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慈濟慈善基金會:洪水無情人有情 慈濟救助暖人心

2020-12-20 巴渝圈

7月4日,中國慈濟慈善基金會一行12人趕赴綦江區文龍街道菜壩社區、永新鎮、趕水鎮太公村等受災嚴重地區勘察災情。

6月22日,受綦江周邊及上遊貴州地區連續暴雨影響,綦江河出現百年難遇特大洪水,該區多個街鎮遭受嚴重洪災。綦江洪災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區民政局、區慈善會按照區委、區政府抗洪救災的總體部署,在重慶市慈善總會的幫助下,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和各種社會力量參與抗洪救災,幫助受災群眾恢復生產、重建家園。中國慈濟慈善基金會負責人黃崇發率隊趕到綦江區,深入文龍街道、趕水鎮、永新鎮農村和場鎮開展「洪水無情·善舉暖心」慈善救災幫扶活動,幫助受災群眾渡過難關。

在了解群眾受災情況和切實需求後,7月8日,慰問活動在文龍街道菜壩社區拉開序幕。救助涉及58個村居,發放抗洪救災資金124.15萬元,毛毯、應急裝備等物資20.9萬元,總計145.05萬元。

洪水無情人有情。據了解,菜壩社區工作人員收到一條受災戶發來的簡訊,「感謝那些愛心人士,我家受災不是很嚴重,我想把這個愛心補貼款給那些受災更嚴重的人!」在入戶走訪時,家住文龍街道龍角路年過七十的霍大爺拉著志願者的手一個勁兒地道謝,當被問到打算如何使用這筆善款時,大爺回答得毫不猶豫,他說雖然自己也受洪災影響,但如果有更需要這筆善款的,願意捐給他!

54歲的張芳群住在趕水鎮適中村的一處山腰上,是兩個孫兒的奶奶。接連的暴雨讓婆孫三人住的房子出現了裂縫,屋後也全是因鬆動滾落的山石,趕水鎮政府立即派出專業部門勘察鑑定,住在這裡的還有翟先秀等四戶全部要集體搬遷。「如果山坡繼續滑動,不僅房子沒法住人,自家的地也都會被毀。」張芳群指著屋子旁的玉米地和水稻田說。但是她很樂觀,她還告訴志願者:有黨和政府以及這麼多社會愛心人士的鼓勵和支持,她會在新的居住地找塊合適的地,用勤勞的雙手努力生活,不會辜負大家的關心和幫助。

奉獻、團結、和諧的氛圍在這場活動中不斷傳遞著,碰撞出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情感共鳴,也凝聚起共克時艱的力量。 (李欣科)

