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諸葛亮出山,水鏡先生會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2021-02-13 最強歷史風雲榜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最強歷史風雲榜」,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正史裡面沒有這樣的記載和評價。這句話出現在《三國演義》裡,它的意思:劉備是個為人仁義,有雄才大略的明主,諸葛亮跟著他能幹一番事業;但受了天時的限制,事業發展有瓶頸,不能實現自己素有的理想抱負。

水鏡先生在介紹諸葛亮時還嘆息:"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來嘔心血也?"。意思是徐庶不明智,自己逆天時也就算了,還要拉諸葛亮去遭受辛勞。看得出他有些心疼諸葛亮。因為水鏡先生對諸葛亮的才能和品性非常了解,知道他此一去,必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也必定千辛萬苦,功敗垂成!這句話就像一個魔咒,籠罩著諸葛亮出山後一生的命運。

一、隆中定謀

1、劉備桃園三結義的綱領

《三國演義》第一回,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盟誓誓詞:"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上報國家,下安黎庶"這八個字就是劉備集團的政治綱領。一個賣草鞋的帶著一個買綠豆的和一個殺豬的,三個草根懷揣夢想東拼西殺,劉備年近五十還沒有一塊立錐之地。

桃園結義

劉備被曹操擊敗投在劉表麾下,曹操還不依不饒打擊打壓劉備,連劉備手下的一個著名謀士徐庶也通過計策挖走。徐庶離去時向劉備"走馬薦諸葛",說諸葛亮在臥龍崗躬耕隴畝,自比管仲樂毅,是個奇才,如果誰能得到他的幫助誰就可以取得天下,劉備非常的心動,求賢若渴。

庶曰:"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

劉備遍訪群賢,誠邀徐庶老師水鏡先生司馬徽相助,並向他了解諸葛亮。水鏡先生婉拒劉備。但向劉備介紹了諸葛亮的才能。

徽曰:"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

劉備帶著關羽和張飛,三顧茅廬,誠懇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成就一番事業。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完全一個道家的風骨,中國道家都是治世隱,亂世出,他們以治國安邦為己任。其實,諸葛亮也非常清楚天下形勢,但劉備的真誠和知遇以及自己治國安邦的雄心,滿滿社會責任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出山輔佐劉備成就事業。

三顧茅廬

2、諸葛亮出山前的形勢

諸葛亮出山前,曹操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實施"招賢令",唯才是舉,啟用寒門能士,軍事上討伐"叛逆",殺呂布、降張繡,擊敗劉備,消滅袁紹統一北方中原地區。天下九州有其六,地域廣闊,物產豐富,人口眾多,自古得中原者的天下,曹操已奠定了雄厚的根基。

孫權佔據江東,已立三世,根基穩固。而此時,劉備尚無立錐之地,曹操和孫權都不是劉備可以匹敵的。唯一能發展的方向就是:荊州和益州。諸葛亮雄才,立足尚不知歸屬的兩個州為劉備謀劃事業的發展方向和戰略藍圖,而且基本上確定了兩步走戰略。

2、《隆中對》的戰略構思

諸葛亮和劉備在古隆中暢談天下形勢,為劉備確定了戰略目標和發展藍圖《隆中對》:

"……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也按照自己的戰略構想實施自己的計劃,也根據形勢勸劉備拿下荊州。在赤壁之戰之前,劉表病逝,劉琮派遣使者請求投降曹操之際,諸葛亮勸說劉備進攻劉琮,直接奪取荊州。劉備有自己的考量說:"我不忍心這樣做。"拒絕了諸葛亮的建議。

曹公南徵表,會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請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三國志劉備傳》

諸葛亮建議取荊州

二、聯吳抗曹

1、赤壁之戰

曹操輕易取得荊州,威懾江東,急圖劉備,劉備領兩萬殘兵敗走夏口,諸葛亮建議聯合東吳拒曹。並親自出使江東遊說孫權,建立聯盟一起抗擊曹操。孫劉聯軍5萬多人在周瑜的統領下,與曹操在赤壁一帶相會相持。看到曹操為克服北方士兵不習水戰戰船鐵索相連,東吳老將黃蓋實施詐降火攻曹操水軍大寨,曹操水陸大寨大火連片。曹操在孫劉聯軍的夾擊之下,敗走華容道。

