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意義上的「十六鋪」始於北宋

2020-12-19 融媒日記

管天瑞 文/攝

四通八達的地鐵線路,縱橫交錯的高架橋,發達的交通網絡令上海這座國際化都市嚴絲合縫,遼闊的地理面積並未影響整座城市渾然一體的整體感。而在幾十年前,這座城市還沒有地鐵與隧道的時候,人們倘若想要每天來往於浦西與浦東之間,擺渡與輪渡是唯一橫跨黃埔江去到對岸的方法。

位於上海老城廂的十六鋪曾經是上海縣城交通與商業的中心,而十六鋪碼頭則是一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地標。在那個以航運為主要交通手段的年代,十六鋪碼頭在相當長時期內都是進出上海的主要通道,是當時中國大型的客運碼頭。碼頭上來此乘船的乘客絡繹不絕,來往船隻繁忙於客運與貨運,岸上各色商鋪倉庫林立,人聲鼎沸,好不熱鬧。

無論到重慶、宜昌,還是去武漢、蕪湖、寧波,價廉舒適的性價比讓航運成為當時人們出行的最多選擇。不大的碼頭上每天要接送30多條航線,每天4萬多人次,雖說白天航班平均半小時就有一趟,但船票的緊張程度並不亞於當今春運的一票難求。每當客輪抵達上海,鳴響著的汽笛聲響徹黃浦江上空,在陸家嘴的大拐彎減慢速度準備靠泊的畫面,是每一個老上海心中的回憶。150多年的歷史,十六鋪碼頭承載著上海的歷史與人文記憶。

據《上海名街志》記載,地理意義上的十六鋪始於北宋,而「十六鋪」這一名稱出現於清朝的鹹豐、同治年間。為了防禦太平軍進攻,地方官員建立了軍民聯保聯防的商業團防制,原計劃是劃分為27個鋪,但因種種原因實際上只劃分了16個鋪。十六鋪是當時最大的鋪,由於沿江碼頭林立,民間逐漸將此處稱為「十六鋪碼頭」。

隨著陸路交通的發展,水路作為交通工具形式衰弱似乎是歷史的必然。十六鋪碼頭逐漸銷聲匿跡淡出人們的視線,2004年一天的凌晨,一聲沉悶的爆破聲過後,十六鋪客運大樓由南向北漸次坍塌,閱盡上海近一個半世紀滄桑的十六鋪碼頭從此謝幕,黃浦江的碼頭風雲就此偃旗息鼓。

告別昔日的世俗和喧鬧,卸下百年客運重負,如今的十六鋪碼頭涅槃重生,昔日的客運碼頭、工廠倉庫被大型公共綠地、現代化的商業設施所替代,一條與外灘延伸線相匹配,與對岸濱江大道遙相輝映的水景岸線呼之欲出。

