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5月5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昨天,本報報導了外省有無良商販用老鼠肉冒充羊肉流入蘇、滬等地農貿市場。昨夜今晨,記者走訪了申城部分超市和小飯館後發現,不少市民對於摻雜著其他肉類成分的 「混合羊肉卷」都心存芥蒂,「蔥爆羊肉」等菜餚也已不再受歡迎,而一些火鍋店則乾脆將大塊的熱氣羊肉搬到店門口現切現賣,以博取食客安心。
業內專家提醒市民,可用「三看一嘗」來辨別真假羊肉。
誤食老鼠肉風險極大
上海市食安辦副主任顧振華表示,此前公安部或其他監管部門並未通報上海市場有老鼠肉、狐狸肉等冒充羊肉的情況,獲知此消息後,市食安辦已經積極和公安部聯繫,將會根據線索,聯合工商、質監、食藥監等多個監管部門,進一步調查假羊肉具體銷往本市哪些市場,以及具體的銷售數量。工商部門已經下發緊急通知,加強巡查和索證索票工作。食藥監部門也會加大監管力度,對相關肉製品的來源密切關注。
食用老鼠肉對人體有多大危害?市食品研究所技術總監馬志英指出,老鼠肉不是食用肉,是否有傳染病,是否攜帶細菌、病毒都不得而知,還可能存在過敏源,如果被食用風險很大。
至於為何會拿狐狸肉、水貂肉這類稀少珍貴的肉製品冒充價值次之的羊肉,食品專家們分析,山東存在部分狐狸和水貂養殖場,主取其皮毛製成大衣銷售,是一筆很可觀的收入,但除去皮毛,剩餘的肉類無法得到有效處理,可能通過非法途徑流入市場。
超市內羊肉卷出現滯銷
昨天起,不少上海市民在就餐時對羊肉及相關菜餚都採取迴避態度。
在閔行區莘建路上的一家小餐館內,「蔥爆羊肉」原本是道熱門菜,但昨晚卻一份都沒有賣出去,不少食客都表示,在上海地區尚沒有查明假羊肉的來歷之前,還是選擇不吃為妙。
金陵東路的一家主打涮羊肉的火鍋店也受到了假羊肉事件影響,昨晚的食客只有往常的三分之二。店老闆為了消除食客的顧慮,吩咐夥計將大塊帶皮的羊肉直接放到店門口,在大批食客與過往路人的眼皮底下現切現賣,力證其銷售的熱氣羊肉新鮮可靠。
今天上午,記者走訪了莘莊地區的幾家大型超市,發現冷凍櫃裡的羊肉卷也成了不受歡迎的「棄兒」。有市民拿起一盒羊肉卷,發現產品說明上寫著還含有鴨肉成分,便直接放下了。另一款某品牌的羔羊肉卷,雖然註明了「100%純羊肉」,並在打折促銷,但購買者也寥寥。促銷員表示,春夏季節原本就不是羊肉的銷售旺季,如今假羊肉事件一出,冷凍的羊肉卷估計更難買了。
辨別可用「三看一嘗」
假羊肉和真羊肉如何鑑別?昨天,老鼠肉冒充羊肉事件報導後,網上流傳著各種各樣的鑑別方法。食品專家表示,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辨別真假羊肉最簡單的方法是「三看一嘗」。
首先看顏色:假羊肉卷下鍋後顏色會變黑,並且產生很多浮沫;真羊肉卷下鍋後顏色依舊為粉紅色,浮沫較少。
其次看紋理:假羊肉卷紋理粗糙,切片後瘦肉多,呈大片狀;真羊肉卷則紋理細膩,切片後含有白色條紋。
第三看肥瘦:假羊肉通常是肥瘦各佔一邊,用手一捏就會分開,燒熟後更是碎成一片片;真羊肉肥肉應該是一絲絲夾在瘦肉裡的,分布自然均勻。
最後還可以嘗味道:如果還不能分辨真假,就只能親口嘗一嘗了。假羊肉吃到嘴裡發硬,真羊肉卷雖然有羶味但嚼起來卻很香。
另外,專家還特別提醒市民,不要貪嘴隨便吃燒烤攤上廉價的羊肉串,其原料也很可能就是鴨肉、雞肉等製成,而羊肉味則有可能來源於羊肉粉、羊肉精膏等添加劑。市民購買羊肉務必到正規的超市、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