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期竹談談心。以走心的文字,書寫社會百態,暢聊情感人生。點擊上方&34;,有心事,告訴我。一起聊情感,品人生。
近日,煙臺海陽的一個小姑娘因為有理有據地反駁爸爸獲得無數網友點讚。爸爸質問孩子為什麼學習不好,是沒有筆還是沒有本。孩子帶著哭腔說:&34;
小姑娘哭訴自己心裡的委屈:小朋友需要家長的努力和陪伴。網友:&34;看著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聲,我們做家長的真的需要反思!
這是孩子的心聲,也是最真實的來自家庭關係中的聲音,孩子希望有一個好爸爸,而爸爸希望孩子學習好,這種矛盾的存在相信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為什么爸爸付出了卻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感激,而孩子卻覺得自己很委屈,說我沒有一個好爸爸。
是啊,這就是真實的家庭寫照,這種不被理解和對方反而覺得自己委屈的現象滲透在每個真實存在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矛盾也因此產生。
父母和孩子雙方都付出了努力,最終卻是不被理解覺得自己委屈,也許這不是你的家庭中生活的全部,我想也一定是一部分。
01
一件相同的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認知和感受
為什麼上面的案例中,父女會說出這樣的對話,因為對孩子學習不好這件事,父親的感受是你學習不好,而孩子卻說沒有一個好爸爸。雙方對於這件事的理解和認知不同,因為他們有不同的出發點就是他們對這件事有不同的感受。
周末去小區散步,遇見鄰居說起自己的孩子,孩子從上小學開始,報名了各種補習班,周末還要去練習書法和舞蹈。
我和孩子爸爸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為了孩子,我和孩子爸爸每天下班回來都不敢玩手機、看電視,為的就是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學習,每天還要陪孩子學習到很晚,還不包括一大部分的學習費用。
我們當然知道孩子很辛苦,每天面對大量的學習內容和作業,還要參加各種補習班,只是作為父母的我們也並不輕鬆,只是孩子卻並不理解。
一開始孩子也願意去補習,時間長了,就開始不好好學習,回家以後也是不開心,還經常和我們頂嘴,我們做父母的不就是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好的環境學習嗎?以後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有個好工作,孩子卻不理解我們,也不考慮一下我們的感受。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理解和感受。
這個案例讓我們明白了父母為了孩子的確付出了很多,作為孩子一開始也有好好學習,可是對於為了學習這個事,雙方的立場和感受是不同的。
孩子並沒有因為父母的辛苦努力和陪伴而選擇好好學習來回饋父母,反而開始頂撞他們。父母也沒有因此好好和孩子交流,為什麼會出現不好好學習這種情況。
作為父母和孩子兩個不同的雙方,對這件事有了不同的理解、認知和感受。
在孩子教育這個問題上,雙方並沒有達成一致,而是有分歧,這是值得注意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一件相同的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認知和感受。
02
我們習慣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卻不能感同身受的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評價別人
一本書上說:&34;
幫手好和後盾是什麼?在我看來就是對方真正需要的東西,比如愛、鼓勵、正確的引導等等,都是作為父母應該去做的,而不是通過自己的意志和立場去約束和管制對方。
這就是感同身受的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和評價別人,提供給他們真正需要和擅長的東西,而且是隨時隨地付出,只要孩子是在正確的軌道上成長和發展,我們就應該認可,必要的時候提供幫助。
03
家庭關係中主要處理的問題是這個人的感覺,所以接受和理解彼此的感受是核心
聽朋友說起一個案例。
一個單親家庭,父親帶著兒子。本來在這個孩子的印象中自己是很幸福的。高中以前,父母都是生活在一起的,那個時候,他的印象中,每天下班後,媽媽都會做他喜歡的飯菜,飯桌上一家人聊聊工作、談談孩子的學習,還有今天什麼事讓自己特別高興,一家人其樂融融度過美好的一天。
其實,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早在自己小學還沒畢業的時候就離婚了,當時為了不影響孩子,夫妻二人努力維持著這個家庭而已。
當孩子知道這一切後,他變了,變得不愛學習、變得沉默寡言,因為媽媽離開了。他不明白為什麼,為什麼我們這麼好的一個家庭要要分開,他想不通。
後來經常和爸爸吵架,爸爸也不痛快,這麼多年為了你,我和你媽操碎了心,怎麼你就不明白。
這個爸爸很發愁,有一天,看兒子心情還不錯,就跟兒子說,兒子,能不能給爸爸幾分鐘時間和你談談,我覺得我們之間誤會太深了,再這樣下去,恐怕會出大麻煩。
本身兒子也不是小孩子了,聽爸爸這樣說,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父子二人就慢慢的敞開心扉的談了起來。
事後,父子二人都意識到一個問題,就是接受和理解彼此的感受這個問題很重要。爸爸覺得自己和妻子的分開對於孩子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兒子也明白了感情破裂的兩個人為了自己生活了這麼多年是有多麼痛苦。
爸爸和兒子從此以後和好如初,都像變了一個人。解開這個疙瘩的是雙方的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真正站在了對方的立場思考和解決問題,而不是只注重自己。
這就是生活中各個家庭生活的原型,這就是大眾的生活。在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改變自己的觀念是多麼重要,簡直是重中之重,不可缺少的。
很多家庭的各種問題,大家都可以想想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需不需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好好談論一下這個問題,因為只有解決問題,才能徹底解除矛盾。
為什麼有的孩子和父母家人的感情良好,甚至有什麼小心事都願意說給家人聽,我想這是有原因的,這值得每一對父母認真思考。
作為還處在學生階段的孩子們,有什麼心事、問題都可以和父母溝通,真正的做到互通有無,敞開心扉是最重要的。
這就是理解和接受彼此感受的意義和價值。
也希望作為父母和孩子的雙方能夠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了解彼此的需求,讓家庭這個溫暖的港灣發揮最大的優勢,彼此擁有一個好的環境,來被愛和愛對方。
-END-
今日話題:家庭中,你和孩子有矛盾嗎?歡迎留言討論。
作者介紹:我,期竹談談心,用腳步衡量世界,用心靈感悟人生,只為遇見更好的自己和優秀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