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八十六歲大爺重拾兒時愛好,竟將眷村變網紅,每年超50萬人參觀

2020-12-16 旅遊狂魔夏夏夏

出名的童話有很多,無論是丹麥的安徒生寫得《安徒生童話》,或是德國的格林兄弟收集得《格林童話》,都讓人耳熟能詳,這些童話故事在啟發嬰幼兒的同時,也不免讓人心生羨慕:童話故事中的生活,不僅色彩斑斕,而且大多數都是美好的。因此,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人,在內心深處,總是留存著或大或小童心,嚮往著童話中的世界。在臺灣,就有這樣一位老人,以彩繪的方式,親手將自己所在的眷村變為了心目中的童話世界,這就是位於臺灣的彩虹眷村。

彩虹眷村在哪裡呢?它在臺灣省臺中市南屯區春安路56巷嶺東科技大學附近,從臺中火車站搭乘27路公交車在科技大學站下車步行即可。不過,在到達彩虹眷村以前,很多人可能會好奇,「眷村」是什麼東西?其實眷村在臺灣還比較常見,一般是指在1949年至1960年代,解放戰爭戰敗後的國民政府為了安排被迫自中國大陸各省遷徙至臺灣的國民黨軍及其家眷而建造的聚集性村落。正是由於那個時候經濟不發達,加之年代久遠,眷村都是以低矮破舊的平房為主。

而繪製出「彩虹眷村」的「彩虹爺爺」黃永阜先生,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居住在這裡。他原籍為香港,年輕時應徵入臺當了飛行員,後負傷便獨居於眷村,晚年無人陪伴,生活苦悶而無聊。於是黃先生就重拾兒時的愛好,在自家房屋的外牆上作畫,以打發時光。在自家房屋外牆作畫初具規模之後,不少鄰居就被他充滿童話色彩的塗鴉所吸引,紛紛邀請他去作畫,而黃先生為了不打擾鄰居休息,經常凌晨四五點鐘就出門作畫,久而久之,一個五彩繽紛的童話世界就慢慢出現了。

彩虹眷村不收取門票,可以自由參觀,早已是當地熱門景點,加之「童話世界」的美名已經聲明在外,每年都有超過50萬的遊客前來拜訪,甚至還有人前來拍結婚照。不過,整個彩虹眷村只有一個出入口,難免有時候會有點打擠,而且眷村內還有人居住,所以需要有序地參觀,留出通道,且不能大聲喧譁。

眷村內不大,單純走路的話沒一小會兒就可以逛完,不過卻值得細細品味,無論是圍欄、外牆或是地板上,都充滿了各種彩色的塗鴉,不僅有可識別的兔子、小雞、猴子、小鳥等小動物或是卡通人物,還有單純用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等絢爛的色彩勾勒出得極度抽象的線條,甚至每個塗鴉旁還標示著繪畫日期,很難想像如此龐大的工程竟是由一個老人一筆一划勾勒出來的,行走其間,仿佛置身於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中。

眷村內部還有不少人居住,售賣咖啡等飲品小吃,叫做「繽紛吧」,入口處寫著「內有彩虹棒冰、鮮榨果汁」的招牌,也可以在這裡買到。此外,旁邊還有KT板,可以舉著拍照,無論是網紅風或是INS風,這裡都可以滿足你。

圍欄的外面,就是鋼筋水泥構成的城市森林,黑白灰的色調,與彩虹眷村的斑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據說這裡原名「幹城六村」,現今留存的彩虹眷村僅為當年很小一部分,大部分都已經拆除,黃先生的塗鴉,也使得剩餘部分免於被拆除。由於是人工繪製,風吹日曬之後都會出現掉色而需要修補,黃先生也在日復一日的維持著這個童話世界,希望以後也有人對其維護,不要將之拆除,永遠保留這個彩色的夢。