相關焦點

  • 跨越 十六鋪碼頭的前世今生
    ●十六鋪始於北宋年間,是各個歷史時期十六鋪地區範圍內很多碼頭的不規範總稱   ●十六鋪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成為舊上海的人流、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交換的惟一節點   ●十六鋪慢慢被看作繁榮舊上海的一個象徵地,具有了符號意義   ●2004年12月初冬的凌晨,爆破聲中十六鋪港區成了廢墟
  • 上海十六鋪碼頭:涅槃重生的文創地標
    央廣網上海6月22日消息(記者 李雪南 石昊鑫)十六鋪,上海深厚的航運史上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一筆,也是黃浦濱江尤為繁華的一段。從新開河路漫步至復興中路,你會聽到城市遠航的的精彩傳奇。在北宋天聖元年裡,就已經出現了對這片碼頭的最早的記載。
  • 燕雲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遺憾之地,何以看盡華夏千年興亡?
    燕雲十六州一直以來是我國一個重要的軍事地區。自五代十國以後,有四百餘年落入北方少數民族之手。成了兩宋朝整個的遺憾。很多人說北宋武力不振,積貧積弱。經常被少數民族吊打。那這全部都是宋朝自己的責任嗎?只是因為它重文抑武的國策嗎?不惟如此,燕雲十六州的丟失也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因素。
  • 記憶裡個十六鋪碼頭
    文 / 裴天蓉  講到十六鋪碼頭,大多數上眼年紀個上海人儕是曉得嗰,畢竟辣辣相當長個一段辰光裡
  • 古代人也學習地理知識,淺析中國歷史上沿革地理的作用和意義
    我們翻閱古代名字帶有地理的書籍,例如《地理琢玉斧》、《地理啖蔗錄》、《地理五訣》等,但是顯而易見這些地理知識一些風水知識,並不屬於嚴謹的範疇。古代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地理?也有。較早描述真正意義地理的書籍包括了《尚書·禹貢》和《山海經》等。
  • 宋朝發動三次戰爭想要收復的燕雲十六州,實際意義上從未屬於宋朝
    燕雲十六州,又叫幽雲十六州,指中國北方,以幽州和雲州為中心的十六個州。我們都知道,五代十國之後,幽雲十六州便掌握在契丹人手裡為了收復燕雲十六州,宋朝一共發動了三次戰爭,但始終未能如願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大宋朝廷發起了第一次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爭。
  • 去上海旅遊,遊覽十六鋪碼頭
    沉寂多年之後,十六鋪碼頭又重現昔日的繁榮。2010年世博會期間,該地區不僅成為黃浦江遊船的母港,還是市民和中外遊客臨江觀景的又一新選擇。很多上海市民對十六鋪碼頭擁有一份特殊情結。新十六鋪地上部分的建築呈一個狹長的、由北至南伸展的大平臺,這是一條用於觀光、旅遊、餐飲、憩息的寬闊步行道。
  • 新十六鋪碼頭 夜上海新潮湧動
    圖說:十六鋪成潮地標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 特約通訊員 孫霞琴 楊濟詩 攝影 陳剛毅)迷人而律動的夜上海,哪裡最新潮湧動?新十六鋪碼頭已成為潮人打卡地。著意打造十六鋪水岸中心新地標的上海淮海集團淮海置業公司總經理劉京紅認為,十六鋪就是上海的潮地標,我們要用潮文化來吸引潮人。浦江夜遊穿越百年,就從新十六鋪碼頭出發,沿江遊覽觀賞濱江大道、香格裡拉、東方明珠、國際會議中心、公平路碼頭、航交所、海鷗賓館、外白渡橋、外灘萬國建築群等,最終回到新十六鋪碼頭。
  • 幽雲十六州到底是什麼地方,北宋為什麼一直想要收復這個地方?
    五代十國時期,石敬瑭崽賣爺田心不疼,大筆一揮把燕雲十六州送給了耶律德光。自此開啟了後周及北宋艱難的討債之路。也造成了北宋一百多年一直被動挨打的局面。從後周世宗開始,北宋太祖,太宋三位皇帝畢生所願便是收復燕雲,以獲取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略主動,可惜因為種種原因相繼宣告失敗。周世宗北伐收復二州,卻在北伐途中身體不支逝世。
  • 「十六鋪」碼頭史話:曾一度成為「上海港」的代名詞
    清末的「十六鋪」碼頭清代後期,上海縣城廂內外曾被劃分為若干鋪,南市小東門外黃浦江沿岸屬「十六鋪」。由於「十六鋪」一帶碼頭集中,是重要的水上門戶,所以它一度成為上海港的代名詞。隨著「十六鋪」的名聞遐邇,上海港成為一個航運中心,南北貨都在這裡集散、轉運。