2、取荊州

諸葛亮趁赤壁之戰勝利之機,奪取荊州南郡四郡。又與周瑜攻打荊州其他各郡,在此過程中,三氣周瑜,周瑜殞命。但基本控制了荊州。

火燒赤壁

但諸葛亮太難了,周瑜曾經勸孫權囚禁劉備,消滅劉備,也曾借道想從荊州取西川,都失敗了,並且賠上了性命。孫劉聯盟面臨著破裂。諸葛亮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奔赴東吳悼念周瑜,悲泣痛哭,一哭換得孫劉聯盟的穩固,為劉備經營益州換來了近十年的時間和一個得力的助手龐統。

但諸葛亮太難了,周瑜曾經勸孫權囚禁劉備,消滅劉備,也曾借道想從荊州取西川,都失敗了,並且賠上了性命。孫劉聯盟面臨著破裂。諸葛亮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奔赴東吳悼念周瑜,悲泣痛哭,一哭換得孫劉聯盟的穩固,為劉備經營益州換來了近十年的時間和一個得力的助手龐統。

3、取益州

有孫劉聯盟的穩固保障,劉備在龐統的輔佐下,有西川張松、法正等周旋和接引,劉備取得了益州和漢中。實現了《隆中對》第一步構想。

4、荊州失陷和東徵失敗

關羽盲動,北伐襄樊,擒于禁,殺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傾全國之力與東吳聯合,碾壓和偷襲關羽,關羽敗走麥城,被俘身死。

劉備稱帝第二年,為給關羽報仇和收復荊州,不顧諸葛亮和趙雲苦勸,毅然東徵,導致夷陵兵敗,精銳血本盡失,劉備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夢斷身死。

託孤白帝城

三、不可為而為

從劉備實力最強時經過兩次失敗,一下子跌到低谷,諸葛亮輔佐劉禪,殫精竭慮,扶大廈於將傾,牢記《隆中對》第二步戰略實施,興利除弊,積聚力量,準備北伐。但六出祁山,五次北伐,命隕五丈原,終未能如願實現統一復興漢室的夙願。諸葛亮死前長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求"、"天不助我也"。

《魏略》明文記載,諸葛亮死前囑咐魏延:"令延攝行己事",同時強調"但謹自守,慎勿復來也"。

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只落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北伐

綜上所述:三國魏得天時,吳得地利,蜀得人和。但三家總歸未得天下大勢,都沒有能引導社會生產力發展而實現國家的統一。三國就是一個故事,"諸葛亮雖得其主,未得其時",天下分合,實力也。但三國給我們實實在在講述了英雄人物奮鬥的歷史。

