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告訴你,高校教師對在線教學的真正看法是……

2020-12-09 鯨媒體

以下文章來源於麥可思研究 ,作者MyCOS

在線教學似乎不只是疫情時期的短暫行為,從教育部及高校的政策、措施可見一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線教學有其「過人之處」?那為何還有部分教師對在線教學「無感」?是擔憂教學效果還是學校支持力度不夠?本文將通過相關數據的分析為大家答疑解惑。

受疫情影響,教育部為支持高校做好「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工作,相繼出臺政策引導高校有序開展在線教學,眾多教師投身這場如火如荼的在線教學「運動」的同時,不禁會思考疫情結束後,在線教學還能保留多少。對此,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徐江榮表示:「疫情期間開展在線教學猶如一場教改『遭遇戰』,但我們要把此次挑戰轉化為機遇,大力推進在線教育研究和實踐,加強在線教育資源和平臺建設,即便是疫情結束返校上課,也不能停止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探索推進的步伐。」

在線教學工作不僅是應對疫情的短期行為,更是一場長期的教學革命。高校教學管理部門應當利用這一契機,通過支持性、激勵性的措施,引導和鼓勵更多教師向『線上線下』雙師角色轉型,促進在線教育在更新教育觀念、優化教學方式、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改革等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中國教科院教師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人員李威也說道。

其實,在線教學不是近期興起,自2013年中國慕課元年以來,它一直頗受教育部及高校的重視。而且在2019年10月,教育部發布《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也明確指出,認定萬門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並從2019年到2021年要完成4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6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等,由此可見我國對在線教學的重視程度。

那麼在線教學的價值如何?目前國內對於相關方面的研究尚少,蓋洛普(Gallup)於2019年10月發布的《2019年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態度調查》(《2019 Survey of Faculty Attitudes on Technology》)及麥可思進行的在線教學與學習適應性分析,或可為我們了解在線教學價值、改進在線教學成效提供一些思路。

被「粉」是因為值得

超七成教師認為在線教學更有利於工作的開展

蓋洛普對美國1967名一線教師及178名監管高校在線教學工作的管理者進行了調查,數據顯示,近七年,教師開設在線課程的比例呈現上升趨勢,從2013年的30%提升到2019年的46%。其中,有過在線教學經歷的教師中,開展在線教學超過10年的教師比例為25%,5~10年的教師比例為34%,5年以下的教師比例為41%。

數據來源:2019年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態度

在線教學的使用者數量持續上漲,得益於其自身優勢突出。有在線教學經歷的教師中,有77%的人表示在線教學經驗對提高教學技巧、改進教學質量有幫助。

具體來看,教師認為在線教學會促進自身「更加批判性地思考如何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中」(75%),「更好地利用多媒體資源」(65%),「為改善學生的學習體驗更願意作出嘗試和改變」(63%),「更加有效地利用學校的學習管理系統」(61%),「能根據教學目標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評價方式」(58%)。

對此,俄勒岡州立大學課程研發與創新處的執行主任香農·裡格斯也表示:「有過在線課程開發或在線教學培訓經歷的教師,通常都會在個人的課程設計模式及教學方法等方面作出一定的改進和調整。」

鑑於此,高校可以根據學校的教學安排及教師自身情況等因素,有的放矢地為教師提供在線教學的相關培訓和輔導,包括在線教學設計、在線教學方法、教學設備的使用等,為鼓勵一線教師創新教學方式提供良好的氛圍。

在線教學將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

在線教學除了對教師個人的教學工作有幫助外,被訪教師認為對學生也有較大益處。數據顯示,64%的教師認為在線教學「可以為那些因工作或家庭而無法參加面對面課程的學生提供學習機會」,57%的教師表示「讓學生使用有效的在線學習工具時,他們會學得更好」。

不過,一些問題依然存在,比如一些學生因為硬體設備缺乏沒有辦法接受在線教學。麥可思有關「在線教學與學習適應性分析」的數據顯示,被訪學生中表示「不具備線上學習情況」的比例為10%,原因是「沒有電腦等播放工具」「網絡條件無法支持線上教學」等。

面對上述情況,學校可以依據學生實際需求做好「一生一策」工作。如上海海洋大學,為確保線上教學「一個不能少」,實時摸排學生最新動態,積極宣傳相關資助政策,幫助學生解除經濟上的後顧之憂;針對網絡條件較差的學生,學校安排任課教師調整學習預案,並通過微信將電子書、課程PPT等相關資料及時發送給學生,同時通過微信在線布置作業、進行答疑輔導等,最終幫學生形成詳細的個性化學習方案,確保學生正常學習。