  • 「原創」海豐阿東:我記憶中的十六鋪碼頭
    十六鋪。在過去的許多年裡,十六鋪在上海人的記憶裡,應該是印象深刻的地方吧。如果坐船進出上海的話,那對十六鋪來說就是必經的地方之一了。當我從五十五路車上下來後,映入眼帘的是滿目的高樓大廈。這可不是我記憶中的十六鋪。十六鋪是上海著名的客運輪船碼頭。以前這裡每天擠滿了南來北往的人。
  • 上海為何要爆破拆除十六鋪碼頭?
    上海為何要爆破拆除十六鋪碼頭? 2004年,陪伴了上海百年的十六鋪碼頭進行了爆破拆除工作
  • 周末閒逛:曾經的十六鋪碼頭,如今已是文創旅遊新地標
    曾經的十六鋪碼頭是不少人記憶中第一次旅行的出發地。如今,這裡搖身一變,成為了綜合性文創旅遊的新地標。老碼頭創意園區網羅了各國美食,匯聚了風格各異的酒吧,無論是下午茶還是美味大餐,或是各類商業活動,在這裡都能得到滿足。
  • 雍熙北伐的失敗,不僅影響到了太宗一朝,還貫穿了整個北宋歷史
    公元936年,石敬瑭為求得契丹的支持,承諾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後者。自此,燕雲十六州一直被契丹牢牢控制著,成為了中國古代中原封建王朝君主心中的一根刺。公元960年,身為後周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以軍事政變的方式奪取了後周皇帝柴宗訓的江山,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北宋帝國。
  • 趙匡胤完成大一統後,北宋王朝經濟繁榮,領土還是這麼小?
    其實在宋太祖趙匡胤時期,趙匡胤的策略是沒有錯的,只不過是趙匡胤早逝,還沒來得及進行擴大疆域戰爭,但實際上北宋王朝算得上是大一統了,以秦朝為大致的版圖。北宋王朝的經濟非常發達,為什麼又會無法擴大疆域呢?這就主要歸於燕雲十六州的問題,雖然最終北宋聯合金滅了遼,但是終其北宋一朝,為什麼一直無法收復燕雲十六州?
  • 上交所開市鑼:十六鋪碼頭600元買回來
    上交所開市鑼:十六鋪碼頭參與籌備工作的上交所第一任總經理尉文淵回憶稱,當年的開市鑼是自己和工作人員一同從十六鋪碼頭的雜貨市場花600元買回的。
  • 帶遊客"穿越"體驗老上海風情 十六鋪碼頭打造"時光弄堂"
    十六鋪水岸重點項目「時光弄堂」日前揭幕,曾經最著名的碼頭「變身」成綜合性文創主題樂園,欲打造上海「城市名片」及旅遊商業新地標。十六鋪碼頭曾是昔日上海灘最大的碼頭,曾是各地商賈「闖」上海灘時落腳的第一站。2004年底,十六鋪碼頭在爆破聲中結束了其作為水上客運碼頭的歷史,成為一個以水上旅遊觀光為主的碼頭。
  • 北宋「瀚海」新考
    瀚海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屢屢被提及的邊塞地理名詞,詞義因時代而異,北宋時期是指靈州(治今寧夏吳忠市西南)南面的沙磧,約今寧夏靈武、鹽池境內的河東沙區,[1]終北宋一代其南緣成為宋夏疆界。安介生認為這表明宋人由於疆土大為收縮而導致邊疆地理認知上的迷失與倒退。[8]然而另一個問題是,漢唐時期瀚海指水體,為什麼北宋指沙磧?進而思之,這一詞義變遷背後的歷史動因是什麼?本文擬就這些問題進行探討,以就正於方家。由於南宋與西夏已基本脫離接觸,宋人對該地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北宋,故本文也以北宋時人對該地的認識為主。
  • 水滸裡有花石綱和生辰綱,其中之一導致了北宋的亡國
    看過《水滸傳》的讀者都知道,青面獸楊志在上梁山前遇到兩件倒黴事兒。一件是他在第十二回中的一段自述:「道君因蓋萬歲山,差一般十個制使去太湖邊搬運花石綱,赴京交納。不想洒家時乖運蹇,押著那花石綱,來到黃河裡,遭風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綱,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處避難。」另外一件則是第十六回的生辰綱被劫。
  • 「原創」我在農場的經歷:十六鋪碼頭一幕,永世難忘!
    「原創」我在農場的經歷:十六鋪碼頭一幕,永世難忘!父親以前是個軍人,復員後來到了上海海運局。後來,一直在客輪上做政委。我畢業的時候,按照分配時的政策,本來可以留在上海的。那時學校裡希望團幹部們,能夠響應黨的號召,到農村去,到艱苦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