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關前漢文化就已經湮滅?事實真是如此嗎?

2020-12-15 小璇說歷史

小璇今天在某寶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是關於一個漢服服裝的事情,然後在評論中小璇看到了唐裝與和服的評論中有這樣一條回覆說「我們還有什麼文化傳承?早在清朝入關前我們的文化就已經湮滅(詞義:磨滅,埋沒,消滅,銷毀)了」小璇看到這一個評論下意識的反感,就想反駁,但是中國的歷史這麼長,小璇並不了解這方面的知識,說話是需要真憑實據的,所以就在網上查了這方面的資料。

首先小璇查了漢文化到底是什麼?它包括了些什麼?網上是這麼說的漢文化指漢族人民創造的物質文化和思想文化的總和,又稱我們熟知的華夏文化。它包括我們的語言,文字(它是一個總稱,不能就說它是漢語與漢字,華夏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思想,科學,文學,藝術,社會。

漢服

然後小璇在查了一些關於漢文化湮滅的內容,其中說得最多的就是元朝與清朝讓中國的漢文化出現了斷層,評論是說清朝入關以前,所以小璇就著重查了元朝對漢文化的影響。

在一些回答,搜索中總會出現一句話,就是「崖山之後無中國」崖山之戰是宋與元的最後一戰,這句話是根據日本記載出自南明遺民的詩句,比喻南宋戰敗,哀嘆山河破碎,神州陸沉。中國的文字有些事並不能就按其表面意思來理解的,就比如七月流火這個成語,還有曹雪芹這位名作者的名字,有多少人是跟小璇一樣在不了解他,只知道名字是認為他是個女人?在此不得不感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按其字面意思就把後面幾百年的中華文明磨滅是不可取的,是不正確的。

漢字的變遷

在元朝漢文化確實是被破壞了一些,元朝主要是對漢人歧視,元朝將百姓分為四等,而漢人為最後一等,漢人被迫害得很嚴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漢文化並不受重視,元朝的疆域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很廣,所以不可避免的他文化多樣,他可以選擇一些別的文化,漢文化並不是他的唯一選擇,所以漢文化在元朝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破壞,也是由於元朝不重視的原因,元朝九十八年之後被滅了,而清朝歷經二百七十六年,是元朝的兩倍不止。

在明朝時對漢文化進行了修復,但仍沒有回到元朝前的的高度。

以上可知漢文化湮滅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頂多只能說是被破壞了,湮滅一詞否定了後面幾百年的中華文明,也包括現在,,有些人可能會說是不是太嚴重了,人家可能並沒有這個意思。但是有些人否認歷史,否認現在,難道在中國這種現象不是真實存在的嗎?說國內這不好那不好,什麼都不好,網友有這樣的一句話「國外的月亮總是比國內的圓」雖然國內有些的真的不好,但它已經在慢慢的改進,在改變,沒有什麼事情是一蹴而就的,現在中國的變化我們正是見證者,不能因為一件事情而否認全部。

沒什麼可以傳承了嗎?請你多了解一下中國的歷史,他可值得傳承的地方真的很多,我們真得把我們老祖宗的東西好好傳承學習下來,充實我們的精神世界,提高我們的軟實力。現在一些大國正對我們進行文化的輸出,入侵我們的精神世界,讓我們產生一些並不正確的想法,我們的腦子該有一些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啊!最後請記住「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而是一個和平的國家」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相關焦點

