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教授研究證實 塑化劑影響男性不孕
人民網11月16日電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成功大學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團隊針對「塑化劑與男性不孕症」進行為期三年研究,證實塑化劑進入男性體內會抑制睪固酮分泌,造成睪丸功能低下,他建議男性減少攝取塑膠包裝的食物,使用無含香料的個人衛生用品。
-
塑化劑再現 臺灣藍白拖鞋含塑毒對男性影響較大
臺媒記者將6大賣場購得的藍白拖鞋送SGS檢驗,其中有5家塑化劑含量超標。(圖片來源:臺灣媒體)中國臺灣網1月5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導,年產500萬雙的臺灣藍白拖鞋,居然含有塑化劑!臺媒記者日前到臺灣北部6家知名賣場購買藍白拖,送驗後發現5家的拖鞋含超標的禁用塑化劑,最嚴重的超標逾240倍。醫師表示,塑化劑為可能致癌物質,且會影響男性生殖能力。部分業者昨日已將含塑化劑拖鞋全面下架。
-
沐浴乳會導致男性不育?我真是醉了
近日,#沐浴乳可致男性不育#這一標籤出現在新浪微博熱門話題榜上。相關微博稱:臺灣某大學的一項研究證實,男性使用的個人衛生用品,包括沐浴乳、洗髮水、剃鬚膏等中的塑化劑成分,過量接觸會對男性生育能力造成不良影響。男同學們頓感心頭一涼——「等等,我勤洗澡、洗頭、刮鬍子,生育能力就受損了?不是標題黨吧!」
-
塑化劑疑為臺主播不孕元兇
塑化劑疑為臺主播不孕元兇 2011-05-30 13:26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編輯:白皛(圖/陳海茵提供) 人民網5月28日電 臺灣塑化劑風暴不僅讓民眾人心惶惶,就連島內知名主播也中標。陳海茵透露,她與丈夫都有在食用臺糖誤用含塑化劑原料的薑黃蜆錠,而且新聞傳出的當天早上,她還吃了兩顆,當下的心情只有「XXX」可言!不幸誤用有毒的保健食品,她只好自嘲「難怪我老公越來越娘」。
-
研究稱臺灣男童陰莖平均變短 疑塑化劑所致
中國臺灣網6月3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導, 塑化劑毒風暴,讓臺灣不少家中有男寶寶的父母危「雞」總動員,近日焦急地帶孩子就醫檢測,擠爆門診。臺灣中國醫藥大學昨提出一項研究顯示,臺灣男嬰童剛出生,陰莖平均約2.9公分、5歲約5公分,各階段都比西方白種人短0.5至0.7公分,研究團隊懷疑,除種族差異外,不排除是「塑毒」遺害。
-
東森主播陳海茵和老公禹連泉誤食半年毒蜆錠擔心不孕(圖)
東森主播陳海茵吃了半年的臺糖薑黃蠔蜆錠也被驗出含有毒塑化劑臺灣有毒塑化劑風暴越演越烈,連東森甜姐兒主播陳海茵也誤食,她半年前花了1萬9800元購買10瓶臺糖薑黃蠔蜆錠,陳海茵與老公早晚服用2顆補身體,未料該商品被驗出含有毒塑化劑,陳海茵擔心造成不孕急忙退貨,並呼籲:「馬總統應該儘速立法通過,把黑心商人統統抓去槍斃!」
-
很多常用物品都含塑化劑 專家:少喝濃稠飲料
致癌、性早熟、發育異常,甚至傳給下一代,什麼東西危害這麼大,這個東西就是——塑化劑。是的,這個名字你一定在新聞裡看過或者聽過,但是你卻不一定知道它到底有多恐怖。日前,經過3年的研究,臺灣成功大學教授李俊璋的研究團隊發現,塑化劑進入男性體內會抑制睪固酮分泌,造成睪丸功能低下,導致不育!
-
臺灣研究:兒童常接觸塑化劑會變笨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臺灣地區日前公布一項研究發現,2至12歲兒童尿液中的塑化劑濃度每增1倍,智商成績會降低1分,由於塑化產品廣泛存在於生活中,建議少用或使用前後洗手。 臺灣地區研究機構26日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政策成果發表會。由研究員王淑麗報告《塑化劑等食品相關汙染物與健康》。
-
研究稱臺男童陰莖平均變短 疑因塑化劑所致
據臺灣媒體報導, 塑化劑毒風暴,讓臺灣不少家中有男寶寶的父母危「雞」總動員,近日焦急地帶孩子就醫檢測,擠爆門診。臺灣中國醫藥大學昨提出一項研究顯示,臺灣男嬰童剛出生,陰莖平均約2.9公分、5歲約5公分,各階段都比西方白種人短0.5至0.7公分,研究團隊懷疑,除種族差異外,不排除是「塑毒」遺害。
-
塑化劑,我們躲得開嗎?
