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要去趟杭州可真不容易,一大早出門,買到的車票往往是下午了,路上還得上花四五個小時,辦個事往往得住上一宿。」說起以前去杭州,不少老寧波用「出遠門」來形容。
而如今,別說是去杭州,就是上海或者更遠的地方,大巴車票基本上隨買隨走,一天打個來回也不是難事。改革開放帶來寧波道路運輸四通八達,坐大巴車走得好、走得安全、走得便捷已是標配;如果自己開私家車,車輛維修、保養的管理體系也日益完善。
長途大巴進入「快客」時代
「快客」成為我市道路運輸主流。
改革開放吹活一池春水,經濟的發達讓交通日益繁忙。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道路運輸行業迎著改革開放春風迅速發展。
1990年,寧波市長運公司(今公運集團)購入3輛單車價30萬元的丹東黃海牌客車,為當時最高檔次客車,1輛經營寧波至福州,2輛經營寧波至溫州,公司選派最好司機駕駛該車。
1991年,全市有客運企業200餘家,擁有客車950輛、3.8萬個客位;營運班線665條,營運裡程5.3萬公裡,年公路客運量8000萬人次,周轉量21.6億人公裡,在今後的五年裡,寧波公路長途客運穿山跨海,穩穩行駛在普通國省道、幹線公路上。
1996年12月6日傍晚,這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時刻。杭甬高速段塘收費站,近百輛汽車排隊等候,不少車主鳴喇叭歡慶。18時一到,收費站閘門瞬間開啟,也開啟了寧波公路發展的「高速」徵程,也帶來了道路客運的「高速時代」。
許紅平是市公運集團寧南客運分公司的駕駛員,開了20多年大巴的他說:「跑杭州班線最早走的是329國道,不堵車還好,四五個小時可以到杭州,一堵車就沒個底,早上出車天黑才能到。那時候大巴的乘客也少,因為太慢了。」許紅平說,杭甬高速通車後,兩小時到杭州,大巴基本車車滿座,開在路上別提多舒坦了。1997年12月,浙江省新幹線快速客運公司寧波管理處,首開寧波至上海高速快客班線。
1998年起,長途班車開始安裝衛星定位裝置,公路通行條件進一步好轉,車輛檔次進一步提高。到2000年,全市營運班車客車3605輛、8.3萬客位,營運班線1149條,營運裡程23.3萬公裡,其中跨省209條、13.3萬公裡;跨地(市)302條、6.9萬公裡;跨縣(市)638條、3.0萬公裡;縣區內272條、5675公裡。年公路客運量2.2億人次,周轉量79.5億人公裡。
長途大巴在2005年前後進入「鼎盛期」,全市客運班線超過1000條,遠至雲貴高原、四川盆地,近到省內杭州、紹興、舟山,長途大巴成為很多人重要的出行方式,尤其是黃金周、春運,長途客車「一票難求」,這一情況直到2010年後高鐵崛起才得以緩解。
四大汽車站開啟智能管理
汽車南站3561服務班成為窗口名片。
伴隨著長途客運發展,寧波形成汽車東站、汽車南站、中心站和汽車北站四大汽車站的格局。沐浴著改革春風,四大車站也經歷了顏值、管理和服務的大提升。
「春江水暖鴨先知」。1978年11月,當改革開放號角吹響,浙江省汽車運輸公司寧波分公司(公運集團前身)成立,寧波全市範圍內的各級車站均歸屬其管理,全年完成客運量2311萬人次,旅客周轉量46728萬人公裡,營運客車219輛。當時,寧波市區設有南站、東站與北站。
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我市加快車站建設,引入電子技術,加強車站管理,公用型車站格局初具雛形。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網際網路廣泛應用,旅客對高品質、多樣化、個性化的出行需求日益增加,倒逼傳統道路運輸企業加快融入網際網路發展浪潮,創新「網際網路+客運」服務方式,解決供求雙方信息不對稱,提升旅客出行體驗,促進傳統道路客運企業轉型發展。
位於鐵路寧波站交通樞紐區的汽車南站,在2015年改造提升後新顏亮相,車站為地上五層、地下一層結構,總佔地面積172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200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層主要功能為旅客到站下客、大巴車停放及交通換乘通道;地面一層為售票、候車、發車及行包託提區。汽車南站售票廳面積約500平方米,候車室面積約2500平方米。車站設有自助服務區、旅客安檢通道、旅客服務中心、吸菸室、母嬰室等相關服務區域。站內裝有中央空調、電腦售票系統、電視監控、電子檢票班線動態顯示屏、大型班車運行時刻、票價顯示屏、X射線行李危險物品檢測儀等高科技現代化設施。
汽車南站於1990年首次獲得全國文明車站稱號,從此進入了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先進行列。如今,汽車南站「3561服務班」仍是全市交通系統服務名片,也是全省道路客運企業的行業標杆。
春華秋實。40載歲月積澱讓汽運公司發展成為公運集團,截至去年底,公運集團擁有營運車輛1357輛,經營線路203條,客運班線覆蓋浙江省94個縣市,輻射全國18個省與直轄市。去年,公運集團完成客運量1928.87萬人次,旅客周轉量106617.14萬人公裡。
