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互稱對方為「爸比」、「媽咪」,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2020-12-19 寶寶知道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最近遇到兩件怪事。

怪事1:

在一次親戚家聚餐,飯桌上一親戚(男)直呼妻子:「媽咪,你明天帶兒子去幼兒園還是我帶?」妻子也回答得很自然:「我帶就行,你跑來跑去累人,爸比你直接上班就好……」他們的孩子在一旁大口大口地啃著雞腿。

我的第一感覺是,第一,這對夫妻感情好;第二,他們很疼愛孩子。

飯桌上有人捂嘴巴笑,有人瞪眼睛,更有人直接地吐槽:「有你們這樣的嗎?竟然稱妻子為『媽咪』?」

怪事2:

後來我在高鐵上遇到兩個陌生人,一男一女,他們交談中沒有涉及孩子,他們身邊也沒有一個孩子,但頻繁而親密地互稱對方為「爸比」、「媽咪」,莫名的讓我感覺一陣陣雞皮疙瘩。

我感覺很怪異,同樣是互稱對方為「爸比」、「媽咪」,為什麼給我的感覺竟然不一樣?這事得好好琢磨。

一次偶然機會,看到了奶茶妹妹章澤天曬的1歲女兒學習爬行,丈夫在爬行墊上教女兒學爬行的照片,妻子附上文字說:「粑粑,你好」,後面的評論也是兩邊倒。據說美國副-總-統Mike Pence也因為公然在同僚面前直呼妻子為「媽媽」而被他人嘲諷。

其實,這種稱呼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中並不陌生

從明朝時開始,民間對直呼名字有忌諱,說直呼名字是大不敬,所以就有孩子的媽媽稱丈夫為「孩子他爹」、「他爸」、「孩他爸」,丈夫稱孩子的媽媽為「孩子他娘」,「他娘」、「孩他娘」。當然,古代也有比較文雅的叫法,但有些人羞於啟口,認為直呼「孩他爸」或「孩他娘」更為自然。

西方也不乏這種把妻子稱「媽咪」,把丈夫稱「爹地」的現象,對他們來,這樣的稱呼是對家庭責任感的認同,以及對伴侶的尊重。

這種現象在日本老夫妻家庭也非常常見,也是一種身份的認同和尊稱。

在現代國內的不少家庭中,有些家庭從妻子懷孕時開始,丈夫就親暱地稱呼妻子為「媽咪」,妻子親暱地稱丈夫為「爸比」,對他們來說,那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也代表著責任,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從此要為維護一個家庭的幸福和成長而努力。所以這種稱呼不僅代表兩人的情感,還肩負著養育孩子的責任。

父母互稱對方為「爸比」、「媽咪」,對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有一位媽媽曾經分享過他們一家三口的有趣故事:這位媽媽有一天在跟丈夫討論孩子的事情時,直呼丈夫為「爸比」,3歲的兒子問:「爸比,你什麼時候生了媽咪?我怎麼不知道?」

一位朋友大Q跟我說,從她懂事時開始,爸爸就一直稱女兒的媽媽為「媽媽」,她的媽媽稱女兒的爸爸為「爸爸」,每當聽到父母這樣互相稱呼對方時,大Q說作為女兒感覺很溫暖,因為爸爸媽媽珍愛彼此、珍愛家庭,她也常常因為父母在他人面前這樣稱呼而感到自豪,那代表她擁有一個溫暖的家庭。

教育學者全惠星說,在家庭中丈夫稱呼妻子為「媽咪」,妻子稱呼丈夫為「爸爸」的這種做法,給孩子透露的信息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爸爸尊重媽媽這個角色,媽媽也關心爸爸這個角色在家庭中的作用,對孩子常常有著積極的影響。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有著較好的家庭責任感。這些孩子也能從父母親暱的稱呼和良好的情感中受益,他們懂得愛不僅代表相互尊重,還代表責任。

爸媽互稱對方為「餵」?

雖然親暱的稱呼對孩子來說有正面的影響,但稱呼常常只是稱呼,最重要的是父母在孩子面前常常表現出來的真實情感,才是影響孩子的根本。

縱使有些內斂和害羞的家庭,夫妻雙方連名字也不叫,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公共場合都統稱「餵」,他們的孩子能從父母的互動中,感受到更多的細節。

有一次到一朋友家,當時客廳裡很多客人,丈夫在廚房裡大喊「喂,餵……」,眾人不知道男主人叫誰,妻子在客廳裡跟客人聊天,一開始聽不見。這時6歲的小主人一邊玩玩具,一邊頭也不抬地說:「媽媽,你老公在廚房叫你……」這時妻子朝廚房裡的丈夫大喊:「稍等,我要進房間找找……」眾人愕然。

後來吃飯的時候,男主人還在廚房忙活,女主人在飯桌上大喊:「喂,喂,餵……」眾人又疑惑,男主人就像心靈感應一樣在廚房回應:「哎,馬上就好了,你們先吃!」眾人詫異。

有人忍不住問為啥一個「餵」能代表這麼多信息,這時6歲的小主人自豪地說:「這是我爸媽的溝通密碼,一般人聽不懂!」

父母的情感,對孩子來說往往代表「安全感」

稱呼只是形式,父母無論如何相互稱呼,對孩子來說,最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氛圍。在這個家庭裡,爸爸媽媽相互尊重,他們可能會有小摩擦,但爸媽始終不離不棄、相互支持,用愛哺育著他們的孩子。孩子們也能從父母間的這些小細節中,懂得幸福的意義。這樣的孩子,內心自然也會充滿安全感,他們的性格也常常是開朗和樂觀的。因為對孩子們來說,世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媽媽無論多膩乎,也沒忘記愛我」!

