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原生家庭影響,參悟天道人心玄機,此人終成千古一帝

2021-01-09 烏衣白話

「人心惟危」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它的準確含義是什麼,又是誰最先把它提出來的?一般認為,這句話指的是人心險惡,不可揣測,因此不要試探人性。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是以現代漢語來解釋古代的含義了。

事實上,「危」的原意並不只指險惡,而主要是「高」的意思。比如,崑曲《慈悲願·認子》裡唱道:「倚危樓高峻,瞑眩藥難痊」。這是講唐僧的母親在樓上看到一個小沙彌來往踅(xue)門,頗有感應,後來知道這個小沙彌就是唐僧。這裡的「危樓」不可能是現代意義上危險要倒的樓,而單純指比較高的樓。危就是「高」,因為「高」才又引申出危險可怕的意思。《說文解字》中解釋「危」,也說「在高而懼也」,更證明了這一點。

一字理解之差,顯示出對人心把握的偏頗。人心險惡嗎?不盡然,否則就無法解釋那些善行美德了。但是,人心總是嚮往高處的。民間俗語常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講的就是水流就下,而人卻嚮往高處。還有一種說法是「這山望著那山高」,也指人心總是不知足,希望向高處攀爬,在社會上有更高的地位和成就,能夠體現更高的人生價值。按照這種理解,應該更有助於我們把握人心和應對世事。

提出「十六字心傳」

其實,這個「人心惟危」的說法還大有來頭。它來自是儒學乃至整個中國文化裡著名的「十六字心傳」。「十六字心傳」是遠古堯舜禹時期,舜帝在禪讓帝位給大禹時說的一段話,極為精闢。這段話記載在《尚書·大禹謨》中,全文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對於這段話歷來解釋很多,大意是說,把握人心關鍵在於「危」,把握道心關鍵在於「微」,對待天道人心要靠精妙入微、公平一貫,要真誠地保持下去,使人心與道心和合,執中而行。可以說,在這段話的背後,託付的是天下與百姓的重任,是華夏文明的火種,寓意深刻,意義非凡。

舜帝為何能對天道人心領悟得如此透徹,是他的家人前輩教導有方嗎?根本不是。如果我們對舜的家庭出身有所了解,就會感到非常意外。事實上,他的原生家庭惡劣極了。根據《史記》記載,是「父頑,母嚚(yín),弟傲」,就是說父親愚蠢頑固,母親奸詐,弟弟傲慢。舜生長在這樣的家庭,不僅得不到教導支持,而且處處是陷阱阻滯。

惡劣的原生家庭

舜的父親被稱為瞽叟(gǔ sǒu),瞽是指眼睛看不見,也是指他不明事理。舜的母親是後媽,又生了個弟弟叫象。後媽很奸詐,弟弟從小被慣壞。這就是舜的原生家庭的狀況,令人抑鬱嘆息。史料記載,舜的家人不僅不疼愛他,還處處針對他,甚至想要除之而後快。

舜的父親瞽叟,有次居然趁舜在修繕屋頂而在房下放火,舜情急之中藉助兩個草帽增加空氣阻力從房頂跳下,才僥倖沒被燒死。還有一次,瞽叟和象弟讓舜挖井,等舜下去了就一起填土試圖活埋舜,舜機智地從斜道逃走才倖免於難。象弟以為舜死了,竟然霸佔舜的家產,坐在舜的房間裡撫琴,等看到舜回來一時驚嚇不已,而舜卻很鎮定地與象兄弟相稱,重歸於好。

舜謹慎勤勉地操持家事,繼續把瞽叟和象弟視為家人。他一方面沒有兇狠地對待家人,盡到了作為一個兒子和哥哥的本分,另一方面也沒有讓父親和弟弟害死自己,使他們犯下大錯,落下罵名。舜的這種表現,又不禁令人感到讚嘆不已。

成長為千古一帝

舜極為了不起的地方,就在於他即使在令人非常絕望的人生處境中,依然能不放棄、不拋棄、不墮落、不沉淪,能堅持活出自己。尤其是他沒有以惡制惡,以報復的方式懲罰傷害自己的人,而是超越了原生家庭的環境,以一種更高的境界來處理傷害和鬥爭,這樣不僅平息了低層次的鬥爭,而且使自己最終走上了理想的人生道路。

很多人都在被動地等待別人拯救自己,但舜卻是一個在黑暗裡也能夠發出光和熱的人。後來,世人都知道了舜的賢名。當堯帝選擇接班人時,人們紛紛舉薦舜。堯帝還把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了舜,並讓舜接手處理越來越多的天下事務。無論私事和公務,舜都能夠處置得很妥當,深得人心,不負眾望。最終,舜接替了堯的帝位,並協調百官百姓,任命大禹治水,成就了華夏文明的一個遠古盛世。