  • 清朝可以入關奪取天下真的是撿漏嗎?
    那麼清朝入關得了天下,到底是不是撿漏行為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一、清朝入關的確有撿漏成分,但得天下並沒有撿漏客觀來說,清朝可以順利入關的確有著撿漏因素,因為1644年明朝是亡於李自成之手,明朝一亡,清朝歷經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兩代人都沒有入得關,就此入關成功了。
  • 假設歷史;若吳三桂不放滿清入關,中國歷史的走向
    ,從世界範圍來看都是如此;比如位於東歐平原的莫斯科公國崛起之後,俄羅斯不斷擊敗周圍的遊牧民族;中亞中亞、亞塞拜然的突厥人被他徵服,成了殖民地;遊牧起家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戰俄羅斯屢戰屢敗,被俄羅斯打成西亞病夫;俄羅斯帝國還越過烏拉爾山
  • 清朝皇帝到底說滿語還是說漢語?末代皇帝竟然忘了滿語怎麼說!
    清朝的開國奠基者和創始人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雖然雄才大略,但是卻沒能看到清朝入關的那一刻,而當時剛剛九歲的福臨卻有幸成為了清朝入關的第一代君主,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波瀾疊起,其實也非常有趣,清朝雖然沒有昏君,可以說每位皇帝的修養和素質都非常高,但是卻成為了歷史上最屈辱的王朝之一,實在可以說是天意弄人。
  • 清軍入關後強推剃髮令,為什麼沒有在全國範圍內普及滿語?
    清軍入關在中原建立起近三百年王朝,為鞏固統治,頒布「剃髮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企圖同化漢族,便於管理,但這漫長的統治時期,為什麼清朝統治者沒有在全國推行滿語?,倒還應付得來,但如果用於日常生活交流使用,就顯得極其不方便,漢人的不少文化產物,滿語都沒有對應的詞彙,在這種環境下,加之漢文化的博大精深,滿人逐漸開始學習漢語,滿語反被逐漸拋之腦後。
  • 到了跟人「玩命」的地步,不止是清朝
    但在某些朝代,就不能如此隨心所欲,對髮型有著嚴格規定。最廣為人知的是清朝的「剃髮易服」,在此之前,還有個女真人建立的國家,曾強制要求漢民剃髮易服,此國便是金國。金太宗完顏晟就曾嚴令:禁民漢服,削髮不如式者,死。
  • 清朝的髮型很帥?別再被電視劇騙了,真實的清朝辮子是這樣的
    不過電視劇中,清朝人的陰陽頭髮型,看起來還算是帥的,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清朝人髮型,是這樣的嗎? 清朝人的陰陽頭,在歷史上其實是晚清時期的髮型,清朝早期並非如此。清軍入關之後,社會動蕩,還有不少明朝人要復明,清朝為此也想了很多辦法。
  • 清軍入關後,中原人口由五千萬驟降至兩千萬,這是為什麼?
    根據史料記載,清軍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入關之後的約四十年間,漢族的人口由明朝末年的五千一百萬左右,驟降至一千九百萬左右,然而根據《中國人口史》數據推斷,明朝天啟六年的人口約一億,到清順治三年下降到八千多萬。
  • 清史專家:清朝六代明君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
    從清朝入關前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到入關後的順、康、雍、乾六位君王都是很有作為,有雄才大略的明君,而且是連下來的祖孫六代,這在中國歷代王朝都是絕無僅有的。這也許和滿族畢竟是一個少數民族來統治全國,統治比它的人數大很多倍的漢族地區,所以很有危機感,很有憂患意識有關。  順治並非電視劇《少年天子》寫得那麼仁義。
  • 清朝皇帝上朝時到底說滿語還是漢語?
    不過,這些語言文字很可能失傳,據了解,現在全國僅兩三百人會滿語,要知道滿語曾經是清朝的通用語言,滿語都如此,更別說其他小語種了。有鑑於此,葉赫那拉氏後人譚珊珊,作為滿語傳承人,她開設滿語課堂,線上線下教學,想把這種瀕臨失傳的語言保存下來。
  • 皇太極曾多次入關,多爾袞為何入關一次就搞定了天下?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
  • 清朝皇帝上朝時到底說什麼語言?
