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中有世界 手裡塑乾坤,來山西麵塑藝術展看看吧!

2020-12-13 山西廣播電視臺融媒體

我們都知道,山西人好面兒,一面百吃、一面百樣兒,一年四季,清明的寒燕、夏季的豬頭、中元的面羊、過年的棗山,這些麵塑樣式兒可能是很多人小時候的記憶,不過,如果您這兩天去太原美術館,或許還可以感受小時候的紅火熱鬧。

此次山西麵塑藝術展共分為「域晉風、歲時節、禮儀和、融新姿」四個版塊,涵蓋了高平、孝義、霍州等山西全地域的麵塑展品,是全國規模最大的一次麵塑展覽。

太原美術館策展人 張茜茜

我們邀請了30多位全省各地域的麵塑傳承人,共展出作品400餘件,「域·晉風」就是展現了不同的麵塑特點和題材,包含創作技藝。

山西麵塑主要包含花饃和禮饃兩類,其中花饃就是配合歲時節令祭禮的饃,如清明節的「寒燕兒」,寓意著春意盎然、群燕落柳。

太原美術館策展人 張茜茜

第三個版塊是人生禮俗,就是我們說的人來人往,人情溫度,比如說有剛出滿月的滿月饃、剛結婚的婚禮的禮饃、過壽的壽饃,都是在這個版塊呈現的。

山西麵塑藝術不僅蘊藏了深厚的民俗內涵,也凝聚了三晉大地代代傳承的審美積澱,在「融·新姿」版塊,展現了新的傳承人,在吸收老技藝的基礎上,又融入了新的觀念和新的技法。

市民 臧先生

山西的花饃在全國來說也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地方的花饃,都有特性,讓全國都了解山西,這對宣傳咱們山西是個好事兒。

