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任楊珍研究員 |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任楊珍研究員11月11日聊天實錄
觀點提要:
電視劇《少年天子》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相當深刻地描寫宮闈之爭的複雜性以及宮闈對人格的踐踏,儘管與史實相差很遠。
作為清朝入主中原第一位皇帝,順治是非常有作為的皇帝。在孝莊輔助下,順治從14歲親政至23歲病逝共有五大政績。其中大陸實現了統一,經濟得到了恢復,這是他最主要的政績。為康乾盛世打下了的基礎。除了他去世前最後四個月也就是董鄂妃去世的四個月之外,他始終是勵精圖治,勤奮治國的,即使在董鄂妃生病的時候,他也沒有放棄治理國家。
從清朝入關前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到入關後的順、康、雍、乾六位君王都是很有作為,有雄才大略的明君,而且是連下來的祖孫六代,這在中國歷代王朝都是絕無僅有的。這也許和滿族畢竟是一個少數民族來統治全國,統治比它的人數大很多倍的漢族地區,所以很有危機感,很有憂患意識有關。
順治並非電視劇《少年天子》寫得那麼仁義。順治朝是清朝歷代中實行逃人法最嚴厲的一朝。實行逃人法得到順治的首肯支持。此外,順治堅持貫徹多爾袞制訂的、殘酷的剃髮易服政策,即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
順治帝聽說鄭成功打到南京時,一時驚慌失措,準備逃回滿洲,後來被孝莊所阻止。
董鄂妃去世之後,順治確實讓南方高僧為他削髮了,他確實有出家的念頭但是被孝莊阻止了。
順治帝是出天花而死的,當時朝中的一位下層官員留下相關記載。清史學界被大家所接受這個觀點。
董鄂妃和董小婉不是一個人,董小婉比順治帝大14歲,他們倆之間沒有任何關係。順治帝熱戀的董鄂氏肯定是一位滿籍軍人的妻子,而不是襄親王博古爾的福晉。順治帝八個兒子裡面有四個兒子是在董鄂妃進宮以後出生的,順治帝並不是在董鄂妃進宮之後完全疏遠了其它妃子。
后妃沒有害死皇子這種膽量,也沒有這種條件
博古爾很有可能是出天花而死。史書上沒有他如何死的記載,但他沒有自殺的理由。
明朝時天安門稱承天門。順治親政不久,天安門剛剛修建完畢,順治就把承天門改名為天安門,表達出他勵精圖治期盼天下大安的心願。順治帝改名的不只是天安門,比如景山,在明朝叫萬壽山,順治14年改名為景山。而紫禁城也是順治命名的,源於天上有個象徵帝制的星座—紫微垣,故紫禁城取其被帝王之氣環繞的城池之意。
主持人:40集電視劇《少年天子》昨天在北京電視臺播完,講述了一個故事,用編導的話說,紫禁城裡的男人和女人爭奪皇位的鬥爭,這場戰爭是一場瘋狂的戰爭,甚至也是一場悲劇性的戰爭。好像在這場戰爭中沒有真正的勝利者,這裡最大的悲劇就是順治為了他的愛情早世甚至出家,歷史上順治帝是不是這樣一個人。電視劇對歷史有多大的戲說成分,今天很高興再次請到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的主任楊珍研究員聊天。楊珍上次就《孝莊皇后》在搜狐聊天受到網友的歡迎,歡迎她的再次光臨。
楊珍:大家好,非常高興與大家在這裡聊天,這也是一次交流,有什麼問題提出來和大家一起切磋。
1.《少年天子》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相當深刻地描寫宮闈之爭的複雜性以及宮闈對人格的踐踏,儘管與史實相差很遠。
主持人:這部戲您看了多少?
楊珍:三分之二。
主持人:這部電視劇接近於戲說歷史劇還是正劇?
楊珍:在兩者之間。這部《少年天子》有三個特點,一個是基本的框架比較接近歷史的真實,第二點由於官方史籍中對於後宮的很多事,特別後宮人物的情況沒有記載,為文學創作留下了想像空間。這部戲對清初宮廷內部的了解,對宮中很多人命運的構思還是絲絲入扣引人入勝,儘管與史實相差很遠。第三點,對於宮闈之爭的複雜性以及宮闈對人格的踐踏、摧殘在我所看的清宮戲當中這部戲描寫相當深刻。這是這部電視劇最大的成功之處。
2.順治帝是出天花而死的,當時朝中的一位下層官員留下相關記載。清史學界被大家所接受這個觀點。
網友:順治是皇權鬥爭的犧牲品還是為情而死?
