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王溫泉:穿越千年,天人合一,沐德亦養性

2020-12-20 輪痴尼瑪次仁

從火車上一覺醒來,就到了古老的亳州。小寒降至,城市上空飄蕩著凜凜寒風。

一想到即將開啟的溫泉之旅,馬上轉換了心境。體味這座城市鄉土,從一眼熱泉開始。

湯王浴,感念上天的仁德

公元前1600多年,湯王滅夏桀,立都渦水之北,取名「亳」,定國為號為「商」,自此天下太平。可是沒過多久,商國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人們整日整夜敲鑼打鼓向上天祈雨,然而好幾年過去了,卻依然看不到雨的影子。此時佔卜宮向湯王上奏,「應當用人來做祭祀,才有下雨的希望」,於是湯王開始淨身戒齋,把自己當祭祀品,為子民祈願。

上天被湯王的仁德與真誠所感動,終於降下傾盆大雨。自此留下傳說。多年以後,「湯王為民淨心戒齋,沐浴祭祀」,成為亳州人的習俗。凡遇重大節日,民間也效仿湯王沐浴淨身,焚香叩拜,祈求賜福。

渦水旁的湯王溫泉在當地被稱之為「天湯」,即是上天賜予湯王的甘霖。在此沐浴,感念湯王的仁德,穿越千年,天人合一。

包羅萬象的泡澡方式,除了曼妙情趣,還有神奇療效

東漢末年,藥神華佗降生亳州,為此地帶來獨一無二的療愈氛圍。亳州藉助此緣,在明清兩代終於形成全國規模最大最繁榮的藥材市場。亳州湯王溫泉的「天湯」在這期間不斷嘗試、進化,配合神醫的「藥湯」,帶來從內到外的身心療愈。在這之外,加上湯王祈雨的傳說,使得泡澡還有滿滿的儀式感。經過亳州的旅人,不來泡泡,損失大了。

湯王溫泉分室內、露天兩大塊。室內設文雅別致的湯街區設檀香湯、紫草湯、薄荷湯、柏木湯、野葛湯、松木湯、沐足湯、曲水流觴湯。時尚動感溫泉區設有能量房、兒童浴、特色水療池組合、泡泡池、漩渦池。專為兒童打造的動感遊樂區涵蓋鹽浴、砂浴、造浪池、嬉戲滑梯組合。

當然大多數泡客不會錯過露天溫泉區,戶外總有讓人神清氣爽的開放感,草木在熱氣騰騰的水蒸氣中散發出的芬芳沁人心脾;加之藥包隨著湯泉浸泡揮發,為肌膚帶來不同感受。

與味覺不同,體感更多來自於知性,更容易受視覺、味覺、聽覺、嗅覺擺布,一眼上佳的好湯,即是色、香、味、韻、觸的綜合效應。

運用道法自然的理念,露天溫泉精心設計趨向返璞歸真,於是有了天下道源和農耕區的子午流注池、太乙湯、無象湯、石缸陶缸浴、瀑布池、天道神湯、彩石浴、原石浴、漩渦池、抱樸池、竹悠池、夕露泉。最打動次仁君的仍然是藥湯。川貝浴、甘草浴、黃酒浴、醋浴、橘井香泉、當歸池、岐黃池、神農泉、艾葉池……小寒節氣已至,抵禦凜冬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身體汲取泉水與藥物的神奇能量。

營養睡眠及時補給,開啟修復模式

除了美泉、美景,湯王溫泉還準備了豐盈的美食。

泡溫泉加快新陳代謝,耗費體力,令食慾大開。室內公共區二樓設有自助餐廳,湯王溫泉的中西大廚精心調配出營養豐富的組合菜品很受歡迎。而且考慮到孩子們的口味,在甜品的外形上著實下了一番功夫。我們的小主在其中找到了最愛的巧克力圈,已經高興得合不攏嘴了。

泡的時間久了,睏倦來襲,身體自動開啟修復模式。舒舒服服地做個SPA,然後去休息大廳,美美地躺一會兒,很容易便進入到深度睡眠。醒來,在棋牌室打打球、看看書,接著進入下一輪泡湯……不知不覺一整天過去了。

