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炒飯,無論南北,都再熟悉不過。
因為它不僅是簡樸低調的家常便飯,還存在於高檔的酒肆料臺,有人的地方就有炒飯。
炒飯做法簡約,搭配隨心,配料豐儉由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烹調,正因為它簡單,成了學廚之人入門的首選。蔡瀾先生曾說過,炒飯的精神,是種最簡單的充飢烹調。
有些城市還因為它名聲大震,揚州上下,無不對其寄予禮讚。揚州炒飯是淮揚菜系中飯菜合一的特色品種,發源於揚州,是江蘇揚州經典的美食。
揚州炒飯的故事
相傳吳王夫差開邗溝貫通江淮,船娘創製了蛋炒飯。
隋代,越國公楊素創製了碎金飯(即雞蛋炒飯)。
清嘉慶年間,揚州太守伊秉綬借鑑揚州「面有澆頭」的做法,改進了揚州炒飯。
改進後,它傳至揚州士紳、鹽商家廚,乃至酒樓飯店廚師。
鴉片戰爭以後,不少華人赴海外經商謀生,揚州炒飯傳遍世界各地。
揚州炒飯有多難
看過《中華小當家》有關黃金炒飯那一集的人,想必記得這麼一句話,炒飯是所有菜式裡最難的。
的確,它是廚師行業公認的試金石,唐魯孫先生就曾在《酸甜苦辣鹹》裡寫過,從前大戶人家招廚子,一定要考三道菜:雞湯、青椒肉絲、炒飯。如果做得好,那這個廚師的水平就差不了。
揚州炒飯作為炒飯界的王者,工藝複雜,程序繁多,易學難精。
要用「暗香」方法處理蝦籽;配料講究「君臣佐使」;醒米講究浸泡時間長,再沸水汆米、旺火蒸煮;米飯本身要有 「身骨」;以「寸勁」抖腕 ;三次入蔥;米飯倒入蛋液需選在其凝固而又未凝固時, 「擊其半渡」等。
經過以上幾道工序,揚州炒飯飯粒顆顆分清,諸味融和精煉,光潤鮮香爽口。
非遺名錄見真章
1990年,中國烹飪協會等編纂《中國名菜譜》,揚州炒飯列為中國名菜。
2002年,經技術監督部門備案註冊,揚州市烹飪協會發布了《揚州炒飯標準》。
2005年,聯合國為慶祝當年主題「國際稻米年」,推出「環球300種米飯食譜」,揚州炒飯位居中國5種入選食品之首。
2009年,揚州炒飯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出過國的人都曉得,紐約的中餐館大都供應揚州炒飯。是為數不多的、被洋人知曉的正宗中國佳餚,尼克森就頗為中意。
揚州炒飯如今已成了揚州的一張城市名片,世界各國許多人士先知揚州炒飯而後知揚州。
粒粒甘香,渾然天成,物盡其美,所有的感情全濃縮在這一碗中,今晚加班嗎?晚上回家不妨給自己炒一碗炒飯,享受獨處的時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