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年風雨變遷,刻下層層歲月年輪—中亞多族群和語言剪影

2020-12-16 地瓜貓的地瓜幹

近年來中國推出的世界矚目的一帶一路政策中,中亞是關鍵性地區;中國打擊三股勢力,中亞地區國家是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中亞從原本歐亞大陸腹地一塊不受人重視的地區一躍而成舉重若輕的戰略樞紐地帶。可是,中亞地區的範圍在哪裡?生活著什麼樣的人民?他們的祖先是如何在這裡生根發芽?他們又是如何影響這一地區?

歷史上似乎從來沒有明確地定義和描述過中亞的地域範圍和生活在這個地區的人民,可以表明中亞身份的符號來自於家族,部落,地域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相互聯繫,這是一個複雜的多層次含義的概念。鑑於該地區大多數人口遊牧的生活方式,行政區劃並不是一個重要概念:擁有了人口就等於擁有了版圖。

千年以來中亞地區已發展成中國、印度、伊朗、地中海沿岸等東西方區域之間的橋梁,近幾個世紀以來,俄羅斯對中亞地區擁有著最大的影響力,這片地區也是薩滿教、佛教、拜火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其他一些宗教的匯集地。無論是民族語言還是政治和文化邊界都在不斷變化,它連接著兩個相互影響又有著許多本質不同的生活方式。生存於此的人們處於不同的地理環境中:定居於綠洲或遊牧於稀樹草原上。古代的東方和中世紀時期的歐洲把這片地區看作文明的邊緣,而當代的歷史學家則把這裡視為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和支點,在這片廣袤的地區裡曾經產生過現代文明之前最為遼闊的帝國。

中亞地區佔有地球陸地面積的七分之一約兩千萬平方公裡,今天中亞地區的西部主要是一些從前蘇聯獨立的穆斯林國家,包括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五國,歷史上稱為西突厥斯坦。這些現代國家的國名和國界繼承自蘇聯的版圖。把疆域與土地、民族、語言、文化的劃分統一起來,這在歷史上也是第一次,而在以前這都由政治因素決定。從穆斯林的角度說,中亞還包括信仰伊斯蘭教的中國土著維吾爾人,也就是所謂的東突厥斯坦,以及其他一些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民族。今天的中亞地區包括從阿穆爾河到中國新疆之間的廣大地區,這裡歷史上曾經伊朗語佔主導地位,現在則操突厥語,一千五百年來一直經歷著劇烈的變化,創造出具有鮮明突厥波斯特徵的文化體系。它的南邊是阿富汗,這是個民族與語言與北方鄰居有千絲萬縷聯繫的微縮版中亞國家。

中亞地區東部則指主要信仰佛教的蒙古地區,今分為蒙古人民共和國、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中國的東北三個區域。中國的西藏自治區在語言上與中亞地區毫無關係,但歷史上在中亞事務中曾經扮演過重要的角色。

在西伯利亞與伏爾加河之間這片廣闊的的稀樹草原上,還生活著一些重要的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民族,他們在歷史上和文化上紮根於中亞地區,中亞地區是重要的人口輸出地,外遷的範圍西至匈牙利、烏克蘭、俄羅斯和中東。

歐亞大陸北部的這片草原,既有草場,也有沙漠和半沙漠地區,這一地貌是這片從匈牙利經阿爾泰山一直延伸到中國東北森林地帶的通道的主要形態,雖然一年之間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為冰雪覆蓋,但豐美的草場蓄養了龐大的牧群,熾熱的沙漠和點綴其間的綠洲是這片地區最鮮明的地貌特徵。尤其在南部,乾旱的區域非常廣闊,20世紀早期,在新疆東部的羅布泊,英籍匈裔探險家奧瑞爾斯丁(Aurel Stein)仍然能夠聞到垃圾堆中刺激性材料散發的氣味。雪山融化的雪水匯成河流,在烈日炙烤下形成一個個的水坑和乾涸的河床,侵蝕和乾枯是一直存在的威脅。

綠色的植物春天發芽,酷熱的夏季則進入休眠,綠洲農業在河水的澆灌下繁榮,塔吉克斯坦的澤拉夫尚就是這樣形成的。阿姆河和錫爾河匯流而成鹹海,它實際上是一個大湖,現在汙染嚴重。這些內陸河大部分時間是半結冰的,持續時間一般超過半年,通常時間更長。與偉大的中國、印度、兩河流域和埃及文明不同,這些河流的沿岸地區人煙稀少,也不是商業和交通動脈,蒙古的額爾渾、色楞格、克魯倫諸河是與偉大的草原帝國聯繫在一起的,但是經濟上可以忽略,除了漁業,遊牧民族並沒有好好利用這些河流,最多是使用充氣皮筏順著河流旅行而已。

