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開始學習Python對於職場人的發展是否有意義

2020-12-14 IT人劉俊明

首先,35歲開始學習Python並不晚,在工業網際網路時代,大量傳統行業崗位往往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程序設計能力,而學習Python語言就是不錯的選擇。相對於Java、C#等全場景程式語言來說,Python語言在傳統行業的應用要更普遍一些,一方面Python語言比較簡單易學,另一方面Python語言有豐富的庫,在進行應用級開發時會更方便一些。

作者在使用Python進行數據分析

對於傳統行業的從業者來說,在35歲開始學習Python語言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自身的崗位升級,隨著人工智慧平臺的落地應用,掌握Python語言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行業創新能力。

雖然35歲學習Python語言並不晚,但是如果想通過學習Python語言來進入IT(網際網路)行業發展,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一方面IT(網際網路)行業對於技術人員的年齡比較敏感,另一方面開發崗位的工作壓力和競爭壓力都比較大。

對於35歲的職場人來說,如果想通過學習Python來打開新的發展渠道,還是應該立足自身的行業經驗,這樣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行業經驗。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傳統行業需要大量的複合型人才,因為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創新必然是行業和技術的結合。實際上,當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不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如果想獲得更強的崗位競爭力,也都需要積累一定的行業經驗。

雖然Python語言的初期學習難度比較低,但是後期學習難度還是比較大的,最好能夠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這會明顯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

最後,初學者在學習Python時,可以先讀一下這本書

我從事網際網路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網際網路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