閱讀提示 臺灣食品業的塑化劑地震波還在島內持續擴大,遭難的食品行業已從最初的飲料業流向麵包、餅乾、蛋糕等烘焙業,用臺灣媒體的話說,「吃的、喝的、用的、抹的,什麼東西都可能含有塑化劑」。如今,這場被臺灣專家稱作「目前最大的塑化劑汙染事件」,正在逐漸升溫為國際食品安全事件。
-
塑化劑已潛藏日常生活各環節 酒鬼酒僅是倒黴鬼
實際上,2011年6月29日,毗鄰臺灣的福建省檢驗檢疫部門已在產自臺灣的三種酒類產品中首次檢出了塑化劑,此後中國酒協檢測發現,全國白酒產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劑成分,但這一信息並未公開,只作為行業預警被發給各大酒企。 在此之前,早有科研人員敏感地捕捉到了這種風險。
-
「安全食品臺灣造」淪陷:名企都愛塑化劑
塑化劑是致癌物質,並被普遍認為會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多家臺灣知名食品飲料及製藥企業被檢出產品加入塑化劑。臺灣以近三十年的時間建立起食品安全檢測體系,但屢被學界預警的塑化劑怎樣逃過監管?大陸規定塑化劑不得用於油脂及嬰兒食品包裝。
-
食品專家稱方便麵已遭塑化劑汙染 應儘量少食用
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柳春紅6月1日晚證實,其與同事最近刊登在《食品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稱,受包裝中的塑化劑溶出影響,市售方便麵和方便米粉存在不同程度的塑化劑汙染。 包裝材料含塑化劑 柳春紅在接受記者連線專訪時稱,她多年一直在做富脂類食品的安全風險評估研究。去年10月,柳春紅及其同事從廣州市各大型超市隨機採購不同品牌和口味的56份方便麵和25份方便米粉食品作為樣品。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 ,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檢出率均超過一半。
-
塑化劑潛伏臺灣食品30年 檢測員意外發現
「這是全球首例DEHP汙染案例,汙染規模亦為世界罕見,是臺灣版的三聚氰胺事件。」長期研究塑化劑的臺灣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說。據悉,事實上,塑化劑存在於臺灣食品中已有近30年歷史,它是如何在現在才被發現的呢?「臺灣版三聚氰胺」的蓋子被揭開,完全是一個意外。
-
臺灣食品安全事件大事記 塑化劑風波曾波及全臺食品廠
臺灣業界近年來頻繁爆發食品安全事件,記者梳理如下:一、2011年5月,臺灣爆發因塑化劑引起的食品、保健品安全風波。受牽連廠商達200多家,受汙染產品超過500個種類,臺灣幾乎所有食品大廠都被捲入其中。有專家稱,塑化劑風波為30年來最嚴重食品摻毒事件。
-
高泌乳素血症對不孕和流產的影響
高泌乳素血症對不孕和流產的影響 2020-08-11 0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臺灣有毒塑化劑風暴延燒 專家稱比三聚氰胺還毒
塑化劑(DEHP),大多用於塑膠材質,會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臺灣已將其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不得添加在食品裡。可是,近日,在島內卻首次發現不良廠商在食品添加物「起雲劑」中,違法添加有毒塑化劑。而且,喝一瓶問題飲料,塑化劑含量即超過容許值。專家稱比三聚氰胺還毒事情是這樣引爆的。
-
塑化劑,我們「誤會」了你七年
酒業的權威聲音:江南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徐巖和學生志願者通過多組實驗證明,添加塑化劑對香氣和掛杯無明顯影響,排除人為添加塑化劑的可能,酒類企業沒有動機添加塑化劑來獲得利益。DEHP和DBP對女性卵巢有危害,DEHP對男性生殖系統有危害,絕大部分DEHP和DBP會在24—48小時內隨尿液及糞便排出體外。
-
專家談塑化劑事件:企業的道德良心很重要
依據包括英國,美國,瑞典,日本,韓國及中國臺灣相關研究與調查結果,每天自食物攝入DEHP的量約為1.029毫克。攝入塑化劑該怎麼辦?塑化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增塑劑,其中最常用的DEHP化學名為鄰苯二甲酸酯,這種物質是一種有毒的化工用料,能使塑料軟化,被普遍應用於玩具、食品包裝材料、醫用血袋和膠管、指甲油等數百種產品中。 塑化劑可幹擾內分泌,抑制雄性激素生成,使男性精子數量減少、運動能力低下、形態異常,會導致男性絕育,嚴重者會引發睪丸癌,存在致癌風險,對於女性,則會導致性早熟。
-
探秘塑化劑
不管是否與其他物體接觸,在空氣中塑化劑自然會析出,這是一個前提。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教授倪秀元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按照熱力學原理,兩個化學本質上不同的東西,時間長了,自然會向表面析出。但是影響析出快慢的條件取決於,一是溫度,第二和它表面接觸的物質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