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街頭鹽水煮花生老少鹹宜,為啥總感覺自製的味道不如賣的好

2020-12-23 北晚新視覺網

老北京的範圍比現在的北京可小多了,所謂「內九外七皇城四」,說的就是北京內城有九個城門樓子,外城有七個城門樓,「皇城四」是說皇城東西南北有四個門樓,即東安門、西安門、中華門、地安門。這就是老北京的範圍,其實就是現在的二環以內這麼一小塊地兒。出了二環就是農村了,一望無邊的都是莊稼地,農民生產出的糧食瓜果蔬菜運到城裡很方便,路程近,推車挎籃都不是事兒,走街串巷吆喝賣的也就多了。所以當時北京城裡吃的都是時令農產品,什麼季節吃什麼食物,久而久之也就成了生活習慣。

作者 何大齊 文並繪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大量的新鮮的農產品由農民肩挑車載湧入了城,城裡人就有了口福。北京郊區盛產花生,秋天花生成熟了,農民從地裡刨出花生,就把其中一部分加工成熟食,如炒花生、煮花生等,這樣就好賣出,可以多掙些錢。就拿這煮花生來說吧,先要把新鮮花生用清水把上面的泥土洗乾淨,然後把每個花生都在上沿邊兒的地方捏開一個裂口,為的是好入味兒。隨後把開口的花生倒入灶上的大柴鍋,加水,用柴火燒開,然後放入花椒、大料、八角、桂皮和大鹽粒,開鍋二十多分鐘,最後放入少量的白胡椒粉和陳醋來提味兒,這一鍋鹽煮花生就齊活了。煮是煮好了,但不能立刻去賣,必須撈出來放到大瓷盆裡,在五香的鹽水湯汁浸泡一夜,讓每粒花生充分入味兒。第二天一早就可以撈出放在柳條筐中,挑擔或推車進城串胡同吆喝:「五香鹹落花生!」「鮮花生哎鹹花生,五香鹹花生!」「好香的下酒菜哎!」

農民在加工花生的過程中投入了時間、勞力、輔料等,必然就提高了花生的售價,一斤煮花生,可比生花生加一倍或更多的價格賣出,農民就是靠勤勞掙一點兒辛苦錢。那會兒我們家裡有時也買生花生自己煮,但總感到味道不如賣的好吃,聽奶奶說是因為農民用的是大柴鍋,燒的是灶火,煮出的東西都有香味兒,也可能吧。

五香花生大人孩子都愛吃,在那物質貧乏的歲月,煮花生就成了秋季零食的主角。我記得那時家裡的男性長輩有的喜歡喝白酒,煮花生就成了他們最常吃的下酒小菜了。小孩兒也特別愛吃,因為花生不但美味,而且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對孩子長身體也特別有好處,在零食匱乏的時代,大人聽到胡同賣煮花生的吆喝聲,也經常給買一大盆,即有營養,又飽腹頂餓,還能讓不時閒兒的孩子安靜好一會兒,那真是大小同樂了。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開始,農產品都統購統銷了,農民個體不能私自出售,賣煮花生這一行也就在京城絕跡了。現在五花八門的零食都數不清了,哪個家裡的孩子不是變著花樣吃玩兒,但唯獨那不起眼兒的吃煮花生的滋味,卻成了我童年生活抹不掉的美好記憶。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08

