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二度致敬卡夫卡《變形記》:《戀愛的薩姆沙》

2020-12-11 紉秋文娛

在村上春樹第十本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2014)中,有一篇很獨特的小說《戀愛的薩姆沙》(2013)。

如果您對卡夫卡的《變形記》很熟悉的話,這個叫薩姆沙的人曾經就是卡夫卡筆下一早醒來變成大甲蟲的主人公,在無力供養家庭後,被親人冷落、拋棄至死的悲劇故事。

卡夫卡藉此表現了在物質極豐,人情澆薄的社會下,底層人民的異化生活,變成了一個個「行屍走肉」,單向度的人。

村上春樹在2003年時出版的《海邊的卡夫卡》,就直接用了這位現代主義大師的名字,並且還虛構出了一個叫「烏鴉」的角色,實際上,「卡夫卡」在捷克語中就是「烏鴉」之意。

在這部被日本文學批評家黑古一夫認為在「介入」層面是倒退的小說中,村上春樹第一次將自己化身為少年,演繹了古典悲劇俄狄浦斯的當代版,表現了一個少年在精神和肉體層面的蛻變。

而在10年後的《戀愛中的薩姆沙》裡,村上春樹一開始就讓薩姆沙在床上出場,致敬了卡夫卡那個經典的開頭:

一覺醒來,薩姆沙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甲殼蟲。

村上春樹的開頭是這樣的:

睜眼醒來,他發現自己在床上變成了格裡高爾·薩姆沙。

故事的地點致敬般地設定在了布拉格,背景是戰爭年代。

但與卡夫卡不同的是,村上春樹筆下的薩姆沙完全一副失憶模樣,對封閉的屋子裡面的一切陌生如新。

對於約定好來修鎖的女孩,薩姆沙也毫不知情,只得被動配合著。

在觀看女孩修鎖的過程中,女孩反覆調整自己的文胸位置,薩姆沙莫名其妙地勃起了,下面的陽具撐起了浴衣,鼓成一個包,但薩姆沙完全不知為何,因為他連陽具和文胸都不知何物,對女孩的駝背之疾也毫無常識。

小說中最具視覺幽默意味的一幕是兩人下樓時,女孩身體前傾,折成90度;薩姆沙身體後仰,緩解下體緊張的不適。

女孩在樓上發現他勃起後,當然不悅,說了些挖苦的話,簡單聊了一些有的沒的,便離開了,薩姆沙的雞雞也縮小如初。

女孩走後,面對空無一人的房間,世界仿佛重新生長出來,薩姆沙對身邊的一切既陌生又好奇,尤其對於見到的那個女孩,產生的莫名的愛慕。村上春樹在最後寫道:

這個世界等待他去學習。

故事,或者不如說事故,至此就結束了,情節簡單得不行,人物只有一男一女,看似現實又充滿不實,村上春樹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其實村上春樹也不知道,他只是打開了那扇窗戶,至於呈現出何種風景,是需要讀者去介入的。