相關焦點

  • 四川省長蔣巨峰參觀臺灣慈濟博物館並會晤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
    蔣巨峰省長在花蓮拜會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並在證嚴法師陪同下參觀慈濟博物館。 5月24日,懷著感恩之情,四川省長蔣巨峰走進位於臺灣花蓮的慈濟博物館,會晤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交流災難救助、重建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經驗。
  • 臺灣慈濟基金會:宗教慈善的成功案例
    11月3日在京舉行的中國第六屆宗教公益事業論壇上,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模式被公認是宗教慈善的成功案例之一。行在思前慈濟注重當下的因緣,「因為緣分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遇見也即為正見,有人需要幫助其實就是菩薩對人的考驗,因此沒有不幫之理,也沒有等一等之說。」慈濟基金會創始人證嚴法師這樣說。
  •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接受專訪 談善款管理
    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 佛教在線訊 在臺灣,80%的個人捐助都捐給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慈濟義工遍布全球,出現在全世界許許多多有災難與苦難的地方。成立以來的20年間,其開展的扶貧和人道主義救援,已惠及數千萬貧困和受災人口。
  • 上海市政協民宗委赴蘇州市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學習調研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該基金會的基本情況,以及開展公益慈善的理念、做法和經驗,並就課題組關心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回應交流。本文圖片均由李賢聰 攝課題組先在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門診部,聽取陳明宏副院長介紹慈濟醫療特色,以及「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理念;接著在項目處郭奕豔的導覽下,了解了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創立當初「克勤、克儉、克己、克難」的歲月和慈善項目起源,以及因1991年華東水災,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走入大陸賑災,從此搭起兩岸心橋,播撒大愛種子的慈善足跡
  • 臺灣慈濟基金會海南屯昌發放冬令物資
    新華社海口12月31日電(記者 李浩然)近日,在海南省屯昌縣,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發放價值41萬餘元的冬令物資,令該縣2個鎮9個自然村的580餘戶生活困難家庭受益。上午9時許,由海南省臺辦牽頭的該發放活動正式開始,現場宣讀了遠在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的慰問信。
  • 臺灣慈濟和法鼓山慈善基金會援建四川地震災後重建項目
    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援建蘆山地震災後重建項目開工  4月18日,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援建蘆山「4·20」地震災後重建項目在名山區中學正式開工。  在開工儀式上,周敏謙首先向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對四川「5·12」和「4·20」兩次大地震的愛心援助表示衷心感謝,向長期居住在地震災區的臺灣志工表示誠摯慰問,對受助的學校及學生提出了殷切希望,勉勵學生要以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厚愛為動力,好好珍惜學習環境和條件,樹立遠大理想,學業有成,報效祖國,感恩社會,為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創造兩岸美好未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不懈的努力
  • 慈濟慈善:撒向黃梅都是「愛」
    黃梅的嚴重災情,牽動著慈濟慈善基金會武漢志工的心。他們在第一時間成立「黃梅災害協調中心」,通過黃岡市委統戰部向黃梅發出援助信號,得到了縣民政局、慈善會等部門的積極回應,忙碌在慈善項目策劃和防汛一線的副縣級幹部、縣慈善會會長李仲良,縣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朱勳平委託局黨組成員石小明牽頭,主動與慈濟慈善基金會武漢志工代表董林藝、牛雅微、周勇、樊麗華等聯繫、對接。
  • 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援建山陽縣教育衛生項目
    8月23至25日,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理事長、臺灣慈濟人文志業執行長王端正一行6人,在山陽縣委常委、統戰部長葉敏,山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馮有銘等陪同下,對擬援貧項目山陽縣第四幼兒園、十里舖街道辦衛生院等5個項目,再次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並成功籤定5項援貧項目協議,資金總額1535萬元。