相關焦點

  • 關注「臺灣眷村文化」:眷村明天何去何從?(組圖)
    沒有未來的眷村?  臺灣傳記作家王豐嚮導報記者介紹,眷村是臺灣外省人集中的小區,一些藝人或文化人如果是外省人,就有很多是來自眷村。眷村是早年外省人到臺灣的一個小區,主要是軍人家庭或是警察家庭。但近10年來,因為眷村慢慢消失,30歲以下的人很少出自眷村,都是50歲以上的較多。
  • 關注「臺灣眷村文化」
    但近10年來,因為眷村慢慢消失,30歲以下的人很少出自眷村,都是50歲以上的較多。   王豐指出,過去眷村就是外省人,和臺灣本土居民比較不同,但近20年已經幾乎看不出差別了。「我感覺既沒有保護,也沒有未來!未來已經不會有眷村,都散開來了!」對於眷村的未來,王豐並不看好。  關於眷村消失的話題,其實由來已久。臺灣最早規定眷村改造法令是1996年。
  • 不是村的臺灣「眷村」,來時一隻皮箱,卻一住就是一輩子
    「眷村」叫村卻不是村,它是為安置當年從大陸到臺灣近百萬的官兵和家眷,而臨時修建的集中「軍眷住宅」區。這些有計劃興建的公有住宅,在全臺灣共建了300多處,通常都是按軍種來區分,同個眷村的男性幾乎都是同一個軍種,甚至是同一支部隊,當時有駐軍的地方,就有眷村。
  • 眷村,見證臺灣50年
    他們自己都沒想到,這給臺灣社會50多年的發展帶來了多麼深遠的影響。  「眷村」並不是真正的村子,而是臺灣當局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給軍人家屬安排的居住地,有點類似現在的社區。不了解眷村,就難以了解臺灣的今天。
  • 臺灣彩虹眷村爆紅 "彩虹爺爺"弟弟爭著作權敗訴
    臺灣彩虹眷村爆紅 "彩虹爺爺"弟弟爭著作權敗訴 2014-10-13 09:35:49   中新網10月13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畫出臺中彩虹眷村的彩虹爺爺黃永阜,將作品著作權轉讓給全球華人藝術網公司,黃的弟弟黃孔輝聲稱曾與哥哥籤下著作物讓與契約書,打官司爭著作權,法院判決敗訴。
  • 關注「臺灣眷村文化」:眷村明天何去何從?(圖)
    臺灣傳記作家王豐嚮導報記者介紹,眷村是臺灣外省人集中的小區,一些藝人或文化人如果是外省人,就有很多是來自眷村。眷村是早年外省人到臺灣的一個小區,主要是軍人家庭或是警察家庭。但近10年來,因為眷村慢慢消失,30歲以下的人很少出自眷村,都是50歲以上的較多。王豐指出,過去眷村就是外省人,和臺灣本土居民比較不同,但近20年已經幾乎看不出差別了。
  • 探訪臺中「彩虹眷村」:一位老兵繪出的「彩虹世界」
    曹恩惠攝   2009年9月,一位老人拿起畫筆,以地為輔,以牆為畫,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把一座孤寂的眷村勾勒成色彩斑斕的「彩虹世界」。自此,這座位於臺灣臺中市南屯區春安路56巷的眷村「馬祖二村」,被人們賦予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彩虹眷村」,每年吸引50萬遊客。
  • 57歲「飛魚」曾是少體校遊泳隊一員 重拾兒時愛好要一直遊
    55-59歲組中,獲得了50米仰泳亞軍和50米自由式亞軍。11歲就學會遊泳的石紅,還曾加入少體校遊泳隊,也曾在省裡有過半年的集訓經歷。後來,由於身體原因在18歲時退出了遊泳隊,卻又在47歲那年成了遊泳館裡的常客……
  • 彩虹眷村——真實版的聖誕老人用筆和童心獻給世界的彩禮
    這支筆就在一位年過九旬的臺灣老人手中,十餘年來,他用一顆未泯的童心和手中的畫筆,將一座破敗待拆的眷村化成一座世界知名的旅遊景點——臺灣臺中市彩虹眷村。位於臺中嶺東科技大學後方的彩虹眷村,真正名稱是「幹城六村」,不過整個眷村大部分都已經拆除,只剩下一小部分房舍仍然存在著,從遺留下的村子格局仍能感受到眷村過去那種雞犬相聞空間狹促感。
  • 不是村裡的臺灣「眷村」,當你來到這個村子
    「眷村」的名字不是村莊,這是一個臨時集中的「軍眷住宅」區域,用於安置來自大陸的近100萬名官兵及其家屬臺灣。這些計劃中的公營屋苑已興建超過三百個地方臺灣,他們通常以服兵役為特徵,幾乎所有在同一個家庭村莊裡的男人都是同一個兵役甚至是同一個單位,那時,有駐軍的地方,就有人家的村莊。
  • 臺灣寫真:臺灣眷村菜的「變」與「不變」
    中新社臺北10月24日電 題:臺灣眷村菜的「變」與「不變」  中新社記者 冽瑋 陳立宇  作為歷史見證,臺灣眷村難逃在都市圈地潮下消失殆盡的命運。其衍生的副產品「眷村菜」,卻未隨之成為絕響。在臺灣餐飲界另闢蹊徑,自成一家。