這樣的作品才不容易讓人看完即忘,也許在今後的某個瞬間,這個故事在人心中積累的能量會瞬間打通一個世界,實現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憑藉《海邊的卡夫卡》獲卡夫卡獎
    雖然與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但並未影響村上春樹繼續在其他文學獎上攻城拔寨。昨天,這位當代最著名的日本作家憑藉小說《海邊的卡夫卡》獲得著名的卡夫卡文學獎,村上春樹偕夫人一起在布拉格領取了這個為紀念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的卡夫卡而設立的文學獎。
  • 海邊的卡夫卡-村上春樹
    《海邊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樹先生的一本著名小說。小說兩條主線,一條寫15歲的少年卡夫卡離家出走,一路承擔著「殺父奸母」的俄狄浦斯式詛咒,遇見不同的人,與叫烏鴉的少年頻頻相遇,並一步步實現了當初的語言;另一條主線寫叫中田的智障老人精通貓語,為救一隻貓殺掉獵貓人,此時卡夫卡的父親也離奇死亡,兩臺主線在此相遇。後中田逃出一輩子生活的處所,逃到一個圖書館,與卡夫卡項羽,找到了入口石,最終每個人各自找到歸所。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文本解讀
    村上春樹的許多名言在青年一代中流傳:「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所謂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絕望不存在一樣」「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幹的勾當」……他是一位用心靈寫作的人,見識人性也排遣自己。孟慶樞先生對《海邊的卡夫卡》的這篇講解透視了村上春樹擁有如此多的擁躉的原因。
  • 書評| 《海邊的卡夫卡》有關我眼中的村上春樹
    可20歲了還看不太懂村上春樹,到底算不算一種值得被嘲笑的愚鈍呢?於是我成為了20歲也讀不懂村上春樹的書的人。無能為力,又心甘情願的。若真是這樣,有一天"是否能讀懂村上春樹",也會成為一種缺乏想像力的狹隘,僵化的思想體系。恐怕他還沒有想到過。但若是真的有人嘲笑我沒能在20歲之前,讀懂村上春樹。那懷有這種毫無想像力的狹隘偏見,他可真要陷入一種自己也沒能讀懂的死循環了。
  •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遊戲得才華橫溢
    說《挪威的森林》在玩孤獨,並玩得如此華麗,《海邊的卡夫卡》則在遊戲人生,並遊戲得才華橫溢。轉自搜狐  日本文學裡,多半有「情色」成分摻雜,「情色」的登臺又力追唯美。然而,很少有《海邊的卡夫卡》如此膽量,竟然將慾念對象先後設置成母親與姐姐。從世俗眼光看,犯了「亂倫」的天條。轉自搜狐  15歲的田村卡夫卡(捷克語卡夫卡意為「烏鴉」)懷著憎惡父親的念頭,隻身逃離東京,在一陌生邊遠小城高松的私人圖書館棲身。因為他要逃遁命運的詛咒———他將殺父、奸母,與姐姐做愛。最終他又無法躲避詛咒的宿命,仍然任血汙與罪孽伴隨一路同行。
  • 村上春樹的舒伯特:談《海邊的卡夫卡》
    村上春樹的書,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但至少有一點難以否認,就是他的小說又一次將公眾普遍引向了高水準的作品。除非,我們完全不承認這是高水準的作品。村上在他的書中多寫音樂,大約是古典音樂最多,爵士樂次之,剩下的空間再由其他音樂填充。長久以來,談論村上春樹的文字不知凡幾,人們聚焦於他的「配樂」,更聚焦於他諸多的魔幻現實主義的獨特性。
  • 人文|《海邊的卡夫卡》與村上春樹:正因不能稱心如意才有意思
    對這部小說的源起,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自序中寫道:「《海邊的卡夫卡》這部長篇小說的基本構思浮現出來的時候,我腦袋裡的念頭最先是寫一個以十五歲少年為主人公的故事。至於故事如何發展則完全心中無數(我總是在不預想故事發展的情況下動筆寫小說),總之就是要把一個少年設定為主人公。這是之於我這部小說的最根本性的主題。」
  • 《海邊的卡夫卡》獲卡夫卡獎
    雖然與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但並未影響村上春樹繼續在其他文學獎上攻城拔寨。昨天,這位當代最著名的日本作家憑藉小說《海邊的卡夫卡》獲得著名的卡夫卡文學獎,村上春樹偕夫人一起在布拉格領取了這個為紀念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的卡夫卡而設立的文學獎。
  • 村上春樹:叼著奶嘴的大叔不配得諾獎?
    既然人生最大挫折不過是戀愛和失戀,那麼,也就只有村上春樹能打動他們的心。幾乎所有村上春樹的小說都在寫日常生活,而驅動它的動力,無非性與愛。在《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中,第一篇是《駕駛我的車》,先生家福不明白逝去的夫人為何出軌,而自己和她的情人居然成了酒友,這雙重尋找終結於「我已經四十七了。假如六十死掉,往下還必須活十三年。太長了!那十三年該怎麼熬過呢」。