四通八達的亳州

冬季,越是寒冷,溫泉的魅力越發容易打動人。為此開啟一段溫泉之旅,讓冬季貼上「康養」的標籤。所謂「冬藏」,即是用保養的方式為來年積蓄能量。

亳州這個地方處在蘇皖豫交界,道路四通八達,慕名而來的泡客循著導航自駕很容易踏訪到此地。次仁君在結束亳州海泉灣湯王溫泉的泡湯之旅後,再次乘綠皮火車返回南京。一路上搖搖晃晃,走走停停,很容易便睡著了。湯王溫泉的暖暖潤潤依舊在夢中回想。

這次體驗的是港中旅亳州海泉灣溫泉,其實港中旅還有珠海海泉灣度假區、青島海泉灣度假區,鹹陽海泉灣度假區,據說都非常棒,期待下次能在其他城市的海泉灣感受下。

相關焦點

  • 「天人合一」理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信念和主要基調
    其次,「天人合一」觀念更是我國數千年農業文明的產物。農耕經濟仰賴天時地利,「靠天吃飯」,風調雨順則五穀豐登,洪澇乾旱則顆粒無收,「夫稼,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養之者天也」(《呂氏春秋.審時》)。順天時、因地利、靠人和,中國古代先民別無選擇。
  • 我省湯王溫泉旅遊度假區入選全國範例
    近日,經國家度假休閒旅遊發展案例課題組層層篩選,我省亳州湯王溫泉旅遊度假區案例成功入選文化和旅遊部《中國度假休閒旅遊發展示範案例精編》,案例精編不久將在全國發行。安徽亳州湯王溫泉度假區依託得天獨厚的中醫藥資源、豐富的地熱資源,搶抓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創建機遇,全力推動醫、藥、養、遊、體深度融合,傾力打造獨具特色的中藥健康養生溫泉產品,在全國具有示範性,對於亳州建設中醫藥健康養生休閒旅遊目的地具有重要意義。據介紹,湯王溫泉出水量120立方米/小時,出水溫度高達63℃。
  • 《天人合一的價值本原》第二章:天人合德——天人合一的核心價值(二)
    天人合一首先源於對天地生化萬物而生發的感恩之情。萬物乃天地所生。易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繫辭下傳》)此謂陰陽二氣相交而化生萬物。自其形體謂之天地,自其才性謂之乾坤,以氣謂之陰陽。
  • 解讀丨歷代儒家如何理解「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思想起源於六千多年前伏羲氏時代,《繫辭下傳》說:「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養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禮樂。三者相為手足,合以成體,不可一無也。」(《春秋繁露·立元神》)
  • 天人感應與天人合一(深度好文)
    天人之間的關係,更是中國傳統哲學的基本命題。「人在做天在看」,具有至高無上地位的老天爺似乎與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關。在封建王權社會,身處皇位的「天子」的稱號以及「替天行道」的起義旗號歷代更迭不斷。在對天的信仰的支配下,「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是最常被提起的兩個概念。天人感應,代表的是早期儒家所倡導的讖緯神學;天人合一,代表的是早期道教所提倡的宇宙哲學。
  • 「天人合一」說氣候
    這種文化形態,恰恰給「天人合一」思想提供了肥沃的生長土壤。如果說,在頻發的天氣氣候災害面前,靠天吃飯的古代中國人只能把希望寄託於好的年景,那麼,中國人在與氣候的長期相處過程中,萌生出主動融入自然的「天時、地利、人勤」的觀念便順理成章。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融合,這種觀念逐漸升華凝練為 「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如何理解「天人合一」?
  • 唐君毅對天人合一的存在論證明
    這一存在論證明大體可以分為對自然宇宙存在的「存在性」 ( 自然存在與結構狀態) 和「自然性」 ( 自然確證與演化能力) 自身的說明,最後的結論則是「人與宇宙合一」。唐君毅關於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存在性說明與論證,既具有說服力和鮮明的時代意義,又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和深刻的歷史意義,在當下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建構生態文明的時代呼喚中,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 亳州海泉灣湯王溫泉榮獲中國溫泉「奧斯卡」獎!
    亳州海泉灣湯王溫泉榮獲「最佳創意獎」, 為本屆金湯獎在安徽省內唯一一家獲獎單位! 是溫泉行業最權威的評選, 從2013年誕生以來, 就肩負著為消費者把關品質溫泉、 培養健康溫泉生活方式的重任。
