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的知乎熱榜上,有一個話題:
「爸爸要求兒子每天戶外玩2小時,孩子:我字典裡沒有補習班這個詞。」
這位特殊的爸爸羅格,有一個9歲多的兒子羅漢。
在暑假期間,羅爸並沒有讓兒子去上各種各樣的暑期培訓班來提升成績,而是給孩子定下來每天要在戶外玩2小時的要求。
不僅如此,羅爸還會親自教孩子各種戶外運動,比如皮划艇、滑雪、野外生存等。
在這樣的教育下,兒子的學習成績雖然平平,但是在其他方面卻是獲得了不小的成績。
他在8歲時就獲得了美國ACA皮划艇協會的技能認證,是目前國內獲得這個技能認證中年齡最小的。
他也參加過廣東省天文大會並且最後取得了大獎。
每年羅爸都會帶著他參加紅十字會防溺水營救兒童演習,擔任模擬溺水兒童的角色。
據了解,羅爸其實自己就是一個戶外運動的教練。
可以說,兒子羅漢現在可以有這樣的成績,是和羅爸的身體力行分不開的。
從小,羅爸就在家中給了羅漢很好的示範,選擇以不一樣的方式充實自己的生活。
所以說,虎父無犬子。
父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孩子都是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最後再落在行為上。
言傳身教的本質是一種觀察學習
20世紀40年代,著名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了觀察學習理論。
這個理論認為,不需要親自參與,只需要通過對別人的行為、動作以及其引起的結果進行觀察,就可以習得新的行為和心理模式。
因此觀察學習又被稱作是替代性學習。
為了驗證這個理論,班杜拉做了一系列實驗,其中之一便是波波玩偶實驗。
在這個實驗中,班杜拉找來一些年紀相近的孩子,並將他們分成3組,分別是獎勵組、懲罰組和對照組。
每組的孩子都會觀看一部影片,在這部影片中,是一位成年男子在毆打玩偶的畫面。
不同的是,3組孩子他們所看到的影片的結尾是不一樣的。
獎勵組的孩子看到的是,當男子毆打玩偶後,獲得了棒棒糖獎勵;
懲罰組的孩子看到是,當男子毆打玩偶後,收到了懲罰和呵責;
対照度既沒有獎勵也沒有懲罰。
影片結束之後,班杜拉把這些孩子召集到新的房間之中,房間之中擺放了玩偶。
結果發現,獎勵組的孩子,相比之於對照組和懲罰組,表現出了對玩偶更多的攻擊行為。
實驗的結果證明了,僅僅是通過觀看成年人的行為以及行為帶來的結果,孩子們便可以習得同樣的行為。
觀察學習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比如:
課堂上小A看到小B舉手積極回答問題,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小A於是也舉手積極回答問題。
家庭中父母整天玩手機,孩子也會沉迷於手機。
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榜樣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而父母,便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
成為孩子最好的學習素材
記得董卿曾經在《面對面》節目中有以媽媽的身份分享過一段話: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所以我應該努力去把自己變得更好。
讓他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對你有愛也有尊敬。從你身上可以學到一些好的品質。」
在董卿的另一檔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中,就有這樣一個「言傳身教」的典範。
它就是才女武亦姝的家庭。
我們大多數人知道」武亦姝「這個名字,可能都是因為她在節目中令人驚嘆的表現。
而更深入地了解這個才女,會發現,她不僅僅是文採斐然,她的理科成績也是非常出色,高考時直接被清華的理科試驗班錄取。
要知道,小時候的武亦姝並沒有這麼的學神,而是一個妥妥的「厭學娃」。
為了她不喜歡看書,不喜歡學習這件事,父母摳破了頭皮都想不到該怎麼辦才可以讓她有所改變。
直到有一次,夫妻二人來到朋友家聚會,發現朋友的兒子特別喜歡看書。
就好奇地詢問到,「為何你家孩子就如此喜歡看書?」
朋友笑了笑,回了他說:
「因為我和妻子為孩子創造了沉浸式的學習環境。我和妻子在家就會各自選擇喜歡的書進行閱讀,平時幾乎不在家裡打遊戲,過多使用電子產品。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和我們一樣,愛上了閱讀,愛上了學習。」
我和妻子都認為,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學校。父母的言傳身教,浸入式的學習環境,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聽完了朋友的這番話,武亦姝的父母也嘗試在家中做出改變。
以前回家就是玩電腦和下棋的父親,現在在家就是主動拿起書來陪著女兒閱讀。
而媽媽則是和女兒一起讀書作畫,學習提升自己的技能。
另外,武亦姝的爸爸媽媽還會在假期專門預留出時間,陪著武亦姝四處旅遊,並鼓勵她將所見所聞都寫成文字,記錄下來。
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武亦姝才被培養出文武兼備的傲人成績。
由此可見,以身作則,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觀察學習環境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毫不誇張地說,父母作為孩子身邊最親近,最為信任的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最方便,以及最樂於獲取到的學習素材。
而你拋出了什麼素材,你的孩子就會被這些素材所塑造。
最後的話
美國作家鮑德溫曾經說過: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如果說,你也希望你的孩子可以成為「別人家的小孩」,那首當其中第一步一定是你要做一個「別人家的家長。」
在你要求孩子不玩手機,不打遊戲,不拖拉前,請你自己先試著這樣的體驗下,你作為家長,可以做到這些嗎?
所以說,父母資質平平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事情,是他們向自己的資質平平妥協了,為自己的孩子也創設了這樣的一個資質平平的學習環境,孩子沒有一個榜樣。
所以說,作為父母的大家,一定要努力呀,只有讓自己成長為榜樣,才能讓孩子成為下一個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