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謹先生曾說過:未來的社會是沒有婚姻、家庭的社會,可能嗎?

2020-12-17 山人的生活感悟

南懷謹先生曾預言:未來的社會是沒有婚姻、家庭的社會,可能嗎?

被譽為國學大師的南懷謹先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深入的講究,他老人家博覽群書,飽經世事,他的很多話都是根據歷史發展的趨勢來做的判斷。他對於未來社會沒有婚姻家庭的說法,雖說是以中國社會當代的發展變化所得出的結論,但仔細分析觀察還真就是那麼回事,我認為很有道理。

他對女大學生說:「你們上大學了,乘年輕趕快談戀愛,早一點結婚,不然大學畢業找不到老公的。因為大學畢業要找一個碩士丈夫,碩士要找博士,東選西選,將來種田郎都找不到了。那個時候,幾十年前,我已經看到很嚴重了,現在更嚴重了。」

現在的中國社會,由於獨生子女多,女孩子不會洗衣做飯的情況很普遍,相反,如果男的不會做飯的話,連老婆都討不到。所以現在街面上的餐館是越來越多,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外賣更是讓不會做飯或不願做飯的人吃飯有了好著落。家庭生活的主要內容就是洗衣做飯,沒有了這些,社會問題就來了。不過,這已經是這個時代的趨勢了。

信息的發達與普及,男女權力上的平等會造成結婚是件不穩定的事,女性可以不依賴於家庭生活而獨立生存。中國古人教的夫婦之道有「相敬如賓」之說,客人來了,明明家裡正在罵「你媽的、你娘的」,看到客人來了,嘴一咧:「啊,你好啊,請坐啊。」人們在談戀愛的時候一般是不說真話的,西方人講:「誤會了就結婚,了解了就離婚。」結婚了以後,說了真話,就開始鬧騰感情也就完了。

關於結婚生孩子的問題,由於現在的工作壓力大,結婚生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年輕人對於生不生孩子也看得淡了。所以,傳統文化中的結婚生子也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中國民諺有:「兒女如眉毛」「無兒無女是神仙,有兒有女是冤家」的說法,有些人現在已經不生孩子了。看來,南老先生的預言正在越來越多變成現實啊!