這段歷史給我們的啟示:天時地利人和,是我們成就事業的最好基礎,但遇逆境也要擔當作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要讓不屈的精神昂揚!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師傅,水鏡先生司馬徽
    這個人便是水鏡先生司馬徽。這個司馬徽有一個外號叫做「好好先生」鄉中曾有人向他問好,他回答說:「好」。有一次,有人告訴司馬徽自己兒子的死訊,司馬徽便回答說:「很好」。司馬徽的妻子知道後便責備他:「人們認為您有高尚的道德,所以告訴您。您為什麼忽然聽說他人的兒子死了,而對他人說好呢!」司馬徽回答說:「您的話也很好。」
  • 諸葛亮的師傅水鏡先生,為何沒被重用?
    司馬徽,字德操,號水鏡先生,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十分有名氣的人。一生中並沒有立下什麼戰功,但是他卻教出了一個非常有能力的謀士——諸葛亮。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三國演義》第37回即為「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
  • 三國當中最厲害的人物,一眼看破劉備的結局,諸葛亮的生死
    水鏡先生,司馬徽(?—208年),字德操,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司馬徽為人清雅,學識廣博,有知人之明,受到世人的敬重。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說服諸葛亮出山,但是途中水鏡先生的一句話為歷史埋下了伏筆,諸葛亮隨劉備出山後,水鏡先生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啊」!
  • 《三國演義》中的水鏡先生到底是何方神聖?
    雖是八代之內的關係,但是幾乎不知道對方。司馬徽被喻為水鏡先生,他雖有才華,但終不得志,他始終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他最為著名的就是幾次都能預言中地,至於他為什麼沒有被重用始終是個謎。也可能是當時的統治者根本就不需要他這種才華,那是個戰亂紛爭的年代,那個年代需要軍事奇才。也有人說水鏡先生已經被曹阿瞞重用,但是由於他在碰到曹阿瞞沒有多久後就死了。
  • 《三國演義》水鏡先生推薦孔明其實在坑他?看看他的姓就知道了!
    最近又把《三國演義》刷了一遍,在刷到劉備遇到水鏡先生這一段時,就感覺很奇怪按道理說,水鏡遇到劉備這樣的英主,應該向劉備多舉薦自己家族的子弟。讓自己家族的人更有出頭的機會。他反而是報出了臥龍鳳雛的名號給劉備,對自己家的子弟一個都沒提。
  • 司馬徽評諸葛亮
    他們的出身中都有一條是「曾師從水鏡先生」。一位昏庸的師傅或者可能偶然教育出一位不凡的徒弟,但絕不可能教出一群來,從這幾位學生的身上推上去,我們可以略微想見司馬德操的風範。      但水鏡本人卻是一個謎團,三國演義裡並沒有對他的出身作任何可供參考的描寫,即使在歷史上,我們也只能找到關於他的零碎的片斷。
  • 曾有2人預測諸葛亮結局,1人說了12字,1人說了10字,都很到位
    光諸葛亮身邊的好友崔州平、石廣元、徐庶、龐統等人就才華非常出眾,不過,這些人比起他還是要差那麼一點。當時流傳著「諸葛亮、龐統得一可安天下」的傳說。 羅貫中先生為把諸葛亮打造成一位「神人」,特地給其安排了「草船借箭」、「借東風」、「智算華容」等一系列的劇本,盡顯了臥龍的聰明才智。
  • 《易經》:知時、知人、知進退,水鏡先生令人嘆為觀止的行止智慧
    網圖高手在民間,這句話是一點都不錯的,在網友們的回答中,認為那位將臥龍、鳳雛推薦給劉備的水鏡先生,才是書中名副其實的第一名,其原因就在於諸葛亮出山之時,他所說的一句話:「臥龍雖得其主,卻未得其時」。就是說在水鏡先生的心中,臥龍諸葛亮雖然遇到了欣賞他的伯樂劉備,但是卻因為時機不對而最終必定會飲恨終身,因為天下大勢,必須要人、地、位、時互為表裡,才能獲得長久的成功,諸葛亮的出山,雖然可以盡人事,但卻終究抵不過時勢的浪潮,從後面所發生的事實來看,也證明了水鏡先生所說的一點都沒有錯。
  • 鬼谷子和水鏡先生,堪稱神人,為何一生都未出山?他們才是大智慧
    鬼谷子和水鏡先生,堪稱神人,為何一生都未出山?他們才是大智慧!古今中外,我們最不缺乏的就是有才華的人,鬼谷子和水鏡先生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兩個人。像我們知道的孫臏、龐涓、諸葛亮、龐統、徐庶等人,都是他們的得意弟子,每個人都是才能出眾。但是這麼厲害的兩個"神人",為什麼不去輔佐明君,施展自己的抱負呢?為何他們倆都都不出山?其實都是有原因的,不愧是世外高人鬼谷子的本名叫王詡,不僅通天徹地,智慧卓絕,還知曉世間萬物,因為住的地方在鬼谷,所以他稱自己為鬼谷先生,別人稱鬼谷子。
  • 為何鬼谷子和水鏡先生都不出山?原來是有原因的,不愧是世外高人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能人,比較出名的就有鬼谷子和水鏡先生。這兩人極具神秘色彩,被譽為千古奇人,為人清高拔俗,學識廣博,有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   他們培養出像孫臏、龐涓、諸葛亮、龐統、徐庶等得意弟子,個個是精英,也是當時的風雲人物。