    譬如南北朝時期的鮮卑族執政的北魏、還有蒙古族執政的元朝,當然還有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由滿族執政的清朝。不過,不管是哪個少數民族執政,最終都躲不過漢化的命運,很多少數民族皇帝對儒家文化是極力推崇的。在北魏,連皇帝孝文帝極力從服飾、制度、語言等各方面推動漢化。元朝是少有的民族隔閡較強的朝代,但也不由自主的進行了漢化,否則怎能在中原地區立足呢?
  • 葡萄牙是如何佔領澳門,清朝入關後為何不派兵收復
    為什麼在清朝統一中國時,不把澳門收復呢?自1557年開始,葡萄牙的軍隊便開始蠻橫的闖進我國廣東地區,對我國明朝時期的軍隊進行挑釁並挑起戰爭,最後都以失敗而終結。之後,葡萄牙方面便開始以租賃者的身份佔據著澳門地區,雖然每年會支付500兩的銀子作為租金。
  • 同為少數民族政權,為什麼清朝統治時間遠長於元朝,元朝差在哪?
    正如民間故事中,山海關總兵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多爾袞20萬清兵入關,就此建立了清朝,在中原大地實現統治。天下漢人十佔其九,如此殘忍的、不平等的制度,怎能得民心,這樣的政權怎能長久?短短百年,元朝就被在這種制度下成長的朱元璋推翻了。而清朝則不然,雖說清軍入關後發動過慘絕人寰的嘉定十日揚州三屠,但在對於滿漢兩族的問題上並不極端。
  • 宣宗之庸暗,亦為清朝入關以來所未有!道光帝是否真的如此不堪?
    因為鴉片戰爭,清朝和英國籤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成為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史上第一個同西方殖民者籤訂喪權辱國條約的皇帝。更是被評說「宣宗之庸暗,亦為清朝入關以來所未有!」道光帝是否真的如此不堪?是否真的是庸暗之君呢?
  • 距離清朝滅亡不過一百餘年,上千萬的滿族人,那為什麼滿語就迅速...
    不過,這些語言文字很可能失傳,據了解,現在 全國僅兩三百人會滿語 ,要知道滿語曾經是清朝的通用語言,滿語都如此,更別說其他小語種了。
  • 清軍入關是不幸還是萬幸?若沒有清朝,我國連漢地18省也難保?
    葛老應該是承認元朝與清朝對中國版圖的貢獻的,對於一些歷史學者將進貢等行為作為統治的依據是不靠譜的,只有長時間的政治控制才算是納入版圖,比如曾有學者一度認為吐蕃在唐朝時期就已經隸屬於唐朝,這是不恰當的,儘管松贊幹布曾經與唐朝和親,並且接受了唐朝的冊封,但是當時對吐蕃並沒有實行佔領,一直到元朝時期,才算徹底將吐蕃納入到版圖中。
  • 歷史謎團:清軍入關前把寶藏埋於龍脈處?
    傳言清軍入關前,將搶掠來的大批財寶埋在龍脈下,以備將來控制不住中原,還可以退回東北另圖再起。人皆有獵奇心理,再加上文學創作,特別像金庸《鹿鼎記》這類影響巨大的作品,此事演變成空穴來風。筆者基於歷史材料,推演傳聞的本來面貌。
  • 清朝的正式名稱是什麼?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有人覺得很簡單,清朝的正式名稱不就應該是清嗎?實際上,這是個錯誤,清朝的正式名稱就應該是清王朝的國號,清王朝正式的國號是大清。劉邦建立的漢,人們稱為前漢,因為都城長安在劉秀建立的漢的都城洛陽的西面,也被稱作西漢對應的劉秀建立的漢被稱為後漢、東漢。而劉備建立的政權並不叫蜀或者蜀漢,他建立的政權也就漢,只不過他不是大一統的漢,人們不願直接稱呼他為漢,一般稱為蜀、蜀漢,也有稱作季漢的。三國鼎立時候的另外兩個政權也不可能稱其為漢。蜀漢被晉滅掉之後,陳壽寫的《三國志》實際是三本書,記述劉備這個漢的史書叫《蜀書》。
  • 剪辮子之風並非始於推翻清朝後,其前不少人就剪了,不怕殺頭嗎?
    在清軍入關建立中原政權伊始,就對佔領地人們推行了剃髮留辮政策,即除了用於編辮子的頭頂和後部毛髮外,前頂及周邊部分的頭髮全部剃光。這種政策之血腥,可謂罄竹難書,真真到了「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地步。清政府就是以這種血腥的「留辮運動」樹立了自己絕對的統治權威。因之,留不留辮子,在有清一代,始終是個重大政治問題,執法甚酷。
  • 清朝士兵衣服上印的字,為什麼會分兵和勇?一個字差距如此之大!
    清朝士兵衣服上印的字,為什麼會分兵和勇?一個字差距如此之大!大家看電視劇的時候,可能會看到,清朝士兵的衣服上都會印著一個字,而且這個字還不是完全一樣的。這個字有時候是兵有時候是勇,這個細節大家可能沒有怎麼注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