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致敬 | 當音樂人遇見村上春樹,他的「讀後感」是這樣的

2021-01-07 網易

  12月24日晚,在溫暖的節日氛圍下,我們即將開啟一場通過音樂承載的探索村上春樹的文學異想世界之旅。

  在旅途開始之前,先讓我們跟隨當下中國極具影響力的爵士吉他手、作曲家之一張雄關的腳步探索一些這場音樂會的小奧秘。

  

  我認為聖誕節、爵士、文學、村上春樹這四者本身是融合在一起的。

  ——張雄關

  村上春樹作品中的爵士樂

  眾所周知,村上春樹是爵士樂的發燒友。長期以來他通過經營爵士酒吧、電臺傳播爵士樂,並從不同的角度把爵士樂融入到自己的文學作品中。

  在村上的《爵士樂群英譜》中,他選取了五十多位自己最喜歡的爵士音樂家,用獨到的個人理解和文字風格與漫畫家配合,組成了兩本爵士大師的品鑑手冊。

  音樂家肖像合集/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村上春樹最愛的節日

  村上春樹很多作品裡都提到對平安夜的喜愛,所以這次在一個溫暖的節日選了一些符合主題的曲目。聖誕節、爵士、文學、村上春樹這四者本身是融合在一起的。

  "一開始選曲的時候有三四十首曲目,但是我們最後精選出來十幾首。"

  音樂會選曲幾乎都出自村上春樹的作品,原著的文字會滲透入樂曲中,變成爵士經典作品的一部分,以旁白、朗讀等形式出現。

  此外,《Johnny Walker》和《直子的森林》是張雄關為了這次的主題音樂會新創作的。

  

  《直子的森林》,是張雄關在讀了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後的創作,「她的一生非常獨特,我希望可以用爵士樂的語言表達村上春樹在書中傳遞的關於直子這個人物的色彩。」

  而對於本場音樂會中的經典選曲,張雄關特地挑選了四首為大家進行曲目導賞:

  1

  《Waltz For Debby》

  在《挪威的森林》這部村上春樹最著名的小說中,作家多次提到了《Waltz forDebby》這張經典唱片——在渡邊與直子關係升華的直子生日之際,他們便一同欣賞了著名爵士鋼琴家BillEvans的這部傑作。而當渡邊來到直子接受治療的療養院看望她、二人失聯後再次見面時,又特地拿出同一張唱片播放,可見《Waltz for Debby》對於兩位主人公的重大意義。

  

  除了對渡邊和直子這兩位小說中的虛擬人物產生影響,《Waltz for Debby》這張唱片在爵士鋼琴歷史甚至整個爵士樂的歷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爵士鋼琴的聲音已被Duke Ellington、Bud Powell等黑人音樂家們詮釋後,一位演奏中透露著德彪西、拉威爾等古典音樂家影響的白人鋼琴家的橫空出世完全重新定義了這種樂器。

  

  Bill Evans一生推崇鋼琴三重奏(鋼琴-貝斯-鼓)的樂器編制,而其中的巔峰之作便是他與樂隊1961年6月25日在紐約爵士樂聖地Village Vanguard的現場演出錄音。這些錄音最終被匯總成兩張爵士樂必聽專輯——演出中較快速、激烈的曲目被歸在《Sunday at the Village Vanguard》中,而較舒緩、溫柔的曲目便出現在了《Waltz for Debby》裡。Bill Evans對鋼琴細膩的觸鍵、對爵士和聲的全新詮釋、與樂隊天衣無縫的配合,都讓這張唱片成為爵士樂迷珍藏的寶藏。專輯同名歌曲是Bill Evans寫給自己侄女的一首三拍華爾茲,簡單而優美的旋律與富有挑戰性的和聲讓它成為了不同爵士音樂家都樂於重新演繹的經典作品。

  2

  《My Favorite Things》

  在《海邊的卡夫卡》一書中,John Coltrane版本的音樂之聲經典插曲《My Favorite Things》是田村在穿越未知的森林時一直陪伴於他的旋律。如果你聽過這位爵士薩克斯大師對這首作品的改編,就不難理解為何它能給予田村如此大的力量。