一行禪師說:「我們有必要學習創造幸福的技術。如果小時候受到了爸爸媽媽在家創造幸福的影響,那我們自然就會知道如何做了。」

本文關鍵字:爸比媽咪、親子關係、幼兒心理、母嬰育兒、家庭養育

幼兒說,一枚親子心理諮詢師,愛提供國外心理學家們最有價值的親子心理知識。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幼兒說)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頭頂的「旋」代表著什麼?個數不同,真的會影響孩子的發育?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來到父母身邊時,父母就開始變得十分敏感。對於孩子細微的與眾不同,父母都會格外在意,生怕自己稍不留神,孩子會出什麼大問題。突然一瞥,偉偉媽發現倆孩子頭上的"旋"不僅數目不一樣,方向也不同。偉偉有兩個「頭旋」,而小遠只有一個。這讓偉偉媽心裡經不住"咯噔"了一下,是不是孩子生什麼病了?晚上,偉偉媽把這擔憂告訴了偉偉爸。偉偉爸一聽,忍不住笑出了聲。偉偉爸對她說:其實"頭旋"的多少對孩子來說是沒有太大影響的,更不是生什麼病了。
  • 美媽咪產後恢復中心——產後寶媽大腹偏偏,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影響
    你或者身邊的朋友生完寶寶之後有沒有這樣的困惑,肚子比懷孕之前還大,反而松松垮垮,不僅影響自己的體態給身體健康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那麼美媽咪今天就來說一下腹直肌會帶來什麼影響?很多寶媽抱怨說,生完寶寶之後肚子比懷孕前還大,松松垮垮的,寶媽不能大意,這會給身體帶來3大影響 1,嚴重影響體型,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影響身材,體態臃腫。
  • 爸比媽咪,你會為潮寶選NIKE毛毛蟲鞋嗎?
    耐克毛毛蟲現在成了父母為寶貝選童鞋的首選,也是爸比媽咪打扮潮寶最有範兒的裝備!為什麼毛毛蟲的童鞋會這麼火呢?我們都知道童鞋最容易被消費者感知到的差異,無非是舒適度和外觀,而且消費者對這兩點的追求都是極致的——因為是給給孩子用的東西,健康舒適始終是第一位的;而隨著80後加入父母大軍,他們的時尚穿搭概念會延伸投射到孩子身上,塑造了一大批潮童。 而耐克毛毛蟲就將健康舒適做到了極致。
  • 寄宿制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這些寄宿學校長大後的孩子,這麼說
    一位朋友,孩子上幼兒園中班,自己事業也很忙,一直在考慮,孩子上小學之後要不要上寄宿制學校的問題,她覺得上寄宿制學校,孩子會更獨立,自理能力更強,人際交往能力也更好,但是也擔心孩子和她不親了,怎麼辦?所以一直很糾結。
  • 偏執型父母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最近接觸到一位家長在聊起他對女兒的育兒經,他是40歲得女對孩子的照顧和管教可以說是面面俱到,女兒今年13歲了,他甚至每天都要安排女兒穿什麼衣服,鞋子。而且孩子去上學之後,孩子晚到家一會都會打電話諮詢老師。而老師對於他這樣的家長卻並不討喜。畢竟孩子已經13歲了,也有自己的判別能力。但是他卻對老師這樣的態度非常排斥,覺得老師不負責任。
  • 父母總向孩子哭窮會有什麼影響?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在某些方面是有一定的需求的,別的孩子運動鞋,你的孩子布鞋,別的孩子吃了食堂的飯還有零花錢買些零食玩兒的東西,你的孩子吃食堂的飯都還要精打細算著,別的孩子上學推個行李箱,你的孩子上學扛個大床單。說實在的這些東西又不是什麼奢侈品,是真的窮了這種地步了麼?不給買就不給買,還總給孩子哭窮,給孩子灌輸一些我們不比別的就比學習這種思想。
  • 「爸,我被打了,能打回去嗎?」爸爸們的不同回答,影響孩子未來
    導讀:「爸,我被打了,能打回去嗎?」爸爸們的不同回答,影響孩子未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我被打了,能打回去嗎?」爸爸們的不同回答,影響孩子未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外界的傷害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影響,取決於父母的態度
    在這些遭受傷害的孩子當中,一些孩子幾乎沒有留下心理陰影,但也有一些孩子終身帶著心靈上的傷痛。外界的傷害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影響,很大一部分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可以說,只要親子關係基礎好,加上父母正確處理危機的態度,絕大部分意外傷害都不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 父母離婚,孩子還有可能幸福嗎?父母如何處理,會影響孩子的婚姻
    所以,即便父母有選擇分開的能力,但是,父母也有處理好婚姻與家庭關係的義務,畢竟當我們有了孩子,我們就要學會為孩子負責。如果真的要離婚,父母應該為孩子做些什麼呢?有些父母離婚,有些父母再婚,對於孩子而言,這些都是生活中的變化,能否處理好這些變化,就需要父母的努力。
  • 媽咪保貝憑什麼贏得50萬寶爸寶媽的心?
    5歲孩子皮疹,發燒三天沒退,去大醫院看,父母第一次聽說「小兒川崎病」。這幾年,縱使新品少兒重疾險很多,但有一款產品,50萬寶爸寶媽在眾多產品中選了它,經過時間驗證,一直穩居「熱銷榜」前三!!它,就是媽咪保貝少兒重疾險!為啥這麼受歡迎?