  • 夏日旅行 · 穿越千年的溫泉物語
    ◇ 動漫《花開物語》正是頻繁的地殼運動造就了星羅棋布的日本溫泉,從海上小島到山中秘境,處處都有可養顏健身的泡湯或各式觀賞性溫泉。溫泉旅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前,最初是一般民家為商人、朝拜者、外國旅人提供休息的場所。
  • 「天人合一」張載到底說了什麼
    張載以通天地、貫古今、一天人的哲學理論為指導,以「氣化萬物」、「一本萬殊」、「氣合天人」的「大易」理論為基礎,來推斷天、地、人之「本所從來」,具體論證了「天人合一」論。張載的「天人合一」論,全面系統,內容豐富,廣大精微。
  • 王元園:我對中醫的天人合一整體性思維觀的認識
    這裡,我還是拿剛剛那個雞蛋做例子,既然雞蛋在營養學家的探測組成都是一樣的,那為什麼圈養雞蛋和散養雞蛋的口味甚至是對人體的補益功效是不同的呢?大家會說,這個是中醫學中的所說的「氣」不同。在這裡我們正好印證了,中醫學中所描述的「氣」也是一種「無」的概念。從這裡,我們發現了,整本《內經》裡面相當一大部分都是在用「無」來講述中醫學理論。
  • 習近平:天人合一
    今天我們繼續講述與這個思想相貼切的、同樣也是被習大大多次提及的、中國文化貢獻給人類世界的另一智慧,就是「天人合一」。  比如,2014年5月4日習近平主席考察北京大學,在師生座談會上列舉中華文化中的優秀思想和理念,就提到了「天人合一」;更重要的是,2014年5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上的講話,首次提出闡釋中國和平發展基因的「四觀」,包括: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
  • 全國醫護工作者,湯王溫泉請您免費泡養生湯
    待疫情結束後 湯王溫泉請您摘下口罩 亳州湯王溫泉 為此
  • 玖沐溫泉谷在哪裡?玖沐溫泉谷怎麼樣?
    西雙版納房天下3月21日快訊:玖沐溫泉谷項目位於西雙版納景洪市曼弄楓旅遊度假區,項目一期整體景觀為新傣式風格,開發商斥資十億打造西雙版納首家:南方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全國三甲康復醫院,將為各類慢性疾病的愈後調養,長期慢養提供國際前沿的醫療服務。
  • 天人合一:論「天道」與「人道」的辯證關係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後被漢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並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天人合一
    ○王溢嘉 每一個到北京天壇的遊客,都會看到或聽到如下的介紹:天壇是圓形的、用的是藍色琉璃瓦、欄板望柱和臺階數都是九或九的倍數(天是陽,而九為陽的極數)、北圓南方的壇牆和圓形建築搭配方形外牆的設計,都象徵中國傳統「天圓地方」的宇宙觀,也是「天人合一
  • 天人合一與修道
    緯禕道人:我認為的天人合一就是天理跟良心合一,就是說,我們想事情要憑良心。儒家所講的反求諸己,我覺得是天人合一的一個實施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發現自己的問題,尋求改進。理想跟實際要合一,所講的話跟行為要合一,自然跟道德要合一,憑天理良心來走好未來的。改變自己,順應天道。
  • 張載關於「天人合一」都說了什麼
    張載說:儒者則因明致誠,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學而可以成聖,得天而未始遺人,《易》所謂不遺、不流、不過者也。經過這種「合內外」之求、之功,就可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達到了這種境界,就可以超凡入聖,與天地同流、與萬物一體了。據此,張載進一步指出:「人當平物我,合內外,如是以身鑑物便偏見,以天理中鑑則人與己皆見,猶持鏡在此,於已莫能見也,以鏡居中則盡照。只為天理常在,身於物均見,則自不私,已亦是一物,人常脫去己身則自明。
  • 謝遐齡:「天人合一」的時代價值
    天人合一,說的是天道與人道的一致性。這一思想不但對我國傳統社會的發展有積極意義,而且對我們今天立身行事也有借鑑價值。  西漢董仲舒系統地闡述了天道與人道的關係:他以乾的性質為仁,認為帝王必須行仁政;以五行論證孝為天經地義,闡述官制與官德的根源。宋代張載首創民胞物與的思想,把天人合一提升到新的高度。
  • 什麼是「天人合一」?該如何去理解和對待?
    中國哲學史上一個很重要的命題就是「天人合一」,那麼什麼是天人合一呢?對這個命題的理解、闡述、乃至運用一直存在著很大的分歧,人們之間理解的深度和廣度、看的角度和方法,也不盡相同。今天,咱們一起來探討下,什麼是「天人合一」,以及如果對待和運用這一古人極其重視和強調的思想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