草原遊牧民族與相鄰的農耕民族的交往使得我們獲得了關於中亞的許多重要知識,定居民族對這些遊牧民族的描述帶有明顯的文化偏見,稱他們是「居住在不毛之地的野蠻人」。按照波斯傳統,描述善惡的兩個詞分別是Iran和Turan,Iran是指善的波斯人,Turan是指阿姆河以東的野蠻的操伊朗語部落。一些中國史書中用於稱呼中亞民族的詞語翻譯成英語就是「野蠻人「,但這些詞語的具體所指實際上差別很大,有的含義是」屬國「,有的意思是」外國「,但通常都不是友好的用語。對於這些遊牧民族的」粗俗「的習俗、烹飪、使用獸皮的服飾,中國的史家一點也不掩飾他們輕蔑。

然而考古學家認為,有些遊牧民族的生活其實十分富裕,甚至可以說奢華,這一點那些與遊牧民族同時代的定居民族也不否認,這些遊牧民族用來自中國的絲綢裝飾他們的毛皮衣物,還有來自伊朗的十分名貴的織物。黃金和鍍金飾物很常見,著名的文物「Golden Man「大量使用黃金和黃金飾物,直到中世紀時期,這裡的婦女們還大量使用黃金飾物。此外,遊牧民族有許多優秀的口傳詩歌、歌曲和音樂,一些學者認為遊牧民族是許多現代弦樂器的發明人,比如小提琴,來自一種古老的樂器qobz,這是一種現今仍舊流行於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民間樂器。2008年在對蒙古一座武士墓葬的考古發掘中,出土了一把名為morin khuur的馬頭琴,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紀或八世紀。

在那個時代許多描述外族世界的文章中,人們常可以讀到關於「野蠻人「的描述,但是現實中,遊牧民族與」文明的「鄰居們相比無論是在血腥還是貪慾上差別都不大。儘管大草原的生存環境要比農耕世界的環境惡劣,但遊牧民族認為,相比把畢生精力花費在農地耕作的鄰居們,他們更優越。中亞地區的城市居民富裕且文化多元,經濟以商業為導向,與遊牧民族形成了共生關係,成為草原與綠洲的聯繫紐帶。

中亞歷史中存在著一個關鍵要素:運動!人群和語言的運動,以及新群體的誕生。多種語言匯集成語系,這種語系能表現出普遍意義上的語言學起源,而不是生物學起源。歷史上中亞地區兩大語系—印歐語系和阿爾泰語系—佔主導地位。公元前4500年到公元前4000年之間在黑海周邊的草原地區形成了印歐語系的社會群體,公元前3000年到2500年,這個社會群體解體並開始四下遷徙,中亞、南亞、西亞以及地中海北岸。其語言學意義上的後裔分布於操印度伊朗語的南亞地區(印地語-烏爾都語、旁遮普語、其他印度次大陸語言)、操伊朗語的伊朗、阿富汗、中亞(波斯語、塔吉克語、普什圖語以及其他伊朗方言)直到不列顛群島和其他一些歐洲地區,這其中不包括巴斯克語、愛沙尼亞語、芬蘭語族以及它的遠親—匈牙利語。

阿爾泰語系主要分布於西伯利亞南部、蒙古東部和中國東北地區,包括土耳其語以及中亞地區使用的土耳其方言,例如烏茲別克語、哈薩克斯坦語、維吾爾語、蒙古語,還有蒙古、臨近的中國內蒙古和俄羅斯相鄰地區生活的包括伏爾加地區的卡爾梅克人、中國東北一些少數民族如人數極少的通古斯人所操的蒙古方言,這些地區所操的語言成為了阿爾泰語系的東部分支。一些學者認為還應該包括古朝鮮人和日本人的先祖。而有些學者不同意這個觀點,也否認阿爾泰語系能夠稱為語系。他們認為之所以形成了各種不同的阿爾泰語只是因為相互作用和詞彙借鑑。

中亞的歷史充分說明現代民族的形成來自於多族群多語言的相互影響融合,而非政治操作的結果,現代社會尤其如此。語言是如何傳播的一直都不是個可以清晰闡述的話題。徵服或者大規模移民以及由此導致的徹底的更替是一種傳播模式,另一種模式是漸進的滲透、交流或使用雙語的結果,移民群體自身就是族群和語言交流的一種產物,無論如何,這種傳播和變化如萬花筒般令人眼花繚亂,而我們今天看到的族群和語言的分布圖,僅僅是過去數千年間變化的一個瞬間,新的民族族群的誕生會一直進行下去並永不結束。