楊珍:這個問題很複雜,一方面確實因為董鄂妃的去世,對他精神上極大刺激。還應該看到權利之爭這個問題,順治親政十年期間實際上跟孝莊一直存在著權爭。孝莊代表滿族入關前老一輩比較保守的觀點,不大喜歡漢文化,而且不願意兒孫受漢俗影響,對滿漢關係政策上有分歧,實際是朝中的兩派,一派是以順治為首的開明派,還有孝莊為首的保守派。順治親政十年是心力交悴的十年。當然直接死因還是出天花。順治是在不滿23周歲的時候出天花死的,因為私人著書中可以印證這種說法。順治帝出天花正好是春節,當時叫元旦期間,據當時朝中的一位下層官員記載,這種記載是非官方記載,沒有必要說假話。據記載順治生病之後,宮門上掛的門神、春聯全部撤掉,清廷大赦犯人,民間不要炒豆,禁止點燈,禁止潑水。這些都是當時有人出痘之後採取的習俗。如果順治帝自殺而死,上述情景肯定不會出現。順治帝是出天花而死的,清史學界被大家所接受這個觀點。
3. 作為清朝入主中原第一位皇帝,順治是非常有作為的皇帝。在孝莊輔助下,順治從14歲親政至23歲病逝有五大政績。其中大陸實現了統一,經濟得到了恢復,這是他最主要的政績。為康乾盛世打下了的基礎。從清朝入關前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到入關後的順、康、雍、乾六位君王都是很有作為,有雄才大略的明君,而且是連下來的祖孫六代,這在中國歷代王朝都是難找第二例的。
網友:歷史上的順治到底是什麼樣的皇帝?
楊珍:可以說順治帝清朝入主中原第一位皇帝可以說是孜孜求助的皇帝,頭17年是叔父多爾袞說了算,後十年親政還是非常有作為的。順治親政確實面臨一個爛攤子,大規模戰亂剛剛結束,經濟凋敝,當時沒有實現對全國的統一等等,面臨很多問題。順治帝確實表現出超過那個年齡的成熟,有的史書記載,他剛剛親政的時候坐在殿上雖然只有14歲,指揮大臣旁若無人,非常有自信心,那些大臣比他大很多。順治做了五方面的事,首先是集中皇權,包括追罪多爾袞-,限制諸王貝勒權利,在孝莊的輔助下做得很策略。先拉攏一部分人再打擊一部分人,做得很漂亮。
第二,很注重發展經濟,鼓勵墾荒,把墾荒的數額作為衡量官員政績的標準之一,免除了各種加派。
第三,注重吏治建設,懲罰貪官,注重對官員的考核制度。
第四,重用漢官,注重改善滿漢關係。
第五,對待抗清力量實行所謂剿撫並用,以撫為主的方針。順治帝的時候大陸實現了統一,經濟得到了恢復,這是他最主要的政績。由他的兒子、孫子、曾孫,康、雍、乾打下的康乾盛世有順治帝打下的基礎。除了他去世前最後四個月也就是董鄂妃去世的四個月之外,他始終是勵精圖治,勤奮治國的,在董鄂妃生病的時候,他也沒有放棄治理國家。
網友:順治如果沒有天花的話,中國歷史又會怎樣?比康熙直接繼位更好一些嗎?
楊珍:如果順治還是繼續在位的話,改善滿漢關係會得到更好貫徹。順治死了之後由四大臣輔政,滿漢關係受到很大影響。當然他和皇太后之間的權利之爭還會長期進行下去,這個還會繼續影響到順治帝施行他一系列的方針政策。
網友:他可以算一個明君嗎?
楊珍:可以算明君,有所作為。電視劇在這方面和史實很不一樣。
主持人:順治是不是對朝政很厭惡?
楊珍:不是很厭惡,他可以對諸王貝勒降低權利,但是對皇太后及大臣某種程度來說是無能為力的。為什麼?順治之所以繼位,多爾袞之所以沒有繼位,是因為順治得到皇太后的支持及兩旗大臣的支持。
楊珍:從順治皇帝的性格、氣質和綜合的素質來看,我認為事實上他並不適合於做皇帝,他可能更適合於做一位學者或者有才氣的藝術家。但是歷史把他推到皇帝這個位置上,我覺得他也還是盡心盡力的,並且還做出了成績,還是應該肯定的。他和他母親的關係從原來的相依為命,到最後兩者矛盾非常尖銳,從母子關係來看,這確實是一個悲劇,而孝莊確實吸取了其中的經驗教訓,在對玄燁的教育中做得非常成功。
主持人:順治的死亡年齡是23歲嗎?
楊珍:他去世的時候不滿23周歲,當時一般說虛歲,就說他24歲。他生於1638年,死於1661年,6歲繼位,14歲親徵,第一次大婚14歲,他和董鄂妃熱戀是20歲上下。
網友:清朝入關的十個皇帝明君佔多少?
楊珍:清朝入關之後的順、康、雍、乾四位皇帝都可以說是有作為的皇帝,更確切地說還是應該加上入關以前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在滿族發展的過程中,先後有六位君王都是很有作為有雄才大略的,而且是連下來的祖孫六代,這一點在中國歷代王朝上都是難找第二例的。嘉、道兩帝相對來說是守成皇帝,比較平庸一些,但是也是勤政的皇帝。鹹豐差一些,當時由於清朝國事衰危,鹹豐不理朝政,沉迷於後宮。同治讀書最差,是最不用功的一位皇帝。光緒皇帝有作為,但是處處受到牽制,是一位悲劇性皇帝,溥儀是清朝的遜帝。
網友:明君的標準是什麼?