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人們對舜帝總是推崇備至。這不僅是因為他彪炳千古的功業,更在於他對於天道人心的透徹領悟。從今天的眼光看,他能夠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超越環境的限制這一點,尤其發人深省,值得我們思考學習。

真正的成長不是對抗,而是超越。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活出真正的自己,不會因為身邊人的傷害而停止成長的步伐,不會因為環境的限制而放棄心中的理想。

文|烏衣白話

相關焦點

  • 從《大秦賦》論原生家庭對子女終生的影響
    他從小在趙國受盡磨難,成為秦王后掃平六國,統一中國,成為千古一帝。但因他焚書坑儒等暴行,後世對他有褒有貶。但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今天討論一下原生家庭對嬴政終生的影響。圖片來源於微博《大秦賦》1.嬴政的原生家庭間接影響了整個大秦的發展。嬴政出生在敵國都城邯鄲,當時他的父親為質子,母親只是呂不韋的姬妾,因貌美被其父看上。
  • 《超越原生家庭》生命中與原生家庭相關的坑,都無法超越嗎?
    《都挺好》《小歡喜》再次把原生家庭的影響推上了全民熱議。但原生家庭就一定是決定因素而不可超越嗎?其實,原生家庭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幫我們發現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鼓勵我們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也就是「做自己」,並且同時與別人保持親密關係。
  •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
    所以,一個原生家庭的教育對孩子來說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因為父母只有經營好夫妻關係,兩個人同心同力去輔助孩子,才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成長和性格,教育有可能會事半功倍,近些年來流行的「喪偶式教育」 也就不容易發生。除此之外,原生家庭對孩子還有這幾方面的影響。
  • 超越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中的關係模式
    既然我們已經了解了家庭內部的運行機制,那麼接下來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在原生家庭中的關係模式,我們到底在原生家庭中都扮演了什麼角色呢?這是兩種類型的角色,卻是同一個人扮演的,就會使家庭關係陷入了負面的交流之中。實際上,無論是「功能過度者」,還是「功能不足者」,他們互相依賴,都沒有超越原生家庭,形成自己的獨立人格。
  • 合格父母第一課《超越原生家庭》
    超越原生家庭其實很多家庭的教育模式一直在輪迴,我們教育子女的方式,基本取決於父母教育我們的方式。馬東在《奇葩說》裡問過武志紅這樣一個問題:很多人把長大以後的所有不順心,不如意,改不了的毛病,克服不了的性格障礙,過不了的接人待物的那些門檻,都歸結為原生家庭,有那麼嚴重嗎?武志紅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有!
  • 莊子臨死對弟子說了一句話,參悟天道的奧秘,道出人生最高境界
    這些洞察人心,窺探天地奧秘的語錄,均是出自莊子。世界皆知孔子是聖人,但是有所不知的是,莊子應該被稱作是「神人」。她的「神」體現在,莊子把自己融入到自然中去,仿佛與天地融為一體。他r熱愛變化卻順應自然,順應自然,他堅持人的本性,尊重人的自然屬性,追求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生活。
  • 此人把懷孕的小妾送給了落魄的公子,生下一兒子,不料成千古一帝
    此人把懷孕的小妾送給了落魄的公子,生下一兒子,不料成千古一帝在古代的時候,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因此很多男人都將女人當成自己的財產,而不是家人。因此,古代的女人,尤其是那些姬妾、丫鬟經常被那些男人送來送去,或者是當成商品進行交易。
  • 每天5分鐘,讀完一本書——《超越原生家庭》
    今天分享的書是《超越原生家庭》對於這本著作,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在此就不多做闡述,直接上思維導圖。不過在上圖之前,有些話還得寫在前面。關於這本《超越原生家庭》,我認為前兩部分寫得比較好,第三部分「超越原生家庭,完成自我分化」則是過於理想了,例如擺脫三角關係。
  • 《超越原生家庭》讀書會招募中│看清原生家庭的真相,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2020年11月23日,木林心理工作室主辦心理讀書會將如期開展,屆時木林心理工作室創始人李鍾鵬將帶領你一起學習《超越原生家庭》,一起探討原生家庭的機制,發現走出原生家庭的方法,學會自我分化,並在新的家庭中實現超越。
  • 明明想成為蘇明玉,卻活成了樊勝美,原生家庭為什麼難以超越?
    然而,當我們努力擺脫原生家庭的創傷時,為什麼困難重重?心裡明明想成為蘇明玉,為啥卻活成了樊勝美呢?01.原生家庭,是每個人的舒適區「舒適區」是美國人NoelTichy提出的理論,圖裡的3個區可以表示為學習事物的等級:舒適區、拉伸區(也稱學習區)和恐慌區。
  • 超越原生家庭:為啥我成了那個最不待見的人?出生順序的影響