相關焦點

  • 小夥伴們的鹽水煮花生
    摘下來的花生粒,又在太陽下暴曬幾日,徹底曬乾水分後,用不漏氣的袋子裝起來,吃的時候就一點一點倒出來,太多就拉到集市上去賣。過中秋那天,就吃花生了。炒花生、炸花生粒、花生燉排骨、燉豬腳……後來,又流行吃鹽水煮花生。爸爸很喜歡吃。
  • 剛採摘的新鮮花生,最先烹飪的,應該是鹽水煮花生
    草草啖鹽說蜜——吃鹹的說甜的胡謅亂侃如今正是新鮮花生上市的時節,滿大街都是賣花生的婆婆媽媽那就是鹽水煮花生,可趁熱吃、可冰凍吃,亦可以曬成幹、慢慢品味,都是絕頂美味。【鹽水煮花生】一、準備食材:新花生1500g、鹽100g。
  • 煮花生用鹽水煮,不香不入味?多加2步,花生入味還清甜,特實用
    煮花生用鹽水煮,不香不入味?多加2步,花生入味還清甜,特實用。當下什麼食材比較火,我說是花生,應該沒幾個人反對吧?前幾天家裡種的花生,說是要挖了,要我回家幫忙,因為每年種的不是特別的多,所以基本上3天就全部挖完,另外就是摘花生,也摘了一兩天。家裡的花生鮮嫩爽口,我想著煮一鍋鹽水花生下酒,可是總是不太入味。
  • 煮花生時,最「忌諱」用鹽水泡,記住2步,煮出花生鮮香入味!
    過完中秋節我最饞的食物就是煮花生,雖然夏天的時候在夜市攤上也有吃到煮花生,可是夏天吃的煮花生並不是新鮮的花生,多半都是陳舊的老花生,陳年的花生,加入調味品去煮,煮出來的花生不夠入味,而且營養價值也不高。
  • 煮花生時,最「忌諱」用鹽水泡,學會這一招,做出的鮮香美味
    煮花生時,最「忌諱」用鹽水泡,學會這一招,做出的鮮香美味,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可以說真的是越來越好了,相信大家應該都是這麼認為的吧,尤其是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好了之後,人們對於美食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的,大家應該都知道,現在的天氣可以說有很多人都是非常喜歡去夜市攤上吃一些燒烤的
  • 鹽水煮花生,不油炸,不上火,健康零食的做法收藏起來!
    鹽水煮花生,不油炸,不上火,健康零食的做法收藏起來!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做的美食不是椒鹽花生米,我是鹽煮花生,這道菜在小編的老家可是老一輩們最愛的下酒菜,今天小編就來教一教大家應該怎麼做這道美食。首先先去買花生花生,要買什麼樣的呢?最好就是新鮮的,因為新鮮的花生煮出來味道會更加入味,吃起來也會更加的好吃,那麼大家知道新鮮的花生應該怎麼挑選嗎?
  • 老北京的蘿蔔絲餅 PK 江南街頭小吃油墩子 想要好吃就得下油鍋
    作為北京名小吃序列中的一種,蘿蔔絲餅總是在白蘿蔔特有的香氣中,讓人想起媽媽的味道。媽媽喜歡做各種麵食,老北京麵食中的糊塌子,韭菜糊餅和蘿蔔絲餅都是她爛熟於心的菜式。尤其是炎熱的夏天,用高壓鍋悶上一鍋豆粥,然後做幾張有菜有面的餅子,切半個蒜香撲鼻的松仁小肚,就是一頓又好吃又有營養的晚餐了。媽媽的蘿蔔絲餅,有兩種不同的做法。
  • 鹽水花生&鹽水毛豆的做法,隔三差五煮1鍋,天熱少不了
    一行人點餐,不管誰點,總少不了兩樣,煮花生和煮毛豆。其實也不止是大人,小朋友也喜歡。5、將泡花生的水連同泡好的花生一起倒入鍋裡。大火煮開,中火慢煮至花生熟透即可。鹽水花生完成,放冷即可食用。連著煮的湯一起,放入冰箱冷藏之後,口感更佳哦。味道一點兒不比買的差哦!
  • 老北京街頭遊商為何都稱為「打瓢的」?他們總能讓胡同形成歡樂的海洋
    老北京街頭的遊商都有自己招攬生意的響器。其中賣日雜用品及炊具這一行的響器,是用鋸開的半個瓠瓜,就是北京人俗稱的瓢。這行的小販都是手拿一根細藤條,邊走邊敲打拴扣在挑子側邊的瓢,發出「啪啪」的聲音。胡同深院裡的奶奶大媽們,聽聲兒就知道是賣日常生活用品的來了。只見這位老漢,肩扛一個高腳的長板凳,上面橫豎捆綁著幾根又長又粗的竹筒子,這就紮成個大竹架子了。
  • 小夥子街頭賣 「車輪餅」,價格便宜味道好,你覺得如何
    小夥子街頭賣 「車輪餅」,價格便宜味道好,你覺得如何無論是在餐廳,還是在小攤,都是可以吃到美味的小吃。不過話說回來,唯一不同的就是價格啦。如果說讓小愛選擇一種的話,那麼肯定是會選擇小攤,畢竟可以選擇的種類更多一些哦。
  • 回憶裡的煙火氣,時光的味道
    書中自有黃金屋,不如去書裡找點美食的記憶,聊以解饞。「大隱於市的美食,散落江湖的佳餚,東奔西走,只為吃口熱乎的;一個人的飯館,每個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湯,南來北往,至味只在人與人之間。」從千裡之外的江湖至味到靈魂深處的家鄉味道,從四面八方覓食的掃街嘴到飲食變遷的滄海桑田,從食客廚子店小二談到飯菜與共那一人,拂袖笑破飯桌上的假面具,平民食物也看得人口水四濺之時,歸根結底直抵人心:吃什麼、在哪裡吃這些問題遠不如「和誰吃」來得重要,人間至味往往醞釀於人與人之間,最好吃的永遠是人。」
