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旅遊熱潮的不斷興起,每逢節假日,國內大小景區遊客都呈爆滿之勢。如今普遍都進入小康社會了,解決溫飽問題。可能就比較追求精神層面的享受。例如:各類娛樂活動、旅遊等去見識見識,增長自己的見聞。
很多省份也慢慢地在不斷完善並開發新的景點,試圖打造旅遊城市,著眼於長遠規劃,增加國民經濟的收入。做得比較好的有長沙、成都、廈門、西藏等。說起山西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煤炭」。其實,除了煤山西,山西的旅遊資源也在全國前列。相對於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山西旅遊業的發展卻一言難盡。
這樣「吐槽」是不太好。 實在想說道說道.
前幾天一同事和我聊天,他去過很多地方旅遊,但唯獨山西讓他印象深刻。他基本繞著山西快走了一圈了,市區/鄉鎮都有去過。旅遊景點是震撼的,但是交通極其不便利。交通路線是問題,而且很多地方都沒有公交。令人最恐怖的是打車錢也挺昂貴的,每次感覺會被坑不少錢,這種情況下誰還會去旅遊?一瞬間我不知道怎麼回答。作為山西也知道這樣的問題存在。其實在兩年前和一朋友還談論過這個話題,自媒體時代,傳播途徑較快,我想做一件事情就是利於自己微薄之力傳播山西的文化。這是山西人應該做的,而不是提起山西就是知道「煤炭」。
山西旅遊資源豐富,定位偏向於人文。問題在於景點過於分散。王家大院、皇城相府等這些偏人文的景點很適合觀光,但是缺乏串遊景點,而去了山西看完大院還要驅車很長距離趕去平遙古、雲崗石窟、五臺山等這樣知名度很高的景點,這就導致遊客想來遊玩除了參團就是自駕。
交通不便利,截至目前,山西與外部的互聯互通還非常不便,高速公路和高鐵的建設非常欠缺,並且多是隧道,地形起伏較大,速度也很難提上去。資源較單一,除了煤炭沒有其他的優勢產業,隨著野蠻開採和煤炭資源的枯竭,山西的經濟下滑很嚴重,重要的是山西人的思想嚴重滯後。
刻板印象太重,相信到目前為止有很多其他遠距離省份的遊客認為山西有很多「煤老闆」,空氣品質也比較差。旅遊當然會優先選擇山清水秀的地方,空氣品質還不好,遊客自然不樂意去。
教育資源缺乏,也留不住人才。能提得起名校有山西大學和太原理工大學,但是對於全國影響力並不是很大,主要服務對象也是面對山西本省的生源,外來得很少。教育資源的缺乏,也限制了其人才的產出,阻礙了山西各方面的發展。
中華五千年文明,地下看陝西,地上看山西。山西完美地保留了中國非常多的文明古蹟。提到山西的產品,會想到老陳醋、汾酒、平遙牛肉。歡迎來山西觀光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