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懷孕時候,總想著孩子快點出生。孩子出生後,才發現懷孕時候,孩子在肚子裡尚可以一切由著自己來,孩子出生後,發現一切好像處於失控中,心情、時間、精力都要圍著孩子轉。
孩子情緒不穩定,一言不合就倒地嚎啕大哭;總是亂扔東西,一時不看玩具就滿地都是;怎麼說都不聽,固執起來九頭牛都拉不動;與夥伴玩不到半小時,打架、推人、搶玩具等,時有發生……
面對這些衝突、不良行為及習慣,家長耐心相勸又被當做耳邊風,越吼越起勁,打了事後又後悔,那麼該怎麼辦呢?
有著40年幼教經驗的實戰派育兒專家,伊莉莎白·克拉裡著作的《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總結出10大策略、32種替代打罵的方法、150種現場問題解決技巧,幫助父母們擺脫打罵、溺愛的教養方式,用孩子接受的方式幫助0-6歲孩子養成好習慣、行為。
本書中,作者沒有長篇大論打罵、溺愛的危害,而是開篇就明確育兒「三腳凳」理論:對自身價值觀的了解、對兒童身心發展理解以及符合年齡階段的期待、對自我需求的尊重是父母養育兒女的基礎,接著基於此總結一套解決問題系統的應對方案、以及一些常用的育兒技巧。
01、「三腳凳理論」育兒的基礎支撐。
從兒女降生的那一刻,我們就應該做好兒童教育艱難的攻堅戰。因為兒女的成長是一場漫長而短暫的旅途,從抬頭、爬行到獨立行走;從牙牙學語到能說會道;從目不識丁到大學殿堂……這十幾年時光包含著父母的精力與愛,還包含父母在養育兒女中要應對各種挑戰。
那麼怎麼才能更好陪伴兒女成長與自我成長呢?伊莉莎白·克拉裡認為三腳凳:自我價值觀、合理的期待、自我需求尊重是兒童教育的支撐。
何出此言呢?首先,價值觀決定你養育兒女中所看重的是什麼?當父母能根據自我價值觀深思過要養育出怎樣的兒女(孩子主要特質),父母就能夠以更長遠的目光、更成長的心態看待孩子的各種小麻煩。
其次,養育兒女中,每對父母都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為人父母,我們養育中必須根據孩子成長規律、個人特徵而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合理的期望讓父母更少焦慮,養育過程多了幾分淡定。如當你認知到大多數孩子是14個月左右學會走路,就不會為1歲孩子還不會走路而擔憂。
最後,養育兒女並是不失去自己,犧牲自己成全兒女,更是要以榜樣的力量陪兒女一起成長。正如作者所言,想要日子過得愉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抽出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樣養育孩子中才更有效率與耐心。作者介紹時間輪和找出自己喜歡的事情方法,進而合理安排育兒與自我成長的時間。
02、解決兒女麻煩的「萬能鑰匙」
工作、家務、人際、養育兒女等多重任務會攪得我們焦慮煩躁,所以應對孩子的問題時候,很多時候我們會簡答粗暴的解決。要不採取打罵這種快速短暫有效的條件反射應對措施;要不事事順從孩子,如「救火員」一樣直接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前面的方式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以及容易效仿父母打罵的處理事情模式;後面的方式則包辦行為,不利於孩子獨立與成長。
在作者看來,養成「熊孩子」的原因往往是父母處理孩子的問題時候,急於求成,缺乏客觀分析問題、審視問題及對孩子的期望、再綜合探尋解決方案而造成的。
當應對兒女的問題時候,如果父母們能停下來,按照以下五個步驟思考、行動,那麼養育會更輕鬆、高效。
(1)界定問題。這裡指的是儘可能具體描述孩子所做哪些事情、話令自己煩惱。通過 描述具體的行為、記錄發生頻率可以讓我們更客觀看待與處理孩子問題。而不是簡答粗暴直接給孩子貼上「調皮」、「懶惰」、「不懂事」、「笨」等標籤。
(2)根據收集數據來全面分析存在問題。
這些數據包括問題行為發生頻率、發生同樣行為的環境/背景、了解孩子所處年齡階段的發育水平、思考行為背後的需求。
在這塊,我覺得理清行為發生背後是誰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十分關鍵,這直接影響父母採取解決問題的方案。思考誰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根據《論父母的效能訓練》可以通過三大方面思考:孩子的煩惱、不存在煩惱、父母的煩惱,然後根據自己價值觀、期望、自我需求進行方案選擇。
如,三歲半的孩子,總不願意出門上幼兒園,而我要準時把他送到幼兒園,保證我上班不遲到。孩子有煩惱,他需要時間適應及融入幼兒園班集體;父母有煩惱,他希望準時上班。
(3)探索潛在的解決方案
探索解決方案可以自己列出可行所有解決方案、或者尋求有經驗寶媽寶媽幫助、或者網絡諮詢有經驗育兒專家等,通過各種渠道尋找有用的解決方案。
如三歲半孩子不願上學校解決方案,列出問題、未滿足需求以及儘可能所解決方案。包括媽媽早點起床給孩子充足出門時間、給孩子讀幼兒園相關繪本/動畫片、電話老師諮詢相關原因……先把所有想到的解決辦法寫下來,再評估辦法的可行性,這樣更好打開思路。
(4)評估、選定、與實施方案
根據以上所列出方案,再考慮孩子、父母需求,剔除哪些費時間、傷害孩子自尊心、或者與自己現實需求/價值觀不符合的解決方案。
(5)評估解決方案
有時候,解決一個行為問題並不是單一的解決方案就可以解決,這需要多管齊行。與此同時,多嘗試多復盤反饋。如果孩子不良行為減少或沒有,那麼說明這效果有效,否則重新尋找新解決方案。
這裡只是總結《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前兩章的內容,接下來作者還給出很多不同年齡應對實用育兒技巧、以及常見問題行為場景應用方法,如避免衝突的四大方法、強化良好行為四大秘訣、培訓新行為六大技巧、減少不良行為十大方法以及策略匯總與應用。
如果將要養育孩子或者孩子正處於學齡前,強烈建議入手一本學習。