在線教學也並非「人見人愛」

部分教師認為在線教學無法達到理想效果

在線教學並非完美到「人見人愛」,也有部分教師依然反對使用在線教學。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師認為不採用在線教學,可以更好地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65%),還有的教師認為「採用在線教學會讓自己失去課堂上的主導性」(35%)。

另外,「學校對教師開展在線教學的支持力度不夠」,也是部分教師反對使用在線教學的原因之一。這一問題具體體現在教師認為學校在「對教師在線教學工作量的計算」(25%),「對在線教學有突出貢獻的教師進行適當獎勵」(22%),「在晉升中,把在線教學納入考核範圍」(22%)等方面還有改進的空間。

教師比較關注學校真正看重的以及對其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有一定積極影響的因素。因此,不管是疫情當下還是在疫情結束之後,學校要從根本上提高教師對在線教學的積極性,還需針對性地予以支持和幫助。

近四成教師認為在線教學無法與線下教學實質等效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採用在線教學的教師比例逐年上升,但被問及「是否認為在線教學與線下教學實質等效」時,仍有部分教師存疑。受訪者中持否定態度的教師比例為36%,略高於持肯定意見的教師(32%)。

數據來源:2019年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態度

不過把調查群體限定在有過在線教學經歷的教師群體時,他們認為「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實質等效」的比例超過四成(44%),遠遠高出持否定態度的比例(26%)。在線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認為「在我的教學中,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效果相當」的比例達61%,對此持否定態度的比例僅佔20%;從未開展過在線教學的教師認為線上線下教學實質等效的比例僅為14%。

數據來源:2019年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態度

註:同意為選擇「非常同意」和「同意」的比例之和,不同意為選擇「非常不同意」和「不同意」的比例之和。

六成教師認為在線學習中學生更容易「作弊」

鑑於在線教學的遠程性、跨時空性等特徵,教師認為學生在線學習中更易出現掛機、找人刷課、考試作弊等行為。數據顯示,認為「在線教學比線下教學更容易出現學術作弊」的教師比例為60%,比例較高;認為「在線教學和線下教學作弊機率差不多」的教師比例則是39%。

在具體的識別和監測上,受訪教師中表示「使用用戶名和密碼登錄」是學校最常用的方式,也是個人最可能用的方式,比例為88%;其後較常使用的方法有「實時監控」(22%)、「通過攝像頭遠程網絡監控」(18%)和「照片識別」(15%)。

數據來源:2019年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態度

整合資源 保證效果

超五成教師認為教學實踐中同事的建議或指導最有效

教學效果的保障離不開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合理的教學組織,在線課程也不例外。

數據顯示,受訪者談到個人所負責的在線課程時,有一半教師表示「均是自己設計並建立的」,還有的表示「部分是完全自己設計並建立的」(19%),「是在教學設計師的幫助下建立了所有或大部分的課程」(17%),「是從其他教師處接手的」(14%)。

儘管過半在線教學教師課程設計和講授靠「自力更生」,但教師在在線課程的設計和講授中,還是會藉助一些外在的資源和幫助。數據顯示,有過在線教學經歷的教師認為「本校同事的建議和指導」對自己的課程設計和教學都是最有幫助的。而在線教學中,學生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數據來源:2019年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態度

事實上,麥可思開展的某校教師對同事支持各方面的評價數據也顯示,在「同事會就教學/研究的想法和問題向自己徵求意見」(97%)、「同事會教給自己一些知識和技能」(95%)等方面教師的評價均較高。所以,從學校層面看,可適當為教師創造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正如南京郵電大學組織教師開展「在線教學經驗分享周」活動,邀請在線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結合課程性質和學情調查情況,圍繞在線教學平臺選擇、教學素材準備、線上教學活動開展、線上師生互動、作業布置等環節進行分享和交流,實實在在地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學習、人人提高」的在線學習氛圍。

主要參考文獻:

[1] Doug Lederman. 」Professors' Slow, Steady Acceptance of Online Learning: A Survey.」 The Inside of Higher Education.October 30th, 2019. Web.

