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歷史怎麼教,我不清楚。以前我們學歷史,通史教材不是范文瀾的,就是郭沫若的,另外就是翦伯贊和白壽彝的。
這些教材除了對封建社會分期各有不同以外,關於農民起義的重視大多一樣。只要有過一次農民的反政府活動,都會被列舉出來,都會被稱為是起義,當然,這些行為都是正確的。
批《水滸傳》的時候,宋江被招安,被稱為投降派。如果宋江在當時活著,肯定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
那麼宋江如果不接受招安,繼續造反最後當上了皇帝是不是就算革命派了呢?其實也不是。
我們看歷史上通過農民起義當上皇帝的劉邦和朱元璋,教科書就把他們說成是地主階級的代表。
這是我當時學歷史最困惑的地方,沒有成功都是革命的,成功的都是反動的。
到底要讓這些起義領袖怎麼做呢?我們的教科書沒有答案。
其實,中國歷史上的每次反政府活動,其終極目的都是想去做皇帝的。
我們號稱什麼什麼的歷史學家,其對歷史的分析不如一句成語:「成則為王,敗則為寇」來的更簡潔清晰。
中國歷史從秦進入專制以後,就是個泛政治化的社會。所謂泛政治化,就是朝廷也好,民間也罷,都籠罩在嚴密的政治控制之下。朝廷不想老百姓關注政治,可老百姓的言行,朝廷又要時時加以監控,莫談國事就是一個證明。
老百姓也想迴避政治,可任何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又不得不去接近甚至參與政治。中國古代讀書人的唯一出路,就是進入體制,所以政治幾乎籠罩在每個人的頭上。
這樣的社會氛圍,其結果是關注政治成了國人的本能,而真正需要的人文關懷,審美趣味成了可有可無的存在。
朝是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中國讀書人的終極夢想。
當然這個夢想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社會穩定個人生活沒有特別大的變動。如果這些改變了,中國人的夢想就不是中狀元當大官,而是想當皇帝了。
中國人的帝王夢,幾乎是每個稍有理想的人在內心深處最秘密的夢。
掃描加好友,註明「少爺」
國人對皇帝,既有發自內心的恐懼,也有發自內心的渴望。皇帝輪流做,是每個國人心中最渴望又最不敢說的話。
《資治通鑑》記載過王始做皇帝的事。
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泰山地區,王始聚眾數萬開始造反。他自稱太平皇帝,封其父為太上皇,給兩個弟弟,一個封徵西將軍,一個封徵東將軍。
沒想到,起義沒多久就失敗了。
王始和妻子被押上刑場斬首。
國人喜歡起鬨,覺得王始犯這麼大的事,只殺他們夫妻兩不夠熱鬧,就問他,「造反是要殺全家的,你的父親和兩個兄弟呢?
王始回答說,「太上皇蒙塵在外,徵東徵西被亂軍所殺,我雖然沒死,現在還能有什麼指望呢?」邊上的妻子聽了抱怨他說,「都是你這張嘴,要不我們怎麼會落到這個地步呢?」
王始對他妻子的回答,我覺得可以代表所有皇帝的心聲,他說:「皇后不懂天命,自古至今,哪有不亡之國?」王始是做了幾天皇帝,這話讓人聽了就如笑話。實際上就算延續了幾代,也總是要亡的,否則,中國歷史哪裡來那麼多的朝代呢?
王始的皇帝案,畢竟還真刀實槍幹過。
最冤的是稀裡糊塗當上皇帝的。
王學泰在他的書中就記載過這樣一件真實的皇帝案。
北京房山琉璃河一帶,以前會道門特別活躍。有個姓王的外號「傻頭」的知青下放到這裡。「傻頭」這個外號和他實際並不相符,他有文化,長得也不錯,還做了赤腳醫生。
傻頭的房東老太太原來是個巫婆,她看上了傻頭,認為他是真龍天子,將來一定能做皇帝,因此非要把女兒嫁給他。
傻頭一開始還不願意,老太太說,你是真龍天子,應該有三宮六院,我女兒只是你的正宮娘娘,以後你還要娶好多。
傻頭聽了這個話就答應了,感覺自己真要做皇帝,他開始封了一些人做丞相、做將軍。
本來你當他自娛自樂也無所謂,沒想到當大案挖出來了。
審判的結果,老太太被判了無期,傻頭被判了二十年。
現在當然與時俱進了,不做皇帝而是做總統夢了。
河南一個職員,居然跑到國外在酒店裡宣布成立「中國民主共和黨」和「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自己宣誓就任「大總統」。
這說明,像這種腦子不正常的也知道皇帝已經過時了,現在要當大總統了。
可現在冒出的大秦賦,才知道還有比他更傻的,居然還停留在想做皇帝的階段,真是沒有長進。
此公號不錯,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