相關焦點

  • 變遷中的中亞語言景觀
    變遷中的中亞語言景觀 2018年11月23日 09:3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武和平 字號 內容摘要:歷史、地理、文化和地緣政治等因素交織在一起,導致中亞地區民族眾多
  • 南開群學 袁同凱 朱筱煦 孫娟:族群認同、族群認同變遷及族屬標示及認同
    朱筱煦(1993-),女,四川人,南開大學社會學系2016級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教育人類學、族群問題研究。孫娟(1982-),女,滿族,內蒙古武川人,內蒙古財經大學法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民間宗教及族群問題研究。本文發表於《青海民族研究》2016年第27期。
  • 芭牧先生—深圳第一家年輪蛋糕店來了!
    時光的流逝,歲月的變遷,使你我在不同的時期,感受著不同的心境--生命的痕跡。每個人都是上天慷慨的生命,在生命中每個重要的節是,都應該好好慶祝,朋友!送一盒「年輪」給你,讓我們一同描繪生命的年輪。年輪蛋糕源自德國,當對其作橫斷切開時,呈現了特徵性的金色環圈,因其製作工藝獨特,口感鬆軟蜜甜,且具祝福含義,在德國被稱為「蛋糕之王」。年輪蛋糕看似平淡,除了內裡層層紋路之外,似乎沒有其他特別之處。但這層層的疊紋,正是年輪蛋糕昂貴與口感獨特之處。
  • 中國人民警察節|歲月變遷 誓言無悔……
    每一張警服照片 都是警察心底裡 最珍貴的記憶 每一名警察心中 都有一個解不開的 「警服情結」 警服代表著威嚴 責任和榮耀
  • 族群互動與語言接觸——撒拉語的人類學研究
    以尕勒莽為首的部分撒魯爾人則隨同當時的蒙古軍隊輾轉來到中國徵戰,在元朝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撒拉族先民被任命為積石州(位於今天的青海東部與甘肅交界)「達魯花赤」。在長期和漢藏等民族的接觸與融合中,於明代正式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撒拉族。目前,作為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的撒拉族,人口達13萬(2010年),主要生活在青海省、甘肅省、新疆等地。
  • 海冰增厚致悲劇 南極企鵝族群數千小企鵝僅兩隻倖存
    一個企鵝種群繁殖的數千隻小企鵝,只有兩隻倖存。資料圖:在水中遊弋的企鵝。泱波 攝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資助的法國科學家2010年起,開始在東南極洲(East Antactica)研究18000對阿德利企鵝(Adelie)族群,沒想到2017年初最新繁衍季來臨時,數以千計小企鵝只有兩隻活了下來。
  • 十二月,願有歲月可回首,亦有前程可奔赴
    星河一瞬,歲月如煙,一年裡,那些獨自走過的江與山,那些刻骨銘心的悲與歡,漸漸成了箱底發黃的老照片,被滄桑的年輪刻下最深的念。世上唯一不能複製的是時間,唯一不能重演的是人生。十二月願你閱盡世事變遷,內心仍能安然,繼續挽住歲月的手,不負自己的路。想要什麼,就憑自己的力量去獲取;想去哪裡,就靠自己的雙腳去行走。好好生活,慢慢相遇,在日常裡過得有趣,在平凡裡活出自己。十二月,願你在雪片飛揚中,既有歲月可回首,亦有前程可奔赴,輕衣一襲夢的斑斕,編織人生的溫婉承傳!也願天地間的奔波的你我!
  • 一年又一年,年輪(上)
    歲月遞嬗,如此有規律的鬆緊相間、一圈圈擴增的樹木細胞,如此同心輪紋構成的樹木橫斷面,我認為該是散文化的年輪定義了。年輪啊,你總隱藏在樹幹裡,是擴大的指紋,是膨脹的生命圓柱體,是生長、發展的一圈圈的秩序,如此有韻無聲的規律美,在透露自然力的神秘、偉力和創造!年輪無法似脫衣裳一樣脫去歲月的烙印,海枯石爛、滄海桑田烙入你的身,居然美得如此水乳交融。
  • 由中亞東幹族留學生語言狀況看漢語認同
    由中亞東幹族留學生語言狀況看漢語認同 2019年08月20日 10:3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晶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陳懷宇丨評班茂森《唐代的族群認同》
    班茂森的《唐代的族群認同》一書乃是在其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作品。他的博士論文主要由余英時先生掛名指導。他曾在本科和博士求學期間分別到北京師範大學和北京大學留學,與中國中亞學界聯繫密切。這本書在修改過程中得到美國知名中亞學家狄宇宙(Nicola Di Cosmo)和梅維恆(Victor H.
