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小學語文教改論文 正確把握課標全面提高拼音教學質量

2020-12-10 王老師教學精品資源店

統編小學語文教改論文 正確把握課標全面提高拼音教學質量

漢語拼音是認讀漢字字音、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是,漢語拼音又是比較枯燥的符號,學生學習起來難度較大。要改變目前拼音教學繁、難、偏、舊的現狀,就要正確把握《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深入領會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摒棄一些陳舊過時的認識和做法,對漢語拼音教學進行適當的改革。

一、正確定位漢語拼音學習目標,適當降低漢語拼音教學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的重大變化之一,就是對漢語拼音更新進行了定位。在過去一段時間裡,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規定,漢語拼音具有幫助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這三項功能。初入學的孩子既要學好漢字,又要學好拼音字母,難度偏大,負擔過重。由於漢語拼音幫助閱讀,學生必須學會直呼音節,而直呼音節對廣大學生 特別是方言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來說,不僅費時,而且難以做到,學生由此產生了厭學情緒。鑑於此,2001年7月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漢語拼音的功能是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糾正地方音。換言之,漢語拼音只起一個「正音」的「拐杖」作用。《語文課程標準》對漢語拼音的課程目標提出了如下要求: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將學習目標定位在拼讀音節而不特別強調直呼音節,書寫音節而不是默寫音節上。這樣設定要求的考慮是立足於用,只把漢語拼音作為認讀漢字、糾正方言的工具,起一個輔助作用。除此以外,不再有繁瑣的知識要求。這樣做比較符合實際,有利於大面積達到漢語拼音最基本的教學要求,有助於改變漢語拼音內容過多,教學時間過長,學生感到單調、乏味的狀況。總之,漢語拼音教學的要求降低了,對小學生來說不再是一種負擔,對消除學生厭學情緒起了很好的作用,節省下來的時間用於識字,擴大了識字量,為學生提早進入閱讀打下了基礎。

二、打破單一學拼音的方法,將學拼音、識漢字、讀韻文有機結合起來。

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歌謠、口訣等韻文是小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學習材料。人教版新教材在編排上抓住了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打破了單一學拼音的方法,將學字母、拼音節、看圖識字、看圖說話、讀句子、讀兒歌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種安排不僅鞏固了漢語拼音的運用,體現了在語言環境中學拼音的思想,而且便於運用漢語拼音學習一部分構字率較高的獨體字,為學習合體字準備了條件。學完拼音,學生認識了70個高頻字,讀了11首兒歌,學習內容的多樣化,既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一開始就受到多方面的語文啟蒙教育。例如,拼音第四課《d、t、n、l》,除學字母、拼音節的練習外,還有兩項內容。第一項是看圖識字,先引導學生看圖說話:一匹馬馱著米袋在前面走,後面小兔追上來告訴他,他的米袋漏了。然後,帶調拼讀音節,認識「大、米、土、地、馬」五個字。第二項是讀兒歌《輕輕地》,兒歌只有四句,卻明快活潑,充滿童真童趣,「小兔小兔輕輕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們好」。兒歌採用全文注音,第一次出現的本課所學的音節用紅色標出。安排兒歌的目的是在語言環境中複習鞏固拼音,進行初步的語言訓練。