[2] 2019 Survey of Faculty Attitudes on Technology

相關焦點

  • 在線教學融入學校教育的幾點看法
    3月16日,應天長小學邀請,無極互聯資深運營郜貴文在線上為各個老師分享《在線教學融入學校教育的幾點看法》。非常榮幸受樓校長的邀請,本次通過直播的形式於與大家分享在線教學融入學校教育的幾點看法。首先我自我介紹下,我叫郜貴文,是浙江無極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的,一直負責學校的一線運營,同時也一直在網絡教育領域工作5.6年。
  • 廈門大學:後疫情時代高校教師在線教學態度的調查研究
    本研究採用了廈門大學教師發展中心在疫情期間對高校教師在線教學的調查和統計數據,分析了不同背景和不同在線教學經歷的13997名高校教師對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的態度,結果發現:超過3/4的高校教師樂於接受採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而且這種教學經歷還是影響教師在線教學態度的重要因素;不同類型、不同性質、不同地區以及不同教齡、不同學科的教師對在線教學改進意願的差異顯著
  • 在線教學如何助力高校課堂革命?——疫情之下大規模在線教學行動的...
    有數據表明,知曉並經常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教師,比例不到10%(劉振天,2020),絕大多數教師僅限於簡單的多媒體操作。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卻驟然改變了這種局面。按照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統一部署,自2月中旬以來,全國高校陸續拉開了線上教學帷幕。
  • 在線教學如何助力高校課堂革命?
    有數據表明,知曉並經常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教師,比例不到10%(劉振天,2020),絕大多數教師僅限於簡單的多媒體操作。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卻驟然改變了這種局面。按照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統一部署,自2月中旬以來,全國高校陸續拉開了線上教學帷幕。
  • 調查顯示:超過八成高校教師對在線教學有信心
    在日前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校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教指委副主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徐曉飛介紹了一項高校在線教學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0%的教師對在線教學抱有信心,並願意在疫情後繼續開展在線教學或混合式教學。
  • 第三屆新東方在線高校外語教學高峰論壇召開,聚焦外語教學改革與實踐
    5月5日,高校外語教學信息化改革與實踐研討會暨第三屆新東方在線高校外語教學高峰論壇在京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多所高校近百名外語教育領域專家、學者、教學管理者及一線教師悉數到場,掀開外語教學改革新篇章。
  • 55.4%教師認為電子設備進課堂利大於弊,在線教學最大難題竟然是TA|深讀數據
    在線教學、網上授課成為了今年高教領域的熱門話題,走上「在線講臺」的教師體驗了科技如何解決師生「天各一方」帶來的教學難題。隨著高校陸續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圓滿完成了在線教學支持任務的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還能進入課堂輔助學生學習嗎?麥可思最近研究了高校教師對科技與教育「聯姻」的看法。
  • 高校在線教學STEP by STEP簡易指南
    與2003年的SARS時期相比,中國在線教育在數字資源、教學平臺、課程模式、教師助教隊伍、技術支持隊伍建設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面對今天的肺炎疫情,學校和教師,都有可能通過選擇、採集現有的在線教學平臺和服務,迅速搭建在線課程,開展在線教學。如何將校園課程快速遷移到在線教學平臺?
  • 提升高校在線教學質量的方法與路徑
    在疫情防控的形勢下,所有課程依託在線教學並要保證與線下課堂教學同質等效,這對於高校而言既是挑戰也是重要的機遇。北京大學基於多年在線教學的豐富經驗,結合疫情防控實際,對教學工作進行了深入探索和實踐創新。為保證網絡和教學系統的平穩運行,學校成立了在線教學技術保障組,進行統一指揮調度。教學管理部門、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計算中心通力合作,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學校還設置網絡教學指揮調度中心,接入在線教學所有平臺信號,全面實時掌握在線教學動態。每日0時至2時進行例行系統維護及優化,動態更新學生選課數據。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工作機制,及時進行系統軟體硬體的性能優化,保障在線教學穩定運行。
  • 武漢大學|22家在線課程平臺在疫情防控期間支持高校在線教學服務...
    【MBA中國網訊】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高校正常開學和課堂教學造成的影響,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並同步發布了22家在線課程平臺在疫情防控期間支持高校在線教學服務方案信息。具體有哪些平臺?珞珞珈珈為你整理好啦!