  • 王明珂:資源競爭、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無論是由一個中心擴散,或是多中心凝聚,這些對華夏形成的解釋有兩個共同點。第一,學者似乎認為無論是文化傳播、擴散還是凝聚,都發生在一限定的範圍內,這個範圍也就是華夏在東亞大陸上的分布範圍。第二,他們都強調「相似」文化特徵的形成在華夏形成上的重要性。事實上,首先,由新石器時代晚期到商周時期,東亞、北亞與中亞各地區文化的傳播、接觸並沒有一個明顯的地理界線。
  • 風雨50年,南陽火車站的歷史變遷
    南陽火車站從建站之初到目前大規模改造,已經歷經風雨近50年。半個世紀的光影交錯,也折射出了時代之變。老火車站的記憶南陽的鐵路建設起步較晚。20世紀60年代,根據當時備戰需要,國家確定南陽為「三線」建設重點地區之一,大批軍工企業和中央企業在南陽落戶。
  • 年輪造句和解釋_年輪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每一環是一個年輪,包括春季長成的顏色淡而疏鬆的早材和夏末秋初長成的顏色深而緻密的晚材。常見於溫帶的喬木和灌木。可推測樹木年齡。熱帶喬木因終年生長,年輪多不明顯。 魚類骨鱗和鰓蓋骨等表面以及耳石斷面上疏密相間的同心環紋。能推知魚的年齡等。
  • 《故園風雨後》75周年:75年的封面變遷
    《故園風雨後》75周年:75年的封面變遷 2020-06-17 14: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溯源研究與邊緣理論,哪個能更好的解釋族群的發展
    「溯源研究」並不能解答民族的本質:首先,共同的體質、語言、文化特徵等既不是族群或民族的必要條件,也不是充分條件,有許多民族說同一種語言、也有同一民族說多種語言,用同一種陶器的可能屬於不同族群、同一族群的分支也不一定能找到同樣的考古材料,因此不能以客觀的語言、體質、物質文化等特徵追溯民族的源頭
  • 人生的年輪,讀懂後你會明白你走的這條人生路,寫在3月12植樹節
    樹木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我們人類要愛護樹木。所以我們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國際植樹節,以此來鼓勵人類種樹,以便每年種下一樹樹,來年收穫萬頃森林。樹木和人生的關係同樣有著非凡的意義,古人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以人生和樹木都要經過時間的雕琢。
  • 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絲綢之路風雲會 中亞氣象展風採
    、中國沙漠氣象科學研究基金、樹木年輪實驗室開放研究基金;重點培育6個創新團隊,強化樹木年輪理化重點實驗室建設,加強中亞天氣氣候研究;開展綜合觀測科學實驗,增強中亞區域氣象防災減災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盡力打造具備引領中亞區域樹木年輪研究能力的國際聯合科研團隊。」
  • 烏茲別克斯坦面積僅佔中亞的11%,人口卻佔中亞的一半?
    ▲中亞各國的面積、人口和人口密度情況哈薩克斯坦的面積雖然佔中亞的68%之多(272萬平方千米),但人口卻只有1800萬,大大落後於烏茲別克斯坦。由於中亞民族遷徙頻繁、戰亂此起彼伏,中亞南部更是多個族群的激烈碰撞之地,鮮有單一民族能在當地長時間佔據統治地位。從公元前五六世紀起,中亞淪為多個異族之手,最終伊斯蘭化的突厥人融合了其他民族,逐漸佔據主導地位,且在其基礎上形成了四個突厥人的「斯坦」國家(除塔吉克斯坦外)。
  • 從中亞史的十大帝國,看中亞如何從雅利安人變成了突厥語國家
    最廣義的中亞概念比中亞五國要大得多,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除了中亞五國外,還包括蒙古,我國的西藏、新疆和內蒙古西部,伊朗的東北部,阿富汗斯坦,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俄羅斯亞洲部分的南部。不過通常意義上的中亞,指的就是中亞五國,本文同樣如此。
  • 烏茲別克斯坦面積僅佔中亞的11%,為何人口卻佔中亞的一半?
    ▲中亞各國的面積、人口和人口密度情況 哈薩克斯坦的面積雖然佔中亞的68%之多(272萬平方千米),但人口卻只有1800萬,大大落後於烏茲別克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