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淮海」如何打成了「大淮海」?毛主席為何說粟裕立了第一功?

2020-12-20 騰訊網

我們現在說淮海,一般指的是以江蘇徐州為中心的一片經濟特區,也就是淮海經濟區,軍事歷史上的淮海,一般指的是鼎鼎大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淮海戰役。

左起粟裕、鄧小平、劉伯承、陳毅

淮海戰役很了不起,是三大戰役中唯一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

解放軍60萬人,戰勝了國民黨軍隊80萬人,殲敵55.5萬人,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二戰時期蘇聯創下的記錄。(二戰中,蘇聯人在兩個重大戰役——莫斯科會戰和庫爾斯克會戰中,總共殲滅了50萬德國士兵)

所以,當我軍取得淮海戰役勝利的時候,史達林尤為吃驚,後來專門囑咐蘇聯駐華大使尤金,要好好研究一下淮海戰役我軍是怎麼打贏的。

當然除此外,關於淮海戰役,還有一個很有名的話題,就是關於「小淮海」戰役與「大淮海」戰役。

簡單來說就是,我軍原先設想的淮海戰役,並沒有後來那麼氣勢磅礴,而是規模比較小的,作戰範圍大概就是從江蘇淮安、淮陰,到江蘇連雲港一代,就是所謂的「小淮海」戰役。

只不過「小淮海」戰役剛打了兩天,戰場形勢發生了變化,粟裕果斷「順水推舟」,將「小淮海」調整到了「大淮海」。

當時具體什麼情況,簡單說就是,蔣介石發現黃百韜兵團被圍之後,心急火燎之下,為了拯救愛將,迅速集中了7個兵團共80萬兵力,部署在江蘇徐州、安徽蚌埠一帶,似乎擺出了要與我軍大作戰的態勢。

在此情形下,粟裕就果斷髮電報給毛主席,建議擴大作戰範圍,決心既要吃掉黃百韜,又要吃掉剩餘6個兵團。

當然,粟裕有此決斷並不是「隨欲而為」的,而是考慮到之前濟南戰役、遼瀋戰役的勝利,說明我軍對於大規模殲滅戰是有一定成功可能的。

同時客觀事實表明,在長江以北決戰更有利於我軍,畢竟我軍指揮中心和後勤保障都偏向江北,於是粟裕才提出了「大淮海」戰役的方案,就是要同國民党進行大決戰,這也是是天時、地利、人和作用下的結果。

1948年11月8日,淮海戰役剛開打2天,粟裕詳細考慮後,向中央發電報,提出了自己的構想,電文名稱《對敵可能採取方針估計與對策》,這就是著名的「齊辰電」(齊辰指的時間,8日7時到9時)。(電文詳細內容附後)

收到粟裕的「齊辰電」之後,中央第二天就給了回復,這個回電對粟裕是極大的肯定,用粟裕晚年的話說就是:「這個電報雖短,但是字字千鈞。」

粟張,並告華東局、陳等,中原局:

齊辰電悉。應極力爭取在徐州附近殲滅敵人主力,勿使南竄。華東、華北、中原三方面應用全力保證我軍的供應。

軍委

佳(9日)亥(21-23時)

至此,整個「大淮海」戰場已經確定,這是一片介於黃河和長江之間、以徐州為中心的廣闊地帶,戰場縱橫千裡,東自黃海邊,西至河南商丘,北自山東臨城,南至淮河北岸,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應該說,從「小淮海」到「大淮海」,不僅是作戰範圍、兵力的擴增,更重要的是極大加速了解放軍全面取勝的步伐,相當於解放戰爭的「進度條」一下子往前推了一半。

作戰範圍擴大到了「大淮海」之後,粟裕就徹底打開了,先是8天時間吃掉了武器精良的黃百韜兵團,後是7天吃掉了蔣介石的愛將——黃維的12萬多人,同時圍殲了想要增援黃維的杜聿明兵團(30萬人)。

從1948年11月6日開始,到1949年1月10日結束,淮海戰役總共歷時66天,是中國解放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

縱觀整個淮海戰役,功勞最大的必然是粟裕,最辛苦的也是粟裕。

他本人也曾說,在解放戰爭中有3個最緊張的戰役:宿北、豫東和淮海,其中最緊張的時候,就是淮海戰役第二階段中,殲滅黃維兵團的時候,7天7夜幾乎沒有睡覺,導致引發了美尼爾綜合症(聽力下降,眩暈,耳鳴,無法完全治癒),不過他帶病指揮戰鬥,後來導致這個病越來越厲害,之後的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3月)他都沒能參加。