楊珍:有雄才大略,治理國家有方,在他統治期間社會各個方面比較穩定,經濟得到發展。
4. 順治並非電視劇《少年天子》寫得那麼那麼仁義。順治朝是清朝歷代中實行逃人法最嚴厲的一朝。實行逃人法得到順治的首肯支持。此外,順治堅持多爾袞實行的剃髮易服政策,即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
網友:順治帝之所以和孝莊意見不同深受漢族的影響,漢族文化怎麼會影響到順治?
楊珍:清朝入關的時候,順治只有6歲,他在漢族文化的薰陶下長大的。當時宮廷用的太監們都是明朝的太監,這些太監對順治帝的影響比較大。他最寵幸的太監是吳良輔。雖然順治帝傾心漢文化,但是他始終堅持了首崇滿洲的原則,在涉及到滿族貴族根本利益問題上,比如像逃人法問題以及剃髮易服問題上,順治帝堅決保護滿族貴族利益。逃人法在康熙年間才廢止。可以說順治朝是清朝歷代中實行逃人法最嚴厲的一朝。實行逃人法得到順治的首肯支持。
主持人:滿族人入關殺人如麻,你對此怎麼評價?
楊珍:清朝入關以後實行了剃髮易服的政策,剛入關的時候清朝沒有在中國站穩腳跟,那時候實行這種政策遭到漢民的反抗,後來多爾袞下令停止了,可是在順治二年消滅了南明的弘光小朝廷以後,開始繼續嚴厲實行剃髮易服政策,所謂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激起漢族的強烈反抗。應當說這是一個很嚴重的政策失誤,清朝統一全國的戰爭也因此往後推遲了十年。當時民族矛盾確實非常尖銳。
網友:孝莊不垂簾聽政和慈禧垂簾聽政都是出於政治目的,請您解釋一下。
楊珍:孝莊和慈禧這兩個人都有政治謀略,但是表現方式不一樣。孝莊的表現方式始終在幕後輔佐她的兒子特別是孫子來治理國家,而慈禧通過垂簾聽政的方式親自處理國政。
網友:順治曾經想逃回關內嗎?
楊珍:當時供職清廷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的記載中確實有此事。順治帝聽說鄭成功打到南京時,一時驚慌失措,準備逃回滿洲,後來被孝莊所阻止。順治帝又要親徵,又被阻止。因為當時孝莊還曾經讓順治的保姆來說服順治不要親徵,順治一怒之下劈開了一把寶座。但是這些說法都是孤證。實際上鄭成功沒有攻入南京,由於鄭成功本人策略上的問題失誤,所以很快被清軍擊敗了。鄭成功收復臺灣是順治18年,是在圍攻南京兩年以後。
主持人:電視劇把順治寫得那麼仁義對百姓那麼寵愛是事實嗎?
楊珍:和史實有很大差異。
網友:孝莊既辜負了多爾袞的情,又不能善解順治對董鄂妃之情,是個無情無義之人。
楊珍:孝莊首先是政治家,同時也是很理智很有才幹的女子,她和多爾袞或許有曖昧關係,但是並沒有下嫁。她對董鄂妃實際心裡是很不滿的,我想從兩個方面可以看出來。第一點,董鄂妃死了之後被追封為皇后,她並沒有像其他皇后一樣在太廟裡供奉她的牌位,她的祭祀規格也比皇后低,這個事情代表了孝莊的意思。第二點,順治死後遺詔裡面,孝莊借順治帝的口說出順治帝對董鄂妃的祭葬太過,不能以理止情。順治帝死了之後發布了14條罪己詔主要體現了孝莊的旨意,說明當時母子矛盾還是十分尖銳的。
楊珍:發布了14條罪己詔目的是向天下人宣布準備改弦更張,輔政大臣實行與順治帝不同的方針、治國策略,糾正順治帝的失誤。罪己詔的核心認為順治帝違反了祖制,背離了首崇滿洲的原則。在滿漢關係問題上出現了偏差。
網友:對孝莊真正公正的評價是什麼?
楊珍:每個人都有兩面性。在處理政治問題上,孝莊是非常有手腕有決斷的一個人,她和順治帝之間關係雖然她很失望,但是還是很有母子之情的。她的親情最充分的表現在與兩個人的關係上,一個是她的孫子康熙,一個是她的侍女蘇嘛拉姑。她和順治之間後來矛盾比較尖銳,政策分歧比較大,也不能說沒有感情,但是母子之間確實可以說從某種程度上說,可以說達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這一點集中體現在順治帝去世以後頒布的十四條罪己詔上。
網友:罪己詔是誰寫的?