  • 教育部疫情防控期間普通高校在線教學指導意見
    ,充分利用學習行為分析數據,了解學生在線學習情況。在線課程平臺要有組織地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疫情嚴重地區高校乃至更大範圍高校建立聯繫,了解高校情況和教學需求,結合平臺課程資源特點和技術優勢,為高校制定豐富多樣的在線教學解決方案;要為教師提供教學平臺及軟體支持服務,支持教師利用慕課等在線教學資源自主開展在線教學;鼓勵開展網上在線教學培訓,幫助廣大教師適應新型教學環境、掌握在線教學技能、提高在線教學效果。
  • 疫情阻擊戰中高校在線教育教學的突圍策略
    疫情阻擊戰中高校在線教育教學的突圍策略由於受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影響,在線教育教學成為高校目前「停課不停學」的必然選擇。在線教育教學和傳統教學不僅僅是線上線下教學和學習方式的區別,更是學習理念與教學組織形式的更替,高校應該把它視作當前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一次重要機遇,在教學組織與教學管理方面,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和任課教師都應該大膽改革創新。在線教育教學,不能理解為傳統課程有多少學時,就由任課教師在網絡上尋找一門相同網絡課程,讓學生在線上學習多少學時。
  • 全國高校教師教學競賽狀態數據發布 我校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哈工大報訊(王麗丹/文)2月22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研究」項目組正式發布「2012-2018年全國高校教師教學競賽狀態數據」,我校教師以競賽獲獎數量81項、獲獎總分94分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 慧科正在開啟在線教育新模式:是怎樣的在線教育讓這次雲端教學擁有如此人氣?
    然而,面對一再充值的寒假,「停課不停學」只是基礎,如何保障線上教學與線下效果同質才是真正的痛點。新模式 線上教學指南讓「網課」有章可循疫情當前,「停課不停學」成為了教育關鍵詞,而在線教育也迎來了一次大考和檢驗。面對這樣的「大浪淘沙」,只有保障線上教學質量不降質、學生學習效果不打折、學生成長不延期,才能讓「停課不停學」真正發揮效能。
  • 紮實開展在線教學 力促高校課堂變革新思考
    當前,在線教學成了疫情防控形勢下的重要教學模式,為積極配合打贏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疫」,全國各地高校切實扛起疫情防控責任,努力實現「停課不停教、不停學」。最近,《中國教育報》刊發了一組「紮實開展在線教學」的系列評論,引發了我對高校如何搞好在線教學的一些思考。
  • 高校教師「見招拆招」玩轉網課 ,線上教學如何行穩致遠
    交匯點訊 大學在線開學已有半個多月。上千門課程,數萬名學生,對於每所高校和教師來說,這種大規模網課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更是對線上教學的實時檢驗和加速變革。曾因慕課掀起的在線教育風暴,或將因此迎來全新的發展契機。
  • 學術探究|我國高校大規模線上教學的階段性特徵——基於對學生...
    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在線教學改變了教師對教育技術和網際網路的認知,改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此次在線教學,教師受到的「挑戰」最大,但收穫恐怕也最多。課題組的數據顯示:有76.5%的教師對未來的網絡教學有信心(廈門大學教師發展中心a,2020);教育部高教司公布的數據顯示,80%的教師對未來的網絡教學有信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0)。
  • 優伯樂: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對於在線教育的相關看法?
    在線教育,其通行概念約在10年之前提出來,顧名思義是以網絡為介質的教學方式,通過網絡,學員與教師即使相隔萬裡也可以開展教學活動;此外,藉助網絡課件,學員還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真正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於工作繁忙,學習時間不固定的職場人而言網絡遠程教育是最方便不過的學習方式。
  • 中北大學就在線教學等工作致全校教師的一封信
    為確保「停課不停教不停學」,學校出臺《中北大學防控期間在線教學專項工作方案》,對老師們提出了提前工作的要求。為此,我們的老師棄小家顧大家,犧牲照顧家人的時間,精心準備,努力鑽研在線課程方案,晝夜加班錄製線上課程視頻,切實做到了線上線下實質等效。近一個月來,學校教師共計1245人次在學習通、藍墨雲班、雨課堂、智慧樹以及中北大學課程教學管理系統平臺建課3302門次。
  • 抗疫背景下高校在線教學的實踐探索及改革啟示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高校正常教學造成的影響,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高校依託各級各類在線課程平臺、校內網絡學習空間等,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保證疫情防控期間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隨後,全國各高校陸續開展在線教學,積累了豐富的在線教學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