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阿爾卑斯山下的那個英國人,我最終選了法語

2021-02-18 滬江法語

滬江法語君按:滬江法語十周年徵文活動剛剛結束,每個小夥伴與法語的故事,都寫得十分用心,讓人感動。今天法語君為大家展示,優勝獎的小雪莎莎同學的故事。

很多人問我,怎麼就學了法語?

我會心一笑,為了阿爾卑斯山腳下的一座法國村莊。

我甚至不知道那村莊確切的名字,我只知道,它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法國,在那座村莊,居住著一位令我敬仰的文學藝術家。

可是,村莊很小,阿爾卑斯山綿延不斷。那位藝術家名叫約翰•伯格。他年事已高,他是英國人,甚至不是法語母語者。

在大學第一堂法語課上,老師讓我們寫下對於大學法語四年學習之後的期望。

我寫的是:到阿爾卑斯山,去到那個法國小村莊。

至今,我仍然懷抱著這樣一個感動的場面,一場相遇,一個渾然不知,一個為此努力了多年。然而對於英語,我始終沒有像對法語這般的熱望。

英語是應試的按部就班,法語卻更多地承載了我的期望。那位藝術家粗通法語,母語是英語。不知為何,在我想像中的那場相遇的對白用的卻是法語。得益於此,我開始了解學習法語,語音、文學。

我感興趣的是法國富於激情的文學世界,區別於德國文學的理智,俄國文學的深沉,中國文學的和諧。

在上一個學期裡,我幾乎完全沉浸在杜拉斯的文學時空,她的想像和追憶,她的現實和虛構,她的思考和迷惘,她的不解和不屈。

我開始嘗試這樣令我著迷的文字。我開始嚮往那樣的生活和情懷: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無論如何,只要生命還在繼續。



去年勒•克萊奇奧來到武漢,我讀大學的城市。

知道他,還是因為許均老師的一場講座,講到他的朋友勒•克萊奇奧,和他的大非洲。

我因此喜歡勒•克萊奇奧,因此產生了強烈的對於非洲的念想,那塊神秘原始的土地,古往今來,究竟吸收了多麼強烈的陽光?我排了有史以來排過最長的隊,擠進了圖書館大廳。他的法語慢慢的,從容好聽,已是高齡卻神採奕奕。

我激動無比,卻也膽怯止步。之前我曾說,跟你說幾句話,讀幾本書。我是打算向他提問的,但是必須先看完幾本他的書。然而在聽講座之前我連《流浪的星星》都沒看完。最後,我止步了,在距他最近的時候沒有說出,Bonjour,monsieur.因而也造成了足以是我抱憾終身的事件。我仍期待改變。

寫在最後

有一條流淌著的塞納河,有時平靜,有時激蕩,就像兩岸的生活,就像在河岸的書店裡發生過的各異的故事。也像現在,我為之迷醉的法語文學,還有我的這條看不見盡頭的路。

ps:有獎徵文比賽還有以下同學沒發姓名、地址和手機號碼給法語君哦!請各位獲獎者儘快發來哈~

@donatallo

@u136rEhQi19

@燒啊燒

滬江周年慶 暑期大放「價」

最高300元優惠券搶購!