楊珍:孝莊的旨意。
5. 董鄂妃去世之後,順治確實讓南方高僧為他削髮了,他確實有出家的念頭但是被孝莊阻止了。
網友:順治到底出沒出家?肯定是病死的,有沒有可能被孝莊毒死?
楊珍:完全沒有可能被孝莊毒死,這點可以排除。順治帝出家問題比較複雜,順治親政之後對佛教比較感興趣,而且和高僧們有所接觸。我想這個也和他對漢文化的了解,與他的方針政策在推行中受到阻力,心情苦悶有一定關係。董鄂妃去世之後,他確實讓南方高僧為他削髮了,他確實有出家的念頭但是被孝莊阻止了。但是他還是讓他最寵幸的太監吳良輔代替他削髮出家,順治帝親自觀看了吳良輔削髮出家的儀式。但是吳良輔在順治帝死掉的時候,很快被正法了。
網友:孝莊對順治的影響有多大?孝莊對順治執政起正面作用還是反面作用?
楊珍:正反面作用都有,正面作用大於反面作用。當時順治帝在收回諸王大臣的權利集中皇權的時候得到孝莊的支持,很多問題上得到孝莊的指點。比如對南方的義軍採取剿撫並重,撫重於剿的政策。這些問題上肯定是得到孝莊的支持,可是在另外一方面,在滿漢關係上孝莊和順治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隨著順治帝年齡越來越大,孝莊越來越管不了兒子。順治親政的時候只有13周歲,隨著年齡逐漸增長,孝莊對他的影響越來越小。
網友:野史說順治是多爾袞的孩子,有沒有可能?
楊珍:絕對沒有可能,順治帝是孝莊的丈夫清太宗皇太極的第九子,而且我認為孝莊沒有下嫁多爾袞。
6. 董鄂妃和董小婉不是一個人,董小婉比順治帝大14歲,他們倆之間沒有任何關係。順治帝熱戀的董鄂氏肯定是一位滿籍軍人的妻子,而不是一位襄親王博古爾的福晉。順治帝並不是在董鄂妃進宮之後完全疏遠了其它妃子。
網友:董鄂妃和董小婉是一個人嗎?
楊珍:不是一個人。董小婉比順治帝大14歲,他們倆之間沒有任何關係。
主持人:歷史上跟康熙有關係的董小婉有其人嗎?
楊珍:董鄂妃確有其人,當時供職清廷德國傳教士湯若旺的記載,順治帝對一位滿籍軍人的的妻子起了火一般的熱戀,又打了這位妻子丈夫的一個耳光,這位丈夫很可能是自殺了。他說的滿籍軍人的妻子可以肯定就是董鄂妃,董鄂妃的丈夫是誰,史學界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她的丈夫就是順治帝的弟弟襄親王博古爾,原因是因為這是一種巧合,博古爾在董鄂妃入宮前的一個月死的,但是我不同意這種意見。因為根據愛新覺羅宗譜的記載,博古爾的嫡福晉是孝莊的親侄女,而沒有側福晉,所以不可能是董鄂氏。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董鄂氏肯定是一位滿籍軍人的妻子,而不是一位親王的福晉。野史中有記載說董鄂氏的母親是江南女子,當時很多清軍徵伐南方的時候,確實收南方女子為福晉,但是董鄂妃的母親是不是南方人很難說,沒有史料網友:順治有多少個兒子?這些兒子裡面有幾個死於天花?和電視劇裡人的關係怎麼樣?
楊珍:順治帝一共有14個子女,8個兒子,6個女兒,這些皇子除了董鄂妃生的皇子之外都是庶妃所生的。第一個兒子是順治八年11月生的,他的母親是庶妃八氏,但是出生兩個月就死了,怎麼死的沒有記載。
主持人:是皇后害死的嗎?
楊珍:不會是被皇后害死的。后妃沒有這種膽量,也沒有這種條件。太醫每下一味藥有很詳細的記載,按照電視劇的說法第一位皇子的母親是花束子,可是沒有這麼一個人。第二個皇子是順治十年生的,他的母親也是一位庶妃,這位皇子活到康熙年間才去世,和康熙關係很好。順治和這位皇子的感情一般。當時順治把全部感情放在四阿哥身上,對包括玄燁在內的其它皇子感情淡漠。第三子就是玄燁後來的康熙帝。八個皇子裡面唯一記載出過天花的只有玄燁一個人。但是我認為其他包括四阿哥在內的幼年早卒的皇子不排除出天花的可能性。順治帝最後一個兒子是在順治帝去世前的十幾天出生的,生母也是一位庶妃。八個兒子裡面有四個兒子是在董鄂妃進宮以後出生的,順治帝並不是在董鄂妃進宮之後完全疏遠了其它妃子。
主持人:有人說順治是情痴情種,他究竟是重感情還是濫情?
