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王維,我們就會在腦海中呈現出「詩中有畫」的評語,自動出現「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場景。而且在王維的詩歌當中,尤其是後期奠定其風格的詩歌當中,多有禪機蘊含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而這些出色的詩句,都是其在「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禪境中寫出來的。
不過,這些出色的詩句都是源自王維後期的唐詩作品。和很多詩人的創作風格相類似,王維的詩歌創作也明顯的分為兩個階段。前半階段的王維也曾心懷報國理想——畢竟這是那個時代主流的思想和價值取向;後半段的王維對於朝廷非常失望,更多的時間則是隱居山林,一心參悟佛法,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這一時期的詩歌也成為王維最具代表性的詩歌。
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唐詩,乃是王維前期的一首著名作品。這首詩歌全然沒有後來詩歌中的禪機意蘊,卻也有很精彩的10個字,在今天依然廣泛傳頌。且看: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鵰處,千裡暮雲平。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觀獵》,寫於王維20多歲的年紀。在這首詩中,最吸引我們注意的是「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這10個字很能體現觀獵的場景,而且也最能代表王維前期詩歌創作的風格。那時的王維內心還是充滿豪情的,有著少年人特有的志氣。
開篇兩句呼應題目,寫詩人觀獵的緣起,一開始就把讀者帶到了肅殺的狩獵現場之中,「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寒風呼嘯,弓箭弦聲不斷,將軍帶著隨從到狩獵場狩獵。
在前兩句渲染的氣勢和氣氛之中,後兩句繼續描寫狩獵的場景,「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在這秋草枯黃的季節之中,天空中飛翔的雄鷹目光犀利,一下子就能發現獵物;而在融化後的雪地,馬蹄在獵場上飛奔,顯得格外輕快。
接下來兩句詩人寫狩獵騎馬速度之快,「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剛才的時候狩獵的人群還在「新豐市」,一瞬間的功夫,馬群又很快的奔向了「細柳營」。10個字就寫出了狩獵的熱鬧場面,用飛速奔跑的馬展現豪情的場景。
最後寫狩獵結束後的風平浪靜。「回看射鵰處,千裡暮雲平」,之前射獵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人歡馬叫好不熱鬧,但是射獵結束之後再回望這一片獵場土地,卻也發現「千裡暮雲平」,一切平靜了下來,也寫出了詩人激情澎湃之後的從容心境。
這首詩寫於王維的前期,從中可以管窺一個熱血少年的豪情。不過在20年之後,這個青澀少年已經轉變成一個潛心修佛的世外高人。他不再追求仕途的精進,而是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禪理的參悟上。與此同時,他對於現實環境描摹的功夫卻得到更大長進,也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他才寫出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優秀詩句。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