對此,毛主席也曾在1949年的一次談話中說:「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最後附上粟裕將軍在1948年11月8日寫給中央的電文——「齊辰電」。

軍委,陳鄧,並報華東局、中原局:

對敵可能採取方針估計與對策

(一)由於近來全國各戰場的不斷勝利,尤其是東北的偉大勝利與完全解放,促成戰局的急劇大變化。在此情況下,蔣介石有採取下述兩種方針可能:

第一,以現在江北之部隊再加上由葫蘆島撤退之部隊,繼續在江北與我周旋,以爭取時間,加強其沿江及江南及華南防禦。

第二,立即放棄徐、蚌、信陽、兩淮等地,將江北部隊撤守沿江,迅速鞏固江防,防我南渡,並爭取時間整理其部隊,以圖與我分江而治,俟機反攻。

(二)蔣介石如採取第一方針,使我在江北仍有大量殲敵的機會。如果能在江北大量殲敵,則造成今後渡江的更有利條件,且在我大軍渡江之後,在蘇、浙、皖、贛、閩各省不致有大的戰鬥(如在江北大量殲滅了敵人,則嚴重的戰鬥要在華南才有打的),也不致使上述各省受戰爭之更大破壞,使我軍於解放後容易恢復。但如此,對江北及華北各老解放區的負擔仍將加重,又為不利。

如果蔣介石即採取第二方針,可以大大減輕我江北及華北各解放區的負擔,使這些解放區迅速得到恢復,但我今後渡江要困難一些(困難仍完全可能克服),並於渡江之時在蘇、浙、皖、贛各省尚須進行一些嚴重的戰鬥和部分的拉鋸戰,且在江南大量殲敵的條件亦較江北差一些,這又是不利的一面。

(三)我們不知各老解放區對戰爭尚能支持到如何程度。如果尚可能作較大的支持的話,則以迫使敵人採取第一方針為更有利。如果認為迫使敵人採取第一方針是對的,則我們在此次戰役於殲滅黃[百韜]兵團之後,不必以主力向兩淮進攻(新海敵主力已西撤),而以主力轉向徐(州)固(鎮)線進擊,抑留敵人於徐州及其周圍,爾後分別削弱與逐漸消滅之(或殲孫兵團,或殲黃維兵團),同時以主力一部進入淮南,截斷浦蚌鐵道,錯亂敵人部署與孤立徐、蚌各點敵人。為此,在戰役第一階段之同時,應即以一部破壞徐蚌段鐵道,以阻止敵人南撤。

管見是否有當,請即電示。

粟裕 張震

齊辰(8日7—9時)