楊珍:我個人看法,我認為順治首先還是一位政治家,他是搞政治的人,所以感情還是讓位於政治的。董鄂妃去世之前他痛不欲生,也有他藉此發洩心中的鬱悶,長期在推行政策中受到兩旗大臣和皇太后牽制的不滿和鬱悶。順治帝有三十多位后妃,在清朝皇帝裡面后妃的人數之多居第三位。可他只活了23周歲,清朝皇帝裡面后妃最多的是康熙活了69歲,第二是乾隆活了89歲。從23歲皇帝來說,他是清朝裡面后妃人數最多的。應當說在董鄂妃之前30幾位后妃,他和那些后妃只是兩性關係,而和董鄂妃確實有心靈默契,有心靈的溝通。他是清朝皇帝裡面相對來說比較有真情的皇帝,這也是他一個比較好的可貴之處。
網友:三阿哥玄燁是佟妃所生的嗎?
楊珍:佟妃是順治帝的妃子之一,她的家族在清初很有勢力,被稱為佟半朝。佟妃的先世是漢人,是遼東大戶。在清朝入關以前歸降了後金。康熙身上有三種民族的血統,滿族血統、蒙古族血統和漢族血統。
主持人:滿族人很講究自己血統的純潔性,為什麼不在意康熙帝擁有漢族血統?
楊珍:清朝皇帝有三種血統,康熙帝是最突出的代表,滿、蒙、漢。清朝以滿洲貴族為主體,聯合蒙、漢貴族而建立的統一王朝。
網友:據說順治帝死時陪嫁很多宮女?
楊珍:我想應該追溯到清太祖努爾哈赤期間,努爾哈赤死了之後他的大妃多爾袞的母親確實殉葬,原因說起來比較複雜。因為努爾哈赤留下的遺旨裡面讓大妃殉葬,皇太極死了之後並沒有殉葬的人,董鄂妃去世之後有記載說有30名太監和宮女為董鄂妃殉葬。順治死了之後也有一位妃子是董鄂妃的族妹為她殉葬,大概還有幾位侍衛為之殉葬。
網友:滿族皇帝對女人的態度請您談一下。他對女人還是不拘一格,皇太極能夠娶海蘭珠,順治娶董鄂妃。
楊珍:這是滿族的一種習俗,入關之前沒有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沒有受到封建綱常的束縛。所以在這方面還是比較寬鬆,努爾哈赤、皇太極都有過這種例子,他們娶的妻子裡面有些人曾經是其他人的妻子。董鄂妃確實是有夫之婦,順治確實是奪人所愛,出現這種情況和清宮裡面各種規制不嚴格,而且順治帝受到封建倫理思想的束縛比較少也有很大的關係。
主持人:選秀也好,選妃也好,規矩能說一下嗎?漢族能不能入選?
楊珍:應當說孝莊在神武門內掛了一道御旨,凡有纏足女子入宮者斬,但事實上順治五年允許滿漢通婚,順治帝本身也娶了一位漢族妃子,是一位侍郎的女兒。以後的歷代清帝中都有漢族妃子,選秀女的制度是每三年舉行一次,所有滿蒙漢八旗官員的女兒要送至神武門外進宮供皇后和皇帝來挑選。滿蒙世代聯姻是清朝的基本國策之一,從努爾哈赤起滿洲貴族和蒙古族貴族開始聯姻,而科爾沁部落歸順清朝最早,而且在清朝入關前後的戰爭中立有大功,所以科爾沁的博爾濟吉特氏與清代皇帝聯姻是清朝入關前就有一個傳統。之所以這麼做出於幾個原因,一個是通過聯姻來加強對蒙古各部的統治,第二鞏固北部邊防,同時在清朝同明朝作戰中也需要蒙古各部的支持。康熙曾經說過,康熙對歷代王朝修長城的做法很不以為然,他說我們清朝不用修建長城,蒙古外藩就是我們的屏障。
網友:漢八旗的情況介紹一下。
楊珍:清朝八旗分為滿蒙漢八旗,漢八旗在皇太極時期建立,當時主要是一些明朝的降將及其部署組成,在清朝統一全國的戰爭中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
7. 博古爾很有可能是出天花而死。他既沒有自殺的記載,也沒有自殺的理由。
網友:博古爾和順治的關係怎麼樣?---------
楊珍:博古爾死的時候15歲,所有史料中沒有記載他是如何死的。他沒有自殺的理由。但是我認為很有可能是出天花而死。清朝初年天花肆虐北京,很多王公貴族特別是青壯年患天花而亡,當時天花是不治之症。而博古爾14歲被封為親王,主要是因為他是蒙古族大妃的兒子,他被封為親王主要有清廷團結蒙古王公的意思,和董鄂妃之間沒有任何關係。
網友:佛教對順治的一生影響很大嗎?佛教的影響是不是超過了太后的影響?
楊珍:佛教的影響對他還是比較大的,尤其在順治去世前的幾年。應當說順治帝這一生受到三方面的影響,儒教的影響、天主教的影響和佛教的影響,當時三種文化實際對順治帝都有影響,都在爭奪順治帝,對他影響最大的還是儒家學說。
8. 順治的悲劇有性格因素。
主持人:順治的悲劇是不是有相當多性格因素?