  •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由於離異家庭環境所影響,許多孩子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缺少父母雙方的關愛,他們在社會生活中往往會顯得格格不入,他們缺少關愛,缺乏安全感,很容易做出異於常人的行為,所以現在「問題少年」也日漸增多,而其中離異家庭的孩子所佔比例遠遠高於普通家庭。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 父母給孩子起外號,影響他們心理成長,試試叫他們全名
    便是看他們能否接受對方起的外號。如果平時以外號互稱,絕對是友誼深厚的&34;。學生時期,經常會給好友起外號,像是&34;、&34;、&34;等等。對方也不以為意,反而接受了這份&34;。很多家長為了和孩子進一步和睦相處,都會給他們起各種幽默的外號。
  • 父母太愛「面子」,可知會對孩子帶來多大的影響?
    「愛面子」似乎是不少中國父母的通病,這本身也並沒有大的過錯,但是如果因為太愛面子,影響到孩子,那就是得不償失了。但是當孩子表現不佳時,則會表現出過分的在意,甚至覺得是丟了自己的臉,對孩子肆意發洩怒氣,卻不知,這樣的行為不僅會影響親子關係,還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陰影。
  • 生活中父母有這4種行為,會讓孩子感覺很「丟臉」,爸媽別大意
    本文由萱爸育兒經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他們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小時候,思想還未發育成熟的孩子往往對父母言聽計從,不管父母作何要求,都會乖乖地去執行。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心智也逐漸成熟,此時父母的一些行為就會讓他們感到很不舒服,甚至是有些丟臉了。
  • 父母亂發脾氣,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這些後果令人心酸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出現不聽話的情況,那麼他們就很容易把對對方的不滿發洩在孩子身上。3.轉移自己所受到的委屈成年人的生活當中總是會經受各種各樣的磨難和委屈,有很多父母在平常工作當中會受到領導的責罵,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內心就會產生很多的負面情緒。
  • 父母的這4種教養方式,會給孩子帶來不利影響,父母要反思
    父母是孩子家庭教育的第一任老師。決定家庭教育成敗的是父母的教育素質。而父母的不同教養方式,給孩子帶來不同的影響。這4種父母的教養方式,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對孩子控制的父母。這種父母對孩子有很強的控制欲。
  • 父母爭吵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生長環境的影響佔據著很重要的分量,家長的言行舉止也是在無形中的影響著孩子。而在爭吵頻率較高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性格會逐漸變得軟弱、自卑、膽小、沒有主見,有些孩子甚至會有暴力傾向。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父母就要從自身找下問題,是否有些行為做的不妥,需要改正或者注意場合。
  • 《隱秘的角落》父母的態度影響孩子的人生溫度,朋友三觀影響行為
    在紫金陳的小說《壞小孩》中(《隱秘的角落由原著《壞小孩》改編),父親正在打牌時現任突然回來,朱永平擔心認朱朝陽是兒子的話會給女兒帶來不良影響,於是稱朱朝陽是朋友的侄子。看到這裡真的很同情朱朝陽,有爸不能喊,還要夾著尾巴做人,他太難了!兒子穿的破舊衣服,他全然不知,還是別人提醒並讓他帶兒子買新衣服。
  • 父母的易怒,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呢?永遠都在討好別人
    初為人父,初為人母,實際上也只是剛剛長大的孩子,不管是性格上還是處事上,都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老練。尤其是一些從來沒接過觸過孩子的新手寶爸寶媽,很容易為了一點小事就激動生氣。孩子還小,他們不知道父母為什麼吵架,他們只知道這個時候如果自己反抗,就會被罵,甚至挨打。這個時候他們雖然不會安慰父母,但卻被迫成為了父母的出氣筒,默默的想要維護家庭的和諧。那麼這樣背容易發脾氣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會是怎麼樣呢?
  • 孩子不是父母附屬品,父母的過度幹預,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
    一、父母的過度幹預,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1.讓孩子無法得到鍛鍊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遭受挫折,為了能夠避免他們遭受挫折會直接傳授自己的生活經驗,幫助他們規避一些困難。但是如果父母對孩子的保護太過於嚴密反而會錯過鍛鍊的機會,在他們長大成人之後應對各種困難的能力會變得非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