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泡飯,不是粥也不是飯,卻是上海人的心頭最愛

2020-12-20 上海同城

泡飯是一種既傳統又符合現代上海人生活方式的食物。

上海人喜歡吃泡飯由來已久,至於起源於何時,無法考證,但和上海人節儉、實惠很有關係。無論是早餐還是晚飯,上海寧胃裡面想念的就那一口泡飯的滋味。那口平凡到極點的泡飯裡藏著老上海人的簡單淳樸。

很多人說上海人的泡飯,不過就是把隔夜的剩飯在熱水裡燒燒開,等水面冒泡,就可以出鍋了。夏天的時候,用冷開水一泡,就可以盡情享用!

其實想要做出一碗合格的的泡飯一點也不簡單。飯必須是隔夜的,最好要有些結硬塊。水溫不能太低,會導致飯裡的澱粉不能很好地溶解出來,也就吃不出那種燙心窩的舒爽。水量也要剛剛好漫過米飯。水太多就衝淡了米飯的香味,水太少反而泡不開,乾巴巴地難以下咽。吃的時候不要心急。要用筷子將帶硬塊的隔夜飯全部搗開,等到飯香全部泡出來,這時溫度也到了差不多可以入口的燙度。

說起泡飯搭配的小菜也是頗有講究的,它可以是清脆有味的醬瓜,也可以是綿密鹹鮮的腐乳。黃泥螺、鹹雞、鹹肉、皮蛋、鹹鴨蛋、榨菜……白水泡飯無論搭配什麼,都能讓人吃得津津有味。

如今有高湯燉煮數小時的海鮮泡飯,還有每年只有大閘蟹上市才吃得到的蟹粉泡飯,當然也少不了日式居酒屋裡的治癒系茶泡飯……從最開始簡單的白水泡飯,到如今各式各樣的花式演變。泡飯,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時代印記。

