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熟膨脹後的爆米花從白色濃煙中飛濺而出。
傳統的炒爆米花手藝引來人們圍觀。
12月26日,在廣安區石筍鎮街頭,不少居民和孩子圍在一起看師傅炒爆米花。
一口特製的黑色鋼罐,放在煤灶上搖滾加熱到一定溫度後,再放進圓形的竹籠中,師傅一隻腳踩在罐上,再用鐵棍一撬,鋼罐瞬間發出「砰」的一聲巨響,在白色的濃煙中,炒熟膨脹後的爆米花飛濺而出。
這種獨特的炒爆米花方式勾起了不少人兒時的回憶。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炒爆米花的師傅挑著被稱為「糧食放大器」的鋼罐到場鎮或進村擺攤,人們把玉米、大米等糧食送去炒成略帶甜味的爆米花,成為那個年代最有滋味的美食之一。
炒爆米花的熊師傅是石筍鎮本地人,他的手藝及設備都是祖傳下來的。從12月初以來,他每天在石筍鎮街頭炒爆米花,一天可以炒100罐左右,每罐收加工費5元,生意特別紅火。(廣安日報廣安區記者站 張國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