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思特邀講師:劉琳
書法結構是需要根據整體章法安排的,它是一種動態平衡,孫過庭的「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便是最好的詮釋。
《聖教序》的結字十分精彩,其中的疏密、錯落、收放、開合、穿插、俯仰、向背、俯仰等等,處處體現一種活潑的生命意識,猶如書法裡的「動物園」。下面,我們截取《聖教序》單字進行舉例分析,試論我們如何向《聖教序》裡的「動物們」學習?
三橫各有姿態,撇劃,寫得鋼勁有力、一波三折,到末端切筆回鋒,戛然而止;而捺劃前伸回鋒,姿態宛若大草原上肆意奔跑的羚羊。
結字比較隨性,最精彩之處為「成」的橫劃和捺劃,宛如一頭受驚後撒蹄奔跑的大象。
左邊寫得疏淡,右邊輕鬆自如,動態十足,末尾一點為點睛之筆,有墜石砸腳,閃挪騰移之趣。
左疏右密,筆筆凝重,「巾」處理的令人意外,迎面一股憨厚、樸實之氣,如一頭怒目圓睜、無處發作的河馬。
左邊端莊,右邊俏皮,尤其是捺劃,處理成反捺,並盡力向右下伸展,使整字酷似挑燈舞劍的武者。
一個心字,宛若船錨,爪牙鋒利,劍拔弩張,這是一顆尖銳、果敢、一針見血的心。
上部拘束、下部豪放,猶如一匹殺入敵軍陣之中,帶著面具、前蹄高揚、麾尾挾風掃血霾的戰馬。
上部厚重開張,呈昂頭挺胸之勢;下部輕巧團縮,取低首謙卑之態。組合在一起,又如京劇裡身穿鎧甲、手執長戟的將軍,胯下以鞭代馬,踩著小碎步馳騁疆場。
左邊無精打採,右邊神態飛揚,宛若背上挎著乾坤圈,手裡拿著混天綾,腳踏風火輪的哪吒三太子。
這絕對是一隻鬥志昂揚的大雄蟹。
左邊蕭散,右邊緊湊,尤其是下面三筆,起承轉合,不禁讓人想起影視劇裡古代大俠手提長劍、施展蜻蜓點水絕技,在水面上疾馳而過的場景。
此字於南帖中見北碑神韻,凝重但又奔放、緊湊不失寬博,這是最能體現王羲之審美情趣的。也是我們後來人要堅持傳承的理念,變化都是要有度的,是要腳下站得穩的,一旦為博取眼球而肆意妄為的變,就勢必會淪為跳梁小丑。
大家在臨習此碑時應該有一種體會就是,臨習時感覺還可以,臨完後立馬就感覺沒有記憶了或者說很淡了。這是為何?我們說王字,就是儒雅、端莊、書卷氣,這些詞都是表象的,是一種思想意識提升後的概括,而不是針對作品的描述。而一說到顏真卿的凝重、楊凝式的疏散、蘇軾的醇厚、米芾的癲側、趙孟頫的婉轉等等都是據細的,可以把握的。就像武術,無招勝有招,招式好學,意境難覓,這也就是王字難學的根本。而上述這些書家便是繼承了書聖,而又在某一方面創新誇大了書聖,成就了大家的地位。
臨帖中,在達到熟練後(這個熟練是建立在正確方法之上的),一定要有意識的誇大一些字的特點,或者反起到而行之。針對一整行的臨習,可以試著去調整一個字,看看對於此行的章法是否還能和諧,如若不能,繼續調整其他字,以此類推,去改造整篇。
● ● ● ● ●
講師簡介
劉琳,男,字不急,號吟山齋主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西安市臨潼區人。書法從王羲之手札入手,後習孫過庭《書譜》和《集王羲之聖教序》,獲得成效。在全國諸多書法大賽中摘獲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