相關焦點

  • 「飯泡粥」——上海人的「一粥一飯」
    作為吃著和茶泡飯極其類似的「飯泡粥」長大的1970年代生上海人,今天就說說這「一粥一飯」。「飯泡粥」即上海人所說的「泡飯」,不是像潮汕砂鍋粥那樣把生米熬成粥,再加種種佐食,而是通常在剩飯裡加入小半碗開水,乾濕程度須適宜,太幹口感冷熱不均,太水衝淡胃液。「茶泡飯」炮製法與「飯泡粥」幾乎完全一致,區別只在多了一味茶葉。
  • 上海人的泡飯
    原創 朱成墜 上海老底子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泡 飯朱成墜孩子們大多以泡飯作為早餐,或隨意吃些其他東西,便背起書包上學堂了。那個辰光,我吃多了泡飯,對於泡飯產生了厭惡和逆反的心理,見到泡飯就嘔心,拒絕食用。幾十年之後,我還是見而遠之,卻之不食。對於上海人的泡飯情結,是有著歷史淵源的。上海開埠以來,城市生活的節奏非常快捷,時間極為緊張,加之,上海人一直比較「做人家」,大多以泡飯作為早餐的主食。
  • 上海人的胃啊,泡飯最懂!
    往上數三代都是上海人的上海人,沒有吃過泡飯的,應該絕無僅有。泡飯,很簡單。隔夜的,或是上一頓剩下的冷米飯,加入適量的水燒開就好了,名曰,燒泡飯。再簡單些,用開水衝泡一下即可。也有講究的,一般針對新大米飯,稍費些時間「篤」,因為新米軟糯,成品色、味、口感,並不遜於新鮮粥,此等名曰,「篤」泡飯。泡飯的下飯菜,一般都是上一頓剩下的,或是烹製簡單的小菜,也有特別用來過泡飯的,當然,粥也是可以的。
  • 上海人的泡飯,是生活
    原創 鹹玉子茶泡飯 上海有腔調泡飯,是最懂上海人胃的。這被譏誚寒酸的吃食,透著上海人的「做人家」。 一碗泡飯,過些小菜,做早飯當宵夜,筷子打著碗沿,一股腦「呼嚕嚕」灌進腸胃裡,是極舒坦的。
  • 上海人的「泡飯情結」:歷史由來已久,起源於何時已無法考證
    蘇州人叫這個,「飯泡粥」,過去一直沒想明白為什麼這麼叫;現在想想有道理:剩下來的「飯」,用水「泡」開來,一燒變成「粥」,所以叫「飯泡粥」。在上海閒話中,人們也把說話嘮叨的人稱為,「飯泡粥」。
  • 泡飯——上海老一輩人難以忘懷的情節!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小時候吃過泡飯,對於泡飯的美味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泡飯的出現,其實是源於我們以前的生活還沒有現在這麼富裕。現在的人,經濟條件好了,基本都覺得剩菜剩飯不能吃,最多也就是偶爾食用。泡飯其實在以前的很多地方都有,只是做法有點不太相同。而對於上海人來說,他們還是非常鍾情於泡飯的,甚至到現在這個年代,不少人時常還會煮泡飯吃。在上海閒話中,人們也把說話嘮叨的人稱為「飯泡粥」。上海人喜歡泡飯,或者說留下這個習慣,其實源於上海人的節儉,實惠的性格。
  • 話說老上海之泡飯,快節奏生活的必然
    啥叫「泡飯」?就是拿剩下來的米飯,加點水,再放在爐子上燒一燒,等到水滾了,泡飯就燒好了。如果不是冬天,只要用熱水瓶裡的開水衝泡,就可以吃了。到了大熱天,用冷開水一泡,也可以吃米白湯清、清淡無油、綠色安全,勝過「方便麵」的「泡飯」。
  • 為什麼上海人比起粥來,更愛吃泡飯?有什麼講究呢?
    去過上海的小夥伴都知道上海人很愛吃泡飯,很少喝粥。而且上海的很多餐館都有泡飯這項菜品。泡飯哪裡有粥講究呢,但是上海人為什麼比起粥來更愛吃泡飯?泡飯是一種既傳統又符合現代上海人生活方式的食物。上海本土人分兩類,一類就是純上海人,以前的上海人都是漁民,以打漁為生。另一類是來自寧波的移民,寧波人也是漁民的後代。漁民通常要在海上打漁很長時間才能返回家裡,吃一頓泡飯既能節省時間還很抗餓。所以代代把這個傳統流傳下來。
  • 這些地道本幫菜,是每一個上海人的心頭愛
    這些地道本幫菜,是每一個上海人的心頭愛 2020-01-07 1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黃金菜泡飯,湯濃米脆口口鮮!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地都有著自己的飲食習慣,就像給山西人一瓶醋,能拌所有食材;給重慶人一個火鍋,能涮下整個世界;給天津人一張餅,能捲住一切;給上海人一碗泡飯,萬物皆可過!