  • 林少華,陪伴村上春樹三十五年
    這可能也是林少華在翻譯村上小說時如魚得水的一個原因吧。他先後翻譯了《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奇鳥行狀錄》等村上春樹系列作品四十一種,是世界上單獨翻譯村上作品最多的譯者。二、林少華評村上的作品村上春樹的每一部作品,都有著獨特的個性,作者在標題中予以展示。
  • 高產的村上春樹,最值得深讀的五本荒誕現實主義小說
    尋羊冒險記 (1982)《尋羊冒險記》非常不同尋常,很有趣,充滿典型的村上春樹式的隨意感與幽默感。這本小說實際上是村上春樹「青春三部曲」的最終曲,延續《且聽風吟》、《1973年的彈子球》中「我」和「鼠」的故事。而這一次主人公是要出發去尋找一隻「特別的羊」,以滑稽而魔幻的方式,為三部曲畫上句點。從小說深意上講,這本書突出了二戰後的日本文化認同、性觀念轉變和宗教傳統演進的主題。
  • 卡夫卡:因「弒父」失敗恐婚,卻閱女無數,最後死在女人懷裡
    卡夫卡:除了文學,我一無是處第一次讀卡夫卡的作品,是在高中課外讀物上的《變形記》,開頭是這麼寫的:一天早晨,格裡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卡夫卡故居1912年,29歲的卡夫卡愛上了比自己小4歲的柏林姑娘菲利斯.鮑威爾,在交往的5年裡大,卡夫卡與這位姑娘訂過兩次婚,又兩次解約。在第一次訂婚後,他完成短篇小說《判決》,並開始創作中篇小說《變形記》。第二次訂婚後,卡夫卡開始孕育長篇小說《審判》。
  • 陪你讀書 | 卡夫卡《變形記》「變形」的不只身體,更是人性的扭曲.
    卡夫卡(1883.07.03至1924.06.03日)生於捷克(當時屬奧匈帝國)首府布拉格一個猶太商人家庭,是家中長子,有三個妹妹。自幼愛好文學、戲劇,18歲進入布拉格大學,初習化學、文學,後習法律,獲博士學位。畢業後,在保險公司任職。20世紀裡最有影響力的德語小說家。卡夫卡的小說,很另類。
  • 村上春樹:如何與參與侵華的父親和解?
    前幾天,凹叔看到村上春樹的文章《棄貓,當我談父親時我談些什麼》,披露其父親曾是侵華日軍,並可能殺害過戰俘的往事,一時引發熱議。《棄貓,當我談父親時我談些什麼》刊於2019年5月10日《文藝春秋》在村上春樹還在上小學的時候,他的父親曾講述過一次日軍殘殺中國戰俘的場景。
  • 諾貝爾文學獎可以錯過,而你卻不容錯過的村上春樹作品
    諾貝爾文學獎可以錯過,而你卻不容錯過的村上春樹作品村上春樹,日本當代著名作家。儘管他骨子裡是日本式的,卻擅長從西方化的視角來詰問世事。曾連續幾年被排在諾貝爾文學獎的預選名單上,可惜屢次插肩而過,但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價值已遠非一個獎項所能表現的了。
  • 村上春樹又又又又又又又回來了!
    大家都期待著這次村上春樹會帶來怎樣「小確幸」風格的故事。畢竟從《挪威的森林》到《海邊的卡夫卡》,再到《1Q84》,村上春樹的寫作風格已自成一派。可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在70歲這一年,村上春樹一改往日的風格,轉向懸疑推理。
  • 村上春樹 "最悲壯的入圍者"
    村上,最悲壯的入圍者過去10年當中,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一直都是諾獎賠率的大熱門,但年年與諾獎無緣,被稱「最悲壯的入圍者」。去年和中國作家莫言分列一、二位,但獎項最終授予了首次上榜的莫言。他今年為何再次被博彩公司看好?英國《衛報》分析,可能因為他最新的小說《沒有色彩的多崎造和他的巡禮之年》被翻譯成英文將在2014年前出版。
  • 村上春樹新作《1Q84》面世 向奧威爾經典作品致敬
    村上春樹 / 新潮社 / 2009.6經過5年的等待,村上春樹讀者被壓抑的閱讀熱情終於在周五被釋放。村上春樹新作《1Q84》(上下冊)上市首日,新潮社即宣布,為滿足讀者需要,《1Q84》將加印至68萬套。 《1Q84》上下冊共有1050多頁,小說以對話為主。故事的背景是1984年的東京,通過名叫「青豆」的女殺手和叫「天吾」的作家兩人的思想和經歷,嘗試探討了宗教狂熱、暴力、親屬關係和愛等社會和情感關係。小說的每一章節由「青豆」和「天吾」交錯鋪陳。
  • 硬核致敬 | 當音樂人遇見村上春樹,他的「讀後感」是這樣的
    我認為聖誕節、爵士、文學、村上春樹這四者本身是融合在一起的。  ——張雄關  村上春樹作品中的爵士樂  眾所周知,村上春樹是爵士樂的發燒友。長期以來他通過經營爵士酒吧、電臺傳播爵士樂,並從不同的角度把爵士樂融入到自己的文學作品中。
  • 村上春樹:貓和書是朋友啊
    村上春樹。從村上寫的小說談起。不少讀者都知道,書、圖書館和音樂一樣,都是村上文學中的重要元素。例如《海邊的卡夫卡》。15歲的主人公、名叫烏鴉的田村卡夫卡在圖書館裡讀了很多書。小說幾次強調田村卡夫卡最喜歡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他從小就經常在圖書館裡看書,即使看不太懂的書也堅持看到最後一頁。他說:「圖書館好比我的第二個家。或者不如說,對我來說圖書館才是真正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