,學識廣博,有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   他們培養出像孫臏、龐涓、諸葛亮、龐統、徐庶等得意弟子,個個是精英,也是當時的風雲人物。
  • 《易經》:知時、知人、知進退,水鏡先生令人嘆為觀止的行止智慧
    網圖高手在民間,這句話是一點都不錯的,在網友們的回答中,認為那位將臥龍、鳳雛推薦給劉備的水鏡先生,才是書中名副其實的第一名,其原因就在於諸葛亮出山之時,他所說的一句話:「臥龍雖得其主就是說在水鏡先生的心中,臥龍諸葛亮雖然遇到了欣賞他的伯樂劉備,但是卻因為時機不對而最終必定會飲恨終身,因為天下大勢,必須要人、地、位、時互為表裡,才能獲得長久的成功,諸葛亮的出山,雖然可以盡人事,但卻終究抵不過時勢的浪潮,從後面所發生的事實來看,也證明了水鏡先生所說的一點都沒有錯。
  • 《三國演義》水鏡先生推薦孔明其實在坑他?看看他的姓就知道了!
    最近又把《三國演義》刷了一遍,在刷到劉備遇到水鏡先生這一段時,就感覺很奇怪按道理說,水鏡遇到劉備這樣的英主,應該向劉備多舉薦自己家族的子弟。讓自己家族的人更有出頭的機會。他反而是報出了臥龍鳳雛的名號給劉備,對自己家的子弟一個都沒提。
  • 鬼谷子和水鏡先生,堪稱神人,為何一生都未出山?他們才是大智慧
    鬼谷子和水鏡先生,堪稱神人,為何一生都未出山?他們才是大智慧!古今中外,我們最不缺乏的就是有才華的人,鬼谷子和水鏡先生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兩個人。其實都是有原因的,不愧是世外高人鬼谷子的本名叫王詡,不僅通天徹地,智慧卓絕,還知曉世間萬物,因為住的地方在鬼谷,所以他稱自己為鬼谷先生,別人稱鬼谷子。他的本事那麼大,一輩子在深山裡,看似無為,卻培養了很多有為之士。鬼谷子活了那麼久,其實對於這世間的功名與利益早就看透了,這是他不出手的原因之一。
  • 三國最有智謀的人,他綽號水鏡先生,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三國時期第一智者諸葛亮之所以能夠跟隨劉備,是因為水鏡先生的推薦,水鏡先生原名為司馬徽,他是司馬懿的叔叔,一說到這裡問題就來了,水鏡先生為何不推薦自己的侄子司馬懿而推薦諸葛亮,如果單是考察這一個問題,或許根本就找不到答案,那簡直就是在今天,歷史學家眾說紛紜,但是如果聯繫司馬懿奠定基礎
  • 水鏡先生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沒提到司馬懿呢?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段本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一個鋪墊,為了只是引出諸葛亮和龐統而已,歷史上根本也沒有水鏡先生,更加沒有這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說,這是羅貫中對諸葛亮和龐統最好的包裝詞和廣告語。等於現在的李寧,金拱門等,要大家知道你賣什麼,你先需要給人留下印象。
  • 水鏡先生把臥龍鳳雛推薦給劉備,為何不是介紹自己家族的司馬懿?
    水鏡先生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為人清高拔俗,學識廣博,以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智慧聞名於世,受人敬重。 東漢末年各地紛爭,但當時荊州一帶因為州牧劉表坐守多年、勢力尚且深厚,地方不易奪取,加上劉表本人無紛爭之心,所以成為了流民乃至名士投奔隱遁的去處。
  • 水鏡先生的一句話,其實早已經預示著蜀漢的滅亡
    「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言,最先出自荊州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是諸葛亮、龐統、徐庶三人的學問之師,關係密切。弟子胸懷錦繡,卻不遇明主,當老師的能不著急嗎?「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呀,司馬徽遇見了皇叔劉備,用這句話向劉備推薦了自己的得意弟子,引起了劉備的足夠重視,才引出了後來的「三顧草廬」的佳話。
  • 水鏡先生的一句預言,劉備至死沒想明白,只因忘了後半句
    他就是水鏡先生。他曾對劉玄德說過,孔明龐士元,有一人輔佐就可得到天下了!而這句話也是我們非常熟知的,但其實當時他一共說了兩句話,後面那一句,劉玄德到死才明白過來,而孔明一生也沒有找到答案!我們先來看看前一句話的意思。就是劉玄德要是能得到這兩人的相助,便可以爭天下了。
  • 為什麼諸葛亮出山,水鏡先生會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水鏡先生在介紹諸葛亮時還嘆息:"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來嘔心血也?"。意思是徐庶不明智,自己逆天時也就算了,還要拉諸葛亮去遭受辛勞。看得出他有些心疼諸葛亮。因為水鏡先生對諸葛亮的才能和品性非常了解,知道他此一去,必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也必定千辛萬苦,功敗垂成!這句話就像一個魔咒,籠罩著諸葛亮出山後一生的命運。
  • 高考英語寫作能力提升三大絕招
    高考英語寫作能力提升三大絕招5月11日下午17時,由西北工業大學音像電子出版社與陝西師範大學基礎教育研究院合作開展的「2020年高考助考教學雙師課程」繼續進行中,本期課程為《高三英語衝刺階段書面表達提升》。
  • 防控疫情,「畫」說個人防護三大絕招
    防控疫情,「畫」說個人防護三大絕招 2020-02-05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敗亡,難道水鏡先生說錯了?因在劉備
    在水鏡先生司馬徽口中「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即可安天下」的臥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都加入了劉備的陣營,那為什麼劉備還是沒有奪得天下呢?劉備在徐庶和水鏡先生的指引下三顧茅廬請出了堪稱智謀無雙的諸葛亮,本是三國時期劉玄德求賢若渴的一段佳話,但是我們還是要注意以下背景:水鏡先生早已告訴過劉備臥龍鳳雛的厲害,而劉備一直到徐庶被曹操設計騙走才去尋找諸葛亮,是在一種沒有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