  • 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即景:知道泡飯的10個黃金搭檔是啥伐
    作者沈嘉祿在這本《上海老味道》的書中收錄了老上海的風味小吃、時令美食和濃油赤醬的本幫菜點等共78篇美食隨筆,構成了一個只屬於上海人的味覺檔案。  周到君暫且拿出幾樣解解饞。  四大金剛  對大部分上海人來說,一天是從吃早點開始的。而提起上海的傳統早點,最先想到的就是「四大金剛」了。
  • 泡飯和它的黃金搭檔!
    泡飯呀!在上海人的食譜中,泡飯的釋義就這麼簡單:隔夜冷飯,加熱水煮一下,或者乾脆就用開水泡一下即食。有人從這個定義中讀出了一個潛臺詞:寒酸。沒錯,上海人曾經寒酸過,但寒酸並不是上海人的錯。吃泡飯,並不是上海人的主動性選擇。
  • 上海人屋裡廂最常燒的家常菜,看到第一個就流口水了……
    上海人愛吃是出了名的, 吃的精緻,吃的講究。 雖說魔都囊括了萬國美食, 但其實阿拉上海寧 一輩子都離不開這些菜 上海人屋裡廂最常燒的家常菜
  • 最治癒的靈魂伴侶,不過一碗茶泡飯
    江南一帶也有味道樸素的泡飯、茶淘飯,上海人的早餐經常是一碗熱水衝的泡飯,和著油條、醬油匆忙喝完,感覺舒坦又不油膩。若能配上腐乳、醬瓜、榨菜、鹹蛋等小菜,就算豪華早餐了。國內的茶泡飯們通常是泡好的,看起來和粥,湯外貌差不多,各種精心準備的食材浸沒在茶水之中。招待客人的擂茶更像自助餐:茶水旁邊,擺滿一桌的配菜。吃過的人一看就是「家的感覺」,沒有吃過的人一看食慾未必能提上來。
  • #上海# 整個上海灘最好吃的25碗飯都在這裡
    【愛就是在一起,吃好多好多頓飯】So,今天探索君為大家精選了魔都25家最好吃的飯,簡單的米飯搭配不同的食材碰撞出無限的可能與口感,一定有一碗能擊中你的味蕾。>「貓飯」,不是給貓吃的。,「海皇西施泡飯」也讓人愛不釋手,主廚精選優質波士頓龍蝦,用文火熬製三小時,再加入文蛤、蝦肉等珍貴配料。
  • 石磊:泡飯長,泡飯短
    搪瓷飯盆裡,不是食堂紅燒大排,是一人一隻醬蟹,人家外婆親手制的,人人哦喲哦喲連篇。沈宏非形豐之輩,行動之際,卻輕靈嫋娜,一無聲息。此時雙手抱著一缽閃身而至,糟缽頭,糟缽頭,那個樣子,像極春彥的一幅畫《伏虎》,達摩抱著一頭貓咪,軟也不是,硬也不是,全副精神,仍不夠對付,一個不好,胡突跳脫。而那一本糟缽頭,製得極贊。
  • 泡飯,鹹酸飯,豬油拌飯,今晚的米飯你想怎麼吃??
    泡飯,是最懂上海人胃的。 這被譏誚寒酸的吃食,透著上海人的「做人家」。 一碗泡飯,過些小菜,做早飯當宵夜,筷子打著碗沿,一股腦「呼嚕嚕」灌進腸胃裡,是極舒坦的。 泡飯得用隔夜飯,滋味才正。冷硬的隔夜飯,撞上熱水,泡飯才出落的漂亮。
  • 「清粥」已過萬重山,一碗粥的萬種風情
    潮州雖然地處南方,但是當地人口味卻偏鹹,顛覆了人們「南甜北鹹」的傳統看法。關於粥,潮州人最愛的也是口味鹹香厚重的「鹹糜」,如番薯糜、菜瓜糜、菜頭糜。潮州熱天長,炎炎盛夏,口乾舌燥、喝碗「冷糜仔」勝似神仙。而在眾多鹹糜中,味道最鮮美的當屬蠔仔糜。新鮮的海蠣與稻米同煮,摻上蒜葉、薑絲,佐以胡椒、油蔥,聞之香氣四溢,食之味道鮮美。
  • 雞肉做的上海菜竟然有這麼多,儂最愛哪一個?
    雞肉做的上海菜竟然有這麼多,儂最愛哪一個?上海人愛吃雞地球人都知道!掰著手指數數,以雞為食材的菜餚真是多種多樣,儂最愛哪一個?1、白斬雞 說到白斬雞,那必須是小紹興,尤其喜歡ta家的雞皮,脆脆的,看著窗口裡面將雞加工切塊的師傅麻利的將雞切成小塊以後,塗上一層麻油,黃燦燦的,食慾就會大增。
  • 吳語上海話正字表情包第二代 飯泡粥
    吳語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語言,通行於上海、浙江、江蘇南部、皖東南+贛東北邊界。其中上海、浙江北部大部分、江蘇南部大部分,同屬吳語最大的一個分片:吳語太湖片。(圖上所有泛藍色地區)。吳語公眾號已經開通了評論功能。如果您有想說的,可以在本文最下方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