詳詢QQ:800103107或戳「閱讀原文」。

↓ 消息頁面回復關鍵詞 ↓

法語歌 ︳法語電子書  ︳小舌音

法語名字 ︳小王子有聲朗讀  ︳手寫體
法語西遊記 ︳法語短片 ︳法語聽力
法語寫作  ︳法語動畫片 ︳動詞變位
輸入法 ︳詞彙辨析 ︳法語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開學後,請以法語名字呼喚我
    那挑名字的模樣像極了當年爸媽給咱們選名字。這個字母太多...那個不符合我的氣質...這個意義太膚淺...那個讀音太繞口...除了法國,連加拿大和英國的父母給女兒取名字,Emma也是首選。Emma起源於拉丁語,意思是「宇宙的」、「世界的」,有象徵著強大的含義,在中世紀的時候,這個名字也很流行哦,曾經一些法國和英國的女王都叫這個名字呢。
  • 非典型歐洲遊記之阿爾卑斯山的雪
    有一樣東西比較奇怪,房間裡有菸灰缸,這是全程中唯一擺放了菸灰缸的酒店,說明可以在房間裡抽菸,我自然也抽了。大家猜這個店是中國人開的,但老闆是如何應付嚴格的禁菸規定的呢?可能是打了擦邊球,也許瑞士法律只是讓店主自己管,這個店主要接中國客人,自然也就沒人管了。
  • 學法語是為了裝?你這麼說我,很傷心!
    作為法語初學者,我還沒達成能用法語來裝的功力,所以想和你分享的其實是學習法語的一顆初心,女人總是要在每個人生階段給設立小目標,或許不是掙一個億,但絕對是能讓自己收穫滿滿喜悅。法語or任何第二外語,其實都是門很實用的社交工具,既然喜歡法國的文化/時尚/藝術/美食,我的初心就是不被語言所限制,因為法語就像一扇窗,窗後的風景很美,我想推開這扇窗看看那後面夢想中的世界~
  • 阿爾卑斯山下的對話·旅德青年鋼琴家黃翔
    儘量不要選太多比較複雜的現代音樂、音色比較奇怪的一些音樂。只要孩子的聽力已經達到完善標準的,大概幾個月開始,就可以去聽音樂了。我身邊喜歡音樂、比較好的一些音樂家,都是從剛剛記事的時候就已經聽很多的音樂了。
  • 學法語一年半,我如何用法語畫漫畫
    Rachel:我小時候跟媽媽一起聽了一些法語歌,雖然聽不懂歌詞,但當時就覺得法語很好聽。長大後,看了一些法國電影,像《虎口脫險》就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後來慢慢對法國文化開始感興趣。 我選法語作為第二外語首先就是覺得它好聽,其次是因為有很多國家都講法語,它是一種應用比較廣泛的語言。
  • 留學故事:從法國跳到英國 一句法語不會從零始
    留學主人公:趙苓歌/法國裡昂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  當年高考沒有考進第一志願,又不想去第二志願的趙苓歌毅然決定要出國。一句法語都不會說的她自己報名參加了法語培訓中心的法語課程,從零開始,計劃起了留學法國的路程。為何選擇法國?趙苓歌的解釋也很直截了當:覺得去英國太貴,選澳大利亞又沒創意,比較下來還是法國更具語言方面的優勢。
  • 我的法語老師
    我不知道他單位的具體名稱,但是聽說段老師因為他那個單位,三十多了還不準結婚,所以段老師想方設法調回了家鄉,成為他家鄉那所大學的一位第二外語老師。轉眼到了二十世紀初,段老師已經留學過法國,也已經退休。但他因為熱愛教育事業,被學校返聘繼續教學。 很榮幸我能夠趕上段老師返聘的末班車。
  • 馬克龍:讓法語成為世界第一語言,英國媒體網友:呵呵
    但是,可能是自我感覺太良好,馬克龍在非洲一所大學演講時說出的一番話,被英國網友花式吐槽......馬克龍說: 「法語將成為非洲的第一語言,甚至有可能是世界第一語言!全世界有2.74億人使用法語,是繼普通話,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之後的第五大語言。」
  • 英法爭霸下的犧牲品,浴火後的加拿大為何仍將法語奉為官方語言?
    起初法國的勢力佔據上風,甚至一度對新英格蘭(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進行騷擾和部分佔領。雙方在北美的角逐至七年戰爭(1756-1763年)時達到高潮。法國此時卻接連敗退,1758年,英軍攻陷路易斯堡,1759年佔領魁北克,1760年蒙特婁無條件投降,最終法國全線潰敗。
  • 法語VS英語 法國最終向現實低頭
    經過激烈交鋒,國民議會最終通過了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部部長熱納維耶芙·菲奧拉索提交的關於在法國高校推行英語教學的提案。    按照2000年通過的法語保護法律條例的規定,除了語言課程以及外國訪問學者教授的課程外,法國大學中的所有課程都必須用法語授課,並且課程考試和課程展示也必須通過法語進行。今後,法國的新法律將允許大學使用英語教學,但前提是課程必須為歐洲或國際項目。
  • 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嗎?
    法國人喜歡用法語交談,因此,如果您打算去法國的話,還是學習一點點的法語吧。在許多古老的英國殖民地中,通常將英語和法語結合在一起使用,並在法庭,商業或教育中作為一種官方語言使用。在五大洲或以上的地區,有2.2億人說法語。它是僅次於英語的第二種最常用的語言,而英語的使用人數則排名第六。