  • 農村小夥街頭賣豬肉,為啥生意這麼好?這樣切肉,生意能不好嗎?
    一個農村小夥在街頭賣土豬肉,不趕集也有很多人前來購買,每次經過看到他生意都很好,周圍的幾家肉攤子顧客卻寥寥無幾,一直很疑惑,今天走近看一下。首先,這豬肉看起來很不錯,很新鮮的感覺,而且肉質也不錯。小夥子說這是農村散養土豬,都是他們到各個村裡去收來的,價格要貴一些,但豬肉的品質比較好,吃起來味道也很好。豬肉的品質大概是大家紛紛購買的原因之一。
  • 老北京的冰棍最早在哪兒賣?土法製造冰棍的第一人來自這兒
    據民俗學家鄧雲鄉先生在《雲鄉話食》一書中回憶,上世紀三十年代,北京東安市場的起士林、國強,米市大街的青年會餐室,西單的中華齋、半畝園、濱來香、亞北號等十幾家字號,都有很好的手搖冰激凌出售,不但店中零售,還可以整桶送到顧客家中,「膩、滑、涼、甜,入口即化,其味道比電機製造的冰磚等不知道好多少倍」。
  • 大姐當街賣特色快餐,每天出攤都忙個不停,食客:夠長夠粗味道好
    不論是便利店一塊錢兩塊錢一根的烤腸,還是超市裡五塊錢一根的臺灣烤腸,感覺吃起來都缺少點感覺,竹籤子戳著的烤腸不論多少錢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腸衣裡面的豬肉太碎太嫩沒嚼勁,而家裡面灌的香腸都是三分肥七分瘦的好肉,灌香腸選用的豬肉首先一點就是豬肉絕對不能是灌水豬肉,一旦選用注水肉來做香腸,這樣的香腸很容易變質。
  • 春明敘舊:老北京最早在哪兒賣冰棍?
    老北京最早在公共室外場所賣奶油冰激凌的地方應該是中山公園民國:別具特色的冰激凌叫賣聲要說冰棍,先得說冰激凌。據民俗學家鄧雲鄉先生在《雲鄉話食》一書中回憶,上世紀三十年代,北京東安市場的起士林、國強,米市大街的青年會餐室,西單的中華齋、半畝園、濱來香、亞北號等十幾家字號,都有很好的手搖冰激凌出售,不但店中零售,還可以整桶送到顧客家中,「膩、滑、涼、甜,入口即化,其味道比電機製造的冰磚等不知道好多少倍」。
  • 看似一樣的煮花生和煮毛豆,技巧方法卻不同,花生入味,毛豆翠綠
    有些人喜歡在家自己煮花生和毛豆,不過,卻煮不出那個味來,並且毛豆也是顏色發黃不好看,所以今天吃貨大叔就給大家分享這個看似簡單的鹽水煮花生和鹽水煮毛豆。1.首先,把花生仔細的洗乾淨2.準備配料:幹辣椒、花椒、八角、桂皮、香葉、蔥、姜3.鍋裡倒水,放入配料,再倒入花生,放入適量的鹽,攪拌幾下,蓋蓋,大火燒開4.燒開後,轉小火煮半小時,時間到了,不要開蓋,繼續燜半小時5.好了
  • 這菜以前不要錢,想吃都在地裡拔,如今9塊一斤,拌一拌味道極鮮
    話說,現在生活好了,人吃得也就講究了,不光是追求味蕾的享受,也更注重食材的搭配與營養了。還記得,我小時候那會兒,生活還是蠻清苦的,家裡吃的大多都是自己家種的菜,簡單做一做就能上桌了,吃啥也不講究,就圖飽個肚子。雖說那時候的花樣不如現在多,但是童年生活倒也有趣得多。
  • 這幾家涮肉店帶你找到老北京的味道
    吃完走到北口老店發現還在排,好慶幸。據朋友所說味道並沒有差別哦。聚寶源主打銅鍋涮肉,跟海底撈之類的川系火鍋相比更注重食材的新鮮和口感。想想看清水煮出來的肉就那樣好吃了!鮮美可口,我一個人就消滅了一盤牛肉怕上火沒有點羊肉,其實他家的手切羊肉更出名哦!所以說在北京一定要吃銅火鍋,幾個人圍著熱氣騰騰的鍋,太有感覺了。再來說下火燒吧,說是全北京最好吃的火燒也不誇張呢,才一塊錢一個,味道絕了!
  • 老北京街頭烀白薯消失幾十年了,如今自家也能做
    烀[hū]是北京方言用語,指一種烹飪方法——把食物放在鍋裡,加上水,蓋好鍋蓋,用文火半蒸半煮,使食物熟透。作者 何大齊 文並繪老北京一進入冬季,街頭巷尾總能見到賣烀白薯的小販。這東西價格是很便宜的,那真是老少鹹宜!賣白薯的小販,在車上放一摞小瓷碟兒,另備一個筒裡放許多竹籤兒。誰要買烀白薯,小販手中拿一把長刀子,伸到鍋裡插在白薯肚上,託起來一個個地碼放在小瓷碟兒中,再用一個木把兒上拴一大綹白麻的工具,蘸上棕紅色、黏稠的如蜜一樣的湯汁兒,淋在瓷碟中的白薯上,晶瑩剔透,散發著撲鼻的香味,那真是色、香、味兒俱佳!
  • 煮花生時,只加鹽就錯了,多加這3步,花生米又香又入味,真好吃
    常吃花生對於我們的身體也有一定的好處,上次小董朋友傷胃了,覺得胃裡面像火燒一樣的,吃了幾粒花生就逐漸好起來了。煮花生時,只加鹽就錯了,多加這3步,花生米又香又入味,真好吃立秋後,花生都成熟了,這個季節的花生最適合吃水煮花生,一盤水煮花生米不管是追劇還是做家庭小零食都非常的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