相關焦點

  • 學會堅強——讀《少年南懷謹》有感
    《少年南懷謹》這本書就以著重描寫「國學大師」南懷謹的少年時代,來帶給我們啟發。書中,南懷謹原名叫銀奶,十分體弱多病。到了七歲還沒有斷奶。但是,儘管如此,他仍十分熱愛武術,曾背著家裡人去學武術,雖然那只是花拳袖腿,但對他以後卻受益良多。還記得《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嗎,裡面的嚴父慈母形象讓人記憶深刻。
  • 原生家庭孩子們對父母離婚的淡定,或使未來社會家庭觀念更淡薄
    好在當時馬伊利選擇了維護家庭的美好和諧,給了文章第二次機會。但是夫妻之間畢竟有了間隙,自然無法恢復到最初的樣子。轉眼又過去了幾年,突然曝出馬伊利公開了離婚消息,算是讓這段婚姻最終走到了盡頭。而文章和馬伊利的離婚感言,成為當下社會熱議的話題。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立法價值:尊重婚姻主體與維護社會穩定發展需要
    在民法典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過程中,婚姻家庭編集中了最多的修改意見,這其中包括民法典第1077條所確立的「離婚冷靜期制度」,回應這些熱點問題,無法迴避婚姻家庭立法的價值闡釋。婚姻家庭立法的一般價值闡釋。從現行婚姻法第2條到民法典第1041條,從立法所確立的基本原則來看,婚姻家庭立法保護婚姻家庭關係,保護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護婦女、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 去國去家:家庭在重構社會倫理中的地位
    易家鉞曾宣稱,「家族制度,就是把家作本位。人是家的附屬品,婦女是男子的附屬品,子女是父母的附屬品」。他相信未來社會沒有家庭。蓋家庭制度是束縛婦女的鐵枷,是人類的公敵。費哲民就觀察到,那爭婦人人格的女權運動表明人們恨不得立刻推翻這樣的專制家庭,而做「自由的新婦女」。不過,若從家庭作為保護性存在的這一角度出發,弱者、幼者實際上卻可能因家庭革命而喪失了這個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保障。
  • 吳秀波事件後,折射出來的是現今社會已經畸形的婚姻價值觀!
    而近日吳秀波事件鬧得是沸沸揚揚,可能是公眾人物被爆出來做典型,所以是眾人都拿來談論,可是這何嘗不是隊婚姻的不負責任對愛情的補種對另一半的背叛。而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在婚姻中承擔著角色的人,何常在外不是拈花惹草,只不過他們沒有吳秀波出名,沒有被爆出來,但是如今的社會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這種事已是屢見不鮮了。
  • 社會常態之無性婚姻
    社會學家是怎樣定義無性婚姻的呢……說白了,無性婚姻指的是沒有性生活的婚姻,即夫妻間如果沒有生理疾病或意外,卻長達一個月以上沒有默契的性生活,就是無性婚姻。無性婚姻也指男女雙方在承諾不進行性生活的基礎上結成夫婦關係。
  • 我們未來的婚姻:婚姻制度真的會消失嗎?
    2020年過去三分之一,羅志祥群P、阿嬌閃婚閃離,明星劈腿離婚事件層出不窮,讓大眾對婚姻的意義更加撲朔迷離……有人說過,婚姻制度在未來會消失,真的是這樣嗎?未來,我們的婚姻制度真的會消失嗎?我們又為了什麼而結婚?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想,我們很有必要來看一看,人類整個婚姻制度,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的發展歷程。一、原始社會的婚姻:從群婚到對偶再到單偶的發展。
  • 戴錦華、王銘銘、吳飛:人類歷史中的女性、家庭與社會
    簡單說來,母權社會的神話包含著這樣三層命題:(一)在歷史或現實的某些民族當中存在按照母系傳承的社會或其痕跡;(二)在母系社會當中,女性是家庭和社會的首領,這也是一個母權社會;(三)這種母權社會是人類社會都曾經歷過的階段。
  • 為什麼現在社會婚姻不順越來越多?
    風水命理劉老師/書經常有人問我,老師,為什麼現在的人婚姻不順越來越多?首先,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命理也是建立在這之上的,如果離開國家,文化,社會制度來談婚姻問題,那是很難說清楚,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古代三妻四妾,遇到某些桃花年份可能是納妾,現在一夫一妻,可能就是外遇了。
  • 2020婚姻家庭幸福感報告:幸福婚姻需要共情
    比如,女人產後本來就很脆弱,還要面對四面八方的壓力,這時候如果丈夫讓妻子再沒有安全感,女人就很容易出現抑鬱的症狀。《做家務的男人》節目中,袁弘的做法就讓人很暖心,他能接住妻子的情緒,去安慰妻子,讓妻子感受到滿滿的安全感。作家三毛曾經說過:愛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飯、睡覺、數錢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會長久的。這話用在婚姻中也是一樣。
  • 反對家庭暴力 促進社會和諧_中國網
    另外,如果讓問題通過司法解釋與部門規章來解決,那麼,不僅存在著降低法律保護等級、難以協調各種機關之間的工作等問題,而且有可能引發有關解釋越權、立法機關沒有妥當地履行自己的職權等憲法性麻煩。在中國法學界,目前對什麼事項應當由司法解釋、部門規章來制定,什麼事項應當由法律來制定,仍然存在著爭論,但是,沒有爭論的是,國家應當及時把在實踐中證明是成功的經驗上升為法律。
  • 孩子是社會的未來
    此事引發社會熱議,有說孩子經不起批評,有說媽媽太暴力,不管怎麼說,悲劇的發生不是一撮而就的,一定是長期的不斷加深的過程。我記得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沒有錯,有錯的都是父母,或是沒有好的教育方法,或是沒有教育。這樣說來,可能對失去孩子的母親貌似不公:我生而父母,供你吃穿,讓你上學,不好好學習還不能打罵?但我確實要告訴這位母親,打罵不是教育的好方式。
  • 婚姻的社會階層流動是否已被堵死?
    只要女人嫁入家境較好的家庭,4年不離婚,婚前貴重的生活資料就成共同財產了;8年不離婚,婚前的房產就成共同財產。   這應了一句話,幹得好不如嫁得好。   婚姻是最好的社會階層上升的通道,沒有之一。
  •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⑤】婚姻家庭制度及社會道德...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⑤】婚姻家庭制度及社會道德風尚不容侵犯 2020-05-15 2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種家庭環境中走出來的孩子,未來會缺乏社會競爭力,沒有安全感
    >背負很多壓力的父母都處於極度焦慮和極度的憂慮之中,體現在對下一代沒有自信,而在社會競爭中,幾乎是剛剛邁入小學的大門,就會被父母擰上了一根緊緊的弦。百樣米養百樣人,在不同家庭環境中長大,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在未來面對社會競爭力的時候,也會反映出不同的表現,令人喜憂參半。
  • 婚姻家庭編入典之變與不變
    婚姻家庭編增加的內容絕大多數都能在學者的論文、專著等學術研究中找到理論依據及不同的觀點。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以研究會的名義先後向全國人大法工委提交了五份立法建議,牽頭起草的《婚姻家庭編專家建議稿》共計155條。 二、婚姻家庭編入典之「不變」 (一)婚姻家庭關係的倫理價值沒有變 首先,婚姻家庭關係的倫理價值是由其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所決定的。
  • 「央廣網評」「兩頭婚」是現代社會與傳統觀念結合的產物
    近年來,江浙一帶興起了一種新的婚姻家庭形式——「兩頭婚」。男女雙方皆是婚嫁婚娶,沒有彩禮、嫁妝之分,雙方的原生家庭都為新人提供新屋,夫妻婚後在兩方父母處輪流居住。夫妻生育兩個孩子,通常第一個隨父姓,第二個隨母姓,雙方家庭分別養育;取消外公外婆的稱呼,兩方祖父母都是孫輩的爺爺奶奶。
  • 一夫一妻制在未來會消失嗎?社會學家:有可能,開放式婚姻會出現
    單身人數越來越多,結婚越來越晚,離婚的越來越多…… 為什麼婚姻在走下坡路,難道婚姻制度本身有問題嗎? 未來的某天,婚姻制度會消亡嗎? 2.人類平均壽命大大延長 在古代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溫飽問題都可能解決不了,醫學條件也不發達,導致人們的平均壽命只有三四十歲。
  • 陳志武:市場經濟改變中國社會與家庭形態
    跨地區的人口流動,遠離你的出生地到他鄉去工作、生活,世世代代是左鄰右舍的局面已成為歷史,使社會結構完全變了。也就是說儒家文化所依賴的社會結構土壤已破裂。你不能再依賴傳統的大家族網絡來保證你未來的經濟需要,血緣網絡離你越來越遠,不能再靠它來對衝自然災難風險或身體健康狀況的不確定性。
  • 大專生真的在社會沒有立足之地了嗎
    當今社會,人們能想到的評判一個人優不優秀的標準,仿佛第一時間總會想到學歷。我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在縣城讀著普通的高中,考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專,過著普普通通的生活,很多時候我總是在想:原來之前小時候的夢想真的會被生活一點一點的給磨滅掉,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未來又將歸於何方,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該如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