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的肢體活動,需要空間。人的心靈活動,也需要空間。那容心之所,該有怎樣的面積和布置?
這裡分享給大家《精神的三間小屋》面試試講稿一份,可以用作逐字稿直接使用,能夠更好地幫助大家整理思路,面試順利過關。
《精神的三間小屋》試講稿正文
同學們,我們今天生活在非常豐富的信息世界裡。人們關注物質上往往多過了精神層面,這就造成了很多人物質上很富有,精神上卻很匱乏。但其實真正的幸福,不僅取決於物質,更需要精神的富足,那人的精神是如何富足起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
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來思考一下,畢淑敏的三間小屋,分別都撐著什麼。
這位同學說說 (用原文的話)。第一間,盛著我們的愛和恨。第二間小屋,盛放我們的事業。第三間,安放我們自身。
好,同學們,我們來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認為應該去修建三間精神的小屋呢?看一看開頭和結尾。尤其是結尾。
我們來一起朗讀文章的最後兩段。好,朗讀完了,誰能概括一下呢?你說是為了建立起精神的棲息地,還使我們健康、莊嚴、真誠。所以我們要構建出自己的精神小屋,那我們來看一看。第一間小屋。
第一間小屋裡承載是愛和恨,要承載哪些愛哪些恨呢?
同學們都找到了,一起來讀一讀「對父母的尊愛,對伴侶的情愛,對子女的疼愛……」這是什麼手法?排比。通過這種排比的手法,作者告訴我們,要撐著哪些愛?哦,是所有的愛。
那作者排列的順序,有什麼特別的呢?——關係是由近到遠,由小到大的。
同樣,我們來看一看,作者的恨呢?都有哪些恨呢?有對醜惡、汙濁、虛偽、卑劣的恨。
作者把愛和恨都放到了第一間小屋裡,我們應該如何處理這個小屋呢?有的同學說應該使愛多一點,恨少一點。那作者的觀點呢?好我們來看一看原文當中是怎麼說的。
「假若愛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溫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紅色的鯉魚遊弋,那是你的大福氣。假如恨比愛多,小屋就陰風慘慘,厲鬼出沒,你的精神悲戚壓抑,形銷骨立……」所以我們要「淨手焚香,灑掃庭院」。用我們自己的話去概括一下,其實就是我們要經常打掃,給愛留下足夠的容量。
那同學們想一想,你們自己的第一間小屋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寫下你的愛和你的恨。我們來看一看,自己的小屋裝了哪些愛和恨。我看同學們都寫得差不多了。希望同學們能好好對待自己的精神小屋,每一天讓愛多一點 讓恨少一點,多打掃,給愛留下足夠的容量。
至於後面兩間小屋又是怎樣撐著事業和自身的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作者簡介
畢淑敏,1952年10月出生於新疆伊寧,中共黨員,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心理學博士方向課程結業,註冊心理諮詢師。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會委員。
作品分析
1、總結本文的表達和主題
這是一篇議論、描寫、抒情於一體的說理性散文,通過對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描寫、議論、抒情,表現了關注個性、關注自我、關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2、品味寫作特點
(1)集議論、描寫、抒情於一體。
(2)構思新穎獨特。
(3)語言樸實,意蘊深厚。
(4)文筆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