楊珍:順治的性格任性敏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多爾袞攝政時對他的欺凌的陰影,再加上儒家文化中的三綱五常並未對他形成束縛,使得他為所欲為,激化了與孝莊的矛盾。
網友:順治根本沒有在歷史上起什麼作用,只是沾了孝莊的光。
楊珍:不能這麼看。因為順治親徵的這十年主要大政方針還是由他來作主的,由孝莊輔助。
網友:順治能不能和光緒相比?
楊珍:清朝入關以後十位皇帝裡面,最值得讓人同情的是一頭一尾,順治帝和光緒帝。因為他們兩個人都受到母后的牽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來行使皇權。相對來講,順治權力比光緒要大。
網友:順治皇后是否被廢了?
楊珍:順治在第一次大婚整整兩年以後不顧大臣的反對確實廢掉了皇后,就是孝莊的侄女。廢掉一年之後立了第二位皇后,就是孝莊的侄孫女,之所以順治帝和這兩位蒙古族的皇后以及其她幾位蒙古族妃子感情不好,我覺得實質上也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差異和衝突。因為順治帝受漢文化影響很大,文化素質比較高,而這些蒙古族少女是在科爾親草原長大的,她們更多受到蒙古族文化的影響,順治帝和這些人之間難以溝通。但是我認為順治帝在這個問題上做得過於絕對,缺乏理智。
9. 后妃沒有害死皇子這種膽量,也沒有這種條件
網友:康熙有幾位太后?是不是包括佟臘月?
楊珍:有一位太皇太后孝莊,兩位皇太后一位是他的生母佟家氏,另一位是他的嫡母孝惠章皇后。
網友:順治有多少個兒子?這些兒子裡面有幾個死於天花?和電視劇裡人的關係怎麼樣?
楊珍:順治帝一共有14個子女,8個兒子,6個女兒,這些皇子除了董鄂妃生的皇子之外都是庶妃所生的。第一個兒子是順治八年11月生的,他的母親是庶妃八氏,但是出生兩個月就死了,怎麼死的沒有記載。
主持人:是皇后害死的嗎?
楊珍:不會是被皇后妃子害死的。后妃沒有這種膽量,也沒有這種條件。太醫每下一味藥有很詳細的記載,按照電視劇的說法第一位皇子的母親是花束子,可是沒有這麼一個人。第二個皇子是順治十年生的,他的母親也是一位庶妃,這位皇子活到康熙年間才去世,和康熙關係很好。順治和這位皇子的感情一般。當時順治把全部感情放在四阿哥身上,對包括玄燁在內的其它皇子感情淡漠。第三子就是玄燁後來的康熙帝。八個皇子裡面唯一記載出過天花的只有玄燁一個人。但是我認為其他包括四阿哥?---在內的幼年早卒的皇子不排除出天花的可能性。順治帝最後一個兒子是在順治帝去世前的十幾天出生的,生母也是一位庶妃。八個兒子裡面有四個兒子是在董鄂妃進宮以後出生的,順治帝並不是在董鄂妃進宮之後完全疏遠了其它妃子。
網友:蘇麻拉姑到底和康熙同時代還是和孝莊同時代?
楊珍:蘇麻拉姑是孝莊的陪嫁侍女,比孝莊只小一兩歲。她比康熙大將近半個世紀,是康熙的祖母輩。她和康熙絕對不能有感情,但是有一點一直是難解之謎,蘇麻拉姑為什麼沒有成為皇太極的妻妾之一。孝莊是皇太極的妻子之一,蘇麻拉姑是孝莊的侍女,按照常理來推斷,皇太極應該也娶蘇麻拉姑,蘇麻拉姑也善解人意,擅長女紅,但是沒有娶蘇麻拉姑,這是一個難解之謎。
網友:清史方面的記載,哪本跟歷史的真實比較接近?
楊珍:《清代全史》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有興趣可以看看這本書。這本書可以說代表了20世紀清代通史著述的最高水平。
網友:皇太極和溥儀也是皇帝。
楊珍:清朝入關之後有十個皇帝,包括溥儀,加上清朝入關之前的兩位皇帝共有12位皇帝。
網友:孝莊對康熙影響是不是很大?
楊珍:孝莊對康熙的影響很大。因為康熙是從小為了避痘居住在紫禁城外一座官邸,在此期間孝莊讓蘇麻拉姑來負責對康熙的教育,手把手教康熙書寫滿文。康熙繼位是孝莊的旨意。八歲的康熙繼位之後得到孝莊各方面指點、支持、幫助。
網友:電視劇和史實差距如此之大,是不是作者太隨心所欲愚弄百姓?