    我們一起繼續共讀美國婚姻家庭治療師羅納德﹒理查森博士所著的《超越原生家庭》這本書,建議今早讀完第7章第119至155頁。弗洛伊德在他九個月的時候,母親懷孕,後來生下了他的弟弟,這讓他感覺到非常的憤怒。他有一種強烈的願望,詛咒弟弟去死。後來,他的弟弟在不到兩歲時夭折了。當弟弟真的死了,他非常地內疚,他隱隱約約覺得弟弟的死跟他有關係。
  • 《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原生家庭的宿命,要靠自己超越
    你的出生是你的宿命,你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卻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你的原生家庭是伴隨你一生成長的,它根深蒂固,不論是身在何處,它都是一生最難以擺脫的存在。原生家庭,不論從外面看如何美好,令人羨慕,它的內裡都藏著或多或少的痛苦和傷害。了解原生家庭創傷對我們的影響,然後治癒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創傷。在這一點上,《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際創傷》這本書給了我們方法。
  • 6個步驟帶你「超越」原生家庭
    但若真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而不是假性獨立或其他,還真不能繞過充分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這一龐大冗雜而重要的工作。了解原生家庭,才能讓自己超越原生家庭。本文是讀過《超越原生家庭》這本書後的一些感想,作者羅納德·理查森博士是美國的婚姻家庭治療師,他認為多年原生家庭方面的研究,給自己的家庭和工作都帶來了重要的改變。
  •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原生家庭的痛,沒經歷的人不了解
    什麼是原生家庭?其實人這一生會有屬於自己的兩個家庭,一個是和自己父母在一個的家,這就是所謂的原生家庭;而另一個則是成年後走入婚姻後組成的新家,也是以後我們孩子的原生家庭。對於原生家庭也是這幾年頻繁出現在大眾視線中的字眼,它的出現讓更多人知道了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百分百的愛,但是卻會有百分百的傷害。
  • 原生家庭的影響,該如何緩解?不要讓新生家庭成為第二個原生家庭
    他強調人的生活風格,約在四五歲的時候以往家庭環境中形成,以後幾乎一生不變。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其實在孩子4、5歲的時候已經開始潛移默化了。原生家庭的影響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位朋友青梅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這段時間,她一直在努力改變這種狀態(以下用第一人稱):
  • 《自卑與超越》④ | 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掌握人生主導權
    一樣的道理,在家庭中,如果某個孩子得到了特別多的照顧,就會影響到其他孩子的成長。所以阿德勒在研究童年對人們的影響時,發現出生順位這件事,會在我們的生活方式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揮別原生家庭的影響由於父母和兄弟姐妹們對我們的影響十分巨大,所以原生家庭也深刻影響了我們的優越目標。
  •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
    原生家庭對人影響的重要性怎麼說都不為過。 原生家庭生活中應該是父母佔主導地位,承擔好父母的角色和功能,而不能讓孩子和父親或母親一方結盟,或者父母被孩子牽著鼻子走。 有多個孩子的家庭,要十分注意不能偏袒和偏愛某一個孩子,應該一視同仁,做到儘量公平裁決和對待,才能更好的讓孩子們之間達成友愛。
  • 超越原生家庭:做成熟的父母,別讓傷害傳遞給孩子
    有關原生家庭的話題一直比較熱門,也是近幾年熱門影視劇裡常常涉足的題材,比如《都挺好》《小歡喜》《以家人之名》等。我對「原生家庭」這個話題一直很感興趣,加上有了寶寶以後,疑惑也更多了起來。於是,我便找來與原生家庭相關的書籍來看,今天想給大家分享一本——《超越原生家庭》。本書作者是美國臨床心理治療師羅納德·理查森,已經從事婚姻和家庭心理問題治療工作有20年。
  •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僅是意識層面的,更多是潛意識層面的。這意味著你的很多不好的行為模式明明是父母的傳承,但你自己根本沒發現,甚至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是對的,因為父母一直也是這麼認為的。 在成為父母的那一刻,希望所有人都能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家庭,這個家庭將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 心理丨《超越原生家庭》:你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
    近些年,因為電視劇《都挺好》《安家》的熱播,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也就是自己的「原生家庭」。在感慨劇中人物命運的同時,人們突然意識到,自己似乎也受到了原生家庭的深刻影響。原生家庭對我們的生活影響之大,可能我們從未真正地意識到。即使我們選擇逃離家庭,選擇將過去遺忘,我們仍然無法擺脫自己過去的經歷,並且它正在影響著我們的現在以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