相關焦點

  • 你是否有:35歲職場危機,到了35歲就感覺工作不好找的經歷?
    35歲正是貢獻價職,創造價值的年齡,一般來說這個年齡成熟,有工作經驗,精力相當,可能也不會太任性,而會比較容納百川。但是,35歲也是職場的一個轉折點,據研究調查,很多求職者過了35歲就會出現職場危機。 就2020年來講,很多企業在招募人才時,就已經明確規定了年齡要求,必須在35歲以下。
  • 35歲職場危機,中年人的職場焦慮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熱門的問題:現在網上流傳的35歲很多人會失業,究竟是危言聳聽,還是真實存在?招聘網站上,可看到不少招聘條件都明確寫著「年齡在35周歲以下」。造成35歲職場危機的原因,網上有許多分析文章,分析結果大多為:後浪的工資要求低、願意加班、體力好、沒有太多生活顧慮等因「年輕」而佔有的優勢。
  • 職場人28歲開始準備考研是否來得及
    近些年來,確實有不少職場人希望通過讀研來拓展職場發展空間,也有不少30歲左右的職場人走進了研究生課堂,按照歷史經驗來看,這些人畢業後大部分都獲得了崗位升級,所以28歲考研依然是不錯的選擇。對於職場人來說,是否要辭職複習是一個需要慎重考慮的事情,雖然辭職後可以有更多的複習時間,而且幹擾複習的因素會變少,但是也會帶來更多的複習壓力。一個比較合理的做法是在複習的初期先不考慮辭職的事情,先合理利用業餘時間,逐漸提升每天的有效複習時間。
  • 三十五歲左右的職場人是否適合學習PHP語言
    首先,在當前的網絡化時代,學習一門程式語言對於職場人的發展會有比較積極的意義,但是如果想通過學習程式語言來轉換行業,則需要一個系統地規劃,同時要考慮到自身的實際情況。PHP語言目前是IT行業內應用比較廣泛的程式語言之一,由於PHP主要應用在Web開發領域,所以大量的PHP程式設計師都屬於應用級程式設計師,在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時代,PHP應用級程式設計師也面臨著一定的崗位升級壓力,需要學習大量的新技術以提升自身的職場競爭力。
  • 35歲是否可以通過學習程式語言而進入IT行業
    首先,35歲學編程本身是沒有問題的,而且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未來大量的職場人都需要掌握一定的編程知識,因為不僅數據分析需要使用到程式語言,與智能體之間的交流也離不開程式語言。對於不少職場人來說,在產業結構升級的大背景下,掌握程式語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崗位升級。
  • 睡前侃|35歲真是一道職場「生死線」嗎?
    最近有個詞上了熱搜,叫做「35歲焦慮症」。不知大家是否有所耳聞?作為「明明我們25歲群體才焦慮」的一員,初入職場的小白看到這個話題覺得很是好奇,35歲正是職業上升期,大多數人經驗豐富、事業穩定,焦慮什麼呢?
  • 35歲真的是職場的分水嶺嗎?如何才能做好職場「下半場」
    兩年前,刷下簡歷都有好多人聯繫,現在投簡歷都很少接到電話。在職場中最尷尬、最糾結的莫過於35歲的年齡,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職場危機。畢竟在很多公司和企業的招聘要求上,就明確的要求: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因為很多人,一到35歲,比精力比不過年輕人,比時間也是比不過年輕人。為什麼這樣說呢?
  • 35歲成職場生死線,35歲是找工作的坎,如何面對職場生死線?
    導讀:如何避免35歲職場「生死線」?大多數職場人士到了35歲,就會遇到所謂的職場生死線,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方法還是提前做好職業規劃,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能力,防患於未然。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到了35歲左右,就很容易離開原單位。
  • 35歲的職場人,正在逐漸失去職場自由,很現實也很殘酷
    35歲的職場人,正在逐漸失去職場自由,很現實也很殘酷35歲好像成為了一個門檻,在這個門檻裡面,有35歲的人正在努力攀登。成功渡過的,現在又能緩下來鬆一口氣。而那些沒有辦法成功渡過的,現在可能在嘗試新的跑道。
  • 當前學習編程是否可以從Python開始以及應該如何學習
    首先,在當前的大數據、智能化時代,學習一門程式語言對於學生和職場人都有比較現實的意義,而學習Python就是不錯的選擇,一方面Python語言的應用場景比較多,另一方面Python語言簡單易學,初學者很快就會建立起學習的成就感。
  • 30歲前在職場混日子,35歲失業找不到工作,有你嗎?
    對於職場,到了35歲這年齡基本上就是個分水嶺,一般有點層次的公司就不太會考慮35歲以上的應聘人員,特別是女性,因為考慮到女性對於家庭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花費的精力,肯定會比工作上要多,而且有些考慮女性二胎,男性則考慮更多的是能力方面問題。
  • 職場中那群35歲以上的人,都消失去哪兒了?
    ↓滑到文章末尾,有限時超值福利↓前兩天,知乎熱搜上有一個超過4100萬人瀏覽的問題:·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 35 歲以下,那 35 歲以上的人都幹什麼去了或早或晚,人只要不遇到疾病災禍,一定會有到達35歲的那一天。
  • 35歲後不要考注會了?你還能在職場扛多久?!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打臉  反觀現職場的很多80後,當我們以為這個社會開始被90後逐漸佔據的時候,00後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我們的想像。而較早的80後,已經超過了35歲,這意味著人生將近一半的職場生涯已經宣告結束。  35歲的職場人,不僅要兼顧整個家庭的重擔,還要面臨職場上可能會有的風險。
  • 35歲職場中年人危機,主要說的是這類人,看看自己是否身處其中
    職場中年危機,很多人都會害怕遇到這個階段,尤其到了35歲後,這個感覺更加強烈。因此,在職場上,有一個叫「35歲危機」的詞衍生出來,讓人恐慌。 但是,凡事都不能以偏概全,有些35歲甚至40歲的職場人越來越搶手,工資有增沒減。那為什麼會有「35歲危機」的說法呢?
  • 年齡漸成職場歧視問題之最 國內職場35歲是一道坎
    對此,她認為這屬於明顯的年齡歧視,不僅不合理,更有可能是不合法的。那麼,這種「職場年齡歧視」是否不公平,這個局又應該怎麼破?  「35歲」現象越來越明顯  實際上,越來越多人抱怨過了35歲就很難換工作或者找工作了,打開招聘版,從電視編導、醫師、超市主管到藝術館工作人員,大部分的招聘廣告都註明了「35歲以下」的要求。
  • 35歲職場危機!轉行,誰給你的勇氣?
    過去,人們常說「中年危機」,而在現在的職場上,很多人面臨的是「35歲危機」。工作了十多年,步入35歲的年紀,想要跳槽時,卻發現多年的經驗積累不吃香了,這時候,35歲的職場人不淡定了。美國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愛利克·埃裡克森,提出人格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他把心理的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成年中期(25-50歲)的發展任務是「產生繁衍感,避免停滯感」。「繁衍」除了指生兒育女,還包括事業上的發展,特別在35歲左右的年紀,職業或事業上的「繁衍感」尤其強烈。
  • 32歲當總監,35歲送外賣,「職場35歲現象」比想像中更心酸
    從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到,35歲成為了很多職場人邁不過去的坎。就如網友調侃所說,人脈多的賣保險,人脈少的開滴滴,實在不行,就只能送外賣了。評論過於真實,讓人心驚,而35歲面臨的中年危機,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嚴重。前段時間,網上關於騰訊開始清理三十五歲基層程式設計師的消息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跟這張圖片上的經歷是多麼的相似。
  • 職場35歲現象,未雨綢繆會比臨時抱佛腳有用得多
    不管你是否承認,你都必須重視「35歲現象」。很多企業在招募人才時,明確規定年齡在35歲以下。如果你的年齡到了35歲卻還在通過招聘網站投遞簡歷不斷跳槽的話,你就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當然,根據我們的實踐諮詢經驗來看,如果你真到了35歲甚至更高的年齡才去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很有可能這個問題你已經無力解決了,很多現實的困難會讓你有心無力,束手無策。
  • 職場「35歲現象」:是時候說出真相了!
    無論你有沒有畢業,無論你有沒有過30歲,都建議讀下這篇史上最好的職業規劃文章。 不可忽視的職場「35歲現象」 在最近的職業規劃觀察中,我明顯感覺到35歲以上人群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迫切性。也正是從這些案例中,我們清晰地洞察到,時間點的把握對一個人的成長如何起著決定性作用。
  • 過了35歲,職場人士抓好5項投資就對了
    過了35歲,是不是真的職場發展軌道就越來越窄了呢?未必!煙最好徹底戒掉,無意義的酒局能推就推掉。辦張健身卡,循序漸進開始鍛鍊身體是王道。健身房待膩了,換成戶外散步、慢跑,公園晨練都可以。對待身體鍛鍊,真的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