楊珍:這是電視劇,是文藝創作,只要大的框架比較接近史實就可以,因為它並不是一本史書。如果大家了解清史知識的話還是要看有關清史方面的著作。
10. 絕大多數清朝皇帝都是勤政的,而且政績比較突出。也許和滿族畢竟是一個少數民族來統治全國,統治比它的人數佔很多倍的漢族地區,所以很有危機感,很有憂患意識,而這一點在歷代的王朝中也是很特殊的的。
網友:安親王歷史上有沒有其人?最後他為什麼沒有成為輔政四大臣之一?
楊珍:安親王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孫子,他跟順治是同輩,比順治大13歲。順治親政之後,安親王確實很受重用,參與議政,掌管宗人府等等。順治14年他晉封為親王,他確實是很喜歡漢文化,例證就是有史料記載,他在入關以前率軍徵伐明朝從南方帶回來一些知識分子來做他兒子的老師,他的兒子大多數漢文化水平很高,並且有的還是很著名的詩人。
主持人:按照順治的意思,順治是不是有意思傳位給安親王?按照清朝的皇位繼承制度,有沒有可能讓安親王繼位?
楊珍:順治帝去世之前想傳位給堂兄,這位堂兄很可能是安親王。當時安親王有30多歲,有軍政兩方面的經驗,他想傳位給安親王,是想讓有能力有經驗的繼承者繼續推行他的有關方針政策。如果讓他的一位幼子繼位的話,有關的方針政策不能推行,事實也是這樣。四大臣輔政的時候,順治帝很多政策被改變了。清朝一共有四種皇位繼承形態,汗位繼承制、嫡長子皇位繼承制、秘密建諸制、皇太后旨意確定嗣君。順治帝去世的時候清朝皇位繼承制度正處於重大轉變時期,順治和孝莊都沒有讓實際上的皇長子福全繼位,這說明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宗法概念在他們頭腦當中還沒有確立起來。
網友:能不能把孝莊和慈禧相比?
楊珍:這兩個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從決定皇位繼承角度來看,孝莊決定了清朝入關初頭兩個皇帝的皇位繼承,順治帝和康熙帝。慈禧決定了同治和光緒兩位皇帝的皇位繼承。她們倆人在朝中都有很大的權利,康熙繼位以後,當時一位江南秀才請求孝莊垂簾聽政,被孝莊拒絕了。從政治謀略上來看,我認為兩個人大概是不相上下。只不過孝莊一直是在幕後,而慈禧垂簾聽政在幕前。
主持人:垂簾聽政歷史上有先例嗎?
楊珍:清朝以前的朝代有垂簾聽政的先例。
網友:滿族皇帝和漢族皇帝比較一下。
楊珍:簡單把明朝皇帝和清朝皇帝比較一下,明朝皇帝除了朱元璋、朱棣等少數幾位有作為的皇帝以外,大多數明朝皇帝都是不理政務而且相對來說比較昏庸,而有的皇帝像天啟皇帝做木工活兒極為出色,是位出色的木匠。而清朝皇帝完全不是這樣,可以說絕大多數清朝皇帝都是勤政的,而且政績比較突出。後期幾位皇帝差一些。我覺得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和滿族畢竟是一個少數民族來統治全國,統治比它的人數佔很多倍的漢族地區,所以很有危機感,很有憂患意識,和這個有關係。清朝皇帝中沒有昏庸之君,而這一點在歷代的王朝中也是很特殊的的。比如元朝也是蒙古族貴族建立的,可是元朝皇帝和清朝皇帝來比,總體素質來看,還是要差一些。
網友:為什么元朝統治時間那麼短?
楊珍:這個問題很大,元朝只統治中國98年,而清朝統治了268年。之所以這樣,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清朝很善於學習漢文化,同時又很能夠保持自己的一些比較好的傳統,兩者結合得比較好。
網友:清朝皇帝前面幾位比較能幹,後面幾個相對平庸。這個也是有歷史繼承性。恰恰是清朝斷送了國家的民族尊嚴,引來了西方的入侵。對此您有什麼看法?
楊珍:清朝皇帝之所以後期皇帝比較平庸,這和他們的成長環境有一定關係。這些皇帝裡都是在襁褓中長大的,生長於富人之手,不可能像清朝入關前後的皇帝那樣經歷那麼險惡的形勢,後期皇帝是吃前輩們打下的江山,坐享前輩們打下的江山,和成長環境不同有一定關係。中國之所以落後確實在清朝和西方落後的差距加大了,可是這還不能完全歸結於清朝,因為在清朝以前明朝的時候清朝實際上和西方已經有了很大差距。
網友:歡迎你到昆明理工大學講學,如果買您的書到哪兒買?