三、樹立新的漢語拼音教學理念,使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性。

漢語拼音本身比較枯燥,單靠一張嘴死記硬背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根據剛入學孩子思維形象具體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點,以及拼音教學的規律,都需要教師注重教學的趣味性,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兒歌、遊戲、活動等教學形式,縮小幼小銜接的跨度,幫助學生學好拼音。具體做法有:1.活化插圖法。漢語拼音教材配有多幅精美圖畫,這些圖畫大部分是表音表形的,且生動有趣,啟發性強。比如第一課聲調教學,如果憑空講聲調符合的形狀和四聲的讀法,學生很難理解。這時,可以藉助教材中汽車行走的圖畫編一則順口溜,「一聲大路平又平,二聲汽車爬上坡,三聲下坡又上坡,四聲汽車衝下坡」。再配合手勢,學生就輕鬆地掌握了四聲的讀法。2.表演活動法。利用小學生好動、愛表演的特點,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理解所學內容。比如,學習聲母「j q x」與「ü」相拼時,可採用做頭飾,教兒歌,組織學生表演等形式進行。學生一邊表演,一邊念口訣:「好朋友,j、q、x,一塊出門去,碰見小小ü,小ü有禮貌,脫帽敬個禮。」通過這些表演活動,學生既掌握了「j、q、x」與「ü」相拼的規律,又受到了文明禮貌的教育。3.實物演示法。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直觀印象,使拼音字母生活化、形象化,可用短棒、細繩擺出各種字母,也可以巧用手勢演示字母,比如左手大拇指和食指繞圓是「o」,分開是「c」,橫上右手食指是「e」。這些動手、動腦又動口的活動,把記形與發音緊密結合,於快樂學習之中熟記字母。4.其他能激發學生自主、快樂地學習拼音的方法。比如,對照情景圖自編歌訣法,講述故事法,學生分組拿著聲母韻母卡找朋友拼讀法,各小組學生按序「開火車」競讀音節法,中間是聲母、四周是韻母的拼讀轉盤法等等。這些方法只要運用得當,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漢語拼音教學中,要以新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為指導,創造性地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互動活動,寓教於樂,注重整合,才能幫助學生走出拼音枯燥難學的陰影,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學習方式裡學習語文,擁抱知識,體味樂趣。