  • 臺灣慈濟基金會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中國臺灣網4月9日蘇州訊 日前,由鳳凰衛視和鳳凰網發起、聯合海內外數十家知名華文媒體和機構共同主辦的「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 在北京清華大學舉行。「證嚴法師暨慈濟基金會」獲頒「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於1966年創立於臺灣花蓮,主要從事「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骨骼捐贈、環境保護」等公益事業。
  • 案例 「愛與信任」凝聚成的慈濟基金會
    原來有一群身著「藍天白雲」制服的志願者,安靜地在麗都飯店為乘客家屬端水、供餐、慰問、協助辦理籤證……  雖然低調,但這些志願者並不是來自一個小群體——在世界各地,身著這樣統一服裝的慈濟志工有200萬,分布在50個國家和地區,慈善關懷足跡已遍布87個國家和地區。他們習慣在奉獻自己愛心的時候,向受助者道一句「感恩」!說這句話時,往往滿臉幸福,微微彎腰,雙手合十在胸前。
  • 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到雅安市考察援建學校
    2018-12-10 16:25:50    華夏經緯網
  • 慈濟訊息:《慈濟》 獲「好雜誌」獎
    (攝影者:廖敏惠) 由「中國內刊協會」就大陸各企事業單位報送推薦參評的內部報刊,經過評選辦公室整理、評審委員會篩選評議,最終32個省市350份內刊進入2014年度優秀內刊綜合類名單。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榮獲「好雜誌」特等獎與「好編輯」獎兩項榮譽。
  • 臺灣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一行參訪蘇州寒山寺
    臺灣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一行參訪蘇州寒山寺親切交談熱情接待臺灣慈濟參訪團合影留念佛教在線蘇州訊 2015年10月13日下午,臺灣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女士一行參訪蘇州寒山寺臺灣慈濟參訪團在寒山寺知客演航法師的帶領下參觀寒山寺,並前往大雄寶殿禮佛。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江蘇省佛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寒山寺方丈秋爽法師在方丈室二樓熱情接待臺灣慈濟參訪團,與來賓就文化、慈善、健康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臺灣心臟內科專家,臺灣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醫生也隨同交流。
  • 臺灣慈濟捲入爭議風暴 輿論籲慈善透明化
    臺灣著名宗教慈善團體慈濟3月17日舉行記者會,針對其美國總會是否涉及軍火交易作說明。慈濟素來形象良好,但自上月底臺北市長柯文哲開聲質疑以來,慈濟便陷入一連串爭議。
  • 臺灣佛教慈濟功德會《慈濟》月刊跨越四十年(圖)
    資深志工與讀者分享閱讀經驗以及他們在生活中踐行慈善理念的一則則小故事 《慈濟》月刊對臺灣無數平凡善良小人物貢獻所能、奉獻社會作了真實記錄,被列為臺灣發行量最大的中文雜誌由佛教慈濟功德會出版的《慈濟》月刊二十五日在臺北市北投區慈濟人文志業中心以一場茶會與數百名讀者共同慶祝刊物創辦四十年
  • 大陸青年交流團訪問臺灣慈濟基金會
    慈濟基金會方金香向大陸青年介紹慈濟(中國臺灣網 王文英 攝)  中國臺灣網10月26日臺灣花蓮消息  25日下午,大陸青年大學生志願者交流參訪團參訪了位於臺灣花蓮縣的慈濟基金會,基金會靜思堂師姑方金香向大陸青年介紹了慈濟的創立歷史以及目前所從事的工作,希望兩岸能在慈善、教育等各個領域加強合作,共同造福兩岸同胞。
  • 慈濟的慈善理念
    慈濟人本著慈悲喜舍之心,予樂拔苦,在人間締造了清新潔淨的慈濟世界。三十多年以來,慈濟共籌集了上百億臺幣的善款,並有四百多萬人或多或少地參與了慈濟的活動。這裡,我們轉載了證嚴上人關於慈善理念的幾篇短文,正是這些對佛法的樸素詮釋和慈濟人的真履實踐,喚起了社會民眾的熱忱。
  • 慈濟在中國的發展:軟實力和制度學習
    文章首先闡明了與中國大陸相比,以慈濟為代表的臺灣的軟實力狀況。第二部分記錄了慈濟自1991年以來在大陸的活動情況以及大陸的地方政府對慈濟志願者的歡迎。第三部分比較了中國大陸和臺灣對宗教組織提供社會服務的不同政策,並認為,即使中國地方政府願意學習慈濟的經驗,中央政府並沒有象臺灣一樣對宗教採取更為自由的政策。
  • 臺灣最大民間慈善機構 慈濟大陸總部落戶蘇州
    近日,蘇州市景德路上一片灰白的建築群前人聲鼎沸,蘇州慈濟健康促進中心正式揭牌啟用。今後,該中心將立足蘇州提供專業的體檢服務,並將秉承「慈濟」理念,在每月第三周周六上午,為蘇州地區敬老院的老人、低保人員、外來務工者等提供免費義診、體檢、健康諮詢等服務。據了解,這也是中國臺灣最大民間慈善機構——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位於大陸的總部。
  • 建甌南雅鎮這場活動讓群眾暖了身,也暖了心
    寒冬送暖,大愛無疆。 寒冷的天氣也抵擋不住關愛的腳步,更冷卻不了一顆顆送暖的愛心,為了幫助貧困群眾溫暖過冬,12月20日,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組織福州、廈門、漳州、寧德以及建甌等地的156位志工到建甌市南雅鎮開展寒冬送暖活動,發放環保毛毯、棉內衣褲、生活大禮包、大米等物資,共計價值200餘萬元,累計受助群眾達389戶65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