  

  John Coltrane在1950年代被大眾熟知,成為當代爵士薩克斯第一人後並沒有安於現狀,反而在音樂風格上進行了全新的轉變,一改之前比波普(Bebop)、硬波普(Hard-Bop)的曲風,大膽嘗試了新興的調式爵士(Modal Jazz)風格。這種風格試圖摒棄一直以來爵士樂曲目複雜的和聲,而只用較為單一、固定的和弦表現完整的旋律。

  

  John Coltrane版本的《My Favorite Things》便是這種風格的最佳代表作之一——原本旋律下的複雜和聲變化被Coltrane簡化到只有單一的調性,這讓原曲優美、可愛的色彩變得冷酷而極具野性。再配上樂隊中鋼琴手McCoy Tyner和鼓手Elvin Jones超高能量的演奏,難怪這個版本的《My Favorite Things》會成為田村恐懼、迷茫時的精神寄託。

  3

  《It’s Only a Paper Moon》

  村上春樹天馬行空的長篇佳作《1Q84》的序言中引用了經典爵士樂曲《It’s Only a Paper Moon》中的幾句歌詞:

  這是巴納姆與貝利的馬戲世界,

  一切都假得透頂,

  但如果你相信我,假將成真。

  「月亮」也做為極有特殊象徵意義的形象貫穿全書——「天空中浮著兩個月亮。一個小月亮,一個大月亮。並排著浮在空中。大的是平常看慣的月亮,接近滿月,黃色。但在它旁邊,還有另外一個月亮,一個形狀不曾看慣的月亮」;「lunatic和insane都是表示精神異常的詞。但在19世紀的英國,被認定是lunatic的人,哪怕是犯了什麼罪行,也會罪減一等。原因是這不能怪他們,而是受了月光的誘惑。月亮,會使人瘋狂呢。」

  

  《It’s Only a Paper Moon》的不同版本也和《1Q84》中的月亮形象一樣讓人捉摸不透。Ella Fitzgerald的甜美、Frank Sinatra的老成、Miles Davis的冷酷、Nat King Cole的頑皮……看來月亮真的會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啊!

  4

  《Here Comes the Sun》

  除了爵士樂,村上春樹對古典、鄉村、民謠、搖滾等音樂風格也有著同等程度的熱愛。其中The Beatles一定是他提到最多的樂隊。除了直接以The Beatles的歌曲命名自己的一部小說之外,《挪威的森林》中也提到了如《Michelle》、《Blackbird》這樣的樂團名曲。除此之外,《再襲麵包店》中出現了歌曲《Ob-La-Di,Ob-La-Da》;《尋羊冒險記》中提到了《Penny Lane》等等。

  

  雖然音樂風格不同,爵士樂手對The Beatles音樂的重新演繹也不在少數。Brad Mehldau、John Pizzarelli甚至發行過爵士版本的The Beatles翻彈專輯。這些作品能跨越年代、不斷被翻新的原因是極為超前的概念和創作手法。其中我的最愛是《Here Comes the Sun》,歌曲中不同段落節拍複雜而無規律,但樂隊卻可以通過細膩的演奏和編排讓它聽上去極為簡單而自然。在如此特殊的2020年,《Here Comes the Sun》中所訴說的希望、光明也是我們所有人都最需要的吧。

  更多驚喜,等你親臨現場來感受。

  ▽ 本場音樂會曲目

  (上下滑動可查看更多)