相關焦點

  • 準確把握教材特點 激趣巧用教好拼音——我校舉行統編教材一年級拼音教學研訓活動
    為了幫助老師們更好的了解、學習和使用統編教材,做好新教材的拼音教學工作,10月17日下午,我校舉行了統編教材一年級拼音教學研訓活動。我校一年級全體語文老師參加了本次活動。我們還特別邀請到小語專家、梁園區教研室鞏長虹主任蒞臨指導。
  • 小學一年級語文統編教材難不難
    近期,網上關於「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統編教材比較難」的觀點引發了大眾的關注和討論。為何會有這樣的看法,小學語文一年級統編教材到底難不難?針對這一問題,記者日前採訪了兒童閱讀研究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李虹教授,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執行主編陳先雲以及內蒙古林西縣王秀梅和河北省平山縣秦韶華兩名農村學校一線語文教師,聽聽他們怎麼說。
  • 西安市高新區第十三小學寧豔:統編教材背景下的語文教學之思丨課堂...
    12月5—6日,第二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優質課觀摩交流活動在廈門召開,一天半時間、九節觀摩課、三場專家報告、28頁筆記……我收穫很多,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應該始終把課標和教材作為教學的「魂」和「本」——課標「魂」領教學方向,教學立足教材根「本」。
  • 統編教材背景下的拼音教學觀念
    2016年開始使用的統編小學語文教材,拼音的編排與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了許多變化:每課安排整合的情境圖;改變音節的呈現方式;要求認識一定數量的漢字;安排學習詞語和兒歌……最大的變化是在集中學習拼音之前,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而不再是開學第一課就學習拼音字母a、o、e。教材的這些變化透露了哪些新的信息?教師在開展拼音教學時應該樹立怎樣的觀念,從而更好地因應這些變化?
  • 統編語文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建議
    識字寫字教學是第一學段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統編版教材在識字寫字的編排上有很多改變,面對新教材,我們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要注意些什麼呢?我認真研讀了統編版教材、《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用書》以及近兩年來權威雜誌上關於識字寫字教學的大量文章;同時,把參加統編教材培訓時做的筆記及專家講座ppt又進行了溫習。現將我的思考與大家分享。一、明確識寫分流。
  • 綏陽縣風華鎮中心學校開展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教法培訓
    為幫助全鎮小學語文教師全面了解統編教材的特點,掌握靈活使用教材開展有效教學的方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10月31日,綏陽縣風華鎮中心學校組織開展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教法培訓。風華鎮六間學校小學語文教師全員參加。
  • 國家統編教材將啟用 小學語文先認字再學拼音
    9月1日,全市小學一年級、初一年級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將啟用全新的國家統編教材。新教材突出立德樹人,在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人文精神等教育的同時,兼顧「減負」,提高學生能力。例如小學語文古詩文增加至百餘篇,適度降低漢語拼音難度,低學段減少識字量。
  • 幫助教師用好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
    本報訊(通訊員 劉璇 嶽小龍) 正值全國教育系統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的重要精神之際,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主辦的「第二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優質課觀摩交流活動」於12月5日至6日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辦。
  • 全國優秀教師張永華:吃透小語教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 成長一「夏」
    2019年秋季,部編版教材覆蓋小學一至六年級使用,這是自2001年課程改革以來,教材版本作了全新的改動。教師要以新時代的視覺吃透小學語文教材重點,用好教材,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落實教學常規,有的放矢的優化教學策略,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變化1先學識字再學拼音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這麼多年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為什麼統編《語文》教材要改變慣例?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執行主編、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陳先雲解釋,語文學習的目的在於學習語言和漢字,而不是拼音。這種變化非常清楚地定位了拼音與識字的關係,即識字是目的、拼音是手段。
  • 全國優秀教師張永華:突破教材重難點  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2019年秋季,部編版教材覆蓋小學一至六年級使用,這是自2001年課程改革以來,教材版本作了全新的改動。教師要以新時代的視覺吃透小學語文教材重點,用好教材,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落實教學常規,有的放矢的優化教學策略,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
    變化1 先學識字再學拼音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
  • 統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材解讀一
    統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材解讀一統編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亮點頗多,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筆者注意到,對比現行各版教科書,該教科書《口語交際》欄目的立意、創意,有「拓荒開路」的氣象。統編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大大方方、脆脆生生地提出了「口語交際」概念,以「口語交際:×××××」的形式指稱其內容。「正名」的背後,體現出編者對口語交際的重視,看到了口語交際能力在現代公民素養中的重要性。同時也表明,小語界對口語交際理論的認識正逐步深入,對口語交際教學的研究正日趨深化,變得更加自信、紮實和穩健。
  • 中小學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
    變化1 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 這麼多年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為什麼統編《語文》教材要改變慣例?
  • 部編版小學語文的漢字教學問題
    高中課標修訂以後,小學-初中義務教育課標也即將開始修訂,以求基礎教育的銜接。但是,無論課標做出怎樣的修訂,漢字教學永遠是語文教學的基礎。然而,這些年來,漢字教學又是語文教學中十分薄弱的環節。下面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常遇到的漢字教學問題做一下探討。
  • 【統編教材答疑十一】|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教學問答三則(7)
    第一則:關於「文言文教學」的教學小妙招問題:    小學語文統編本教材從三年級開展安排文言文,因為之前一直使用蘇教版教材,沒有涉及文言文教學,能分享一些具體的教學策略嗎?>統編教材將閱讀教材分為精讀、略讀和課外閱讀三類,一線教師在執教略讀課文時如何把握,既能實現略讀教學目標,又不會過多的幹涉學生呢?
  • 山東省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單元整體教學課例展示活動在日照隆重召開
    半島記者 郝春梅為挖掘統編教材的特點,落實統編版教材單元學習目標,引導教師從單元整體上把握教材、做好設計,確定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時教學目標,關注學情發展、選擇有價值的教學內容,組織前後關聯的課堂系列教學活動,山東省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單元整體教學課例展示活動於2019年11月12日在日照隆重召開。
  • 統編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解讀
    統編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解讀一、認清目標,把握好教學要求1.拼音。拼音學習的核心任務是引導學生掌握拼讀方法,能準確拼讀音節。教學時要加強示範,具體指導字的基本筆畫和筆順,並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貴在精,不在多,寫字的數量要適宜,保證寫字的質量。為了減輕學生的壓力,可以在入學教育階段適當增加簡單的筆畫練習,讓學生初步體會漢字筆畫的特點,為書寫漢字作好準備。
  • 研讀統編教材,探究閱讀策略——記濂溪區第一小學語文組教研活動
    九江新聞網訊(聶璐/文 羅阿蕾/攝)自2019年9月起,小學語文學科一至六年級全面鋪開使用統編教材,面對全新的教材,課堂教學面臨著極大的挑戰。為深入推進統編教材的規範使用,幫助老師們進一步了解統編教材,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語文教研組選取了統編教材中的「閱讀策略單元」開展專項教研活動。活動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理論培訓,第二階段是現場課例研討,幫助老師們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準確把握和實施教材。
  •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爭議與回應
    從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中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開始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教材,簡稱「統編本」。「統編本」教材自2017年在全國小學、初中一年級投入使用;2018年在小學、初中一、二年級投入使用;2019年全面覆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