  • 司馬徽介紹諸葛亮時用了一成語,後面還有7個字,卻不敢對劉備說
    好在當劉備寄居在荊州劉表手下時,終於得到了一段安穩時光,開始搜尋人才,諸葛亮這三個字,終於被劉備聽到。在《三國演義》中,劉備是因禍得福,的盧馬跳檀溪逃過追殺後,在荊州的鄉野民間,遇到了水鏡先生:司馬徽,然後得到了徐庶,由徐庶臨走前,告知劉備:諸葛亮才是真正牛人,讓他去請。
  • 水鏡先生把臥龍鳳雛推薦給劉備,為何不是介紹自己家族的司馬懿?
    水鏡先生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為人清高拔俗,學識廣博,以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智慧聞名於世,受人敬重。 東漢末年各地紛爭,但當時荊州一帶因為州牧劉表坐守多年、勢力尚且深厚,地方不易奪取,加上劉表本人無紛爭之心,所以成為了流民乃至名士投奔隱遁的去處。
  • 諸葛亮身負天縱之才,為什麼曹操一直沒有請他出山?原因有五點
    然而在史書上記載的諸葛亮自然沒有這般大智近妖,但他未出隆中就知三分天下,一場隆中對就樹立好了劉備後期發展的方向,而且六出祁山雖沒能為蜀漢攻陷曹魏陣營,但也拖住了曹魏的發展,在死後還讓蜀漢堅持了近三十年,可見他是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而三國之中,數曹操最為惜才。當年官渡之戰時,袁紹手下的謀士許攸前來投奔曹操。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敗亡,難道水鏡先生說錯了?因在劉備
    在水鏡先生司馬徽口中「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即可安天下」的臥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都加入了劉備的陣營,那為什麼劉備還是沒有奪得天下呢?在劉琮投降前,劉備帶軍從新野撤退,這時諸葛亮建議他攻打劉琮,進一步佔據荊州,劉備說:「劉錶帶我不薄,若我取代他的兒子入主荊州,那人們必定會認為我是個不仁不義的人,我不忍心這麼做。」
  • 解讀《三國演義》,解讀諸葛亮!
    會咿咿呀呀跟著電視裡唱「滾滾長江東逝水」,但是不曉得什麼叫浪花淘盡英雄。倒是知道有諸葛亮這麼個人物,語文書裡有他的《出師表》,詰屈聱牙,甚是難懂,還偏要全篇背誦。放過孔明燈,會飛的白紙糊的燈籠。知道蘭溪有諸葛八卦村,據說住著諸葛亮的後人。後來漸漸大了,老了,身邊有人死了,終於看懂了。或者自以為是看懂。懂了以後便知道,看不懂是幸,看懂了是悲。看懂,就再也不能假裝自己是孩童。
  • 三國名士出山:臥龍、鳳雛的由來,司馬懿的選擇
    在《三國演義》裡,水鏡先生司馬徽對劉備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徐庶離開劉備時揭曉了伏龍是諸葛亮,鳳雛是龐統。並說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有經天緯地之才。徐庶走後,水鏡先生又上門,盛讚諸葛亮。
  • 三國最有智謀的人,他綽號水鏡先生,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三國時期第一智者諸葛亮之所以能夠跟隨劉備,是因為水鏡先生的推薦,水鏡先生原名為司馬徽,他是司馬懿的叔叔,一說到這裡問題就來了,水鏡先生為何不推薦自己的侄子司馬懿而推薦諸葛亮,如果單是考察這一個問題,或許根本就找不到答案,那簡直就是在今天,歷史學家眾說紛紜,但是如果聯繫司馬懿奠定基礎
  • 司馬徽把諸葛亮等人介紹給劉備,為啥不介紹司馬懿?原因很簡單
    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司馬徽可以算是劉備的貴人了,在沒遇到水鏡先生之前,劉備身邊雖有很多文臣猛將,但卻很缺乏厲害的謀士,雖有實力卻總是戰敗,輾轉四處。而遇到水鏡先生之後,劉備得到了徐庶、臥龍、鳳雛等大才,實力發生了質的變化,逐漸在這亂世中站穩了腳跟!可惜說,正是有水鏡先生的幫忙,才改變了劉備的人生軌跡。
  • 新神將「水鏡先生」登場,《三十六計》手遊天賦系統蛻變新生
    天朗氣清丹桂飄香,伴隨著徐徐送爽的秋風,《三十六計》手遊金秋盛世版本於10月23日正式拉開了帷幕,曾向劉備舉薦臥龍與鳳雛的清雅隱士「水鏡先生」首度出山,其能否像華佗一般成為版本新寵飽受玩家的期待。而改變現有戰鬥格局的天賦系統也正式上線,其將使原本屈居二線的冷門英雄煥然新生,更有戰法重置功能可將玩家的閒置資源變「廢」為寶,新奇而又有趣的全新內容正衝擊著傳統SLG的固有桎梏。
  • 揭秘水鏡先生的三大絕招
    但不管真實情況如何,水鏡先生及其所締造的文人集團,其影響力之大,可以說獨步荊襄。僅次於曹魏的鄴下文人集團。甚至可以說能和西晉時期的金谷二十四友相提並論!說得的確有道理!如果在太平盛世,文化擴張戰略可能比較吃得開,但是在亂世,有槍有錢就是大哥大!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呢,水鏡先生的影響力比不上金山銀山,也比不上同時代的任何一個軍閥。這點我們要承認。不能盲目吹噓他的影響力。但是,雖然如此,水鏡先生及其所部文人集團也很厲害了,具體來說,他們有三項特權:第一,人物品鑑權。也就是人才定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