  01

  披頭四樂隊 | 挪威的森林

  The Beatles | Norwegian Wood

  埃林頓公爵 | 以吻開篇

  Duke Ellington | Prelude to a Kiss

  納特·金·科爾 | 假裝

  Nat King Cole | Pretend

  安東尼奧·卡洛斯·喬賓 | 依帕內瑪女孩

  Antonio Carlos Jobim | The Girl From Ipanema

  02

  比爾·埃文思 | 獻給黛比的華爾茲

  Bill Evans | Waltz for Debby

  理察·羅傑斯 | 我的最愛

  Richard Rodgers (John Coltrane) | My Favorite Things

  瓦農·杜克 | 紐約的秋天

  Vernon Duke | Autumn in New York

  埃林頓公爵 | 給我搖擺,其餘免談

  Duke Ellington | It Don’t Mean a Thing

  03

  哈羅德·阿倫 | 那只是個紙月亮

  Harold Arlen | It’s Only a Paper Moon

  胖子沃勒 | 吉特巴華爾茲

  Fats Waller | Jitterbug Waltz

  格倫·米勒 | 月光小夜曲

  Glenn Miller | Moonlight Serenade

  張雄關 | Johnny Walker

  Zhang Xiongguan | Johnny Walker

  張雄關 | 直子的森林

  Zhang Xiongguan | Naoko’s Forest

  04

  傑羅姆·科恩 | 尋求希望

  Jerome Kern | Look for the Silver Lining

  披頭四樂隊 | 太陽出來了

  The Beatles | Here Comes the Sun

  菲利克斯·伯納德 | 冬季仙境

  Felix Benard | Winter Wonderland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 多麼美好的世界

  Louis Armstrong | What a Wonderful World

  *曲目以現場為準

  ‍

  村上春樹的異想世界

  1224戀上爵士夜
X'mas in Murakami' s Jazz Wonderland

  時間:2020/12/24 19:30

  地點: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音樂廳

  票價: VIP380/280/180/80元

  -

  吉他 | 張雄關

  歌手 | 張樂

  薩克斯 | 李世海

  鼓手 | 徐之曈

  貝斯 | 田欣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地址:上海浦東新區丁香路425號(近世紀大道)

  ?訂票熱線:021-68541234(9:00-20:00)