汽車客運站為旅客及營運車輛提供購票、候車、行李寄存、託運及車輛進站、停放、清洗、出站等各類站務服務。從曾經的售票員在大(中)巴車上挨個兒售票,到如今乘客只要刷手機就能遠程買票,刷身份證就能實現智能檢票,寧波各大汽車站邁進智慧交通行列。
城鄉一體化帶來民生福祉
市民參觀寧波市運政指揮服務中心。
就在長途客運蓬勃發展的同時,行駛於城鄉間的中巴車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興起。記者從市運管局的一份檔案中看到,1992年底,寧波市運管部門放開運輸市場客貨車輛的審批,只要經營者提出申請並符合經營條件的,即可購車投入營運。全市定線不定班中巴一時數量劇增。「這些中巴車的營運線路大都以寧波市區為中心,輻射至鄰近縣(市),公交車、計程車在市區繁華的商業街還設有上下客站點,山區農村旅客乘中巴車能直接到達市中心。寧波至滸山、寧波至莫枝等路段高峰時期達到每2分鐘發一班車,大大方便了群眾乘車。」市運管局有關人士介紹。
應該說,中巴車在那個歷史時期為城鄉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到了第二年,全市中巴線路111條,而以前一些農用麵包車、搞運輸的三輪車紛紛被淘汰。」
隨著各區縣(市)城鄉融合加快,交通運輸一體化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從2003年開始我市陸續進行城鄉客運一體化改造,通過開闢公交線路和市域快客,替換原有的中巴車輛,意在打破城鄉客運二元分割。
2012年,我市各級政府、部門因地制宜,大力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改造。2012年和2013年,餘姚市和慈谿市先後實施了全域範圍的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造,累計改造800多輛農村客運班車,新購公交車700多輛,新增城鄉公交線路120多條,率先實現了縣域公交全覆蓋;隨後象山也基本完成了客運一體化改造;2015年,隨著寧海、奉化中巴車漸漸退出經營,中巴南站完成了歷史使命,在5月份新汽車南站啟用後,寧波「中巴車時代」畫上了句號。
城鄉間道路班車退位,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公交線路、快客班線,這使乘客受益的不僅僅是選擇的多樣化,還有服務質量、便捷性等。「以前回奉化坐中巴車,司機中途帶客,需要一個多小時;另外車輛髒也就算了,司機駕駛不規範,讓人沒有安全感。」奉化人吳先生說,現在選擇坐快客走機場高架,中途不停車只要40分鐘;如果往奉化東面方向,他會選擇坐181路公交車,價格便宜而且也很方便。
維修管理護航私家車出行
汽車快修方便私家車車主。
改革開放讓私家車駛入尋常百姓家。1990年,全市共有汽車26471輛,而如今這一數字幾乎成百倍增長,車輛尤其是私家車修理、保養成為民生需求。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約3500家汽車維修企業,形成了包括4S店在內的三級汽修行業體系。「改革開放初期只有四大家型汽車維修企業,基本上是為工業生產服務的。」回憶起汽修業歷史,市交通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何南炎侃侃而談,「上世紀90年代以後,汽車電子化開始普及;到本世紀初,汽車電動化時代來臨,汽車維修要求越來越高。」為此,市運管局聯合行業協會、研究所等單位,每年為企業進行技術培訓,提升行業技術能力。
隨著私家車普及,自2014年以來,汽車維修行業正式被列為「民生行業」。為此,市運管局積極推進行業轉型發展,推出一系列舉措,致力消除行業內部分企業的不誠信、不規範、不透明等問題,汽車電子健康檔案就是其中之一。這個檔案是以車輛識別碼(VIN碼)作為身份標識,覆蓋汽車從購置到報廢全過程的電子維修記錄。汽車電子健康檔案系統的建立,將實現車主對其汽車維修信息的查詢,促使維修信息透明化。在此基礎上,通過大數據分析,構建基於數據的政府服務體系,為科學制定行業規範以及規則提供數據支持。
未來幾年,市運管局將全面研究探索「寧波汽車智慧生活」項目,旨在打造全方位服務政府、企業和車主的綜合智慧汽車生活服務平臺。目前,「車生活」綜合服務平臺項目已與寧波汽車零部件產業協會主持的「寧波汽車零部件公共服務平臺」開展合作。
此外,運管部門將逐步完善維修行業「信用等級」評定建設。2018年維修行業信用等級情況,車主們明年年初可以在「寧波市企業信用網」進行查詢。
服務民生方面,汽車維修便民深入社會,包括「誠信維修」系列便民服務活動,在為期一個月時間內,全市459家維修企業累計優惠維修69749輛次車輛,優惠工時費用960.3萬元;「走一線、查問題」專項行動,全面推進行業涉民生服務項目的自查整改,並將查擺範圍擴大到企業安全生產、節能減排等領域,維修行業累計走訪企業714家次,其中發現問題企業285家次,發現問題383條,當場督促企業完成整改312條,其餘均限期要求整改。
圖片由市運管局、市公運集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