  • 97歲孤寡老人用1支畫筆、10年時間,把破敗眷村變成童話世界!
    畫畫似乎永遠是一件很有趣也很神奇的事情,很多人在小時候都非常喜歡寫寫畫畫、隨手塗鴉,長大了,因為種種原因放下了手中的畫筆,也放下了兒時的喜好,也許對很多人來說,還成了一輩子的遺憾。但有時候,又好像任何年齡拿起畫筆都不算晚,比如前幾天的文章中,小編介紹了兩位6、70歲的老人,為了自己的藝術夢想,仍然奮力追逐,其中一位73歲的大爺還被中國美院破格錄取。
  • 桃園眷村部分門店進行閉店升級 「網紅」如何變成「長紅」?
    網紅在中國是一個熱詞,但已慢慢演變成為一個爭議性話題。   從瘋搶貓抓杯,到流心奶黃八寶飯,再到排起長隊的奶茶店,網紅餐飲光速迭代。幾個月前在朋友圈被High爆打卡的網紅店,如今可能早已翻篇。   但作為一個開創豆漿品類的探索型品牌來說,更值得深思的是背後的大命題:在網紅經濟盛行的當下,如何讓「網紅」變成「長紅」呢?   1、網紅名號要不要?   桃園其實算得上是國內網紅店的元祖之一。開業之初,它被媒體奉為「早餐愛馬仕」,因為他是第一個開到LV旁邊的「早餐店」。
  • 「臺灣眷村」的歷史與文化
    1949 年, 國民黨在大陸潰敗,選擇了海峽外的臺灣作為最後的去處。包括 60 萬軍隊在內的國民黨官員、公務員和軍眷等合計約 120 萬人撤退到臺灣。國民黨當局為此陸續建起了近 800 座簡陋的村舍來安置,亦稱眷村。
  • 桃園眷村:把豆漿油條變成詩 拒被定義網紅餐廳
    除此之外,其總經理聶豹在接受贏商網採訪時透露,桃園眷村已經獲得首輪融資,並且要在3-5年開到500餘家店。從最初被公認為「網紅餐廳」的桃園眷村如今卻拒絕被「網紅」冠名。今天贏商網帶你走進桃園眷村,聽總經理聶豹講述其品牌故事。
  • 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我是純粹的眷村人
    王偉忠指著不遠處的臺北101高樓,說旁邊有臺灣第一個眷村「四四南村」,它是為數不多被保存下來的眷村之一;仁愛路附近有家老兵開的東南飯店,裡面專做黃豆牛肉等正宗的眷村菜。說起兒時那些熟悉的美味,他咽了下口水。  採訪時正值春節前,臺北的陽光燦爛。王偉忠坐在院子口吊椅上回憶說:「也是這個時候,一樣的太陽。早晨溫度還比較低,中午才熱起來,家家戶戶拿棉被出來曬。
  • 華高萊斯丨丈量城市:彩繪村「網紅」——彩虹眷村
    攝影:李忠 夏連珠 撰稿:金濃彩虹眷村又稱彩虹村、彩虹藝術公園,是近年臺灣興起的一道新風景,具有視覺震撼、無門票、拍照有趣等特點。黃永阜先生通過顛覆傳統框架的極致化原創彩繪,讓村落免除被拆除的命運,並成為近年眾多臺灣興起的彩繪村鼻祖,年接待量近200萬人,其中7成以上是外國人。這裡曾獲選英國旅遊網站全臺十大Instagram 打卡點,日本網友最想去的拍照景點,以及國際知名旅遊指南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 新書「世界的秘密奇蹟」全球值得探訪的景點。
  • 黑道竹聯幫大佬誕生地,臺灣眷村那些風雨飄搖的歲月
    簡陋並不是讓我感到最為吃驚的事兒,讓我沒有想到的是現在眷村居然沒有圍牆,完全成為了一個旅遊景點,這和北京的部隊大院可是相去甚遠了。今天的眷村成為了旅遊景點北京的部隊大院一個個的倒還都「健在」,甚至可以說都煥發出新世紀的新貌,但兒時那種部隊大院的味道卻越來越寡淡。
  • 成都網紅「口哨大爺」:「練功」50年能吹400首歌曲
    新京報訊(見習記者 汪暢 實習生 彭衝)一個人、一張嘴、一套麥,57歲的成都人陳慶其,靠著在寬窄巷子吹口哨火了。陳慶其不懂樂理、不識譜、不認字,但是愛唱、愛老歌也愛成都。從五六歲開始,陳慶其已經吹了五十多年的口哨,他吹過《我和我的祖國》、吹過《敖包相會》,吹過不少經典。而吹口哨的陳慶其,本身也成為寬窄巷子一景。寬窄巷子「一景」下象棋、唱歌、吹口哨,這是陳慶其的三個愛好。也正為此,他自稱為「棋歌口哨」。
  • 2920天,94歲空巢老人用一桶油漆,將鄧麗君的舊眷村變成「彩虹...
    夕陽無限好,最是近黃昏。他叫黃永阜,是臺灣留存不多的眷村老兵。今年94歲高齡的黃永阜,在半個多世紀以前,曾經是一名光榮的空軍戰士,負傷後,就一直棲身於這臨時搭建的「眷村」。「彩虹村」火了,最先是附近的文藝青年和攝影愛好者,意外發現這個神奇的藝術寶地,他們被這工程浩大的塗鴉王國驚呆,當得知這是一位耄耋老人一己之力成就時,二話不說就將彩虹村上傳到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