  ?在線選座購票:http://www.shoac.com.cn

  ?微信購票服務號: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微票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二度致敬卡夫卡《變形記》:《戀愛的薩姆沙》
    村上春樹在2003年時出版的《海邊的卡夫卡》,就直接用了這位現代主義大師的名字,並且還虛構出了一個叫「烏鴉」的角色,實際上,「卡夫卡」在捷克語中就是「烏鴉」之意。而在10年後的《戀愛中的薩姆沙》裡,村上春樹一開始就讓薩姆沙在床上出場,致敬了卡夫卡那個經典的開頭:一覺醒來,薩姆沙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甲殼蟲。村上春樹的開頭是這樣的:睜眼醒來,他發現自己在床上變成了格裡高爾·薩姆沙。
  • 《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看懂村上春樹的一個觀望孔
    之前看過他受人追捧的《挪威的森林》,但讀了三分之二,就無法讀下去了,因為我感到他的小說,缺乏社會真實性,也缺乏人性的深入刻畫,實在缺乏能夠吸引我讀下去的理由。當然,這顯然是我的閱讀誤區,不然無法解釋村上春樹能夠獲得百萬的暢銷印數,也無法解釋為什麼有那麼多鐵桿粉絲戀之不舍。
  • 村上春樹,第一次遇見
    這是選擇閱讀他的理由。但,村上春樹呢?但我對於村上春樹只能用一個詞陌生 。有時候感覺很出名。周邊的人會引用他說的話。別人給到的理由是「接地氣」而我對於他剛開始是排斥的,不喜歡他的名字 他是日本作家。經常在圖書館看到有他封皮書籍(有些歸類於心靈雞湯) 。
  • 劉歡「遇見」村上春樹
    《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的譯者嶽遠坤、作家蘇更生、17歲的樂壇新人塗議嘉以及她的新歌《春上村樹》的製作人劉歡等人現場分享了各自與村上春樹之間的特殊連結。讀唱會現場,《中國好歌曲》第一季學員塗議嘉首先講述了她的新歌《春上村樹》與村上春樹的神奇連結。「當時歌曲創作完要取名,不能直接叫『樹』,相關的名字我們想了很多,比如『木又寸』等等。
  • 用美食與美景致敬偶像村上春樹
    上大學的時候,車侑陳就讀遍了村上春樹所有的書,還加入了一個村上春樹書迷興趣部落,並為自己取了一個別致名字——胖孫女,這是村上春樹的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中一個人物的名字。車侑陳喜歡偶像村上春樹的文字,尤其醉心於書中關於美食的描寫。
  •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七十大壽!「御用翻譯」林少華這樣評價他
    關於這位在中國十分流行的日本作家,村上在中國的「御用翻譯」林少華先生有話說。(村上春樹;Via VCG)2003年之前,翻譯家林少華對他那位神交已久的天涯朋友幾乎一無所知,村上也對他在華的「代言人」知之甚少。
  • 村上春樹新作《1Q84》面世 向奧威爾經典作品致敬
    村上春樹 / 新潮社 / 2009.6經過5年的等待,村上春樹讀者被壓抑的閱讀熱情終於在周五被釋放。村上春樹新作《1Q84》(上下冊)上市首日,新潮社即宣布,為滿足讀者需要,《1Q84》將加印至68萬套。 《1Q84》上下冊共有1050多頁,小說以對話為主。故事的背景是1984年的東京,通過名叫「青豆」的女殺手和叫「天吾」的作家兩人的思想和經歷,嘗試探討了宗教狂熱、暴力、親屬關係和愛等社會和情感關係。小說的每一章節由「青豆」和「天吾」交錯鋪陳。
  • 林少華來渝聊村上春樹:他是個孤獨的人
    今(14)日下午上海譯文出版社攜手噹噹書店重慶國泰店邀請到了著名的翻譯家、本書的譯者林少華先生舉辦「解讀與翻譯之間——村上春樹作品《刺殺騎士團長》譯者林少華講座及籤售會」,為讀者解讀村上春樹的隱喻世界,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林少華回憶起與村上春樹見面時的情形:「他是個孤獨的人。」
  • 村上春樹又又又又又又又回來了!
    因為「四十萬和十萬人的區別到底在哪裡」等敏感詞彙,他受到了日本右翼分子的強烈譴責,這些人甚至在網上發起了抵制村上春樹新書的活動。可面對各方勢力的壓迫,村上春樹不為所動。為了暖和一點,他常常在寒夜裡,摟著家裡的幾隻貓睡覺。村上春樹曾在自己的自傳中寫過這樣一句話,「儘管眼下十分困難,但日後必定會開花結果」。這句話用在他身上再合適不過。後來他把自己所經歷的困苦寫進書裡,他第一本書《且聽風吟》就聚焦了青年們的苦悶與彷徨。
  • 從甲殼蟲到村上春樹,再到伍佰,你所不知道的挪威的森林
    每一個看過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的人,都能記得作品的第一章,主人公在飛機上聽到The Beatles(甲殼蟲樂隊)的《Norwegian wood》。喜歡搖滾的人,基本都聽過《Norwegian wood》這首充滿故事性的歌曲。