相關焦點

  • 「古有韓信,今有粟裕」,你怎麼看?
    因為戰功赫赫,立下「不賞之功」,韓信「勳冠三傑」,贏得「國士無雙、兵仙神帥、略不世出」之美譽。主席幽默地說:「你這個名字好呀,包含了中國兩個大軍事家韓信和粟裕,你還比他們都幸福。」主席不經意地將粟裕將軍與韓信相提並論,透露出粟裕在他心中的地位。1953年2月,主席乘坐專列前往南京,途經徐州時,他遙望當年的淮海戰役戰場,又一次提到粟裕將軍。
  • 淮海戰役的「淮海」,你知道到底指哪裡嗎?
    後來「小淮海」打成了「大淮海」,但淮海戰役的名稱還保留著。國民黨方面對此戰役命名「徐蚌會戰」,相對更準確一些。在此之前的抗日戰爭,也出現過行政區劃上的「淮海」。當時蘇北抗日根據地分為鹽阜區和淮海區,這個淮海區就是以兩淮和海州合稱命名的區域,徐州不在其中。
  • 淮海戰役後他昏睡了三天,醒來了說了一句話讓將士們大跌眼鏡,哭笑...
    自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開始,到1949年1月10日結束,這66天粟裕可謂嘔心瀝血。此戰役後粟裕將軍昏睡了三天,但醒來後的第一句話讓人哭笑不得,那究竟是為何?在黃百韜兵團被消滅後,淮海戰役的第二階段究竟打誰,一時還定不下來,經過反覆研究,直到11月24日,經毛澤東同意,確定打黃維。粟裕認為,如果說打黃百韜是勝利的基礎,那麼,打黃維是整個淮海戰役勝利的關鍵,因為,打黃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黃維兵團戰鬥力很強,是一塊硬骨頭,啃掉了他就等於啃掉了蔣介石在淮海戰場的主心骨。主心骨沒有了,等於主要矛盾解決了。
  • 學者:淮海戰役,徐蚌會戰,哪個更準確?
    關於粟裕初步設想中的「淮海戰役」,在半月後的10月12日,華東局饒潄石、粟裕、譚震林致軍委電中曾經有過這樣一番檢點:前曾提議組織淮海戰役,首先以奪取兩淮為目標,殲擊增援敵,再打下新浦、海州、連雲港,此著因黃兵團已先我東調新安鎮集結,堵我南下,我小部下去不能解決敵人,大部隊穿過,後方補給困難,恐敵亦可能先我加強兩淮守備,該方案在戰役第一步
  • 幾十萬小推車如何決定了淮海戰役的勝負?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是國共兵力最接近、傷亡最為慘烈的一次。 淮海戰役總前委合影,左起:粟裕、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譚震林 這支大軍就是由解放區老百姓組成的支前大軍。
  • 打淮海戰役是誰提出來的?不是主席,而是他!
    休整完畢,9月16日,許世友開始攻打濟南,粟裕親自率部打援。結果,9月24日,濟南戰役就勝利結束——打下濟南城,華野只花了區區八天時間。然而,就在濟南戰役還在激烈進行的時候,粟裕就已經開始考慮下一步的戰役目標——濟南戰役結束再去打哪裡,如何打。
  • 他被稱作書法大師,和粟裕平級,毛主席說他適合在臺灣工作
    說到戰神粟裕,大家肯定會想到他的老搭檔陳毅。他們一個人在前線指揮戰鬥,一個人發號軍令,所以,兩個人的名氣都是非常大的。但是,在當時的三野中,還有很多在幕後工作的人,他們的級別也沒有比粟裕的低,只是名氣沒有粟裕那麼大,不被人熟知。
  • 觀點:決定淮海戰役失敗的五個生死瞬間
    三、徐蚌會戰中共軍史上叫淮海戰役,按早先毛澤東的作戰計劃是第一步向運河線的淮陰、寶應、高郵守軍攻擊,爭取消滅蔣第一綏區周巖部;第二步向隴海路東段的海州、連雲港進攻,全殲蔣第九綏區李延年部,這叫先取淮陰後打海州,故稱為淮海戰役,整個計劃比後來的實際戰局小得多。
  • 「淮海戰役決定失敗的五個生死瞬間」,全都沒有講到點子上!
    這也未免太高看「小諸葛」了,這個「小諸葛」的外號其實重點在「小」而不是「諸葛」,白崇禧眼界小格局小,只有小伎倆而無大韜略,看看1949年他在衡寶戰役中的指揮就能知道,這時他可沒有人掣肘,完全大權在手,不照樣被林彪的四野打得滿地找牙?憑什麼說他在淮海就能扭轉乾坤?
  • 淮海戰役:國民黨軍到底輸在哪?「三個不定」註定其必輸無疑
    按說無論怎麼講,國民黨軍都應該有一些作為,都不應該打成全軍覆沒。那麼,國民黨軍到底輸在哪裡呢?  戰略和作戰指導上不該猶疑不定  一場大的決戰,首先要有清晰明確的戰略和作戰指導。然而,此時我軍淮海戰役作戰命令已下達,粟裕根據戰場實際情況,提前兩天於11月6日發起戰役。  一邊是剛做出向徐州收縮的草草決定,一邊是已然發起戰役。國民黨軍的戰略和作戰指導何其滯後也!通過後來杜聿明等許多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回憶,他們根本沒有想到我軍會如此之快發起戰役。
  • 秘書鞠開:從未聽到粟裕下死命令或者見他發脾氣
    9月25日19時,毛澤東復電:「我們認為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  戰後,毛澤東在1949年的一次談話中稱讚: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淮海戰役第二階段(1948年11月23日至12月15日,圍殲黃維兵團)是粟裕最為緊張的時期。他幾乎7天7夜未睡,整天守在電話機旁,實在困了就躺在帆布行軍床上指揮戰役。