楊珍:三聯書店或者西單圖書大廈、王府井書店都有,學苑出版社也有。
主持人:可清朝入關終止了中國資本主義化的進程。
楊珍:史學家有這種看法,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明朝末年確實江南經濟很繁華很發達,發展很快,而清朝入關之後確實終止了這一勢頭。但是到清朝中期康乾盛世的時候,清朝經濟發展水平還是超過了明朝總體的發展水平,清朝入關確實延緩了在當地特殊情況下,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這個是不可否認的。----
10. 明朝時天安門稱承天門。順治親政不久,天安門剛剛修建完畢,順治就把承天門改名為天安門,表達出他勵精圖治期盼天下大安的心願。順治帝改名的不只是天安門,比如景山,在明朝叫萬壽山,順治14年改名為景山。而紫禁城也是順治命名的,源於天上有個象徵帝制的星座—紫微恆,故紫禁城取其被帝王之氣環繞的城池之意。
網友:天安門是順治命名的嗎?
楊珍:確實是這樣的,清朝剛剛入關的時候,沿用了明朝的叫法,天安門叫承天門。順治親政不久,天安門剛剛修建完畢,順治帝就把承天門改名為天安門,我想這也表達出他勵精圖治期盼天下大安的心願。順治帝改名的不只是天安門,比如景山,在明朝叫萬壽山,因為放過宮廷的運煤也叫煤山,順治14年改名為景山。而紫禁城也是順治命名的。
網友:電視劇裡面兩個皇后一個是太厲害一個是很傻,康熙曾經娶了第二個傻皇后嗎?
楊珍:這點和史實有很大的出入,第二位皇后14歲當了皇后,用順治帝自己的話來說,這位皇后心地淳樸但是缺乏才智。事實上這位皇后也是一位很本份,待人很寬厚的女子。她是清朝歷史上在皇太后之位最長的一位,做了57年的皇太后,77歲去世。順治帝和她的關係確實非常疏遠,曾經想廢掉她,但是被孝莊所阻止。
主持人:電視劇說順治隨意進民間私訪,是這樣一個人嗎?
楊珍:官修史集和私家著述中沒有這種記載。
主持人:順治是不是像電視裡所說的不敢殺人的人,也不能允許別人殺人的人?
楊珍:事實並不是這樣。因為有的記載說順治帝懲治貪官非常嚴厲,另外對陳名夏確實處以絞刑,應該說是順治帝所同意的。
網友:清朝版圖除了阿富汗是不是還有中亞幾個國家?
楊珍:當時像一些東南鄰國都是清朝的藩屬國,定期向清朝進貢。
網友:清朝為什麼把明朝太監繼承下來了?
楊珍:清朝入關以前並沒有太監製度,入關以後才沿用了太監製度。實行這種宦官制度跟後宮制度有密切制度,有後宮就必然有太監,否則用誰來服侍後宮人員?清朝對太監有非常嚴格的約束,比如像順治帝在順治12年立過一個鐵碑,至今保留在紫禁城,禁止太監幹政。清朝末年慈禧有幾位太監權力很大,像李蓮英、安德海。
網友:歷史劇的作家用現代的思維寫歷史是不是違背歷史的真實?
楊珍:既然是歷史劇,這種創作空間就很大,可以允許對一些人物對一些情節進行杜撰,我希望看電視的這些朋友不要把這個作為歷史上真實的史實來看,作為文學作品來看,要了解歷史史實還是要看清史著作。
主持人:對《少年天子》這部電視劇做一下評價。這部劇是不是有很大的悲劇色彩?
楊珍:這部電視劇情節很生動,有些地方的描寫特別是對後宮制度一些黑暗面的揭露也比較深刻,我覺得基本還應該說是成功的。
楊珍:這部電視劇帶有很大的悲劇性色彩,但是歷史的真實比這個要複雜得多,不能拿悲劇色彩這句話來概括。順治帝本人有成功的地方,因為在他死的時候中國大陸基本統一了,而且清朝各方面的情況在好轉,他也有很不成功的地方就是有悲劇色彩的地方,比如很多治國政策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受到牽制,他所想立皇太子的願望沒有實現。但是總體來說,我覺得順治帝還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
主持人:第一個皇后曾經認為紫禁城裡的人都是瘋子,這裡的人思維和行為方式是正常人的思維方式嗎?皇后殺死三個皇子。
楊珍:從電視劇裡面看確實是這樣,但是史實並不是這樣,不可能出現這種皇后殺死皇子情況。當時有宮規,有各種制度。
主持人:蘇麻拉姑在這部戲裡面怎麼樣?這裡寫得很窩囊。
楊珍:蘇麻拉姑在這部電視劇裡面給人的印象不是很深,這個人物弱一些,但是定位是對的,確實和孝莊的年齡相仿,是孝莊的心腹侍女。
主持人:感謝楊老師在百忙當中到搜狐作客聊天,也感謝各位網友的參與,以後我們有清宮歷史劇題材我們會繼續請楊老師和各位交流,今天不能回答的問題表示歉意。
--------------------------------------------------------------------------------
嘉賓筒介:
楊珍,女,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楊珍的代表作,30萬字的《康熙皇帝一家》、40萬字的《清朝皇位繼承制度》,多次再版印刷。
電視劇《孝莊皇后》播出後,楊珍首次作客搜狐聊天受到網友歡迎。
轉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