  • 村上春樹太難了,人們為什麼那麼希望他獲獎?
    可以想像,村上春樹對於諾獎不堪其擾。就連村上春樹譯者林少華也曾說自己被困擾多年,每年開獎前都有中外媒體提前聯繫他,以備公布後接受採訪,但年年都落選。儘管在很早以前就坦言自己對諾獎沒有興趣,還是不妨礙大家每年樂此不疲地將村上春樹與諾獎捆綁在一起。
  • 村上春樹憑藉《海邊的卡夫卡》獲卡夫卡獎
    雖然與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但並未影響村上春樹繼續在其他文學獎上攻城拔寨。昨天,這位當代最著名的日本作家憑藉小說《海邊的卡夫卡》獲得著名的卡夫卡文學獎,村上春樹偕夫人一起在布拉格領取了這個為紀念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的卡夫卡而設立的文學獎。
  • 翻譯近30年,林少華這樣看村上春樹
    林少華回憶,見面時簡單的見面寒暄後,村上春樹就幾乎不主動講話了。「我說的多,他回答。」不僅如此,連正常見面禮節上說話時要看著對方的習慣,村上春樹也沒有。「更多時候他是看桌面。不過,講話是條條有力、侃侃而談的。」「我跟他聊到過翻譯也是要對譯者脾性的,他也表示認同。」
  • 閱讀者丨看村上春樹如何寫遊記
    村上春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從我的成長經歷來看,他至少火過3次。第一次是因為《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不是村上的成名作卻是村上最暢銷的一本書,在我還在讀中學的時候同學們之間就流傳過這本書,在那樣的年紀肯定是看不懂的,但卻記住了他和一些書中的金句。
  • 村上春樹唯一的童話作品:《羊男的聖誕節》
    您初讀村上春樹是邂逅他的哪一部作品呢?筆者是《挪威的森林》,以後就順藤摸瓜讀完了村上春樹的全部作品。當一個人閱讀一個作家的整體作品後,他的人生也和這個作家發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產生了一些化學反應。村上春樹之於你有何意義呢?對於我而言,他更像一個半個對標者,半個榜樣,說是對標者,並非我要趕超他,我和他或者他和我遠非同一類人,不具有太多可比性;說是榜樣,村上春樹身上的堅持,尤其是對個人生活的堅持,不盲從主流,這是我需要堅持並做出成果的。
  • 村上春樹的魅力
    可是法國作家薩特說他不會去寫自傳,早就將全部經歷零零散散地融入作品之中了。然而,村上春樹顯然並不屬於這類作家,他寫過大量的散文和隨筆,其中滲透著他的寫作歷程和人生況味。後來,他又把那些鬆散細碎歸攏到一起,歷時六年,揉捏成了一部自傳性質的作品——《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探察到一位優秀的作家是怎樣煉成的。
  • 早稻田,再也沒有村上春樹
    第一次接觸村上春樹,是在初三。那時候的我,每天都會騎腳踏車上下學,在位於學校胡同入口的報刊亭,買上最新的一本《小時代》。拿到學校和朋友傳閱,看完了大家還要分享一下讀後感。內容無非是推測後續情節的發展,感慨人物命運。關於青春文學的討論,大抵不過如此。
  • 村上春樹崇拜的作家
    村上春樹崇拜的作家文:沈嘉柯村上春樹崇拜卡佛。這是個美國作家,短篇小說寫得特別好。卡佛看似溫柔,寫的故事裡全是苦澀,特別苦澀,他有文學夢想,渴望成為作家,但一直沒出名,小說也賣不掉。多年後,他回憶自己的前半生,沒錢成家立業,孩子在哭,老婆要養,他說自己「寫作時候屁股下的椅子隨時會抽走」。這樣的處境,我相信很多作家同行會有體會。我也被很多人問起,哪裡來的時間寫東西?生活充滿焦頭爛額的瑣碎,時間對誰都是不夠用的,稀少的。
  • 《挪威的森林》:在村上春樹的書中相遇
    《挪威的森林》:在村上春樹的書中相遇有人說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孤獨的,我們總要學會和孤獨相處。在紛雜的世界中,能遇見一個和自己志趣相同的知己實在是在不容易了,而且就算遇見也會很快迷失。就像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裡面所說的,每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的具體內容。可能就如張愛玲所說的,每個男人一生之中都會有兩個女人,一個是紅玫瑰一個是白玫瑰。真本書中的男主人公渡邊也是這樣,他生命中遇到的兩個女人,分別是直子和綠子。
  • 他把村上春樹的《1Q84》《挪威的森林》《奇鳥行狀錄》翻譯到美國
    在他的書作《村上春樹和我》中,傑伊·魯賓毫不吝嗇地表達他對村上春樹作品的喜愛:「在專業學者這層身份之外,更是作為單純的個人,單純的粉絲,深深沉迷於村上作品之中。」《村上春樹和我》並不只是像書名那樣,講述一位原作者與翻譯者之間的交往友誼和互相成就,還有許多讓我們感到陌生卻新鮮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