敬請關注山西經濟資訊頻道

每晚九點《每日經濟報導》

重播時間:次日上午6:20 中午12:30

記者:徐曉雪 崔龍 編輯:成 沛

相關焦點

  • 擷彩大地 山西麵塑藝術展在太原美術館啟幕
    人民網太原9月22日電(李夢文 張婷婷)過年的棗山,結婚的石榴饃,壽誕的大壽桃……今日上午,「擷彩大地 面中乾坤—山西麵塑藝術展」在太原美術館開展,精美絕倫、栩栩如生的作品吸引到眾多麵塑藝術愛好者前來參觀。
  • 山西400餘件麵塑作品亮相太原美術館
    9月22日,「擷彩大地 面中乾坤——山西麵塑藝術展」在太原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山西各地麵塑代表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此前為期30天的「山西麵塑培訓班」學員的成果匯報。「擷彩大地 面中乾坤——山西麵塑藝術展」。
  • 民間藝術的瑰寶:山西麵塑
    山西面間麵塑山西民間麵塑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藝品。山西麵塑藝術展十二歲時,要為孩子舉行隆重的儀式,謂之「開鎖」,即「開竅」、「開慧」。家中要蒸大花糕,娘舅家要送尊「圓窗饃」與一對「節節高面花」。麵塑展示融·新姿山西麵塑藝術不僅蘊藏了深厚的民俗內涵,也凝聚了晉地人真摯的情感和代代傳承的審美,散發著鄉土氣息,千百年來綿延不絕
  • 手塑乾坤,面人裡捏出中國文化
    從前,麵塑藝人「只為謀生故,含淚走四方」,挑擔提盒,走鄉串鎮,做於街頭,深受群眾喜愛,但他們的作品卻被視為一種小玩意兒,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如今,麵塑藝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受到重視。2011年,蓮湖精巧麵塑技藝被列入「西安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9月22日到10月9日,山西麵塑將在太原美術館集中展出
    山西晚報訊(記者 李雅麗)經過培訓、交流、走訪、實踐,為期一個月的「山西麵塑培訓班」完美結課。40餘位麵塑傳承人製作的400餘組麵塑作品,於9月22日到10月9日在太原美術館展出。這也是近年來我省麵塑藝術最集中的一次展覽。
  • 濟寧麵塑:小小麵團有乾坤
    3月25日,當記者來到「非遺」麵塑曲阜市代表性傳承人張磊家中時,他正在製作鍾南山和李蘭娟兩位院士的麵塑肖像,揉、捏、按、搓間,鍾南山院士那剛毅的眉眼便躍然面上。「我們宅在家時,無數逆行者不顧個人安危、替我們負重前行,我就想用手裡的麵團記錄下他們的模樣,留存這段難忘的記憶。」談起製作抗疫題材麵塑群像的初衷,張磊頓了頓手中的小刀說。
  • 北方麵塑種類和產地分布——山東麵塑、山西麵塑、河北蕭派麵塑
    由於民俗地域不同因此麵塑的種類的品類繁多,分布於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這裡以山東、山西、河北和湖北為例,為大家講解麵塑的發展。(一)山東麵塑山東麵塑歷史悠久,以菏澤麵塑為代表。位於黃河下遊的菏澤,古稱曹州,常年因為黃河決口水災不斷。
  • 湖北學子暑期社會實踐:學習麵塑工藝 助力麵塑發展
    為了近距離了解和認識麵塑,將麵塑以及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給更多的人,讓更多大人參與到保護和傳承麵塑以及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隊伍中來,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楚音漢蘊」社會實踐隊於7月31日來到麵塑藝術工作室「壹粟坊」拜訪劉潔老師,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麵塑進行「零距離」的接觸,在學習宣傳麵塑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 湖北學子麵塑體驗:感受指尖文化 傳承非遺麵塑
    自幼喜好傳統工藝美術,2013年創立麵塑藝術工作室壹粟坊」,志在發揚傳統中國麵塑傳統藝術。進入工作室,各種各樣的麵塑工藝品琳琅滿目,栩栩如生的麵塑作品整齊有序的排列的工作室的各個櫥櫃中,細觀每一個作品,每一個神情,每一個動作,都書寫著不一樣的故事。與之對視良久,已然發現自己在作品的世界遨遊。
  • 山西麵塑培訓班開班
    山西麵塑培訓班開班(太原訊/編輯/晉成 攝影/劉通)  8月24日,由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辦,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山西麵塑培訓班」開班儀式在省非遺中心舉行。
  • 中國麵塑藝術
    中國麵塑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也是生活和民俗用品重要的組成部分。麵塑可分為三大類,一是食用類,二是民俗類,三是觀賞收藏類。(棗花子)食用麵塑祭祀用品麵塑捏麵人藝術食用類麵塑有最簡單的饅頭造型到有藝術花樣的花糕、花饃(面花、禮饃)等,美觀好看 增加食慾。
  • (山東藝術人物)麵塑藝術家何曉錚將招收入室弟子(組圖)
    收徒儀式後,還將有來自上海、山東的民俗專家進行民俗藝術的演講。在何老此次收入室弟子之前,已經在北京、廣州、深圳、濟南等地培養了50多名學生,在傳承、推廣這門傳統民俗藝術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麵塑藝術家何曉錚,山東濟南人,現任山東麵塑藝術學會會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其麵塑藝術秉承了一氣呵成、用色豔而不俗的傳統,作品在格調上保持了韻味十足的傳統特點。
  • 玫瑰花麵塑為七夕節添彩
    8月25日,90後麵塑人南宮偉別出心裁用麵塑工藝製作大量玫瑰花,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情人節增添了不少浪漫氣氛。 南宮偉,1993年生於山西運城。現為河東青年藝術家,運城市剪紙協會會員。憑藉著對藝術的熱愛和耐心的性格,拜師學藝後自行鑽研,熟練掌握了剪紙、麵塑、彩繪、鋁絲工藝等民間技藝。
  • 中國民間藝術:各地麵塑的特點
    「  我國傳統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據文獻資科,漢代早已有麵塑的記載,宋代《夢粱錄》中曾記載著把麵塑用在春節、中秋、端午以及結婚祝壽的喜慶日子。在陝西、河北也有把麵塑稱作「面花」和「年模」的,並將這古老習俗一宜貫穿於節慶日子的始終。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鄉村中到處可見互送禮饃的歡快場面。在陝西關中東部婦女幾乎人人都是製作禮模的高手,其申尤以年長的婦女技藝更是高超。
  • 麵塑!千年的傳承!
    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楚音漢蘊」赴武漢麵塑暑期社會實踐隊於7月31日拜訪了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麵塑」技藝傳承人劉潔老師,在與劉潔老師的談話中我們也對麵塑有了更深的認識。所謂麵塑,即以麵粉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傳統麵塑手藝,流傳千年至今,從起初的生存經營到現在成長為一門藝術,所經歷的是時間的積澱。圖為實踐隊在「壹粟坊」採景。
  • 小面團鼓了錢袋子:麵塑將白面賣出「黃金價」
    原標題:小面團鼓了錢袋子:麵塑將白面賣出「黃金價」 姿態華美的孔雀、嬌艷欲滴的花朵、形色各異的人物……小小面團,在麵塑藝人靈巧的手中,變成一件件藝術品。16日,山西省呂梁市嵐縣嵐河南路面塑街,臨街16家麵塑工坊,迎來第一波人潮。
  • 湖北學子線上線下齊發力,共同學習麵塑文化
    原本這次「楚音漢蘊」實踐隊製作麵塑有非常多的隊員很想參與其中,但因為疫情的影響,離武漢較遠的大部分同學遵從了防疫抗疫的指示「居家不遠行」,無法來到武漢親自感受麵塑藝術。劉潔老師展開的這次線上遠程教學,及時彌補了線上隊員不能現場觀摩,親自動手的遺憾。線上教學活動的想法一經提出,就得到了各位隊員的大力支持。
  • 非遺故事 | 麵塑大師——董鳳岐
    董鳳岐從事麵塑工作59年整,現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學院副教授,山東省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傳統技藝大師,山東省省級濟南麵塑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湯)第二代傳人,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其麵塑作品曾榮獲山東省泰山文藝獎(省級最高獎項)民俗類二等獎、法國世界農業博覽會——華人麵塑捏塑個人表演金獎、北京工藝美術國際博覽會國家級金獎等獎項。
  • 麵團在指尖生花 菏澤麵塑傳承人讓非遺文化更鮮活
    據張新田回憶,有一次在成都天府廣場,他看到一位年輕的母親帶著自己的患有腦癱的孩子街頭乞討,張新田於心不忍,在交談中,這位母親對麵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張新田有意將麵塑手藝傳授於她,就這樣,這位母親跟著張新田學習了半年,現在也能獨立完成作品,用自己的勞動作品養活自己和孩子。
  • 80後麵塑大師做的武則天連頭髮絲都纖毫畢現
    80後施明寬創作的麵塑【愛上麵塑】路過麵塑攤後拜師學習學美術的他愛上了麵塑施明寬的麵塑作品「80後」的施明寬是簡陽人,最開始,施明寬是學美術的,素描、水彩,精於工筆畫施明寬說,2005年,一次偶然,路過錦裡,看到路邊擺著各種麵人兒、糖人兒的麵塑攤,施明寬對麵塑有了興趣。「當時就跟師父學了一個月。」施明寬說,後來,他又到天津、北京等地學習麵塑的手法和技巧。麵塑,俗稱面花、捏麵人兒,是源於山東、陝西、北京等地的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以麵粉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光憑手和簡單的工具,就可以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