  • 當英國人說「普京」時法國人以為在罵人!英語和法語能一起學嗎?
    背起這些單詞來,可真叫人頭疼,因為潛意識裡就會受英語的影響,記住了法語意思,就忘了英語意思,記住了英語意思,又記不住法語意思了。法語和英語,真的不能一起學嗎?真的必然會搞混嗎?所以呢普京在法語裡也不能翻譯成putin了,不然就對別人家的總統大不敬了,而是翻譯成Poutine。法國和英國幾千年來相愛相殺,語言也有不少互相借用的情況,要麼同詞不同義,要麼相似不同音,總讓人感覺傻傻分不清楚。
  • 【媒庫文選】隨著英國脫離歐洲,法語意欲「東山再起」
    勒梅爾的英語講得地道嫻熟,他環視聽眾徵求提問時說:「如果可能的話,或許可以用法語提一個問題,否則我有可能受到批評。」但是,人們舉起的手迅速放下,只剩一名記者還舉著手,不過他最終還是用英語提問的。這就是如今在歐盟的小圈子中說法語的人的命運,在這個歐洲決策圈子中,凱薩琳·德納芙和莫裡哀使用的語言曾經是必不可少的。即便是在令人震驚的英國脫歐投票後,英語在布魯塞爾的精英中也是一種有著牢固地位的通用語。
  • 回顧2020年,英國孩子第二語言語言學習報告:法語92%,西班牙語85%!
    >從2002年起,英國文化教育協會British council就開始每年發一份調查報告,來研究統計英格蘭地區發中學和小學孩子們的語言學習情況,叫做Language Trends雖然今年參與的學校數量減少,但依然有608英國小學,這其中有74%的學校表示,設置外語課程超高5年以上,這個數據在2015年只有51%。也就是說,大部分英國小學都設置了外語課程,尤其是私立,更是從低年級開始學起。從語言種類上來說75%的課程設置中,有法語課,依然是小學階段最受歡迎的外語。
  • 阿爾卑斯山在哪個國家,世界著名雪山大盤點
    還記得到達的當天,我們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一個湖畔木屋用晚餐,當晚的主餐是奶酪火鍋涮麵包,面對著一鍋新鮮的奶酪,我近乎暈倒,正如我不喜歡豆汁一樣。Vivienne殷勤地為我涮麵包,睜眼看著我把沾滿奶酪汁的麵包吃下,然後充滿期待滿臉微笑地看著我。那個晚上我沒吃飽,幾乎在回到酒店的瞬間就點了中式雞肉飯。
  • 我為什麼要學好法語?
    一句法語不好,似乎成了我的終極武器。聽到的人一般都是瞭然的樣子,也就沒有再深入話題了。一般說來,很多人都明白,短期內學好法語是很難的,所以也難怪我這種程度的想要留在法國,簡直天方夜譚。她說,來了巴黎以後,那會兒法語磕磕巴巴,每次上課都極為痛苦,因為根本記不下筆記,也沒有法國朋友,厚著臉皮問法國同學借筆記,總是給她們買煙,後來就從中國給她們帶中國煙,法國學生愛吸菸,因為法國煙比較淡,中國煙比較濃烈,她們很喜歡,於是漸漸的也熟絡了起來,她的法語自然也是在不停的交談中突飛猛進。
  • 冷知識;芬蘭的「貪睡節」、法語曾是英國的官方語言
    一,在芬蘭,每年的7月27日是「貪睡節」,在這一天,家裡面最晚起床的那個人會被水潑醒。在一座叫Naantali的小鎮裡,玩的則更大一點,賴床的人會被直接丟進湖裡。二,一些意味深長無法翻譯的外語。五,曾經在英國,自殺失敗是違法的,並要判處死刑。People who attempted suicide were punished by hanging in Great Britain until 1961.
  • 當電影與4K風景相遇,阿爾卑斯山的溫情與美好,才是世間真諦!
    如果要說起來單純的電影與景色最美好的電影,我最喜歡的還是最近又重溫了一遍的《海蒂和爺爺》。最早了解到這個故事是在小學的時候買的課外讀物上,當時就被作者的描寫震撼了,果斷回家買了書來拜讀。在這部電影第一次上映的時候,我就滿懷期待地拉著小夥伴去看了。雖然之前經受過文字的美妙渲染,但在電影中實打實地看到熒幕上面的景色,我真的更加震撼於大自然的美妙。這是我第一次真切地在還沒有進行太多的故事情節敘述的時候,就會感到我這張票的錢花得很值。故事的主人公海蒂在父母雙亡後暫住姨媽家,但由於姨媽需要工作,無法繼續照顧她,就將海蒂送到祖父那裡。
  • 法語VS英語 法國最終向現實低頭【2】
    原標題:法語VS英語 法國最終向現實低頭  菲奧拉索部長在接受法國第二大報紙《費加羅報》的採訪時說:「此舉向說英語的外國學生發出了一個積極的信號。現在我們的留學生比例是12%,希望可以在2017年把這個數字提高到15%。」她認為反對者展現的「是一種固步自封的態度」。菲奧拉索部長強調,她只想現實一些。
  • 英國掀起中文熱 卡梅倫:放棄法語德語 學習中文
    海外網9月4日電 受地理位置影響,英國人最常接觸的語係為印歐語系。在英國許多學校,法語是必修語言課程,德語和西班牙語課程也很常見。調查顯示,英國父母認為,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語言依次為:法語、西班牙語、德語、漢語、阿拉伯語和日語。卡梅倫呼籲放棄法語和德語 學習中文據報導,英國前首相卡梅倫曾呼籲英國兒童,「不要再學法語,改學中文。」卡梅倫引用前南非總統曼德拉的話稱,「假如你用一個人聽得懂的語言和他說話,會進入他的腦海裡;假如你用他的語言和他說話,會走進他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