  • 淮海·壹佰廿|潮玩淮海——Gentle Monster旗艦店
    編者按今年,淮海中路迎來闢築120周年慶。黃浦區商務委員會聯手黃浦區融媒體中心推出「淮海·壹佰廿」系列欄目,分「逛吃淮海」、「嗨購淮海」和「潮玩淮海」三個系列推送120篇微信,通過介紹淮海中路沿線及周邊的歷史建築、商業綜合體、老字號品牌、時尚品牌首店(旗艦店)、特色小店等,充分展現淮海中路深厚的歷史底蘊、濃鬱的海派特色、豐富的商業資源。
  • 留住紅色記憶,尋訪復興足跡——淮海戰役碾莊圩戰鬥紀念館
    2020年8月3日,河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知信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江蘇省邳州市淮海戰役碾莊圩戰鬥紀念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心懷對革命先輩的感恩,對未來祖國蒸蒸日上的祝願,來到這個革命先輩曾經揮灑熱血的神聖之地,學習和感悟淮海戰役先烈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
  • 淮海戰役如何動員出幾十萬小推車
    劉瑞龍在淮海戰役時的日記中說:「民工的供給是最大問題。糧食部署只是提一下,沒有固定來源及一定供給計劃。」正因為沒重視民工的吃飯問題,因此造成了「民夫吃不飽飯,且不及時。甚至喝不到開水,睡不妥」的現象,甚至有的地方連民工的糧秣站都未建好,致民工食宿發生困難,有的只能睡草堆。
  • 1948年,淮海戰役國民黨軍隊比解放軍多出20萬人,結果呢?
    1948年,規模最大的淮海戰役爆發了。當時中國解放軍參戰部隊由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軍區和中原軍區為主要的部隊聯合作戰。兵力總計有60萬人,其中華東野戰軍的實力最為雄厚,而華東野戰軍中,粟裕領導的第一縱隊戰鬥力最強!據戰後統計,華野殲敵44萬餘人,佔全部戰績的79%。
  • 逐鹿中原的淮海大戰,看雙方指揮官,就知道蔣介石輸得一點都不冤
    解放戰爭期間,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一場戰役,當屬淮海戰役,這是三大戰役中的一場中原之爭,無論輸贏,都屬於一戰定乾坤。因此,淮海戰役爆發後,敵我雙方的最高長官都非常重視這場戰爭。我們的毛爺爺為了不耽誤戰機,成立了淮海總前委,其中有鄧公、陳老總、劉伯承元帥、粟裕將軍、譚震林,這五個人應該是淮海戰役的最高指揮官。關於淮海大戰的重大事件都由這五個人來決定。毛爺爺成立淮海總前委,目的是為了不耽擱時間,戰場上暫時發生的事情,都由這五個人商量,不用打報告,除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向上級報告。
  • 淮海·壹佰廿|潮玩淮海——UNITED TOKYO
    編者按今年,淮海中路迎來闢築120周年慶。黃浦區商務委員會聯手黃浦區融媒體中心推出「淮海·壹佰廿」系列欄目,分「逛吃淮海」、「嗨購淮海」和「潮玩淮海」三個系列推送120篇微信,通過介紹淮海中路沿線及周邊的歷史建築、商業綜合體、老字號品牌、時尚品牌首店(旗艦店)、特色小店等,充分展現淮海中路深厚的歷史底蘊、濃鬱的海派特色、豐富的商業資源。
  • 解放戰爭:毛爺爺手中王牌,四大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都是上將
    解放戰爭是我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的國內戰爭,四大野戰軍成為我軍取得戰爭勝利,建立新中國的王牌之師,野戰軍的第一縱隊就是王牌中的王牌。各大野戰軍的第一縱隊如同鋒利的尖刀,插入敵人的心臟。四大王牌軍隊,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了赫赫戰功。
  • 淮海戰役勝利的原因!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犧牲最多,殲敵最多,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複雜的一場戰役!對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有決定意義!在1951年2月,劉伯承和陳毅受到毛主席的委託, 向尤金做介紹的時候,明確的概括出淮海戰役能夠勝利的主要原因!
  • 毛主席說:久仰你的大名,你仗打得很好嘛
    導讀:他與葉飛、王必成合稱三大鐵拳,是粟裕最器重的一個縱隊。他所向披靡,戰功赫赫,解放戰爭中他領導的部隊是殲敵最多的縱隊。他作戰勇敢,性格豪爽,脾氣火爆,被陳毅稱為「拼命三郎」。他就是開國中將陶勇。殲敵最多的將領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打響,這陶勇任華東野戰軍4縱隊司令員,率4縱全程參加了整個戰役。在戰役第一階段,陶勇率部4縱在碾莊參加了圍殲黃百韜兵團的戰鬥,全殲黃百韜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